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梦》及其意义
Teresa A. Yuan 作者: Teresa A. Yuan / 6116次阅读 时间: 2010年10月23日
www.psychspace.com心理学空间网

+~S qa Lr3m R ^#?c0释梦》及其意义——特雷莎女士在成都精神分析中心纪念《释梦》发表一百周年学术研讨会上的发言心理学空间;]}n"{&jn1\X6aX

oB[)y5c4I0 心理学空间`eES$lin

Teresa A. Yuan, M.D.[1]心理学空间yS/e DW2q4f5k!R-h$@

 

eAm \A-~*}0

今天,我非常荣幸、也非常激动能在我先辈的土地上,与诸位一起,就这一开辟了精神分析科学发展的康庄大道的关键性工作所已经经历的一百年历史予以纪念。心理学空间 Fj l6z Y6^Xa${'t.c

很少有人像弗洛伊德那样对本世纪的文化史进程产生了如此决定性的、深远的影响;但也很少有人像弗洛伊德那样引起了如此持久的分歧和激烈的争论。弗洛伊德的遗产始终是热点讨论的中心。我们对于认同、记忆、幼儿期性欲的看法,或是最为通常的理解都与弗洛伊德有关——要么受其影响,而更常见的却是站在他的对立面。心理学空间,S%O/x3xf!x

梦,作为对精神生活的一种奇怪的表现,早已成为各个时期、各个文化中的人们的兴趣中心。对它的解释有不同的思路。就有些人而言:

q$i\_&fn0

a)梦之所以极为重要,是因为它传达了来自神、超自然存在或是已故亲属的信息,具有一种预言性的价值;

,[u@;ib0

b)在另外的人看来,梦是毫无意义的,它就象是无关紧要的大脑的分泌物那样;心理学空间O6H(`(j#`?i;Gk?

c)还有一部分人则同时持有上述两种看法。

Z^!_"K Hp%n7U0

在古时候,从人们的宗教生活中可以明显地看出他们对梦的重视。埃及、亚细亚、希腊和罗马的牧师们向信徒释梦,为国王、市民乃至奴隶指点如何把握其梦中的景象。在神灵保佑下的寺庙中做的梦则更是无价之宝。无论是在《圣经》还是在由印度传入中国、又由中国传入朝鲜和日本的佛经中,梦都被认为是十分重要的。心理学空间9@ m?Ce#}

梦似乎总是容易被遗忘。自古以来人们总是向别的人——当然不是向任何人——讲述并分享自己的梦,这也许是指望由此而褪去梦的魔力,也许是让它成为一种能够与他人交流的语言中的一部分从而解开命运的神秘。心理学空间'h}6{W'b@ b2H2}

随着对心理神经症动力学以及癔症病原学的进一步研究,弗洛伊德首次对诱奸的创伤性理论产生了怀疑。在这里,他对话语的本质进行了反思,话语在症状中表现为哀怨,在口误中被打断,在梦中显得荒谬,而在幽默中则流露出才气。剥去其种种外在的表现,引导着话语的是愿望,这种愿望注定要与话语的口语习惯纠缠在一起。释梦者在梦中找到了一条通向无意识的路径,而无意识在弗洛伊德看来是不容忽视的。

hp-Hfl l3o0

释梦在1899年11月以Die Traumdeutung为名发表,但编辑却将日期定在1900年。心理学空间~R/rY2fN

弗洛伊德对梦的兴趣由来已久,这从他与未婚妻玛莎·贝蕾丝的信中可以看得出来。特别是在1893年7月19日的信中,他提到了一本“关于梦的个人笔记”。在对患者述说的倾听中,他的这种兴趣与日俱增,那些患者从催眠与暗示治疗的不适中解脱出来,向他讲述他们的梦。于是弗洛伊德相信梦是唯一能够取得可以预见的解决症状的手段。心理学空间1PDc O]X9S t

梦的无意识愿望满足理论逐渐被扩展到对幻想和症状出现的解释中。正如弗洛伊德在《释梦》第五章“梦的材料与来源”中所写到的,他发现了自己对母亲爱恋的情感。心理学空间:a*z:F?;pPR!B

