勒温儿童心理学理论评介
作者: 赵恒泰 / 12763次阅读 时间: 2010年3月01日
来源: 天津师大学报 1997 标签: Lewin 儿童心理学 勒温 赵恒泰
www.psychspace.com心理学空间网心理学空间q!pp7Q(w

论文标题:勒温儿童心理学理论评介
R ?)jKv*O*q0论文作者 赵恒泰心理学空间0gc"bKD;j%a Q'jd
论文来源 天津师大学报,
,CC/F#q$l0论文页数 22-27页1997心理学空间vXB!b-q"}(f2n%@"@

!I7GyI_F| PCF0
k$ne*jO:]*` |0  一、勒温其人
w(|T&\5x0  库尔特·勒温(Kurt·Lewin,1890-1947)是德籍犹太人,1890年出生于普鲁士的英吉尔诺的一个犹太人家中,他在波森读完了高中,又到柏林去上大学。《人论》的作者卡西尔是他大学的哲学老师,著名心理学家斯顿夫指导过他学习心理学。1914年他24岁时,获得了心理学的哲学博士学位。可巧这时格式塔心理学派的三位创始人:惠特海默、考夫卡和苛勒也都是斯顿夫的学生。就在勒温获得博士学位的那一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了。勒温应征入伍,服役后又重返大学。1921年他成为柏林大学心理学研究所的研究人员,1922年任讲师。1926年晋升为教授。
FR2X3q E#B4Ao*q0  1932年勒温作为访问学者到美国斯坦福大学工作了半年。为了摆脱纳粹希特勒的迫害,第二年再次离开德国,决定永久定居美国。他在10年间,先后到美国康乃尔以及爱达荷州立大学儿童福利研究站工作,并指导了一系列关于儿童实验社会心理学的研究。1944年,受聘到马萨诸塞理工学院主持团体动力学研究中心工作,另外还兼任加利福尼亚大学和哈佛大学访问教授。心理学空间h,m)M0tn7N b;}e'_G
  勒温在1947年刚满57岁时不幸过早去世。在他30多年的专业研究生涯中,始终专心研究人类的动机与人格问题,主要著作有:《人格的动力理论》(1935)、《拓扑心理学原理》(1936)、《解决社会冲突》(1938)、《场论和社会心理学实验》(1939)、《社会科学中的场论》(1951)等。勒温在著作中提出了向量、动力场、拓扑心理学和生活空间等许多新概念,形成了他独创的心理学理论。团体动力学和场论是他对心理学理论的杰出贡献。因此,他在西方赢得了很高的社会声誉,将他与弗洛伊德斯金纳等人相提并论,以赞扬他的开拓与创新精神。心理学空间U4i$Si Ow;J K&p
  勒温是一位格式塔派心理学家,又是一位动力心理学家,拓扑心理学的创始人。在格式塔心理学中,真正涉及儿童心理学课题研究,深入研究儿童心理理论的主要是勒温。因此,在西方许多有影影响的儿童心理学专著中,都专门论述了勒温关于用场论建立的儿童心理发展理论。
kZ X,u5k@6T0  二、勒温的儿童心理学理论心理学空间kxD u4oa}p*]
  (一)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TA8Fbu"]0  勒温的心理学理论体系总的来说属于格式塔心理学派的一个分支。“格式塔”一词是德文glstult的译音,意思是整体或组织结构,又称完形心理学。它反对无素分析、联想主义、行为主义,认为部分相加不等于整体,主张用场论的概念来描述心理现象及其机制,如心理场、行为场、物理场和生物场等等。心理学空间's'JNL@/V
  勒温认为,心理学研究的对象是人的个体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而这个环境不是什么别的客观环境,而是对个体发生影响的环境。于是他提出人的“生活空间”或“心理生活空间”的概念,并用它来解释儿童心理活动的动力结构,把儿童的一切心理活动都看作是在心理场的“心理生活空间”中发生与发展的。
8v\Ze Y W_0  动力思想是勒温场论的基本思想,也是他心理学的一个理论基础。勒温用场的理论来说明儿童的行为问题,例如将其运用于动作、情绪、意志、需要和人格等领域的。心理学空间@ WGQ Q
