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临床会谈的准备
作者: 郑希付 / 12404次阅读 时间: 2008年8月01日
www.psychspace.com心理学空间网心理学空间2CW#@ o/W#e7`

VZ#K!P`h}V0 第四节 会谈的接待程序心理学空间;l,PpU5ibl%\ w
接待程序通常指来访者到达咨询机构后咨询者(也包括引导员)对其接待的方式或步骤。事实上,正如帮助关系一样,接待程序从与来访者的电话接触就开始了。接待来访者的程序因机构、人力、咨询者的理论取向不同而有所差异。有能力的咨询者会采取特定步骤与来访者建立好的情感协调,使来访者和自己得到放松,显示自己的可信任性、专家性以及临床接待工作的规范化(Rita Sommers-Flanagan等,2001)。严谨、有序而不失亲切温暖的接待有利于建立良好的情感协调,在来访者与咨询者之间形成积极互动的帮助关系,顺利进入会谈的实质层面。心理学空间z7U6YH-A U5V|J-w

ccW.y'`u8C0一、不同情况下的接待心理学空间"^ CC Y"U7jndr

p!a^0V8DL0(一)初次会谈的接待心理学空间6Hi;VB2m

X,mI'`w0@ hX01.接待来访者的方式及初次会谈的任务心理学空间NYb3JkG z9@

Hh7Xkz:n4iK0初次会谈的接待工作直接影响到来访者是否愿意留下来与咨询者进行会谈,因此我们不能忽视它。研究者认为,接待来访者的方式有以下三种(林家兴等,2003)。
WSj { bwJ G$e0心理学空间1W A3T6i0p"Y b[
(1)由接待人员出来招呼来访者,并带领来访者走进会谈室。接待人员可由机构职员、义工或护士来担任。机构较大、人力较足的诊所或医院,可以安排专人来接待,接待人员应接受适当的专业训练,以便做好接待工作。
0lhQ aYBvN} bc@j0
n M`O sxj^0(2)由咨询者亲自招呼,并带领来访者走进会谈室。这在机构较小、人力较不足的情况下比较适当。由咨询者亲自接待来访者一方面可以表示对来访者的尊重,另一方面可以避免来访者找不到会谈室。心理学空间]*s|L-fc'Y$X1F
心理学空间_^.V2U#Qm"C
(3)由来访者自行走进会谈室。当机构非常小,也没有秘书或助理人员时,通常允许来访者自行走进会谈室。特别是机构或诊所的大门、等候室与会谈室之间的距离非常近时,可以告诉来访者准时走进会谈室。
Z~;V!^;z*Wg C0心理学空间 aAs x@,H
在谢尔(S.C.Shea)1988年提出的结构模型中,临床会谈被划分为介绍、开始、主体、结束、终止五个阶段,每个阶段中有不同的任务和安排。他认为,在介绍阶段,咨询者需要完成以下任务:(1)安排合适的会谈时间;(2)介绍咨询者自己;(3)确定来访者喜欢的称谓;(4)简短的交谈;(5)将来访者领至合适的座位(或让来访者自己选择);(6)介绍咨询者的身份(适当地);(7)说明保密性;(8)说明会谈的目的;(9)核查来访者和咨询者对会谈的目的之间的一致性和兼容性。每一任务都有相应的心理效应(Rita Sommers-Flanagan等,2001)。心理学空间 df,O z X0Vc.s |%a w_
心理学空间 jB0C#qMFF
2.初次会谈的程序心理学空间*A{a2w#AB9E
心理学空间 g)T4ad$u[
当第一次会见来访者时,下面的接待程序可供参考。心理学空间Ih uV(mf+_

*X c~ ^D5o3c^'s0(1)建立联系,约定会谈时间。在会见来访者之前,可以通过电话、电子邮件、网络预约系统等建立与来访者的联系,安排好初次会谈时间。这些工作可由咨询者本人亲自做或安排接受过专业培训的引导员认真完成。必须清楚的是,咨询关系从最初的接触(包括电话、邮件、网上预约系统)就已经开始了,与来访者恰当的口头对话或书面交流都直接影响到咨询者和未来的来访者的关系。电话、书面材料以及来访者所感到的明确性和温暖都可以使他们放松而不致困惑和恐惧。
$?S.h.gw6xz){4H2?0
wyVWS8Jf R0在与来访者建立联系时,需要做好以下几点。心理学空间BS:IL*D