1898年初,他全身心地投入到该项工作之中,但在同年7月,他将注意力转向了另外一些现象,它们似乎与梦有着说不清的关系:那些现象指的就是遗忘、过失以及屏蔽记忆,这些研究构成了日后《日常心理病理学》(1901)一书的主题。在这本书中,弗洛伊德开创了一种在随后的工作中一直沿用的方法,那些工作研究的是心理病理学和其所谓的“玩笑与无意识的关系”(1905)。目的是为了从临床经验和观察材料中建立起无意识的理论。心理学空间 C\Vv3b?%X

《释梦》在再版中的多次修正使得对它的阅读有时显得困难。此外,对于弗洛伊德历程的方方面面,翻译所反映出的东西也是有缺陷的,无论是讲述某种理论的构思、对弗洛伊德熟知的各种不同文化的涉及,还是对当时维也纳生活细节的描写,都有这个问题。尽管如此,《释梦》仍不失为一部杰出的著作,其作者既是做梦者又是释梦者,既是理论家又是倾诉的人。弗洛伊德用了123个梦例来阐述释梦的问题:其中有47个梦是他自己的,另外76个梦是其患者和亲友的。

8a6h0}(^.m?F0

有些学者认为该书只是一部天真的自传。《释梦》可以认为由三个部分组成:心理学空间\B8U9W4IA _

1.头一章即“有关梦的问题的科学文献”,是对梦的研究工作的一个详尽的传记式的回顾,在其朋友W·弗利茨建议他写下此章之前,弗洛伊德就已进行了这些工作,但他总是说要写成文字实在是太烦琐了。但为了回击对该书的诽谤,此章却是必不可少的。

F `~-x6Q4S0

2.释梦的方法、梦形成的理论、梦的功能与工作,这也是最精华的五章,它们被多次修改。

a V'~;X6R)j^v8]0

弗洛伊德指出其核心构思从第二章起始就已展开了。心理学空间[ LK&?M"W9]

首先,他纠正了那种全然忽略梦的可解释性的看法,因为那些人不认为梦是一种心理的举动,而只是躯体的事件。还有些人受到流行的以及传统观念的影响,相信弗洛伊德的工作具有开创性的意义。那些观念认为梦带有隐藏的含义,需要被揭示。心理学空间2|$qu r n

弗洛伊德紧接着区分了许多世纪以来流传的两种释梦法:

6f!tp{t|0

a)第一种是“象征性的释梦”,它将梦视为一个整体,并用另外的内容去替代原来的内容,尤其用来解释由作家和诗人臆想出来的人为的梦。心理学空间Ba%bW/Id+S

b)第二种方法被弗洛伊德称作“译码法”,它把梦视为一种密码术(编了码的片段),如果有了一把万能钥匙就可以破译每一个符号和元素。该方法与前一种不同,它不是把梦看作一个整体,而是理解为需要独立处理的一组元素。心理学空间`+P9d!F`

这两种方法的困境在于无法保证破梦的工具时时有效。弗洛伊德则向前迈进了一步,他倾听患者对自己梦的讲述,并从病态症状的角度进行理解。这使他把梦、幻想和症状都看作是一种心理状态,能够成为自由联想的基点,这种联想对患者而言不需要什么准备。心理学空间#_6zMw6Ed%h&S s"~c

弗洛伊德选取了自己的梦作为解释的对象。第一个是“爱玛打针”的梦。他指出梦总是包含了当天愿望的实现。但是仅仅只有愿望的梦吗?怎样解释那些内容令人痛苦的梦呢?心理学空间 s-OseG|M

为了回答这一诘难,弗洛伊德作出了显梦与隐梦的根本划分,提出梦是一种歪曲的现象。

@|#y'Ee1]-?O0

那梦的歪曲的起源是什么呢?心理学空间F U)n f;?g'F

这种歪曲是针对愿望的一种防御标志。心理学空间,Zp$_[4].uM

弗洛伊德将梦的歪曲比之为礼貌的行为,在掩饰进攻性的或否定性的想法时,这种礼貌的行为时时可见。所以,无意识检查机制是针对梦中的一个愿望性的冲动设置的:“检查机制越严格,掩饰就越彻底”。心理学空间3qK |6c_:V2Ju

