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聚焦的体验性融入自体心理学咨询的实践中去
时间:2015年05月12日|2167次浏览|1次赞

在开始学习聚焦的时候恰逢我开始转型进入职业化心理咨询师的时候,当时我已经完成了3年自体心理学临床课程的2年的课程,再加之既往已有的社区服务的经验,我以自体心理学为理论取向,将自己的工作对象定向在30岁左右的寻求青年到中年的定位和成长的人群上,三十而立,当立未立,是何缘故?我笃信在咨询中,只要能给予足够的共情,和来访者发展这样几种关系形式,比如孪生移情、理想化或者镜像反映,通过我的语言行为,尽可能地去贴近来访者的内在体验,满足他们需要被理解,需要真正的连接的诉求,以此而减轻来访者的孤独感,确定他们的感受和记忆的真实性,打破他们在过去早期发育的特殊环境和体验中形成的独特的自恋模式,而我作为咨询师可以提供一种内在的自体客体功能,这种功能会逐渐夯实来访者本来虚弱空乏的千疮百孔的自体结构,补偿他们双亲自体客体的缺失。

 

慢慢地我发现,对如何和来访者建立关系,真诚地对待他们,自觉已经做得不错,但仍然感觉到和来访者有一些距离,即便他们能明确回馈我所表达的理解和接纳是恰当的给予的面质和诠释也是恰切的,但是转变并没有如我学到的理论一般自然而然地发生,是我太心急了么,还是只有真诚的互动确实是不足以让来访者内化好的感受呢?他们怎样才能摆脱无休止的自我批判自责和羞耻于自己的低自尊呢?而我又如何摆脱急于看到来访者改变的急功近利的心态呢、

 

在这个时候,就好像海德格尔描述过一次意外遇见一件作品成为本体显露之写照的经验,他说:当一个人体验一件伟大的艺术作品的时候,他不仅感觉到愉悦,他还感到:那件作品说出了“什么”,以至于是我们说:那就是它怎么会是这样!原来如此啊!早在我刚刚获得国二心理咨询师资格时,我就已经读过简德林的《聚焦心理》,那本书的扉页上写着:生命自觉之道、身体知道心理,可是对于这样一个能够达到生命觉知高度的心理技术和一种哲学,我是走过路过而视若无睹的,几年之后,当我在凯伦的全身聚焦的工作坊中亲身体验了:身体会说话,我才真正地遭遇了聚焦,一个新的世界向我展开,我的自信大幅提升,带动着我的来访者也有了许多变化,我沉浸在这个世界中,好像一个新生的孩子从爬行开始学会了走路一样,不知疲倦地走着,自我的聚焦,伙伴聚焦,在咨询中尝试地使用聚焦技术,玩得不亦乐乎,这些都在无形中让我的身心同步和一致的能力逐步发展。

 

我越来越坚信,聚焦可以向我们展示事物存在方式的真理,一个本体论的、关于他们存在的真理,这真理是希腊文中的aletheia”,是存在之显现的感觉,是“显露事件”的感觉,而与这个真理对应的定义是:“符合”陈述与事实符合。只是符合是达不到真正的改变的,真正的改变是作用点和发生于当被显露的显现的感觉、体会经过保存和保护、传送,最终活生生地在我们的体验中解释、领悟又向前推进,再停留、生成、传递达到新的解释和领悟,生生不息,最终我们与自身联结的过程会发生质的改变。

 

作为一种心理技术的聚焦取向治疗因为更多地关注来访者的体验而以一种特殊的谈话方式推进了咨询的进展。目前的我显然是没有能力去比较聚焦取向疗法与自体心理学流派的疗法之间的不同,但是我能够意识到的是聚焦的理念可以推进和补充自体心理学家科胡特倡导的理念:

 

“有一种情景,我们被另一个似乎很敏感的人倾听,他试图理解我们,向我们解释关于我们自己的事,这种情景为我们提供了‘人类在心理上的生存与成长最为关键的情绪体验:自体客体背景下的关注。

 

理由如下两点:

 

一、           聚焦是和整体工作的,是一个获得体会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是需要关注整体的困境然后花时间停留在体会中,虽然停留在一个阶段不会解决问题,但是会促进体会的产生,进而对问题的感觉发生变化,使问题不再是原来的问题,而得到新的认识和观察。

 

比如,李明老师在聚焦准备:“确认整体”与“决定方向”一文中,描述了一个聚焦片段:来访者在讲述感觉到喉咙堵,气管好像有一段是塑料的,但是同时他又有烦躁急切地想要把这种感觉抛开,就好像拿掉一根棍子一样的,这时,倾听者听到的是两个感觉:一个是身体的感觉、一个是对身体感觉的抗拒。聚焦要对这两种感觉都加以确认或者认可。对关联主题的所有感觉或者情绪都需要一一加以审视和确认,“将未经分化的漠然的内部感觉区分开来一个一个地加以确认、整理,使一个暗在、复杂、整体的‘······ ’分化呈现为明在的简单的,可能用概念和语言理解的几个感觉、情绪或者意象。这样我们得以可以对其中最迫切需要被关注的部分展开体会。

     让我们自由联想一下自体心理学导向的治疗环境中,我们经常可以观察到的双极移情,在一级,冲突的移情在起作用,它是来访者惧怕未来自体客体出现问题的防御机制,在另一极,是自体客体移情,它渴望咨询师能够满足自己的发展需要,这导致她们不断地发出即需要我们,又推开我们的信号。我们在对来访者做出反应的时候,正是要在两极之间保持一个平衡,给以一个整体性的共情性回应。而这是需要敏锐地觉察到的过程,不仅仅只是某种具体明确的情绪,而是一种比较复杂的体验和感受,很强烈,但是开始可能并不清晰,却足以使咨询师苦恼。