ly5mB'p,wqb0①咨询者或引导员的态度始终是温暖亲切的,温暖亲切的态度能够使来访者感到被人关心与理解,情感上容易接纳咨询者,也能使来访者消除犹豫,愿意前来接受心理咨询。
)zIfUlm ox!u0心理学空间 wr,~7lHt
②应清楚地说明咨询者的名字、身份、就职场所,让来访者有所了解,如有需要可适当详细些。心理学空间#s,g5\"bx%H:A&q
心理学空间5M6V BJbc@)k J
③要确保来访者清楚如何到达会谈场所,对地理位置有详细的交代,以免来访者寻找时耽误时间,增加不必要的麻烦。
PNV'G;oWpM }S)G0
$d Ve ]t:],A7n6BE0④要询问来访者方便的时间并确定好会谈的时间,若某一时间你不能接待来访者,应避免对他进行详细的尤其是私人化的解释,否则会使接触显得不够专业化,而且在一开始对来访者越少提及咨询者私人的事情越好。心理学空间7~b e4U2v)IZ4BtI-v
心理学空间"j \&k3N9|A7Ta
⑤应该重复强调会谈的时间,提醒来访者准时到达,并说明很期待与来访者会面。
O U;Z8Eb"B"k-K0
0\R9\8O;C9l-V0(2)引导员接待来访者。来访者到达,通常先由引导员在等候室接待,亲切招呼来访者进行必要的登记,询问来访者有何需要,示意来访者就座休息等。一般接待室也会提供报刊杂志给来访者自由阅读。这样让来访者能够平缓紧张心情,建立安全感。同时,引导员应该通过内线电话或按信号灯告诉咨询者来访者已经到达。当到了预约时间时,引导员需要轻轻走到来访者身边,微笑地告诉他可以会见咨询者了,并简单地说“请跟我来”,把来访者领到咨询室门口。也可以由咨询者亲自招呼,带领来访者走进会谈室。
L,ku,ND.QUS0
.v3Bw9^g wVJ0(3)咨询者和来访者见面。咨询者和来访者见面时,咨询者可以做以下事情增加与来访者的情感协调。心理学空间.e,Y\D k k lN
心理学空间 G gCg!xJ3x
①在门口迎接来访者。走到门口迎接来访者,以显示对来访者的重视和积极关注。
2Q PV%l9mI[0
yAu sZD^0w!|J0②握手并介绍自己。是否需要握手依来访者而定,通常建议先看来访者是否伸出手,以避免同那些原本不想握手的来访者握手。介绍自己时,可选择称呼自己为“心理老师”、“咨询师”或“辅导老师”。一般而言咨询者比较偏好使用“某老师”来介绍自己,或让来访者以“老师”称呼自己,这在学校心理咨询中更加常见,也容易拉近与来访者的心理距离。同时介绍自己时也要适当地说明身份,展现出咨询者的人格魅力,体现表里如一,使来访者降低戒备心。心理学空间*VZTB;I9F/A
心理学空间1cHy7R m H_8i
③引导来访者就座,询问是否需要饮料。直接引导来访者到合适的座位就座或通过言语示意让来访者自己选择,这样有利于建立来访者的安全感和对自身的控制感。这时,也需要询问来访者是否需要喝点儿什么,直接体现对他的关心,获取他的信任。
:ywDGKH4GJ]1~0心理学空间}a%O}x}+Xs
④引导来访者说明他的基本信息,进行简短闲谈。咨询者需要通过引导性的话语如姓名、年龄、性格、所学专业或从事的工作等,询问来访者喜欢的称谓并在咨询过程中以这种称谓称呼他,表示出对他的充分尊重。同时观察来访者的行为,选择一些相对不敏感且能使来访者放松的话题,以平定双方的情绪,如天气、最近的新闻及比赛的结果、路上顺不顺利等。
yq ~ K_0
w([ ~4Ui*T;|0⑤说明咨询过程与目的,解释保密性。向来访者简要说明心理咨询过程是怎样的,目的是什么,解释保密原则及其限制,并说明此次会谈的目的是什么,询问来访者的期望,以达成一致性和兼容性的会谈目标。心理学空间] a.MXa.T
心理学空间#R+T$^ x}
⑥进入实质性会谈。按照会谈程序开始实质性会谈。心理学空间*_WL@ KZ3Y+i h B

&w ])EY/ET0(二)第二次会谈的接待心理学空间1^9chJl#_T#E^3O
心理学空间 QR,@0er3Fz3k
经过初次会谈,良好的帮助关系基本建立,接下来的会谈中主要是维持和发展这种关系。而且经过初次会谈的接待,来访者基本上清楚整个流程,对咨询过程中所要发生的一些事情有了一些必要的心理准备。下列内容可作为第二次会谈接待的参考:(1)电话联系,是指让工作人员按初次会谈结束时约定再见面的时间,电话提醒来访者准时赴约;(2)准时见面,是指咨询者按照约定的时间与来访者准时见面;(3)握手、寒暄,即以礼节性的握手,展开轻松话题闲聊;(4)以上次会谈终点为起点开始会谈。
1eK c]]1Z(w q0心理学空间ve{9{ F
(三)危机情况下的接待
:d#}/z7F3^N0心理学空间G{,WZQ
作为临床工作者,或许某一天会遇到处于心理危机的当事人,他们或许在采取极端行动前给咨询者打来电话,或许在咨询室诉说他被恋人抛弃后不能走出痛苦,或长期以来他遭受着家庭暴力,或他摆脱不了童年时的心理创伤,或失去最亲的亲人等,在这些情况下他便处于一种危机状态。无论如何,支持生命的责任感和职业道德告诉我们必须要采取措施和行动来进行危机干预。心理学空间\~vcX}-gAFp

