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恋时代:现代人,你为何这么爱自己?

> 自恋时代:现代人,你为何这么爱自己?

简·M.腾格
江西人民出版社 2017-11

第一章自我欣赏的诸多奇观

这一切都始于种种良好的意愿。 美国文化鼓励自我欣赏,相信这样可以改善我们的人生。自我欣赏会让人感觉良好,并感到快乐。如果你相信自己,即使第一次没有成功,你也很可能会继续努力。自我尊重不再是少数人才能拥有的特权——无论是什么种族、性别或者性取向,你都可以自我感觉良好。 

不可否认,我们国家对于自我欣赏的强调,已经成功地提高了国人对自己的评价。大多数群体的自尊心都空前高涨。如今,80%的大学生在一般自尊评测中的分数要高于20世纪60年代大学生的平均水平。另外,中学生常常是提升自尊心的焦点,他们的自尊心也在大幅提高。例如,在20世纪最初10年后期,有93%的青少年的自尊分数比1980年11~13岁青少年的平均自尊分数要高。虽然高三学生的整体自尊心水平并未提高,但在他们之中,有四分之三的人表示对自己感到满意,这一比例要高于1975年的“三分之二”。此外,现今有三分之一的学生表示对自己“完全满意”,而1975年的这一比例则是四分之一。在其他与自我欣赏相关的人格特质(包括个人主义、过度自信和性格外向)测试方面,年轻世代的得分也明显较高。同时,这些变化也给中老年人带来了影响。那些出生于20世纪30年代、受过高等教育的女性, 由于经历过20世纪70、80年代的放纵岁月,也开始变得越来越自我。尤其在近些年,美国人十分热衷于爱自己。(在下一章中,我们将会解释自尊和自恋之间的重要区别;我们在这儿所探讨的是美国文化所推崇的自我欣赏,这是一种普遍的自爱感,并没有对健康的自我价值感和不健康的、有可能导致自恋的自爱感做出区分。)美国文化大力提倡自我欣赏的价值观。正如NBC的一条公益广告所说:“你可能还没意识到,但是爱自己是每个人与生俱来的。如果你喜欢自己,那么别人也会喜欢你。”有一个年轻人表达这种观点的方式,是将身体的整个右半边都文上了涂鸦风格的“相信自己”字样,并在最下面文上了“不依赖任何人”。每一种文化都是由自身的核心价值观塑造而成的,而在现在的美国,鲜少有其他价值观可以与自我欣赏的重要性相匹敌。虽然我们大多数人不会选择将表示自我欣赏的文字文在身上,但是已经将它深深地烙印在了我们的文化信念里。 不久之前,自我欣赏的信息主要是针对那些真正需要的人群。比如,1987年出版的《学会爱自己》(Learn to Love Yourself)一书, 就是写给那些因为遭受过父母情感虐待而酗酒成性的成年孩子。 但是现在,人们认为不论在什么时候,自我欣赏对所有人而言都极为重要。戴安娜·马斯特罗马里诺(Diane ftastromarino)在2003年出版的、书名十分贴切的《女孩爱自己指南:一本关于如何让你爱上对自己最重要的人……你的书》(The Girl's Guide to LovingYourself: A Book About Falling in Love with the One Person Who Matters Most...You)一书中写道:“爱自己意味着知道自己有多棒,并且决不让任何人、任何地方或者任何事物阻碍你爱自己。”美国规模最大的教会的牧师约尔·欧斯汀(Joel Osteen)这样写道:“上帝想让我们树立一副健康、向上的自我形象。祂想让我们对自己感觉良好。”正如一位作家所言,自尊被视为我们的“国家灵药”。

