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史克谈自我系统
时间:2018年10月27日|2495次浏览|2次赞

巴史克谈自我系统
 
长久以来,心理治疗就是寻找能真正解释人类心理理论的方法。如果心理治疗努力的领域还放在心灵(mind)这么神秘而不可解的字眼上,就无法对心理治疗的成功和失败做出可实证的、合理的、整合的解释。反过来说,如果把做决定的复杂过程(也就是所谓心灵的含意),简化成大脑神经活动的结果,也令人无法满意。
 
伯特兰夫(Ludwig vonBertalanffy,1968)提出的一般系统理论,是可以解决这个两难的方法。所谓系统是指根据相同功能而形成的一个整体,并不是根据物理特性来划分的。系统是一个稳定的、处理信息的集合体,由众多阶层有序彼此相关连的回馈循环所组成。一个系统在时间上有其连续性,会抗拒被破坏的可能,并在适合的状况下扩张其影响( Paul Weiss 1973)。大脑处理信息的过程中,由情感和认知这两种活动共同形成一个系统,称为自我系统( self system),负责环境的适应。所谓学习、创造力、自由意志这些名词,都是用来描述自我系统运作时所产生的效果的。同样的,不同形式的心理困扰,也都是反映自我系统因为本身的限制、环境的压力或是神经基质的问题,而无法良好适应的结果。
 
选择的力量:早期对于做决定的控制

基本上,人类在婴儿期的学习和其他哺乳动物是相同的,把天生的知觉/排序能力和经验(尤指来自情感沟通的经验)结合起来,而能适应周围的世界。可是在18个月到24个月大的年纪时,想象性的回忆( imaginary recall)能力成熟了,可以不靠外在的经验而产生知觉,由此在发展上区分出婴儿期和儿童期两种阶段,也因着这项功能(而不是理智的功能),使人类在生物界中显得非常独特。
 
◆想象与回忆

凭想象来回忆,使小孩能萃取并处理以前接受的知觉,好像知觉是属于自己内在的物体一样,进而加以验证并掌控。这时小孩不只是和妈妈玩而已,还能把妈妈在整个经验中的形象萃取出来,与当时所玩游戏的情景区分开来,而处理这个形象及其引起的情感( Basch1981)。客体化( objectification)的能力也被称为象征化( symbolization),因为萃取出的记忆代表(或说象征)之前发生的真实事件。儿童这时已能开始创造不具体的“东西”:只存在大脑中的想象形体。比如说“妈妈”和“爸爸”并不是指实际存在于外界的,而是指依存在某个人上面的关系(除了专有名词以外,我们用在人身上的名称都是用来指明彼此的关系,如医生和老师,小孩还能进而发明鬼魂、龙这类只存在大脑里的东西。思考因此进展到能以有名无实的观念来进行纯粹的分类,如主体和客体,部分和整体,过去、现在和未来等观念,也可以根据心中已有的形象来进行想象,进而提供无数的形象。借着象征的作用把过去的事件予以切割和运用,可以使人类从有限的直接经验释放出来,这是其他动物做不到的。

◆创造力

经由想象或幻想而有的象征,是创造力的基础,想像力使人可以把只存在心里的东西,当成型态配对回馈循环的目标(比如对未来所存的希望),进而产生决定,使人相信可以把不存在的虚像转化成实际的成就。我们把根据未来目标做导向所产生的回馈循环,称为前馈循环(feed- forward Cycle),这个名词可能会使人觉得混淆,其实前馈循环的运作,与目标导向的回馈循环的机制是完全相同的,之所以要用不同的名称,差别只在于其目标在目前只存在幻想里,还无法从外在经验来了解。前馈循环使人能计划未来并产生创造力,举例来说,我在还未拿到目前的专业执照之前就已经幻想自已要成为一个医生,然后当一名心理治疗师。

◆自由意志

想像力使人可以接受从冲动到付诸行动的时间差距,以日常生活来说,人能转换行动,先在意识中扮演所面临的处境,在得到结论前,先描绘可能有的不同结果,这种能力就是所谓“思考”。这种对未来的想象而有的行为控制,刚开始会局限于物质世界里的问题解决。当凭情感行事,而产生冲击到别人情绪的行为时,小孩(特别是较小的小孩)普遍会被认为很不体谅别人,但逐渐成熟以后,就会想象自已打算有的行为,对自己和别人会有什么情感上的影响。事实上,这个过程本身也能产生情感,于是情感不只是出于外在刺激的推动,还能借着回想过去的经验,或想象新的经验而产生情感(其讯号是出于大脑皮质对边缘系统的刺激而产生的),由此能发动情感,并连结到想象的行动,而不必须产生肌肉引发的行为。于是人有机会在内心反思,真的付诸行为时会有什么结果。这种反思进而会推动情感的反应,可能会加强原有的情感,把原订的计划付诸行动,也可能修改原有的情感,而改变或放弃原本的打算。当意识到自己这种评估的过程时,就经验到所谓自由意志的运作,也就是说个人主观地察觉如何借着掌握自己的情感,来控制做决定的过程和后续的行为,而不是任自己为情感所掌握( Basch1978)。

情感、认知、想象的表征,以及运用自由意志的经验,彼此间的互相作用,就产生了更高阶层的结构,也就是所谓精神生活的功能,就是心理治疗的焦点所在,我称之为自我系统( Basch 1988c)。

文章来源: 巴史克《心理治疗实战录》《十倍速疗法》《心理治疗入门》三部曲  易之新译  四川大学出版





发表评论 评论 (0 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