  他明确指出,人类行为的推动力量主要来自需要和意志。儿童的行为规律可用下面的公式表示:B=f(P·E)。其中B代表行为,P代表儿童的个性特点,E代表周围环境,而f是函数的符号。上述整个公式的全部含义就是儿童的行为是由其个性特点与周围环境的相互作用的结果。心理学空间Iwr&~J[rIk
  勒温认为儿童与他周围环境之间有一种平衡关系,当这种平衡一旦被打破就会引起心理上的紧张,从而导致了力图恢复平衡状态的内驱力。一般来说,儿童的行为规律模式如图一所示:心理学空间Z c D_2K(B X.]C U
  (附图 )
4M,^*JMe5~0  图一 儿童行为规律模式图心理学空间o R9Bq@-Rk+{
  上图说明,儿童的行为动机是在需要的基础上产生的,动机支配行动。当儿童的某种需要产生时,心理上就会产生一种紧张不安状态,即激励状态,从而产生一种内在的驱动力,这就是动机。有了一定的动机就会引起某种行为,行为指向目标。当某一目标达到后,该种需要得到满足,这时紧张状态解除。这就是一个具体的激励全过程。之后又会产生新的需要……如此循环往返,儿童的行为(或心理)就会得到不断发展、提高。这就体现了勒温所强调的儿童“某些心理能量,亦即产生于意志或需要压力的心理紧张系统,才是心理事件发生和发展的必要条件”的观点。心理学空间.~3W;^,Y1M@
  勒温根据他的动力思想,于1927年指导他的学生齐加尼克(Bluma·Zeigarnik)进行了一项实验研究:给被试一系列任务,如抄写几行文字,或解答一道简单的数学题等,当他只完成任务的一部分,就又被要求去做另一项工作。结果发现,绝大多数被试事后首先回忆起来的都是那些曾被中止而未继续完成的工作,而且回忆量较多。用勒温场的理论来解释,这是因在被试接到任务时,就显示出一种紧张状态。如果任务完成了,紧张状态被消失。但如果任务还没有完成,激励作用就会继续保持。这就是为什么被试回忆未完成的任务更容易而且数量多的缘故。关于这类实验后来又进行了多次,均得到类似的结果。因为这个实验最早是齐加尼克做的,所以将这种现象称为“齐加尼克效应”。心理学空间{9n7JX1CC5AxMJ/C(F5f
  上述情况,正如一个儿童越是饥饿,食物对他的吸引力便越大,而食物的吸引力越大,他的求食愿望便越强烈一样。这时人的心理紧张系统、激励状态及积极性的调动,是在儿童与其环境相互作用下产生的,这种观点是勒温动力思想的重要内容。
9|x.fj%M7]J0  勒温的动力思想与他的整体思想是紧密相联的,整体思想也是场论的基本内容。除了他的心理紧张系统概念之外,勒温还提出了“生活空间”这个基本概念。所谓“生活空间”也叫“心理生活空间”,是指影响一个人行为(心理)的一切事实,其中包括生活中的过去、现在和将来的一切事件、经验和思想愿望等等。生活空间代表了一种心理的完整性,是一种整体观念。儿童的心理生活空间的内涵与外延,都将伴随着他年龄的增长和知识经验的积累而不断扩展与分化。心理学空间;d}0n? w,Aqh
  勒温的动力研究强调了儿童与环境的相互作用,突出了认识、情感、意志和人格之间的关系,这种研究所面对的是人的整体,而不再是简单的、孤立的感性知觉或人的某种个别属性,这就使勒温的整体性原则具有更为广泛的意义。心理学空间(m)r%Ic F4s
  (二)儿童人格心理学
O#c!W1Wq'i+Q&X0  格式塔心理学关于人格的研究,主要是由勒温创立的。勒温和其他格式塔心理学家一样,以“完形”、“场论”等观点作为共同出发点,但勒温还更多地研究了儿童心理的功能、需要或心理动力,这是他最具特色的方面。心理学空间(~_Fs@9GV\
  在勒温著作中,描述人格发展的基本概念及其研究,如心理场、心理环境和心理生活空间等许多理论与实验都是以儿童为研究对象的。如前所述,儿童的心理生活空间是在不停地发展变化的,在不同的发展阶段表现出人格发展上的不同水平。根据他的动力与整体观点,由于儿童心理生活空间的不断分化、整合和重组,就发展了人格的多样性、统一性和组织性。勒温强调:“儿童和成人有一个最重要的动力差异,就是儿童的人格较欠分化。”
gSz?B#GF0  勒温认为新生儿的心灵是一个未分化的整体,只须用一个简单的圆形的轮廓来表示(见图二)。由于儿童日益认识四周的外物,便在圆形的轮廓中增加了认知成分,同时动作的成分和习惯的行为也渐次出现。于是,不断分化,逐渐发展成为一个有记忆、幻想、价值及目的的内心世界(见图三)。
&q$o2i;T'C/_aF [0  (附图 )心理学空间9__ K3bQ]R,^p?
