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应对生活中的“心理饱和”
时间:2012年09月20日|1809次浏览

如何应对生活中的“心理饱和”
 
 
 
     心理饱和,顾名思义就是指人的心理承受能力到了难以再继续承受的程度。就像将盐、糖等溶质不断加入水中,开始时会溶解得很快,但超过了一定量之后,它们就不再溶解,而自然地沉淀到容器的底部,这种现象就叫做“饱和”。心理饱和现象在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调查发现,心理饱和会明显影响人的情绪、行为及社会功能,轻者引起工作学习效率的下降和生活品质的降低,重者可导致程度不同的心理问题或心理疾病,甚至危及宝贵的生命,必须引起足够的重视。
  心理饱和是一种“不安定因素”,极易使人陷入职业枯竭的状态。面对工作时会感到身体疲劳、情绪低落,精神不振,创造力衰竭,价值感降低等,而且工作上的这种消极状态进而还会影响到整个的生活状态。反映到生理上,时间久了还容易造成罹患心血管、胃肠道、呼吸系统等多种躯体疾病。
  应对学业和职业倦怠的几点建议:
  一、家庭、学校、单位以及全社会是应对心理饱和的重要社会支持系统
  心理饱和是心理问题而不是思想道德问题。对出现的心理饱和现象,应该用科学、人文的方式方法给予及时、正确的疏导和关怀,任何的责怪、批评、惩罚等,不仅于事无补,而且只会适得其反。除了要保证学生、员工的正常休假,学校、单位等还要经常组织丰富多彩的文体娱乐活动,做到张弛结合。近年来受到日益重视的EAP(员工心理援助计划)以及一些灵活多样的团体心理辅导活动,可以有效地起到发现、疏解心理饱和的作用。
  二、用科学的态度一分为二看待心理饱和
  任何的情绪都是有意义的。心理饱和既有消极负面的作用,但同时更是一种“自我保护”的积极预警。心理饱和的出现,其实是在提示我们改变自己、改变环境,提示我们关爱自己、关爱他人。当把心理饱和当成是一种改变现状、更好地适应未来的信号时,我们就会重新审视自己、关爱自己、找回自己,从而学会积极地对待环境、对待他人,学会合理地安排和管理自己的学习、工作和生活。
  三、战胜压力最好的办法就是接纳压力
  近年美国科学家在研究中发现:压力越大,人可能越健康——某些类型的压力可能还会提高人体免疫力,增强疾病抵抗力。心理学家认为,焦虑是对生活持冷漠态度的对抗剂,是自我满足而停滞不前的预防针……没有焦虑的生活和没有恐惧的生活一样,并不是我们真正需要的。
  四、学会“弹钢琴”
  演奏和谐的人生乐章。培养自己广泛的兴趣爱好,学会感受生活中的种种美好。工作累了,就听听音乐、品品香茗,或者陪家人去风景名胜观光旅游。如果感觉实在有解不开的心结,可以找亲友倾诉或请心理咨询师疏导。
  五、张弛有度,保证休息
  充足的睡眠是使大脑保持良好工作状态的必要条件。剥夺睡眠会使大脑过度疲劳,产生对工作和学习的厌倦感,导致心理饱和。如果感到疲倦了,最好马上休息。在学习和工作中应多增加几次休息时段,一般来说一小时内应有一次约10分钟左右的休息时间。学生在复习功课时要注意文与理、动与静的协调搭配,避免产生心理饱和。
  六、增强心理健康意识,提高心理健康水平
  一个心理健康的人,不管是艳阳高照、晴空万里,还是乌云密布、山雨欲来,总可以从容面对,调试出当下的“最佳心境”。有的人把不断克服各种精神苦恼,当作强者的象征和检验自身生存价值的指标;有的人愈挫愈奋,在别人无法忍受的逆境中反而取得辉煌的成就。因此,我国心理咨询职业化创始人之一郭念锋,把一个人长期经受精神刺激的能力即心理活动耐受力,看作衡量心理健康水平的指标之一。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应敢于正视现实,增强自我认知、自我觉察、自我调控能力,注意磨砺个人意志,培养豁达乐观的性格,增强心理耐受能力。
燕园博思心理咨询中心    李老师 
  北京总部:010—82623416 / 8349/ 0591 
  深圳中心:0755-83796379 83759690
  关注心灵  成长  心理健康也关注 燕园博思心理咨询 
燕园博思心理咨询中心,2004年入驻北大科技园孵化器,专注于婚姻情感、职场压力、情绪疏导、青少年学习、儿童心理咨询,全国十佳心理学机构之一。燕园博思致力于打造专业、有效的心理咨询平台。

标签: 生活  心理  深圳婚姻心理咨询 

发表评论 评论 (0 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