:BIk Q;Z.d3|!aO0在临床上,由于一次危机干预是一个连续性的过程,可以将它看作是对来访者的一次接待。这种危机干预从来访者到达咨询室开始到来访者的离开结束,它包括了在这一时间内咨询者创造性、灵活性地应对来访者所做的任何事情。
X%}7D J)FO:l,Y0心理学空间?T4{Aq
1.自杀倾向者的接待心理学空间GZYElX
心理学空间Nzz5y|N(H/Ka
临床会谈中有自杀倾向的来访者主要有三种情况:一是有自杀意念而主动求助的来访者,他可能会主动向咨询者报告自杀动机,也可能要咨询者通过观察、检查评估才能发现他的自杀倾向;二是家人或朋友等报告有自杀倾向并陪伴而来的来访者;三是在实施自杀行为中被人发现而被送到咨询机构的来访者。无论符合以上哪种情况,从临床以及伦理学的角度来说,咨询者假定来访者可能自杀总比假定来访者不会自杀要好(Rita Sommers-Flanagan等,2001)。因此,在与有自杀倾向的来访者打交道时,需要特定的、近似艺术的专业技巧和丰富的实践经验。
'^5^D?3mrg Nx0心理学空间/? _;T*M:Qe.TV
(1)立即安排见面。通常都强调咨询者按照预约准时开始与来访者会谈,提早到达的来访者需要先在等候室等待,直到预约时间已到。但对于自杀倾向的来访者有时需要打破这个规定,灵活处理。最好不要让他在等候室等候太久,尤其是不能让他独自一人待在等候室。来访者一到达,咨询者应立即安排与他见面,以免来访者因等待而情绪不稳发生危险行为。心理学空间0z9i*b1aL*V w h
心理学空间k|)^WoP
(2)咨询者介绍自己,带领来访者走进咨询室。咨询者以平常心态走到来访者身边,向他作简要的介绍,带领他走进咨询室。介绍时声音要平缓、稳重,语调温和,态度要亲切,言行之间要体现出对来访者的关心。无论来访者的反应如何,要让他感受到对他的关心是发自内心的。带领他走进咨询室时要用真诚、理解的言语和恰当的行为来建立初步的信任。心理学空间y^J#ZAT
心理学空间?1G;Ar6_.iFrq@U
(3)说明保密性及其限制,进行心理沟通和积极倾听。当来访者走进咨询室时,由于此时的来访者处在痛苦中,他的注意力往往主要集中在自己的内心世界,对外界的兴趣减少。这时咨询者可用清晰缓慢的言语对他愿意走进咨询室表示感谢,让他自己选择座位就座,询问他是否需要茶水,并说明如暂时不愿意回答就用点头或摇头表示。同时要表达咨询者的期望:很希望与来访者一起坐下来好好聊一聊。
I;B ^'_4l^0
$O S1R/i['it0来访者和咨询者都坐下来后,要向来访者说明保密性及其限制。如果来访者还是沉默不语,咨询者应进一步用共情、尊重、理解、无条件积极关注等技术与来访者进行心理上的接触和沟通,认真倾听来访者的诉说,让来访者感到咨询者是值得信任的,对他现在的身心状况很关心,能够理解他内心的感受和痛苦,是他忠实的倾听者,从而初步建立相互信任的帮助关系。心理学空间V(\1W3pe1uv

"iF$W$Qf0(4)对来访者进行检查评估。迅速、恰当地检查和评估来访者是危机干预中最重要的问题。可利用标准化评估工具测量来访者自杀的可能性,也可以通过会谈来评估来访者是否有严重的自杀危机。有人建议与来访者进行精细的自杀评估会谈。精细自杀评估会谈包括五个方面的内容:评估来访者的抑郁程度;了解来访者自杀观念的出现;了解自杀计划(包括计划的具体性、致命性、可行性、接近性);评价来访者的自控能力;对来访者是否企图自杀进行判断。咨询者用会谈技术来获得来访者这五个方面的信息并进行评估。一般自杀评估危险因素检查表(见9-1)可供咨询者实践练习,通过会谈评估来访者的自杀意图的强度(Rita Sommers-Flanagan等,2001)。
g3T3\#L _@0心理学空间/e/d-VU~(B @
表9-1一般自杀评估危险因素检查表心理学空间v%U7C o{/ze#|w
心理学空间.KMpJ6M
一般自杀评估危险因素检查表
c5B"T8mVp k J@^0
U X2}?7^C01.由于年龄或性别,来访者是属于易受攻击的群体。
f!k5l[1`H | DD{4Y0心理学空间K ]`4m1\D_w8e
2.来访者过去曾经自杀未遂。
)E f/{Jq[1gM0
9mcEbM,{/h6I r03.来访者过度使用或滥用酒精或毒品。
iZ_SIK l0
W b h7@ p|8^h04.来访者符合DSM-IV的某种精神异常的诊断标准。心理学空间_O;I S/}$T9N$iY-t