但在咨询中,我们可以补充用聚焦的方式来营造一个足够信赖的咨询环境或者关系,我们的后退、以整体来看待问题,将会给来访者留出一个安全空间,在这个空间中,她们可以确信咨询师不会强行要覆盖自己的观点给她们,因为咨询师是以一个整体的视角来抱持这个问题和来访者描述的创伤情境的,在来访者和咨询师之间有这个问题和情境存在,但是两者并不是紧紧地贴住问题的,而是中间是有空间带的,在这空间中咨询师提供的自体客体功能就如同情感氧气,漂浮在空间中,来访者将在一种顺畅呼吸的环境下感受,观照自己的困境,接触自己的体验,发现自己的身体的变化,那些长期累积下来的被压抑的部分,来访者的意识可能不记得了,但是她们的身体会忠实地记录下来,一直到被她们关注到安抚到,才会释放,随之而来的是修复了的轻松和愉悦,而咨询师也可以一个轻松的养育者的姿态呆在咨询情境中,给予来访者欣赏和理解,这样的经验会最大程度地给她们带来自我安抚自我成长和疗愈的信心,这难道不是是自体凝聚功能增强的好办法么?

 

 

第二:从聚焦中,我们作为咨询师将学会一种体验式的反应,以一种温和的方式去示范,并鼓励和帮助来访者与自己的体验和进展的潜在可能性相连接。

 

聚焦取向的治疗认为:咨询师的回应方式将着眼于帮助来访者对自己做出回应,重要的手段是恰当利用反射,尽可能不要阻碍来访者与自己的体验连接,简德林在“体验式反应”一文中给出了一下十条规则:

 

1 .我们对felt meaning(体会意义)进行反应。

2 .我们试图阐明felt meaning

3 .我们尝试各种试探性的方向推进体验。

4 .我们尝试跟随体验轨道。

5 .反应指向。

6 .我们尝试推进进一步的体验。

7 .只有咨客本人知道他的轨道:我们跟随他的轨道。

8 .只有指涉的转移是进展。

9 .治疗需要的体验性地使用概念。

10 .深度是指在一个点上的深入,而不是远离它。

 

除此,在我练习聚焦之后,我慢慢体验到一个诠释若是在我保持和自己的身体感受和反应相连接的时候做出的,往往能打动来访者,并将咨询推向深入,那些东西不只是发生在我内部的某种以前被我简单理解为反移情的情感状态,而是一种要从咨询的整体的情境去感知感受而来的一种体会,要再感觉,往后退一步,或者转换一个角度位置,再感受,还要再等上一点时间,让体会出来。

我们平时思考一个问题,是不可能做到全方位的思考的,我们总是针对某一个方面,一个角度来思考的,可是问题永远都是多角度多部分的,这让我抓不住问题,也抓不住实质,被问题和困境耍得团团转,但是体会可以,因为体会是离开一点、拉远一点、退后一点,以整体的方式来和问题呆着,而我们的身体会帮助我们感觉到情绪,感觉到情境、感觉到体会,也感觉到他们的联系和变化。这样我和内在的关系不断在变化中被调整,对局部的情绪感觉的认同就会逐渐减弱,自我作为主体的感觉会增强,对咨询过程的观察和体认:什么是我的什么是来访者的,什么是我们共同创造出来的,对这些的观察也会再度清晰。

而我也会开始变得稳定,不那么容易受伤,也不那么害怕体验到我的来访者的困境对我的影响,当我想要我的来访者去体会的时候,我必须要先去体会,包括对自己在咨询中发生的不自觉的无意识的体会,来访者在我内心总是会激起一些东西,而我的反应也正是来访者在自己的人际中惯有的设立情境和互动的方式,我对这些部分给出空间来体会,获得领悟,然后再把已经推进了的感受带到和来访者的互动中去,这不也正是科胡特所倡导的

治疗师们应当把自己所获得的对来访者的情感的理解再反馈给来访者,通过自己的稳定、可信以及对病人独特身份的感知来为其提供内隐的满足,因此满足可以被视为一个不可或缺的部分,治疗师将自己作为一个潜在的好的自体客体提供给病人,而这是病人过去从未拥有过的。内化这个好的自体客体是病人继续发展自己被抑制的自体必经的过程。

 

总的说来,聚焦,这一工作方式,让我能够安心于自己的位置,这样一种理论和实践的思考方法和体验使我可以安心并且有希望地去看待我的来访者的困境,以及我们在咨询过程中发生的困难或者说被卡住甚至是错构,那些都具有体验性的意义,是更加可以期待变化的发生的开端,那些我们如何以聚焦的方式工作的点滴,都可以被转变内化为有生命力的自体客体功能的,同时,我认为学会聚焦的来访者才能真正获益,不只是在咨询室里修通,甚至变成一种对咨询师的依赖性的二级获益,而是真正地跳出自己生命中的那些阻碍自己发展的强迫性重复的模式,不断获得新的进步,那是真正的找到自己的过程。

 

参考文献:

 

《聚焦心理》 尤金·简德林

《聚焦取向的心理治疗》 坎贝尔·帕顿

《自体心理学的理论与实践》 怀特 

《体验式的反应》尤金·简德林

《聚焦准备:确认整体与决定方向》李明

 


 

标签: 聚焦  体验  自体心理学 

发表评论 评论 (0 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