那梦的材料又来源于何处呢?心理学空间qNs;J(D[[H

这些问题在第五章进行了讨论:心理学空间~ O(_:xE/^c

a)梦中最近的和无关紧要的材料(梦材料的遗留痕迹)心理学空间&F`H'Anp

b)幼儿期的来源心理学空间 A#[6tn"`

c)躯体的来源

Hwc`bJ0

d)典型的梦心理学空间 oyC%EJii i"d

该章分析的一个最重要的问题就是关于梦材料的遗留痕迹。弗洛伊德假定梦总是由最近几天的白天的残余物所刺激而成的。更准确地说,我们的梦可以在过去的某个时刻找到其起源,但它本质上是与那一天的印象或事件相关的(比如植物学论著的梦)。如果梦是一个具有意义的精神活动,就有必要深入剖析其显梦的内容,并揭示出其隐藏的含义。

AO ja6s0VKt{0

那么,显梦与隐梦关系的本质是什么呢?通过何种途径“使后者制造了前者”?梦是由什么样的工作来完成的呢?

Q\$@ iHH(|3|:C\A0

“梦是一种象形文字,我们的前人错误地将梦这种画迷看作是图式的合成......”(S·弗洛伊德)。

`3X5T6~5S})f$`0

我们是否可以认为显现的内容是对潜在梦思的转化,即用另一种语言来表达的原初文本?弗洛伊德指出“梦思与梦的内容就象用两种不同语言表达的同一个东西的两种版本”。在此意义上,弗洛伊德使用了动词“转译”[übertragen]。

1M N3yW?#v"|g,L0

梦的工作能够揭示无意识的工作。他构造了四条法则来解释梦的工作,但有两条最基本:

^S y/iyK/b$?.@0

a)凝缩围绕显现内容中的某些术语构筑而成,它是一种结合点,将潜在梦思中许多差异很大的东西合并为一体。对语词或名称运用凝缩的方法,就可以产生出听似滑稽可笑的新词或新名。

;a8I8[8~6j3C0

b)弗洛伊德辨别了第二种机制,即移置。它的作用是将某些元素所承载的强大的精神负荷转到别处,这样一来那些引人注目的元素便失去了它的吸引之处,从而混过检查机制,而其它的元素反而显得引人注目。心理学空间U6k4zQK'y gZg

c)第三个部分是对精神过程的表现力的考虑。它指出梦作为真正抵达无意识的路径,并不能表达无意识中各个要素的逻辑关系(排中律、矛盾律或因果律),但它却可以变换或伪装它们;解释的目的就是力图重建被梦抹掉的这些关系。在同一部分,弗洛伊德再次强调了认同在梦中的重要地位,它可以使两个人表达为一个人,或是被一个单独、共同的事物所表达。

/sI \NB+aJ:]-R0

d)次级修正是对梦的形成起作用的第四个过程。弗洛伊德证明,在有些梦例中,内容不仅仅来源于梦思,而有一种意识幻想思维的精神功能,可以为梦提供其它的要素。这一精神阶段通常带有检查机制的作用,似乎是要在这类梦中产生出额外或更多的东西,大多能通过“好象是......”这种疑惑不定的表达而轻易地识别。

G5l1D PA?&yN W0

3.最后一章是著名的第七章——梦过程的心理学,致力于精神的构造功能的理论研究,并首次提出了主体的三重划分:意识、前意识和无意识。

+Y-r#WCs.`0

在此,他第一次提出了无意识的概念、原初过程与继发过程的对立、现实原则和快乐原则对立的雏形,以及关于压抑的思想。心理学空间z v;A!c'Z;p9N'A

在这一章中,梦被处理为一种重要而完整的精神行为,其驱动力始终是一个想要实现的愿望。精神检查机制在做梦者熟睡时所起的作用影响了最后的梦的外表。心理学空间a3joL.Nj-G:i