!JfxpKww05.来访者处于失业状态。
K h4FU8DP8oo-C2],M0心理学空间0eOG,~@1}@6VZ
6.来访者未婚、独居或隔离。心理学空间;PG$Y7~ B/uks

s#X/]:?qw:A#Qu@(N07.来访者有躯体健康问题。
.r KkL]0心理学空间u(DaA X
8.来访者最近经历了重要的个人缺失(能力、物品或人)。
.n(F#U/n!oZ0心理学空间)a`(ct3te0Rw
9.来访者符合抑郁的诊断标准。心理学空间%CK!Q#Bm,FU

X k4];]fT010.如果抑郁的话,来访者同时体验到下列一个或几个症状:惊恐发作;一般精神性焦虑;对于通常快乐的活动缺乏兴趣和快感;在抑郁的时候增加酒精滥用;集中能力下降;完全失眠。心理学空间k"ybH3y$T.MB#i

qI(}s8[R1dYS*C011.来访者报告明显的绝望、无助感或过度的有罪感。
!]kK8I E1h3l:~ww0
e0Rg g2jd8EX}1`o012.来访者报告有自杀想法存在。
/qy vi$L0心理学空间9_-F,IlN(h*D`-o[
在你的评估中表明:自杀念头的出现频率(这些想法的出现有多么频繁);自杀念头的持续时间(这些想法一旦出现,会持续多长时间);自杀念头的强度(在1~10点希望水平量表上评定这些的强迫性如何,1表示充满希望,10表示毫无希望)。
/O&vz&z8G8| l|0
d-YB Upv013.来访者报告有自杀计划的存在。心理学空间\$g"G'|r:q,I7q ^"~5F
心理学空间*g_Y$D P/e y
14.来访者报告有特定的自杀计划。心理学空间Q cf*V.Gq;sT
心理学空间W X7?c7t&tY5`
15.来访者报告了一个致命的或高度致命的计划。心理学空间w]gb n.c
心理学空间x;Vc/Bs
16.来访者报告了实施自杀计划的可行性手段。心理学空间8` j.qV~yj2c

DV8\v-G,q G}#F6h017.来访者没有临近的社会支持。心理学空间p!b'xD6O*G

*^P3u+g_jHnT!D018.来访者报告自我控制能力很低。
K6z)S$uVwb a0
|Hs` pJ019.来访者曾有强迫性行为的历史。
nN)X%b8L9\0心理学空间gY^l&}
20.来访者曾经有过度控制行为的历史,或者现在压制情感。心理学空间Gy\ C'_:L}9e mQ

