叙事对话的基本思维与思路1——叙事
刘一江 作者: 刘一江 / 9048次阅读 时间: 2012年7月12日
www.psychspace.com心理学空间网

叙事对话的基本思维与思路1——叙事》

;I*T.c,o6z&j#nY0

 心理学空间$yj+a6k b(ak)D5l

/一江

4`*^-G9M`7?t"dE~9H&L$Z,h0

 心理学空间}/_M;{^j(V-WF

    经常被问到这样一个问题:”什么是叙事?”心理学空间 a*~1qB6w6qS-N"]

    坦白的说,这个问题不好回答,叙事涉及很多后现代主义的哲学与思考。仅仅是“后现代主义”这五个字就足以吓跑很多人。更别说他们会耐心地听你解释什么是结构主义、叙事主义,和后现代主义思潮。况且我也解释不清。还不如用一些直观的例子,帮助大家获得对叙事的直接体会。

t[6u},XjF0

 心理学空间,OC6N;ds*IH

“韩猫”与叙事

k-fw9F7lF!F`2?0

 心理学空间Ia#b0G"c'jd"L I

    这段故事很有趣,发生在我读研究生的时候。心理学空间/Q`+]-Vp4g)AG

    我们考上研究生的那会儿,恰好赶上学校新修的研究生公寓。新修的研究生公寓是参照

hw)\?/um0

教师公寓的标准修建的,与一般的学生宿舍不同。每层楼只有左右两套房。每套房四室一厅一卫一厨。所以它被之为“公寓”,而非“宿舍”。每套公寓有四个卧室,每个卧室为一个寝室,每个寝室一道门,里面住2个人,一套公寓总共8人。心理学空间)b7sA*Fl3~Wl

 

B%d xd u8u9x0

    在我住的那套公寓里,还住着一个姓韩的同学。因为他经常熬夜,生活规律像个夜猫子,所以我们都亲切地称他为“韩猫”。我和“韩猫”同学虽然住在同一套房里,却不在同一间寝室。心理学空间'Zd1RT3NJ

  

|*fB%F^QF0s0

    这位“韩猫”同学,不是一个传说,但却是一个神奇,常常做出一些出人意表的神奇举动。心理学空间m:\}!G0u_z{oi

 心理学空间 vbN)b7A

    有一天,无聊的他又开始发神了——给卧室命名。心理学空间 N6W_&G/m+d2T5\

    怎么命的呢?

+gcI:Z,y0

    他首先用mark笔,在他寝室的门上写上三个字——“仙人居”。心理学空间9E$Pe"hj O

    写完之后,对自己的杰作甚为满意,但意犹未尽。心理学空间n]^6\.N9r

    于是又提起mark笔,在我们其他三间寝室的门上分别写上——“民工房”、“配电房”和“杂物间”。心理学空间 g](a?%U(~ ?Ju

 心理学空间Mz$_d;aj\6o]

    这一下,惹众怒了。感情他老人家住的就是“总统套房”——“仙人居”,我们其他人住的全是“民工房”。心理学空间2u9[.Z n:P;FN

    可这突如其来的举动,一时之间弄的大家也不知道该如何回应是好。同学一场,总不至于扁他一顿吧。何况他本性不坏,只是这玩笑开得实在有点过分。

W s _ K`)e8Y|hX0

    当时,就在众人一片愕然的时候,我不知道哪里冒出的智慧,突然灵机一动,来了一招“以彼之道还施彼身”的办法,化解了一场冲突与尴尬。

^ah Z"] ]j d!o0

 

C ~4^4m;~LL#N){9{.h9\0

    怎么做的呢?心理学空间yn\a1DnAtG_

    我也拿起mark笔,走到他寝室的门前,在仙人居的“仙”之前面加了一个字,一个“”字。“仙人居”立马变成了“仙人居”。心理学空间 O Fp{Vcj;r

    写完之后,我对自己的杰作也是甚为满意,但意犹未尽。

r'li$`b"Xvf^{t0

    于是我又提起mark笔在“居”字前面又加了一个字,一个“”字。于是变成了“龟仙人居”就变成了“龟仙人居”。心理学空间_RM$pC/|H

 

$G xC%T`t0

    “总统套房”,一下子就变成了“死人房”。在场的人一下子全都乐了。心理学空间(a|;m4W4w~zc

     刚刚还兴致高昂的“韩猫”同学,也一下嫣了。觉得自讨没趣,然后自己拿着酒精,把四个寝室门上的字全擦了。

j"J%aqu(_t0

     而后,这件事不仅成了我们一段充满乐趣的校园回忆,也成了一个帮助我们了解叙事的素材。心理学空间} l'z(UL'`/PVP

 心理学空间3K,@7~%g&Q;Wl/~4`

    仅仅加上两个字,就改变原来信息本来的面貌与意义,将一间“总统套房”变成了一间“死人房”;同时也改变了这件事的意义,让“冲突”变成了“笑谈”。甚至改变了在场者对这件事的感觉与体会。