可惜的是,自我欣赏背后的良好意图有时似乎越过了界,演变成自恋。德克萨斯州艾伦市的赤狄·奥格布塔(Chidi Ogbuta)结婚时,将婚礼蛋糕做成了自己的模样。在她的结婚照里,奥格布塔正在和她的丈夫切开这个像她的双胞胎姐妹一样的蛋糕。对此,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上有一位评论者问道:“这对夫妻会把蛋糕的哪部分留到结婚一周年时再吃?新娘的头吗?”有一张广为流传的海报宣称:“最重要的是你如何看待自己。”这几个字下面有一幅画,画面中一只橙色的小猫正在照镜子,镜子中出现的却是一头大狮子。这告诉我们,把自己看得比实际上更好——更高大、更强壮、更能干——是很重要的。也许并不只是比实际上好“一点儿”。“耶稣最幸运的地方在于,他有一个相信他是上帝之子的母亲,”励志类书籍作家韦恩·戴尔(Wayne Dyer) 曾在自己的座谈会上这样说道,“想象一下,倘若全天下所有的母亲都这样想,我们的世界会变得多么美好啊!”换句话说,我们应该从小就相信我们是第二个基督在世,是上帝赐予人类最美好的礼物。

如今,围绕着自我欣赏已经衍生出了一个巨大的产业。在全球最大的搜索引擎Google 上快速搜索一下“如何爱自己”,会出现19.1万条搜索结果,提供的秘诀包括“每次别人夸你时,记录下来”“停止所有的批评”以及“对着镜子中的自己说:'你看起来棒极了!'”。有些网站甚至还建议你爱抚自己的身体。其他网站则是通过兜售“爱自己确认卡”“爱自己,治愈人生”笔记本,或者“提升自尊”的潜意识录音等物品,来赚取你口袋中的钱。你可以买到印有“我?我”或者“爱你自己”字样的T恤衫。体育明星们常常把他们的成就归功于“相信自己”,而不是其他比较有可能的原因,比如上帝赐予的天赋和多年不懈的努力。

家长们经常被告知,即使是新生儿也能感受到自我欣赏所带来的好处。玛莎·西尔斯(ftartha Sears)和威廉·西尔斯(William Sears)在《母乳哺养完全指南》(The Breastfeeding Book)中表示, 母乳喂养的好处之一是可以让婴儿排泄的粪便变得不那么臭。这不仅对父母是一件好事,对婴儿来说也是有益的——“宝宝看到给他换尿布的人是一脸开心而非厌恶的表情时,会接收到一条关于自己的正面讯息——也许那就是自尊心的萌芽”。鉴于目前鼓励孩子自我欣赏十分流行,因此这很有可能是孩子们第一次了解到他们的大便并不臭。

许多励志书籍都将爱自己看作万能灵药,认为只要相信自己,一切皆有可能。2007年的超级畅销书《秘密》(The Secret)声称,只要不停地想象,你就能得到自己想要的东西(尤其是物质方面的东西)。(显然,我们俩都没真的想要赢得彩票大奖,因为我们从未不停地想象中大奖的情形。)就林赛·罗韩(Lindsay Lohan)01和其他青年明星的酗酒、吸毒问题,《观点》(The Views)节目主持人乔伊·比哈尔(Joy Behar)在接受《拉力·金现场秀》(Larry King Live)采访时表示:“他们拥有普通人一生梦寐以求的所有东西——成为了家喻户晓的明星。但同时,他们内心深处仍有一个声音在小声说:'你还不够好,不够好!'不过,也有些生活在贫困中的人却认为自己已经足够好了。所以,一切都在于你怎么看待自己。”按照这一说法,像林赛·罗韩和帕丽斯·希尔顿这样的年轻明星只要足够爱自己的话,就不会遇到那么多麻烦了。(罗韩称自己“不仅是年轻一代的楷模,而且也是更年长的世代的榜样”,而希尔顿则在自家客厅沙发上方悬挂着自己的巨幅照片。 因此,他们到底是否缺乏自我欣赏的能力,请大家自行判断。)根据某本名人杂志援引的一位心理学家的说法,另外一位以桀骜不驯而著称的年轻明星布兰妮·斯皮尔斯(Britney Spears)也只是需要更多的自我欣赏而已。她建议:“布兰妮应该每天对着镜子中的自己说'我爱我',她需要不断强调这个'我'字。”时下最流行的一则文化信息是告诉孩子他们很特别。T恤衫、贴纸,甚至是汽车座椅上,到处都是“我很特别”的字样。有一天,基斯在翻看女儿的幼儿园(位于佐治亚州雅典市)每周课程计划时发现,这些3岁的孩子每天要做的第一件事,是唱一首歌词写着“我很特别,我很特别,看着我”的歌曲。在基斯看来,另外一首歌可能会更好——“我保证会听爸爸的话,在他给我穿衣服时,不踢他的脸”。幼儿园的老师告诉基斯,她是从国家学前教育资源中找到这首歌的。最终,她还是决定不再让孩子们唱这首歌了,因为基斯告诉她,如今大多数小孩的自尊心已经很强,再感到“特别”就与自恋有关了。当然,就像一滴雨滴不会把孩子淋成落汤鸡一样,一首“我很特别”的歌曲也不会使孩子们陷入自恋的深渊。不过,也正如一场暴雨可以将孩子淋得浑身湿透一般,这些大量的“特别”信息也能带来负面影响。如今的文化所降下的“自恋之雨”足以把每个人淋湿。