.CT%j5?LK_021.来访者报告有中度的杀死自己的意图(或者他以前曾有过致命的尝试)。一般来说,对自杀意图的评价应分为没有、较低、中等和很高四个等级,其中自杀意图很高包括自杀意图严重和极严重两种情况。当意图越强烈时自杀的危险性就越大。下面的自杀意图评估表(见表9-2)可供咨询者参考(Rita Sommers-Flanagan等,2001)。
BV3t+U5q'e#a#|6O0心理学空间3X~N)l,I p,@C
表9-2评估自杀意图
FM F }UYq0心理学空间'`,PJ`w)F C"Y;\PD
不存在:没有自杀的想法或计划存在。心理学空间*D _(Rs,N l@W%g-` \
心理学空间h T:H-d&GJ8b3P
轻度的:有自杀的想法,但没有特定的或具体的计划存在。几乎没有自杀的危险存在。
Ws'e*N Rl^0
1@4t@+F+[ K%IG0中度的:有自杀的想法和一般的计划存在。自控能力完整;来访者有一些“活着的原因”,而且来访者没有“意图”杀死自己。有一定的危险因素存在。
b*\7~8|7sd:`VF"x0
#|6x5X%VU0严重的:自杀的想法经常而且强烈。计划是特定的而且致命的,手段是可行的,几乎没有临近的援助资源。自控能力有问题,但是来访者并不真正“想”杀死自己;意图看起来很低。可能存在着很多危险因素。
5?w0Y}Jr4l$G0心理学空间+K6d,n(lz$r
对于较低和中等自杀意图的来访者,可以再咨询室继续进行专业性治疗。对于严重的或极严重的自杀倾向的来访者,应当采取迅速而直接的干预。咨询者要更有责任心和指导性,确保来访者的安全性。建议咨询者采取以下措施。
2c^f,Iu ly2z0
]8z,T UFZ_0极严重的:除了来访者表达了明确的一旦有机会就自杀的意图之外,其余的描述与严重的情况一样。通常存在着许多危险因素。对于较低和中等自杀意图的来访者,可以在咨询室继续进行专业性治疗。对于严重的或极严重的自杀倾向的来访者,应当采取迅速而直接的干预。咨询者要更有责任心和指导性,确保来访者的安全性。建议咨询者采取以下措施。
5mqULp7l.K-Ga.{0
"lX%fy-B5@&[:t2bb"J0(1)直接告诉来访者要做的事情。当来访者不愿意或不能保证他们自身的安全时,采取行动以保证他的生命安全是咨询者的职业责任。咨询者应向来访者说明保密性的打破。咨询者需要直接告诉来访者该做什么、去哪里、给谁打电话等,需要直接告诉来访者咨询者将会做些什么来保护他,如与警方取得联系、征询专家或负责人的意见、打电话给相应的医疗机构、及时报告来访者的家人等。
:gu*sL/W-W5j p ]&f0心理学空间'Mt~](p x J
(2)进行同行间的咨询,制订干预计划。在咨询者作决定前,向负责人、督导、专家或其他有处理危险经验的相关人员进行咨询、交流意见是非常必要的。通过同行间的咨询一方面可以提供咨询者非常必要的专业支持,另一方面可以为咨询者提供法律保护。如当你的来访者不幸自杀身亡,在法律审判中你需要为自己的行为进行辩护时,向同行进行过咨询就表明你是以一种专业水准的态度来对待你的来访者的。同时要快速制订计划,对不同的来访者,咨询者要知道自己会做什么、如何做以及能做什么等。心理学空间,Z~#]f,C~9jPv
心理学空间(J)JO }.x ms
(3)建议来访者住院治疗。对重度和极重度的自杀来访者来说,住院治疗是比较好的选择。咨询者应当积极且直接地指出住院治疗的需要和潜在的好处,消除来访者对医院的成见。
gu6G*} g#Y0
EF`spl h-C0(4)报警、通知家人和联系医院。咨询者的行动包括与警方取得联系或指派专业工作者、通知来访者的家人、联系好医院等。这些都需要在极短的时间内安排好,要求咨询者做到训练有素。同时,在进行联系前,可叫工作人员将来访者带到安全的房间,向工作人员交代清楚:不允许来访者一个人独处,要保护来访者的安全。只有在保证来访者当时是安全的情况下,咨询者才能进行联系。
UT0g7E2m F%X6x C0心理学空间)LdB\/_f"b
(5)由专人护送来访者离开。除非受过特殊的训练,咨询者不要试图自己一个人将一个有重度或极重度的有自杀倾向的来访者转入治疗的医院。必须是专门人员,如警察或医院专业工作人员才能护送来访者安全到达医疗机构,以免来访者在途中采取极端行为。
-o%Po:[S5F7J3AQ0心理学空间0U SO9o^5v
对于不愿意去医院治疗的有重度自杀倾向的来访者,咨询者也需要让来访者在有专人护送的情况下才离开,及时通知家人接应,并告知相应的注意事项。要提供足够的社会支持网络,咨询者也可以加强与来访者的联系,在每个工作日可与他有一次短暂会面。要不断地进行检查评估,以确定来访者的自杀态度是否有所改变。心理学空间P-@@r `A!Z~"_ T
心理学空间\Fl;kb m
(6)做好文件记录。咨询者对与自己联系过的来访者的咨询过程进行记录是必要的,对于有自杀倾向的来访者更是如此。当咨询者为一个想自杀的来访者做咨询时,应该保留一些文件来表明自己:进行了精细的自杀评估;获得了足够的历史资料;获得了有关过去治疗的记录;直接询问过有关自杀的想法和冲动;向一个或多个职业工作者进行过咨询;与来访者讨论过保密的局限性;进行了自杀干预;给予来访者一定的资源(如电话号码)(Rita Sommers-Flanagan等,2001)。心理学空间 W/m v2guZ's
心理学空间I._,b;Vy/jWl
2.有暴力倾向的来访者的接待心理学空间#Uw C:nSJ

%b#z%_EW(A0对潜在的有暴力倾向的来访者的处理应当以一种有序的方式进行。布尔·吉利兰(B.E.Gilliland)等建议以皮尔希(Piercy)制订的九步模式为基础。这些步骤依次为:进行教育;避免冲突;安抚情绪(缓和气氛);转移注意;暂休;显示武力;隔离;管制;使用镇静剂。对每一步骤而言,个人的责任心都是最重要的。前五个步骤着重于谈话而不是采取行动,使他们说出来而不让他们采取行为(Burl E.Gilliland等,2000)。要做到这些实际上很难,因为当来访者处于激越状态时,他们的交谈能力相当有限,且不能对问题进行全面的思考。相反,他们可能不顾后果地蛮干。对有暴力倾向的来访者可采用下列的程序来接待。心理学空间1Bb"V U zb

