避开死亡是人类与生俱来的能力
作者: 《怕死:人类一切行为的驱动力》 / 4443次阅读 时间: 2020年2月01日
标签: 死亡 宗教
www.psychspace.com心理学空间网

j \G8k$|%sd \0杰出的发展心理学家让·皮亚杰认为,孩子在认知发展的不同阶段,对于死亡的概念通常也会改变。心理学空间 ~~m'?%E d:gb

心理学空间9Se9d2iZd+S

年龄较小的孩子一开始常常认为死亡和睡觉很像。他们觉得:“我晩上睡觉,可是早晨就可以醒来。”他们会说:“奶奶可能是太老啦,在躺椅上躺着躺着就睡着了,她总是会醒过来的。”

`i1p([$u#i%P8_ MKR0心理学空间~,qa0v;n*iD{ A

不管是小睡,还是晩上沉睡,就算睡得再久,也都会醒过来的。

)? Z#{wc-\3E\8_T0心理学空间[znZj3I]O

因此,孩子有时候会希望死去的人在某个吉祥的时刻可以重生。他们或许会往尸体上泼水,想要努力把它们救回来。心理学空间5mMLwh

心理学空间H*VN@ Z y z.Q4HK


5x`,XW.^%B4Y,C.l0心理学空间S\&S2|B2}&_gbu

fUwvy;Xv%M5gf0孩子还会通过各种心理招数避开死亡这一话题,最简单的就是尽量不去考虑。心理学空间RM m-V1U9Hdu

心理学空间9}G9Wr)UEJW @|w

三岁的简开始对死亡有所意识,于是无不担忧地问妈妈,死人还会再次睁开眼睛、说话、吃东西、穿衣服吗?心理学空间3WS#v6@ F|W j

心理学空间:y.T$^iu

简的妈妈回忆说,“她泪流满面地问着问题,突然又说,‘我还是继续喝茶吧’“。

;lE+Y-w^/J0

r&Su1G-Z1`r*W5n5W^r0无独有偶,当妈妈对五岁的理查徳说,他会在很久以后才会死去,小家伙笑了,然后说道,“那就好。我一直都在担心呢。现在我觉得开心了”。然后他又说,他想要梦到“去购物,去买东西”。心理学空间u.}.N zN*kz!Pr

心理学空间;N8PU~h+Q


7u(q'P6w/[TE|+{F0心理学空间2q5HY/]W/a

心理学空间y$s)}X)z r5J4Ei~f


-WF0ts&H0

TOM.E%Ju)o*G0

0QfQ4sCiFVV.J0这些转移注意力的招数和成年人想到自己死亡时的反应惊人地相似。

+Osr:A+f8uJ0心理学空间6Y B3`I5I}

成年人也会停止考虑死亡,用其他的事情分散自己的注意力。硏究发现,当实验人员暗示成年人思考死亡的问题后,成人也会岀现“別担心,想一些开心事”之类的想法。心理学空间 h;gcC e)w'xw

心理学空间+R.\!vQy5iM

成年人在想到死亡之后的惯常反应是将注意力转向美食和奢侈商品——“咱们去吃饭,去购物吧。”心理学空间1w^!q/^&J+g1d

心理学空间 ];Lm6{IP {'[

孩子还会计划着永远都不要长大。他们会告诉自己,“只有老年人才会死。我不是老年人,所以,只要我不长大,就不会死”。心理学空间!c1KtIR'M2j

L,hLX8Qv?0彼得潘,一个永远长不大的小男孩,就是儿童文学中“长不大策略”的典型案例。

X g}-dwP Lx t6N0心理学空间j*_B'n6@8p;sRZw(N

已故艺人迈克尔·杰克逊,一个在他的梦幻庄园永远长不大的男孩,也是真实生活中这一策略永远挥之不去的例证。心理学空间8w#T*gW r

心理学空间1n+^ wfK2T


2l+^wi7Y.b0K+n ~-?0心理学空间b ]? a2eyGS

心理学空间T` fUva

在很多儿童故事中,死亡都被拟人化,扮演着坏角色。心理学空间$C2}cd,k7f.n

N.yarwd6|W0邪恶的女巫、小妖精、食人魔的身形和脸蛋象征着致命的恐怖。他们诠释着死亡,将这一难于理解的抽象概念具体化、可控化。心理学空间eb2W"?g.m

心理学空间'lU@Q$@:N w)N-B:[

让死亡具有人类的外形,战胜它就容易多了。心理学空间xh)O?.m(TM.`

1n%a pw~-RO.~0如果死亡是人,就可以和他理论、讨价还价,可以哄骗,或是通过人类的超级智慧、力量或是外在的魔力将其制服。在5~9岁的孩子看来,如果足够敏捷、聪慧,不被对方擒获,就可以避开死亡。

#sC/T#qLT|0心理学空间P-U[7z5B Zf

的确,在很多童话故事中,儿童英雄通常可以通过聪眀的方式避开死亡。

3z} }*G3?%IP+u0

E2|(zRm0格枺兄弟及安徒生笔下的故事总是充满致命的威胁,可是,故事中的孩子却很少屈服。心理学空间 `!u2Y1[ Au.dRg i

#RbE!H`0在《绿野仙踪》中,多萝西也逃出了坏女巫的手心,逃过了死亡;匹诺曹从一个木偶变成了一个真正的男孩;哈利波特也一再利用魔法,逃过了死敌伏地魔的攻击。

#J6U/A2`Zz ce0

fRl9gJ:|0心理学空间Ec~*ov5[-G
心理学空间Z I(`8]5F'^c

5o@,uJ W$\G0还有一种抗拒死亡的策略,就是将救世主人物化。心理学空间5k/i8[#Hc{1\u

心理学空间"U.u+|`1Qv*]

在孩子看来,父母很了不起,似乎无所不能,无论何时,都可以满足他们任何肉体或精神的需求。因此,对于孩子来说,他们相信故事中可以左右生死的超能存在也就很自然了。心理学空间.J%CA5{,D2Z|

心理学空间_ {Q \:xnf/A'g?

白雪公主和睡美人都没有真正死掉,她们只是在等待那个可以保护和解救她们的人,用真爱将她们唤喚醒。

"|#m8w'LcD2s0心理学空间7K)l2m@&W0C;B jH

即使耶稣在十字架上遭受了万般痛苦,他也没有真正死掉,上帝最终将他带到了天堂。因此,他才可以解救你,解救爸爸、妈妈、爷爷、奶奶,以及所有那些已故的亲人,等你们所有人都死后,还可以在天堂重逢。

`$JK ^-~.S8u0

zbA1_pK0拉斐尔《基督复活》
心理学空间'F&b.x sw%q,Em!W

从父母那儿得到了慰藉,从富含各自文化色彩的故事中得到了鼓励,孩子们才格外相信他们是神圣不可侵犯的。因此,听到年幼的孩子突然大声说自己永远不会死就不稀奇了。心理学空间6a;f SO.k8k2kz

心理学空间tyq}.U6[

我们的一个孩子,在其六岁的时候说,“我有三个愿望——永远都不会死,成为世界上最富有的人,拥有所有的电子游戏。”虽然他并不确定自己的愿望会成真,但依然信誓旦旦。

q5An6[l9j[Db Q*rO0心理学空间7H g"^mPR _;pd8]-H

心理学空间-e7jUq|,ZJ

www.psychspace.com心理学空间网
TAG: 死亡 宗教
«如何才能正确的洗手 生活中的心理学
《生活中的心理学》
我们的大脑如何评估冠状病毒的威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