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系的迷失
时间:2020年05月07日|1046次浏览

人是活在关系中的。在马丁·布伯(注3)看来,人的世界是由两种关系构成的“我与你”“我与它”。人栖身于“它”的世界里,为了生存必需把周围的人或物都区分出来,并建立相对客体关系,通过与之互动,并获得经验与知识为我所用,成为我生存的基础与策略,帮助自身去运作一个独立的“自我”。如此,在“我与它”的关系里,身边的人都沦为工具,这虽然是生存者的必需条件,然而,我们却失去了“我与你”的共同性,联络性。活在“我与它”的关系世界里,与人交往指向功利,与人联系的过程也变成了解其性质,把握其特点,便于利益最大化的过程。与此同时,我们自身也沦为别人的“它”,失去了人与人应有的“我与你”的联接。
健康的关系,是允许人栖身于“我与你”的世界里。“你”不是与我分离的对象,亦不是主客体的关系,而是一种生命的相遇。你不再是我要经验的工具,不再成为我生存策略中的一部分,我不是为了我的任何需要,哪怕是最高尚的需要(比如爱)而与你建立关系,“你”是我的“生命”,是我的世界。我会用全部与整体投身与你,这是最本真的联接。“你”的存在,无须仰赖他物,我不可冷静地分析你、研究你。因为你不是物,不是它,没有什么可以与“你”相比较。我与你的相遇是一种命运中的相遇,是偶然性的必然。
然而,人们的困境在于,我们活在有限的时空处境。生存与存在之间,人们需要往返数次,不能单存于一端,这即是人类的困境与悲哀,也是人类的伟大与资源。对于人类这种困境可描述为“无它不可存,仅赖它不复为人”,所以为了生存,人们必返“我与它”的世界,却不能久居其间,还要反抗与超越。这种不只为活着而活的抗争,成就了人的道德、精神、艺术,使其真正成为“人”。
在现代社会处境中,人际关系的紧张变异,已成为心理问题的最严重根源之一。崇尚物质主义让人与人之间失去了“我与你”的关系境界,在从小被教育如何应对“动物”的处境下,“我”在人与人的世界里沦为工具。举目身边的关系,连至亲至爱的人,也一味沿着“我与它”,打着爱(各种爱)的名义进行了对人的轻视与利用。最可怕的是我们没有马丁·布伯这般清晰的目光,被困迷途而不自知,是因为无力返回“你”的世界了,我们早已迷失!在早年的被抛中,已经学会了隔绝,学会了逃避。失去了“你”的境界,缺少了关系中的心灵营养,人变成了一株枯木。在现代社会里,我们找不到“人与人”的关系,到处都是冷冰冰的“人与物”的关系,人自身也不再是“他”而是“它”了。在这种关系中,人可以冷酷无情的活着,为了一种功能实用化的目的而活着,不知所以的活着,这样的生命还有意义吗?还有动力吗?
今天,迷失了“我与你”的关系,可以轻视生命,忽视人的尊严,剥夺人的主权,人间可能变的极其恐怖,曾经复旦大学室友被杀事件,极具讽刺的一下子多了许多流行语:“感谢同学不杀之恩!”“感谢同事不杀之恩!”哪些自觉幼弱的人,为不被残暴、不被砍手剁脚、不被肆意杀害的人,突然感觉到自己应该无比的感恩。不在“我与你”的境界中,人就变得不是人,都是“东西”,人看不到人,无法人与相遇,自己也变得不再是“人”了。

——《全人关系心理学》节选

免费心理疏导
有了情绪怎么办?
是发泄出来,伤害周围的人;
还是压抑下来,慢慢侵蚀自己?
有没有更好的解决办法?
郑州全人心理研究院推出免费心理疏导1-3次
用心疏,不堵;
用理导,不纵;
疏为先,导为重。
有需要的伙伴即刻联系我们!
联系电话0371-55681931  15237159105
地址:郑州市紫荆山路城北路交叉口阳光铭座A座2403室



发表评论 评论 (0 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