3V:Vr-U2I l`0(1)会见来访者,介绍并快速评估。咨询者应迅速来到接待室会见来访者,介绍自己并观察来访者的言谈举止,对其反应作出快速评估。
yA]oEr9q|-~0心理学空间g-P/k QL\
(2)消除疑虑,提供选择权。通过言语表示对来访者的现状能够理解,提一些开放式的问题,消除疑虑和敌意。直接设定一个边界范围,让来访者进行选择,让来访者一方面拥有表面上控制局面的能力,另一方面明白他的选择会带来什么后果。心理学空间d y#|&iG.g#P
心理学空间C/WNgxZ]*n\
(3)稳定情绪。有暴力倾向的来访者往往情绪激动,如果来访者无法冷静下来,或完全失去控制,应叫工作人员设法将他带到一个没有刺激物的房间,让其宣泄情绪。等来访者平静下来,再进行咨询。对那些不能用劝说来缓解情绪的来访者,应该明确告诉他暴力行为是绝对不允许的,如果他坚持不停止,将会有什么后果。有时,来访者会以好斗的方式提出一些要求,若是简单又合乎情理的,咨询者可先答应他的要求,来稳定他的情绪,但不能违背工作原则。如果来访者直接对咨询者或工作人员进行威胁的话,应该叫工作人员强制性地将他带入休息室并清楚而强硬地说明理由。
]%aiN(X9i0心理学空间P2li I:@mU NSp3s |
(4)转诊或报警。对于情绪能够自控的来访者,可进行进一步的治疗;对于很不合作且危险性高的来访者,应该及时转诊治疗或报警求助,通过使用强制性的手段带来访者离开。心理学空间D(N(u JqOd

*_.@mo[n[2\0二、特殊群体的接待
pI ]!\ vd#{g`U$O0心理学空间F$Q{k6\VG'@
以上内容主要集中于对单个成年来访者会谈的接待和处理,与其他群体来访者进行会谈有一些独特的注意事项。接下来将探讨适合于不同群体的会谈接待程序。
Q6},CN|*I0心理学空间 H'X }2y"Y
(一)青少年的接待心理学空间S3S'Q r^

A1U9\1z6l5aRnZ0与青少年进行会谈的咨询者常常发生两种错误。其一,成年人可能认为自己能够充分理解孩子,因为成年人也曾经是孩子。犯这种错误的成年人可能把自己童年时代的冲突投射到青少年身上,不能发现他们所治疗的青少年身上独特的方面。其二,成年人可能会把青少年当成另一类生物,不把他们当成真正的人类。他们对待青少年的态度可能过分僵化,不理解孩子所面临的问题并具有不现实的期望(Rita Sommers-Flanagan等,2001)。事实上,青少年并非与成人一样,但也不是不可理解的另类。因此,与青少年会谈时,咨询者需要保持一种平衡、中庸的观点,将他们看成是一个完整的个体,他们应该得到尊重,得到直接的、适合其年龄的沟通和信息,并且有能力参与对影响自己生活的事情作决定。不能忽略对于来访者的欢乐、问题和看待世界的方式都十分重要且有影响力的来访者的背景、发展阶段、价值观和身份等因素。心理学空间V j%y7eY5H

V&}p4XU\ Q-tE0由于大多数青少年不是自愿来寻求心理咨询帮助的,这里主要探讨针对不自愿的青少年来访者的会谈。通常,不自愿的来访者是经由他们的父母、监护人、照管者或学校老师等推荐到咨询机构的。具体接待如下。心理学空间:_1^Y;GX(O I4q1j-[
心理学空间8O aV'~H*V
(1)约定时间。通过电话与监护者约定好会谈时间,并将监护人在会谈中将扮演的角色传达清晰,对监护人的参与作一定的控制和结构化。心理学空间c#`b([ y^N,I

0k@7wD/K*[%ry0(2)与来访者见面,快速交谈、介绍。与青少年见面,第一印象非常重要。通常,咨询者的穿着要比较随便,态度要友好、温和,语言要机智、有趣,展现出有魅力和乐观的一面。第一次见面时,咨询者应走进等候室,首先朝向年轻来访者打招呼而不是父母。可通过握手和一声友好的“嗨,你就是×××吧”作为见面的开始,接着应该是几句快速的交谈,例如:“你今天好吗?”同时,通过非言语信息表达咨询者一直期待和他见面并很想与他在一起的愿望,然后向青少年介绍自己。
KkZh9n N*u@0心理学空间)L5^ k!z'a5G#f-ZD)E
(3)提供选择,建立帮助关系。寻求心理咨询并不是大多数年轻的来访者自己的主意,作为咨询者,最好将年轻的来访者都当成不自愿的来访者来看待。当咨访双方在咨询室坐下后,要创造性地消除来访者的阻抗以建立良好的帮助关系。例如,可以说:“好吧,×××,你爸爸妈妈要去填一些无聊的表格。我有一些玩具在这个抽屉里,你可以挑两个玩玩。”“好吧,×××,我要对你解释三件重要的事情:一个是关于我们今天怎样一起度过这段时间,一个是关于‘保密性’这个词,一个是关于为什么我的办公室这么乱。你愿意我先说哪一件呢?”(Rita Sommers-Flanagan等,2001)
M)uCV8~%Tl0心理学空间*l7q]4i,@G&[u&b2}4U w
(4)签署知情同意书,讨论保密性及其限制。应让孩子和父母阅读并签署知情同意书,并讨论保密性问题。因为青少年对个人隐私极其敏感,让他们听到隐私权将得到保护是十分重要的。要向他们保证保密性并仔细解释其限制,让来访者感觉到他受到了成人般的尊重。心理学空间G-Bbz;h-Y^e

