《塗鴉與夢境》书摘
作者: 温尼科特 / 20100次阅读 时间: 2009年8月26日
www.psychspace.com心理学空间网心理学空间 `'N@ si!aj

個案十九:莉莉,五歲心理学空间fX6N0r?a

q9Ik)u3y r&??0下面這則簡短的案例穿插於此處,與其說是為了描述這類晤談技巧,不如說是藉此說明,談論偷竊的主題時,經常自然而然提到過渡性現象,所以,偷竊和過渡性現象這兩個概念的研究總會彼此牽連在一起。心理学空间tou \k

hF8C } \4W0莉莉於1965年被帶到我位於派丁頓‧格林兒童醫院(Paddington Green Children’s Hospital)的診間。

O;l/iq8N0

*Qg"?7]+e0家庭成員心理学空间#VT#p/]N s
心理学空间"J/yL4hg gVIG
 哥哥 七歲
8J(_ UC#GT6}}'Ko0 莉莉 五歲
c;iJPo-}'t,aY0 弟弟 一歲半心理学空间 a(_5y;Soz

2M$z{|;O$N2H}D0家庭完整,但常因父母有口角而起紛擾,家中老大和老二在學校的表現皆不理想。外婆在家裡很強勢,一手掌管家中大小事務,她喜歡指使女兒(莉莉的母親),但對小男嬰十分溺愛。

*sRB `jF LAO5QY0

ld#H2P"OY0我先和哥哥談過,但此處想描述的是我和莉莉晤談的情形。晤談進行時,還有兩位精神科的社工師及兩位來賓在場觀摩。心理学空间Q5b*@A_[

心理学空间:F]*n+?:`?P3]m B

莉莉主動想畫,畫了她做惡夢時會出現的主角,一隻怪獸。這隻人形怪獸有濃密的頭髮,我問她,她是不是有娃娃之類的東西和怪獸長得很相像,於是她畫出自己的兩隻泰迪熊。隨後她又畫下第三隻,她說這隻熊光溜溜的,沒有半根毛。她說媽媽老逼她玩洋娃娃,但她不想要洋娃娃,只喜歡泰迪熊。她管那兩隻泰迪熊叫熊爸爸、熊媽媽,同時聲明它們不是洋娃娃。那隻無毛的泰迪熊有個故事:媽媽曾把牠丟到火裡燒,就為了逼她玩洋娃娃。心理学空间8n}%? i{1AW)])q]`

心理学空间)HC0@*J6x8N

我事後曾和莉莉的母親聊過,想問出客觀的事實為何,這母親相當吃驚,她沒料到孩子竟然記得她深以為恥的那件意外。這母親說,當時她為莉莉買了嬰兒車,但莉莉卻去拉扯它,蓄意破壞它,這令母親極為光火。她曾在報紙上讀過一篇文章,文中說,當孩子喜歡破壞東西時,家長應該毀損孩子的某件物品以示懲戒,所以她抓了隻泰迪熊(莉莉畫的沒有毛的那隻),隨手把它扔進火爐裡。隨後她發現自己鑄成了大錯,因為莉莉對那隻泰迪熊特別有感情,打從莉莉還是小嬰兒開始,就明顯偏愛它。這件意外發生在莉莉四歲的時候。一回莉莉翻看兒時的相片簿時,還特地指著那隻泰迪熊說:「那是我的!」

qh M%p:MMd Ga _0

lz%F6sv&O'Y0這母親很自然地從這件事說起莉莉近來的偷竊行為;譬如說,偷書、偷糖果、偷玩具錶,好似這母親明白,莉莉行竊是為了找回媽媽一時氣憤而損毀的過渡性客體一般。母親毀壞這過渡性客體的同時,也毀掉了孩子賴以與自己、與媽媽本人、媽媽的身體及媽媽的乳房保持聯繫的心理機轉。

be'[0t&m%B0

)}1St Rik0有機會聆聽這些故事的醫生,會相信這些故事,並察覺到當母親或孩子在晤談時變得安然自在、有信賴感、不覺得需要設防時,依序透露出來的意念有其重要性。心理学空间"Z1};{@bE

Aq p \ X#v O9a.?d*M0這案例的治療,在於讓這家庭察覺到,他們全都承受了其大無比的精神壓力,有人需要好好放假休息。倘若對這案例的處理方式,是我安排時間和這女孩進行治療,這樣只會讓這個家庭更加分崩離析。協助這個家庭去察覺,比方說,這對夫妻與強勢的母親同住所面臨的困境,有助於改善其家庭的環境與氣氛,孩子也會從這有利的轉變當中受惠。

{6t~Cd8@H0

0Etfk&wC j:P0遺憾的是,我能以老練的精神分析師再回頭看這案例時,因自己深黯治療技法而開心之餘,覺得當初應該把這孩子轉介給分析師做治療,雖然這樣做也許會錯過更重要的事,那就是這個家庭的復原與重塑。

l4R+x3g'q9et0心理学空间Z\\'[Pe { m

這個案例沒有後續的追蹤,所以這裡描述的,只能視為一種觀點罷了。心理学空间Le Z*EK j'M

www.psychspace.com心理学空间网
«《二度崩潰的男人:一則精神分析的片斷》書摘 温尼科特/溫尼考特
《温尼科特/溫尼考特》
对温尼科特的几个重要概念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