下面我将简要介绍一下祈愿动机[2]与四种指明的条件的相互关系是怎样的,以及四种指明条件[3]之间的关系。心理学空间f&x |D4YV

为了使愿望得以实现,精神过程在人休息的时候就转变为了梦。

j'n5u5HJ.ZV F;Y2W0

第一个因素是因为思想是一个包含了愿望的思想,并被一个有生命的场景所表达。存在一种通过图像和语词的对当下情境的表达。当下指的是愿望表达为实现的时刻。

c8d"x3M*l3Y0

第二个因素唯梦独有而使之与白日梦相区别:即表达的内容并不以我们相信存在的感觉图像出现,而是有所变形。

[RQf7e(R zu+~0

弗洛伊德借用了费希纳关于精神位置的假说,一个精神机构被看作是一种装置(观念则是任务-工作),它是由不断进行特殊定位的系统组成的,其中,兴奋按照既定的时间从中流过。于是精神过程从P(知觉端)走向M(运动端),但知觉留下了印记,弗洛伊德将之称作记忆痕迹或记忆的痕迹,其功能就是记忆。为了保持对于解释症状必不可少的记忆功能,这些痕迹永久性地修改了系统,因为即使它们留下来了,新的东西也可以进来。

!_A3Q"t kZv|;n0

于是弗洛伊德不得不将它们分置于不同的系统之中,从而建立了一个Cs.Precs.Ucs的精神机构(Letter52—Dec.6, 1896)。P系统不能保持修改的结果,没有记忆,它只具有敏感的特性,但事实上记忆是无意识的,当它们成为意识之后,与知觉比较起来,便不再具有或仅仅只有一点知觉的特性。弗洛伊德对此的解释是兴奋的方向在梦中是倒退的,这也解释了为何在梦中充满了图像。于是,幻觉的概念就被定义为一种变形为图像的思想,图像的法则在表达中体现了其倒退性。心理学空间x A5Sl4r/Zcb

幻觉涉及到第一次满足的经历,当必要的需求升起的时候,人们便被精神的冲动所充斥。幻觉是要力图重筑第一次满足的情境。弗洛伊德将这种冲动定义为愿望,第一次心理经历的激活则被称作知觉的同一性。心理学空间#h?Co^7c5k1i)F

实际上,对于这一原始功能活动的假设,弗洛伊德将之重构为一种能够发展出后续事件的原初的阶段。当预期的愿望没有得到肯定的时候,就有必要进行一次转换,经历则显出对于愿望满足的重要性,思维的行动代替了幻觉,也就是知觉式的思想。心理学空间NQ l;R4B;Scr

但说梦是愿望的满足在逻辑上是成立的,因为只有愿望才能引导出我们的精神机构的工作。心理学空间O+C u+UsF3EGCL)u

“语词”的连接功能使得满足的必要转换得以可能,并且由于这种联合功能,使得梦对遗忘的感知符号的保留不断重复、始终如一,因为创伤总是在起作用。

,nCP!|#@0

最新的弗洛伊德派的理论并不讨论对一个未被满足的必要需求的掩盖,而是讨论基本的原始创伤的功效,其作用可以是负性的或正性的。

)R/VM+k W}v{@0

在《释梦》中,无助(Versagung)作为人类的一种原始挫折是结构化的,它取决于恰当的语言素材以及语词对那些图像的清晰陈述,那些图像总是能够在我们的梦中、从我们过去遗忘的经历中不断地被唤起。

7q[w VYUi2oi0


心理学空间O%t1C W,i |-Q'P

[1] Teresa A. Yuan, M.D.

\v?tC u0

+q k0Y h,Ig0Argentine Psychoananlytic Society (APA)心理学空间0R'Ic@^

心理学空间9OtRy*e

Asia Subcommittee, ING, IPA

3w[ u8kqD0

u j4I'lT4SU6d0Chair, China Division, IPA

8dB6jXV h0

7C/Ur-D8k/N^O0[2] 祈愿动机:optative motives,指梦将愿望当作事实、即当作已经实现了的愿望加以表现。例如在伊玛打针的梦中,弗氏希望奥托医生对伊玛的病负责,在梦中这个愿望采用了现在时的形态。这就是是祈愿动机起了作用。心理学空间Z+|p7xb'C&v} gN

kR"?]V6[0[3] 四种指明条件:four indicated conditionsa)回避检查机制b精神材料凝缩c)精神材料可以由感觉性图像加以表征d)梦的结构有一个合理的外表。心理学空间*N2P6|w%n$u"o

]0s(` oe+Y.S0 心理学空间'K6P;dR`[_

;]r^_JyH @7u0 

5t1I@].C#G1^"`0www.psychspace.com心理学空间网
«The Patient as Interpreter of the Analyst's Experience 精神分析
《精神分析》
IN DEFENCE OF PSYCHOANALYSI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