  减分化是与分化相反的变化。这是人格发展的倒退现象,倒退是分化区域的消失。1941年,勒温进行了挫折对儿童游戏活动的影响的研究。实验过程:(1)让儿童玩普通的或部件不全的玩具;(2)给儿童一些他们最不喜欢但结构完整的玩具;(3)用铁丝栅栏把儿童和漂亮玩具分开,只把原先的玩具给他们玩。结果:这时儿童的游戏成绩倒退了17.3个月的智龄;在30个儿童中有25个在游戏中还表现出某种程度的破坏性。
N;q?;aH0  研究和实践都证明:从婴儿到青年期间,不同程度的分化主要取决于人们积累的经验的种类与数量。新生儿几乎没有什么分化,如果身体的某部分受到刺激,就会引起全身运动;在婴儿的生活空间中即使有分化区,也是很少的,因而他们缺乏经验;而受过高等教育、通晓世故的成人,其生活空间是复杂与分化得很好的,因为他们具有丰富的经验。所以,儿童的人格具有欠分化的特点,而成年人的人格则往往表现出较为丰富复杂的特点。
X*A\;~`C(w@/OH0  从一般儿童与问题儿童的人格发展比较研究中发现,在其统一性与组织性方面也存在着很大的差异。例如,有些低能儿童的心理系统,有比较坚固的墙壁隔离其中间;相反,敏感的问题儿童有一个特点,就是其部分区域微有隔离。产生这些区别的原因是:问题儿童的人格很不稳定;而低能儿童的人格则比较稳定。正常儿童在这方面则介于两者之间。问题儿童的心理系统在动力上隔离的程度较浅,他的中心部分和边缘部分有较密切的联系,中心区域的状态较易于表露在外。例如,狂暴情绪者易于发泄。同时,这些表现也比较浅薄。低能儿童和问题儿童的分化程度也较同年龄的正常儿童为低。仅从他们的行为方面的幼稚性和原始性的特点上也可以充分说明这一点。
!f bkN'm&{0  为了使儿童的人格有良好的发展,家长和教师都应该常给儿童的生活空间内的某些区域以较大的稳定性,而其他区域则应保持相对的流动性(指人格结构发生改变的难易性),以便使儿童内心有自由快乐的感觉。心理学空间:nqb"I|
  (三)儿童团体动力学心理学空间gl@ S~3fs
  1937年至1938年勒温在总结他与其同事做的关于“领导方式”和“团体气氛”的著名实验时,正是他从个体心理学研究全面转入社会心理学或团体动力学研究的开始,而团体动力学最初的意义,便是一种实验社会心理学。勒温早期的实验社会心理学研究侧重于儿童与环境的关系,这为他后来的儿童实验社会心理学深入开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所以,许多人都把勒温看作是当代实验社会心理学的创始人。心理学空间$gu}8r3a'Qex
  勒温的团体动力学是当代社会心理学发展史上的一个里程碑,它发源于本世纪40年代的美国,很快就成为整个社会科学所关注的中心。因为30年代前后,美国的工业生产迅速发展,这是以富尔敦、爱迪生等人创造发明的具体应用为标志的。它使人们看到了科学文化和教育的巨大威力,知识与技术从而被赋予了极高的价值。同时,由于世界大战和与西方工业发展结伴而行的经济萧条,使得美国的一些社会问题,如移民问题、民族问题、青少年犯罪和儿童教育等问题变得日益尖锐。通过社会学家和心理学家们的努力,人们对心理咨询、科学管理和儿童教育等产生了普遍信任,科学研究可以促进“社会问题”的解决这一观念已逐渐被人们所接受。团体曾一度被看作是调节工厂和集体冲突的关键,家庭和一些社团则被认为是战争动乱之后社会生活复兴与安全的必要手段。同时当时的一些社会团体、新教育以及社会管理工作等,都要求对团体与团体生活有一种科学的认识和深刻理解。这种时代精神召唤出一个代表性人物——自德国来美国避难的犹太人库尔特·勒温,由他从一个侧面来体现时代的要求,形成了团体动力学研究的大潮流。