|-Je+T$H/R6s;sQl\0(5)设定目标。用青少年可以接受的方式,询问来访者的愿望和目标。再与青少年的父母交谈,了解父母的担忧,并做好详细笔记。同时要限制父母对孩子的消极评价和批评。通常,通过父母的三四句对问题的陈述就可以了解他们的目标了。根据双方的愿望,达成兼容性的咨询目标。心理学空间e#Pn)Dn*m5x.V s
心理学空间]gY(q I6X(i9X
(6)简要介绍会谈程序。建立了情感协调和目标之后,对会谈程序作一些简短的介绍。可以先让父母在等候室完成任务或问卷,咨询者单独与青少年在一起待些时间,向他进行说明。然后在最后5~10分钟的时间让父母回来一起介绍咨询或追踪程序(如见面频率、谁会参加会谈等)。
L;X0k3}q"U+qh0心理学空间 ^ j U*M8@VJZZ
(7)正式会谈。按照咨询目标开始进入正式会谈。心理学空间k}-\ v3rQO3F

T uToOQ0(二)伴侣咨询的接待
)_\ Ly)\l.W j0心理学空间-_h$w!Q9D;X
咨询者对两个人共同追求一种浪漫关系而运用咨询技术进行的会谈称为伴侣咨询或伴侣治疗。伴侣咨询可以包括未婚男女、同性恋伴侣、未婚的异性伴侣、互相作出可视为婚姻的承诺但未得到法律承认的伴侣、法律上已经结婚的伴侣,还包括曾离异但正在和好的伴侣(Rita Sommers-Flanagan等,2001)。与伴侣或家庭进行会谈时,咨询者不再只是评估和处理一位来访者的问题、咨询动机和期望,伴侣双方以及他们的关系都摆在来访者面前。随着来访者人数的增加,治疗评估和处理的复杂性及困难程度也增大了。此外,除了咨询知识和技能,人生经验也对会谈很重要。
e)dI8o]1u ]0
"{Wg0zpH@0(1)与伴侣电话联系或时间安排。当伴侣前来寻求专业帮助时,打电话的人(常是在关系中感到比较缺乏力量、支配力差的一方)通常比另一个人的咨询动机更强。有时打电话是由于对方的要求。无论谁先打电话,咨询者需要与伴侣双方约定好咨询时间,并了解伴侣对咨询者的性别偏好。
-WiQ s7yY-~o!Ts#L0
7N)G E cac(_0(2)见面时的中性闲谈。咨询者在等候室与伴侣见面时,对伴侣的问候要保持同等的热情,同时需要聊一些中性的话题来调节气氛。中性的话题可以避免咨询者的话太个人化、评价性或显示出更偏爱某一个来访者,以免无意中触发来访者之间的冲突。心理学空间D1_T0X8g3zA
心理学空间/F ]q yF8G1oV
(3)讨论保密性及其限制。要仔细地谈论保密性及其限制,说明咨询者可能打破保密性的法律义务的原因。例如,有必要向来访者说明是否会与伴侣单独面谈,是否会接听伴侣有关他的问题的电话,以及是否同意暂时保守或持续保守任何秘密等。
V~-@dK*]3OR0心理学空间 d)Dt2y)NBz
(4)介绍咨询程序,设定限制。向伴侣介绍咨询中会发生什么、会谈的一般计划。设定限制是告诉他们在会谈中应该怎样做以及什么行为是允许的。心理学空间a#vr0|1G\&JL o6i

fy+Tt8}d@me;rt0(5)正式会谈。按照会谈程序进入正式会谈。心理学空间q7\1U3TRu9|

f| E,M"I2g3b E f0值得指出的是,临床会谈中的接待程序并非固定不变,以上介绍的接待程序只是希望能够起到某种参考作用。每位咨询者都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加以修改或调整,以便适合实际需要。在平时的训练中,咨询者也需要多加练习来使自己更加专业化。
:dG.Y+Ld,i0C"U$Bo0
n/r,I1SlG7]0本章摘要心理学空间,Dy$Md _9fq.FkgZ

