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會獨處面對自己:可享親密真實感受
作者: 杨蓓 / 25037次阅读 时间: 2010年6月19日
www.psychspace.com心理学空间网      “孤獨是人的資產,而非拖累。我享受孤獨,因為孤獨實在太美了。”
_ _/RJy Du!}2n0心理学空间.XgIx7Q7J2ia
──楊蓓(圖:光明日報)心理学空间;R#}@ @ux
心理学空间z5kD5weu0?0^
心理学空间&D|)m-n.z#h8Xl,e
從小到大, 我們都努力學習和他人建立良好的人際關係,但卻不懂得和自己相處,結果慢慢聽不見自己內在的聲音,越活越孤單。心理學家表示,人們要學會聆聽和面對自己的真實感受,才會活得更快樂,並擁有更親密的關係。這可以通過學會並享受孤獨獲得,因為只有在一個人獨處時,人們才能真正面對自己、懂得自己的真實感受。
Lyi-Dg!Po7g0
*mlui*^R6N0台北大學社工系副教授楊蓓說, 人一出生就要裝可愛,那是一種生存能力。例如父母帶小孩出門,遇見長輩時就要稱呼對方,不然就會被認為沒禮貌、不懂事。可是,小孩心裡可能會想:“我又不認識他,為何要叫他?”心理学空间 |E"V]u b4t|

{(}2?'ZPN7c NX0w0她在題為“孤獨,親密和自由”的講座上說,懂得親近他人者討人喜歡,會有很多朋友,更重要的是建立自信,心裡的榮耀感就出來了,那也是一種價值感。不過,為了擁有良好的人際關係,我們學會討好和取悅別人,贏得了讚美,卻忽視了自己的真正感受。心理学空间^` W5MZ{ f/R3x T ^D {
心理学空间6N3wI%W [E,s
孤獨時享有自由心理学空间&YorIWe \

6w~;o#qkM5B0“我們從小就學會戴面具做人,當面具越戴越多時,我們逐漸遠離心中真實的感受。口是心非慢慢變成習慣,要命的是我們無法拿下面具,還以為‘那張面具就是我的臉’。”
*Qj Z\5FV r/C0心理学空间\P3[*vrI:p'r
她續說,若戴著面具又能平步青雲,人們就無法知道自己的內在感受。午夜夢迴時,那些感受一一浮現,人們便難以適從。
&Rb"B/V"Q ~ [0心理学空间7f+x4]_? l
楊蓓舉例,參加舞會時,若發現自己和周圍的人不搭調, 便會覺得孤單,曲終人散後,孤單的感覺更濃厚。一個心理學家說,當人開始孤獨時便享有自由,但那滋味並不好受。
+Ha4f[S+j's!F0
;gp?A(u#`,n%P0鼓勵與自己相處心理学空间/Z4s*C&[v+Vu

u!f:a R5A5s0“孤獨和親密是連體嬰,一體兩面。當面具與自己的世界越來越遙遠時,就會產生寂寞。寂寞是一種訊息,提醒我們不曾擁有自己的真實感覺。”心理学空间o^P)ZT;[
心理学空间e4QhN3Ebo~
她說,社會鼓勵人們建立人際關係,但卻沒有鼓勵人與自己相處。當一個人不與人親近,別人會說你怪或視為“神經病”。事實上,人需要學習和自己相處,才能知道自己的真實感受。孤獨從來就是人的資產,而非拖累,因為裡頭有你自己真正的聲音和感覺。
F+Z!G&kh0
c&g/R$^aB_7U0愛人需勇氣和負責任
分享憤怒勿戴面具心理学空间Y%P6L2e s1Gq#K
心理学空间$C2p?2kDg9t4c"U
楊蓓也是心理學家,她指出,人與自己相處時,會有一種很溫柔地陪伴自己,並有溫暖的感覺。每個人都要找出與自己相處的方法,如練書法、寫日記、走路等,可以哭、笑、傷心、可憐等。
_`.jVb]_1Z.UF0
u"w&OG(d)j0她重申,當你知道如何和自己相處時,內在會長出“勇氣”。很多人愛自己的孩子、伴侶,卻羞於告訴對方“我愛你”。其實愛人需要很大的勇氣,因為愛人的背後是負責任。表白後,不管對方同不同意,接不接受,你都能接納,顯示親密關係的界限是很清楚的。
*o;J Z`_r-i9j!n0心理学空间U2d!hc0N
她表示,人與人很真實地相處時不需要戴面具,把自己很真實地呈獻出來,包括憤怒也是可以分享的, 這不會破壞親密關係,因為你知道憤怒是你自己的,不會拿憤怒傷人。心理学空间BDSLbz;c0s

