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书籍 » 中国人的性格

定价 ¥29.80

中国人的性格

本书以人类学民俗学心理学等社会科学为主,辅以量化的方法论,剖析中国人的理想性格及今昔差异,个人与社会、家族之互动关系,从儿童养育,仪式行为,价值观变迁看性格的塑造。本书能直探本心,完整生动地突显中国人的性格,帮助读者拓展视野、认识自己。

在哪儿买《中国人的性格》.....

卓越网:21.30  节省8.50
卓越网:22.00  节省6.80
当当网:21.50  节省8.30

作 者:李亦园 杨国枢 主编
出版社:江苏教育出版社 2006-4
ISBN:7534370736
定 价:29.8
丛 书:中国文化与中国人系列

作者简介

李亦园“中央研究院”民族学研究所研究员“中央研究院”院士
杨国枢 佛光人文社会学院心理学系讲座教授“中央研究院”院士

编辑推荐

目录

简体版序言
再版序
序言
韦政通:传统中国理想人格的分析
文崇一:从价值取向谈中国国民性
朱岑楼:从社会、个人与文化的关系论中国人性格的耻感取向
杨懋春:中国的家族主义与国民性格
李亦园:从若干仪式行为看中国国民性的一面
徐静:从儿童故事看中国人的亲子关系
曾文星:从人格发展看中国人性格
杨国枢:台湾大学生的人生观
李美枝、杨国枢:台湾大学生的价值观
吴聪贤:现代化过程中农民性格之蜕变
瞿海源、杨国枢:台湾大学生现代化程度与心理需要的关系
项退结:中国国民性研究及若干方法问题
附录:有关中国国民性研究书目汇编
名词索引

书摘

(1)二十四孝中描写孩子或成人以后的孩子,以哺养的方式来孝顺父母者共有八例,是在各种孝顺方式中比例最大者之一,占全体的三分之一。其中三个是小孩子,五个是成人。这个现象可能有两种意义:

a.反映出中国人视孩子为储备之资产,是未来生活之保险。当孩子小时,固然爱护备至,但多少含有养儿防老的意思,期望孩子长大后,能够“反哺”,像自己照顾孩子一样地照顾自己。换句话说,中国父母虽然对子女极为疼爱重视,但并不像西方父母认为抚养孩子到长大成人后孩子就应独立,而是认为彼此间相互依赖的关系,应该终生持续。

b.孩子为父母找寻活命的或可口的食物,被强调为一种孝顺的方法。从精神分析的观点来看,可以解释为中国人性格中的“口欲”成分很大,不仅在日常生活中表现如此,甚至于人与人的关系也赖以维持,属于所谓口欲依赖型(oral dependent type)。这一类型的人,不仅依赖,而且要求很多,人与人之自我界限(ego boundary)不清,认为自己所需要的对方应该供给,如果对方不给,则由失望转为愤怒,对令其失望之人怀有极强的仇恨心理,这点从许多中国父母对于不能顺从其意思、满足其欲望之子女痛恨入骨的程度得到证实。外国人与中国人为友,常觉得一旦交上,就黏在一起。这点除了受社会环境背景的影响外,恐怕也与这种“依赖索求”的群体性有关。依照中国社会的习惯,不要说亲友,连陌生人到别人家中造访,也不习惯先打个招呼,求得允许,只要高兴就可一闯而入,甚且留食留宿,这与口欲依赖型性格之特点——自我界限不明——正相符合。

由于这种相互依赖的特性,个人的欲望有待周围的人来满足,与西方人主动地争求自己欲望的满足不同,所以中国人看西方人太现实,攻击心太强;西方人看中国人太被动,太消极。中国人同时也对别人的需要特别敏感,尽可能的予以满足。西方人与中国人相处,常惊讶其所表现的体贴、周到、富有人情味。这实在是一种家庭间人与人关系的延伸。
P171-172



标签

本土心理学 李亦园 民俗学 民族心理 人类学 社会心理学 杨国枢 曾文星 中国文化

评论0

最新评论

社会心理学 » 本土心理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