y#c/f.LMj2O0临床会谈涉及一种职业的建立和维持,它是心理咨询的基本形式和手段。心理咨询就是由一次次的会谈组成的,因而临床会谈有其独特的意义和作用。心理咨询要想取得效果,临床会谈的准备是必不可少的,这些准备主要包括客观环境准备和心理准备。客观环境准备包括咨询者本人的准备(如穿着打扮、发型、专家身份等)、会谈室的环境布置(如房间大小、温度、色彩等),也包括座位安排(如咨询者和来访者之间的角度、空间距离等)。心理准备主要指咨询者采取宣传、引导等方法使来访者接受心理咨询。心理准备在咨询的初期能发挥很好的作用。
7s7C\IDAA,lzG4t f0心理学空间Bg6G8i+th
心理咨询中,通常会面对不同的来访者进行一次或多次的会谈,如有自杀倾向的来访者、有问题的青少年等。对不同来访者的接待程序有所不同。初次会谈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本章从与来访者的联系到正式开始会谈,对这一过程中咨询者通常要做的事情进行了必要的说明。此外,咨询者还应具备应对危机中的来访者的处理技能,尤其是对有自杀倾向的来访者和有暴力倾向的来访者。由于临床会谈中的来访者不只是单个的成年人,本章对青少年群体和伴侣的会谈接待也作了阐述。
8dFM's$i8T@Y0心理学空间ct Z ac&c:ju)|E'C
复习思考题心理学空间+_b$L Cp0BW pk

JC0u3S$j g01.临床会谈在客观环境方面需要做哪些准备?
!wU*^7O/v0
U!CVu;X&hM02.心理准备的方法除了文中介绍的外,还可以有哪些?
xg/U8C;T:Z0
n LA b*^ LlIR"{03.初次会谈时,咨询者应如何接待来访者?
(LZh#c O{#i"S0心理学空间e z cH g [m|
4.当遇到有自杀或暴力倾向的来访者时,咨询者应怎样做?
n oy wd0
@G L1L3W$A0推荐参考书
:{7s0M:`Tg,B`0心理学空间)\2\B!tJ9hxR9y![
1.郑希付.心理咨询原理.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心理学空间j5UY9|h4_v2JP

%N&c:W |q x/[f+p7x02.[美]Burl E.Gilliland,Richard K. James著,肖水源等译.危机干预策略.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0心理学空间@jK$Ff

E,w`W'jf u$S!geA)G03.[美]Rita Sommers-Flanagan,John Sommers-Flanagan著,陈祉研等译.心理咨询面谈技术.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1
&V I&n1qb0n)G7Pz0心理学空间%D3~iF-WV%WD!o
参考文献
e Qwe)Sl[^8m0
op4ukz{01.陈立人,史春宜.心理健康与心理咨询.北京:中国石化出版社,2004:255-261心理学空间Ul!G8TT#t d$JK

S,MP}LM'x*r)ik/Fz02.郭念锋等.心理咨询师.北京:民族出版社,2005:1
v ?\E$iP0
2O'I Ac P \w5[q0m03.李正云.学校心理咨询.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2:85,103-104心理学空间F({F5yI$N$C
心理学空间5cUmJA4f T6s"u
4.林家兴,王丽文.心理治疗实务.广州:广东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03:61-64,73
J1J-].Cvl#v:t0心理学空间1BJY5s `y.[
5.钱铭怡.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4:56-62
,arcc;Uc9_$@9RF0心理学空间3@ ?b @}2zP#m l
6.郑希付.心理咨询原理.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94-115
B4L5w6[x%S M-HlN0心理学空间*o$}F k6jD
7.张富洪.学校心理咨询室环境氛围的人性化设计研究.教书育人,2005(10):35-36
q([4w:SYNoX0
X(wl&S$S(S+^t!Jpx08.[美]Burl E.Gilliland,Richard K. James著,肖水源等译.危机干预策略.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0:35-152,243-284,607-667
2oR2~)Wj9c&a0
D9@ ~,s\4PD"y09.[美]Rita Sommers-Flanagan,John Sommers-Flanagan著,陈祉妍等译.心理咨询面谈技术.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1:18-59,136-137,194-207,309-343,388-406,430-440心理学空间V-\.Qw$~^qi@;u
心理学空间oa w7Rm/[
10.[美]Sherry Comier,Paula S. Nurius著,张建新等译,心理咨询师的问诊策略,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4:44-45,92-93,135-136,139,231-257
V${r k}U ND ma0P't0心理学空间U0pd ]-eo`

~t]nx HL1Q rlIP0
B.Rt U5M] Q0 

,N |fg&v:u~A&U0www.psychspace.com心理学空间网
«第八章 心理疾病的分类 郑希付
《郑希付》
第十章 帮助关系的建立»

 郑希付

郑希付,1963年生。博士,华南师范大学心理学系教授、应用心理学专业博士生导师,中国心理学会学校心理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广东省心理健康教育指导委员会委员。主要研究方向为临床心理学和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出版专著、译著十多部,在《心理学报》、《心理科学》等刊物上发表论文五十余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