)[9@ d-@(X7t*q0真實感受被忽略
婚姻易亮紅燈
e'c |5R_1R(O(y+X'J U\1d-F0心理学空间.bfhT1Y%Tq
楊蓓說,一個人結婚後,因為要扮演各種角色,比如一個女子結婚了,是太太、媳婦、女兒和媽媽等,根本沒有自己的時間,很容易陷入心理問題而沒察覺,最後可能引發心理疾病。心理学空间%h1Gv#pY ?7ne*h;^KV

@ TGW,tl0她表示,現代有很多人不要結婚,寧可單身;他們享有愛情,卻不要有小孩,因為不用扮演很多角色。心理学空间r!yI ?4w!d`

EZ"W S#Q{0她指出,結婚後要扮演多重角色,這些角色背後有許多責任和義務。責任和義務之中有許多挫折感,盡了責任和義務,親密關係會加分,相反則會減分。心理学空间%R|-k.gB#MB0p.O5b
心理学空间6Q3}5AW6v4`r~
這個過程會使人與自己的真實感受越來越遠。
2Uf;Q:O~pC0
I'B%nFB0她表示,有的夫妻過了五六十歲才鬧離婚,是因為“受夠了,孩子也大了。在一連串角色的磨練下,現在的我要愛自己,不會再有‘停損點’(stop-losspoint,意即將損失幅度限制在可忍受的範圍內)。”心理学空间.aT2b]fg:j5C
心理学空间!H k)UI+U,L
她說,離婚的高峰有幾個,其中一個是年輕夫妻,婚姻狀況是“互相上當”,所以要離婚。另一個則是中年夫妻,因為彼此受夠了,連罵人的默契也磨出來了。心理学空间\x}W6cH$yX

?HE$]K1S+U%?2L8{0人與人之間都需要
親密關係趨多元化心理学空间(`:k)NIo
心理学空间:fS}I5z/Z6mz
楊蓓說,人終其一生都需要親密關係,不僅是兩性、夫妻關係,還包括人與人之間的親密關係等。心理学空间 ^H QaU?
心理学空间%p1c DWD"p
她指出,台灣“921大地震”時有許多人失去家人親屬,對親密關係來說是很大的衝擊,幾分鐘之內,變成一個人孤零零地,人會變得很脆弱。
R*On4Fns*u0心理学空间y#C8XbV Bh M
“當時我和證嚴法師在災區幫助災民。師父出現在災區時,災民都跪在地上,不停地流淚。師父於是握著他們的手,陪他們一起頌經。”
@'T.S @ z&Qf"T0心理学空间'~cU3IDEm
她發現,災民的臉色轉變了,淒苦的表情緩解了,她也感到內心產生一種“很軟的感覺”,她相信在場的所有人都有這樣的感受,大家都浸潤在這種氛圍中,悲傷變得沒那麼濃重。心理学空间4m3w n2Bt\

A`qnrU0臨床案例心理学空间,]PoG9kO%AO1@&l(I

)f2|[ J"i/eN&l [0自行走讓情緒有出口心理学空间/[:`8o[l?6f
莫名病痛自然痊癒
m?4[k5d u0心理学空间[p R gu[
楊蓓也分享一個臨床案例,顯示一個人若無法找到自己,會活在莫名的病痛裡,按心理學說法為“身心症”,即心理上的毛病引發全身病痛。一旦患者學會面對自己後,便可痊癒。
6F-hq Xls.O6wEK:yB0
0pG`"REJr0一個50歲的婦人全身病痛,但查不出病因,於是她尋求心理輔導治療。醫生教她每天單獨到公園走10圈,不許和他人說話,從小到大都很聽話的她照做。
E R;`6pQ7[x0心理学空间 Q4Oh2JS(Z
第九天後,她竟邊走邊哭,連續哭了幾天,發現身上的病痛好像好了一點。走了2個月後,身上的病痛逐漸減少,開始康復。她去覆診時說,她愛上走路了,因為她從來不知道走路可以讓自己這樣好。
w9cI2KrF3O6a0
ds"b he:r0事實是,婦人盡心盡力扮演妻子、媳婦、女兒和媽媽等角色,就是沒有做自己;身心承受很大的壓力,身心負荷不來,藉病痛來抗議。心理学空间)n|)fv ~R

Uii$np+E0當一個人走路時,是和自己相處、對話的時候,可以傾聽自己內心的感受,懂得自己的需要,情緒自然有個出口。
&Qj2V|N\,k0
[ @Pu K d'w(Y6Y0光明日報/良醫報導:唐秀麗 2008.05.13www.psychspace.com心理学空间网
«我們到底在逃避什麼 杨蓓
《杨蓓》
中年人,愛嘮叨?»

 杨蓓


國立台北大學社會科學學院社會工作學系系主任 、專任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