S:rM/uh0  1939年勒温在他发表的研究论文“社会空间实验”中第一次提出了“团体动力学”的概念。1945年他在广泛研究的基础上又创办了“团体动力学研究中心”。从此,团体动力学作为一个专业和学科正式建立。团体动力学有三层含义:其一、团体动力学特别重视民主领导的重要性,强调成员参与决策以及团体内合作气氛的重要性;其二,它应被广泛运用于人际交往培训、领导干部培训以及工厂企业、学校和机关政府部门的管理;其三,探索团体发展的规律,团体的内聚力、团体与个体 和其他团体以及整个社会的关系等。心理学空间,?Y;r gP$wr.l9W
  勒温在领导与团体生活的实验中,将11岁男童分成三组,由三位教师分别采取不同的领导方式(专制、放任和民主)去组织儿童参加活动。结果发现:第一,各组形成不同的心理气氛,专制型组的成员攻击性言行相当多,第五周竟达活动总次数的78%;民主型组的攻击言行少,仅有22%;放任型组的介于两者之间(见图四)。第二,当变换个别成员(同学甲或同学乙),使他们处于另一个团体气氛中,其言行也会发生显著变化(见图五)。如同学甲在专制型团体中,其攻击性言行最高时达到90%,而第九周换到民主型团体中很快下降到40%;另一同学乙则相反,在民主型团体中,攻击性言行最高时仅占30%,而第九周更换到专制型团体中很快上升到90%左右。
-^$n'D4DT0  (附图 )心理学空间!Su6El)K$V c
  图四 不同团体气氛与攻击行为
U)`Mez0  图五 同一个体在不同气氛中攻击行为的变化
q_l#@mp~uh0  上述研究结果表明,团体的心理气氛(社会风气)主要是由领导者的领导方式造成的,因为他向被领导者提供了行为界限的暗示,而且不断通过鼓励、默许、禁止、惩罚等去使团体成员的态度、情绪与行为向特定的方向发展;另外,当这种心理气氛成为风气之后,它还对个别新成员——儿童的心理与行为的变化具有相当大的影响力。
8R4Cvi!VX~ut0  依据场论的观点,团体的行为是以所有发生影响的那些相互依存的事实为基础的。事实之间的相互作用,构成了团体的本质。因此,从根本上讲,团体并非个体简单的组合,也不是由各个个体的特性孤立决定的,而是取决于团体成员间相互依存的那种内在关系。正如勒温指出的,团体具有较强的整体性,对个体具有很大的支配力。一般来讲,要想改变个体得先使其所属团体发生变化,这要比直接改变个体来得容易且迅速。这就是勒温团体动力学把研究的重点放在团体行为变化的缘故。心理学空间2}{7M[!F!{5mn%O#W,u
  三、简略的评价
&G9\7P~1n#b0  (一)积极方面
6DSSXoF0  1.勒温创立了场论,团体动力学,儿童实验心理学,在西方赢得了很高的社会声誉。人们把他与弗洛伊德、赫尔、托尔曼和斯金纳并称为当时最著名的五位心理学家。在格式塔心理学派中,真正涉及儿童心理学研究课题、深入研究儿童问题的首推勒温。他并用场论建立了儿童行为和人格发展的理论。心理学空间n{XwM/JY#U
  2.“场论”这个术语是勒温的著作中所独有的。他把心理学中的整体观和动力观在新物理学世界观的基础上做了有机的结合,形成了具有“心理学中相对论”之称的场学说。这种观点具有积极意义,因为它提出了客观需求在心理活动中的作用,看到了心理(或学习)是一个由问题情境中的紧张而引起的过程。
