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弗洛伊德主义的儿童心理学
作者: 朱智贤 / 3984次阅读 时间: 2016年11月28日
来源: 《儿童心理学》
www.psychspace.com心理学空间网

7t:j&YQcs)@W0由弗洛伊德创立的精神分析学派,在20世纪的几十年里,一直在西方,特别是美国非常流行。但是弗洛伊德提出的情欲说却受到了各种批评。前面已经说过,甚至在弗洛伊德提出这个学说的当时,在他的学生中,如阿德勒等人就提出过不同的意见。大约在20世纪40~50年代,一种新的所谓精神分析社会学派开始出现,代替并系统修正了弗洛伊德的思想,成为所谓“新”弗洛伊德主义。他们不同意弗洛伊德的本能主义情欲说,认为现代人的一切心理上的变态,如焦虑、不安全感、寂寞感等等都是人的本性需要和社会要求不相适应以致失调的结果。认为只要有了良好的社会、教育措施和预防治疗,这些变态的心理现象就可以防止和消除。这种不触动资本主义社会经济基础的妙计,当然会受到这种社会的赞许和欢迎。在这方面有独特表现的学者很多,如弗洛姆(E.Fromm)、霍妮(K.Horney)、沙利文(H.S.Sullivan)等都是。在儿童心理学上有特殊影响的美国的埃里克森(E.H.Erikson)可算是当前比较突出的代表。作为例子,下面简单谈谈他的观点。心理学空间vh Vu$V\xu

心理学空间 w|p9}E:X+i%X

埃里克森认为,人的一生可以分为既是连续的又是不同的八个阶段,而从出生到成人则经过六个阶段。每一阶段都有其特定的发展任务。由于发展任务完成得成功或不成功,就有两个极端,靠近成功的一端,就形成积极的品质,靠近不成功的一端,就形成消极的品质。每一个人的个性品质都处于两极之间的某一点上,教育的作用就在于发展积极的品质,避免消极的品质。如果不能形成积极的品质,就会出现发展的“危机”。

!E!sye$G^0 心理学空间T8QEQ,Y,s[

埃里克森认为儿童在17岁以前经历如下四个阶段,每个阶段对立的品质是:心理学空间KUm||"O@h3E Q

`.|a T3gYxY0第一阶段,信任感对怀疑感(o~2岁);心理学空间1p `H&`'B QY Zjsc\

2uGWop3n"d0第二阶段,自主性对羞怯或疑虑(2~4岁);

4r5W$lz(\2WQ%vr0 心理学空间o7y{:U.mY I

第三阶段,主动感对内疚感(4~7岁);心理学空间rB"zT!y2{

心理学空间1N[X4cZj

第四阶段,勤奋感对自卑感(7~16岁)。心理学空间I Xcp-L%D q*q{

心理学空间 Ta*]-~8F

第一阶段0~2岁的儿童,需要有规律的满足和舒适的照料,能做到这一点,就对周围世界产生信任感。否则就会对周围世界产生怀疑,形成消极品质。因此,这个阶段的发展任务是建立信任感。

W3w+?+?Jv0 心理学空间u}L9}%fG*t

第二阶段2~4岁的儿童,和过去处于依赖状态的儿童不同,由于行走和语言的出现,开始探索世界,要求独立性,要求我“自己来”。如果此时处处束缚他的手脚,横加限制,就会形成羞怯、疑虑,甚至孤独感和反抗。因此,这个阶段的发展任务是在成人关怀儿童安全的条件下培养儿童自由活动的自主性。

'v8p BJ p~Tv0

)U K;n@9XG8Bs9GmU0第三阶段4~7岁的儿童,进入幼儿园的孩子,应当培养他们在没有成人控制的情况下,能靠自己的良心控制自己的行为,能形成正确的父母子女关系。因此,这个阶段的发展任务是发展儿童自已的主动性。

O*u!N'rFl+O0 心理学空间US2A!z s+j d'Q

第四阶段7~16岁的儿童,这时主要是进入学校学习。要帮助儿童勤奋学习,掌握基本的文化知识,正确对待学习竞争。如果顺利发展,就能为一生勤奋工作打下基础。否则就会出现自卑感,自暴自弃,无所作为。因此,这个阶段的发展任务是培养儿童的勤奋心。

/`&[7b S(N}$U0

9zC{"HNcV a0埃里克森对于儿童个性品质发展的研究,对我们也是有一定的启发作用的,但他改头换面的弗洛伊德学派的反理智主义的观点,则是和我们格格不入的东西。心理学空间+R2| dsB

www.psychspace.com心理学空间网
«新行为主义的儿童心理学 朱智贤
《朱智贤》
乔姆斯基与心理语言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