1ZhM(H-Q7Y+q0

    新信息的加入,改变原来信息的面貌、意义及感受——这就是叙事。心理学空间uh6J,A)} \"a2j{'E l

 心理学空间d}e8D$q%y'o

奥运与叙事

|,H hszf0

 心理学空间3nb8HEev j~_

    新信息的加入带来新视野、新觉知,以及新体会与新感受,从而触发和推动改变,这是叙事对话的基本思维。(其实这也是不少其他心理疗法所共有的基本思维,以后有机会再展开详谈。)但大家可千万别误以为,叙事就玩文字游戏,这是对叙事的误解。为了消除这种误解,让大家对叙事有更深的体会,我再举一个大家都熟悉的例子——奥运会。心理学空间2R9~'_~$g6[e TO I

 心理学空间Vri m q0g K2Q

    08年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上,有这样一个节目——活字印刷术(三个“和”字的表演),其实叙事对话的方法与思维,与这个表演很相似,或者说叙事对话本身就是一个“活字印刷术”。心理学空间$Piiue)C2N?v*m"h6d

 

kM&ti?0

mAtTkyR.Ba!z0

 心理学空间Q(kz,aq@7gS2U

(图1心理学空间,O~ Xd/C4^5JAr]

 

;@&dq7BL5J"R0

    如图1所示,如果将我们的整个人生看作一个“活字印刷盘”,里面记载着在我们生命中所发生过的每一件事、每一个想法、每一个感受。那么这些“每一件事、每一个想法、每一个感受”就是“印刷盘”上的一个点,一个信息点,也是一个可以活动的点。心理学空间 U)Ks([7hfN`o

 

AU ZH'a(Y0

    这些“点”在我们生命中的意义和权重不同,我们对它们的关注度有所不同。对我们意义和影响较大的点在我们的脑海中比较容易突显出来。就如同这个“印刷盘”所凸起的一个点,比较容易被我们看到。

IWirS*q @9Kq0

    将这些一个一个比较容易被我们看到的“点”连在一起,便构成一个具有特殊面貌和意义的画面,正如图中凸起的点所构成的形状,以及这个形状所表达的意义。这部分凸起的画面也构成了我们人生的主题(或者问题的主题)。心理学空间c L6xkXU3~

    而其他那些比较没有被我注意到的“点”,它们像背景一样,“存在但却未被关注”。(请注意“存在但却未被关注”这个描述,稍后我们将会详细看到)。心理学空间#e }1`1c9p;C IZ%RM

 心理学空间/?2m;M(u5N2pSM]

 

4ymX-W:o%i D'H4m9a0

心理学空间m|xG Sb

(图2心理学空间;y WGiLW

 

!_1VvTB]R9|~0

    如图2所示,就像“活字印刷术”一样,如果我们将这个印刷盘背景中的一些点凸显起来,而将主体上的一些点降落下去。那么整个画面将会改变,信息将会重组。改变后整个画面所表现出的整体面貌和意义也将不同。(这就是叙事中所谓的解构与重写)

%g0k3tqf!kf0

 心理学空间+I"a_)Bzq |

    重组之后,我们究竟会看到什么——“不知道”。

)DG I{Sdi0

    因为这不是由咨询师所决定,而是取决于来访者。作为叙事治疗师仅仅只跟随来访者,并对过程与结果保持单纯的好奇。心理学空间Y'^?T.sS

    但也有观点认为,其实“信息重组的过程与结果”是由咨询师和来访者共同构建的。心理学空间'g|c"zc?|l

 

;EbWTiZ7`X0

    对生命中“信息点”进行重组,通过重组构建出生命的另一幅画卷,产生与原来不一样的面貌、意义和感受——这就是叙事。

H8J(F6ng!}I Wa0

 心理学空间8n|Y:J0G.rKdV

    透过“活字印刷术”这个比喻,我们还可以看到叙事更深一层的含义:人生画卷的面貌与其所表达的意义是被构建出来的。

g'T2e%F9_8VC D+A0

    既然是被构建出来的,也就意味着可以被“解构”。既然可以被“解构”,那就意味着生命画卷的“面貌与意义”是暂时的,而非固定的。它们只是一种暂时稳定的存在,是可以被重组与改变的。心理学空间5y V9Fpj

    人生如此,心理问题亦如此。理解这一点很重要。

;en)u(J/\ G|%?*Hc0

 心理学空间+g2f[%{&{Q

(敬请关注《叙事对话的基本思维与思路2——故事》)

5N@q{+g4S4Cg)u0心理学空间^})k2`zlJ}(`r

 

"?@t_t%h2x]"G0www.psychspace.com心理学空间网
«叙事对话的基本思维与思路2——故事(上篇) 叙事治疗模型
《叙事治疗模型》
叙事对话的基本思维与思路2——故事(下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