'b H3a'o6dE$q3~,Y0  3.勒温创立的团体动力学及其研究促进了团体的功能以及团体对个体和社会的作用,其研究成果又被企事业管理、教育、心理治疗、政府及军事等许多领域广泛使用,对此托尔曼(1948)评论说:只有勒温所具有的天才和勇气,才能把关于用精确的控制性实验来研究团体的设想付诸实现,这为心理学的研究开辟了一个新的领域,永远值得人们称赞。因此,后人都把勒温看作是当代实验社会心理学的开创者。实验社会心理学的产生,可以说是社会心理学发展史上的一次革命(高觉敷,1991)。心理学空间#Y4t @Jdb f
  4.格式塔心理学关于人格的理论,主要是由勒温创立的。他更多地研究了人的需要或动机,这是他最有特色的方面。勒温用其人格理论,对儿童人格发展的整体性状态和动力关系的研究的贡献很值得借鉴。
(T/] r4ax!qK!P0  5.勒温在研究方法上也颇有特色。他既重视理论研究,更重视应用性研究,认为理论的价值必须由实践来检验。他的学术指导思想是学以致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研究与行动相统一,使心理学真正从实验室走进现实生活。尤其是他创立的“行动研究”,以真正的现实生活为背景,以解决社会现实问题为方向,使心理学不单单是对行动的解释,而且研究如何改变人们的行为,使人们生活得更美好。这方面得到国内外心理学家的广泛赞誉,称这种行动研究不仅是一种观点和方法,一种研究手段和技术,同时还是一种社会工程。它在实践中的应用范围越来越大,已经渗透到工业、教育、家庭和职业训练等许多领域,不仅对人的认识和行为,而且对心理学乃至整个社会生活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高觉敷)。
6K L(E!y9Z.}(k.F c0  (二)消极方面心理学空间^&i9rp'w9`7q*b
  1.勒温在心理学的研究对象问题方面的基本见解与正统的格式派相类似,认为心理学主要是研究直接经验和行为,反对元素分析,强调整体组织。把直接经验的世界看作是唯一确实而又可知的世界,并否认心理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反映。这是一种主观唯心主义思想。心理学空间8i)k6^~.w_&m9j@
  2.勒温脱离人的具体的社会生活条件,只满足于把人格作为数理(拓扑学、力学)的描述,从而把人格问题的研究抽象化,无法深入揭露人格形成和发展的客观规律,是不可取的。心理学空间Vh-Un [{)bd cX/z
  3.勒温还进一步企图引用现代物理学和数学方面的某些概念,来说明儿童的各种心理现象(及其机制)有其积极的一面;但他竟然应用这些粗浅的概念把高度复杂的心理现象,归结为支离破碎的“空间单元”,或简化为一些数理问题,这种作法,完全忽略了人与动物的本质区别,阉割了人们心理的社会性和能动性,带有一定的非科学性。
7FN3kH,t ]*W]0  心理学空间!nR6q'`7z

www.psychspace.com心理学空间网
TAG: Lewin 儿童心理学 勒温 赵恒泰
«拓扑心理学原理 18 勒温 | Kurt Lewin
《18 勒温 | Kurt Lewin》
成为别人的贵人前,先成为自己的贵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