强调孩子们要学会自我欣赏的教育方法,其实是最近才出现的。家长们也许一直以来都认为自己的孩子很特别,但直到不久以前,他们还不希望世界上的其他人也这样对待他们的孩子。近期一项针对3岁孩子的母亲和祖母的研究发现,美国母亲们普遍赞同自己的孩子需要拥有高度的自尊感。在被问及“你认为一个人的自尊心会不会太高了?”时,所有母亲都异口同声地回答:“不会。”但是,超过三分之二的祖母们却表示,人肯定会有自尊心过高的时候,这样的人傲慢、自私、自我中心,已经被宠坏了。此外,祖母们还指出,在她们抚养子女的时代,父母们并不会积极地提高孩子的自尊心。 与美国相比,其他国家并没有如此狂热地鼓励自我欣赏(尽管,如第十六章所讲,世界其他地区也已经开始追随美国的脚步)。相反,许多文化强调通过自我批评和改进自身弱点,来取得学业或者事业上的成功。在那项针对自尊心看法的研究中,中国台湾地区的母亲和祖母们都认为自尊并不十分重要。

这种情况不只出现在亚洲。最近,在一次加拿大的垂钓之旅中,基斯曾在不列颠哥伦比亚省北部的一个家庭中暂住。一次晚餐时,那个家庭的小儿子说,他用一把0.22英寸01口径的枪打死了一只62英尺02开外的兔子。听到这些,他的母亲立刻盯着他说:“自夸是不礼貌的。”基斯对此感到很惊讶,因为大多数美国父母在这个时候都会说:“是的,千真万确,我的儿子就是未来的神枪手,像狂野的比尔·希科克(Wild Bill Hickok)03一样。”基斯告诉他们,在美国,实际上我们是鼓励孩子自夸的,如果再把步枪射击做成慢动作,配上美妙的背景音乐放到YouTube网站上,你的孩子也许会出名一阵子。然而,那位母亲回答,在他们生活的地方,人们会通过人格和取得的成就来判断一个人。而且,她认为并不需要改变这种价值观念。基斯对此也表示赞同。

但是在美国,我们对于自我欣赏的欲望已经发展过度了,导致我们的文化以一种极端且自我毁灭的方式,模糊了自尊与自恋的区别。大多数人都明白自恋有一定的负面含义,但是意识不到自我欣赏的言辞正在使人们滑向自恋的冰洞——而且常常会坠入其中。把自己的孩子当作耶稣、让他们高唱“我很特别”之歌、穿印有“你不要太酷”字样的T恤衫,这不是在向他们灌输基本的自我价值观,而是在引导他们变得自恋。美国已经过度沉溺于自我欣赏,我们所谓的“万能灵药”会带来严重的副作用,比如傲慢与自我。在急于创造自我价值的过程中,我们的文化或许已经向一些更黑暗、更邪恶的事物开启了大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