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特勒:那个差点把人类送入地狱的恋尸症者
作者: IMP心理 / 6208次阅读 时间: 2017年1月04日
来源: 新世界教育 标签: 希特勒 恋尸
www.psychspace.com心理学空间网

他要的,就是国家的毁灭和人民的死亡。心理学空间b"Gwz,s%G{5E%^k

就像一般的恋尸症者乐于肢解尸体那样。

!MDbG5y4P7R0
%g,F_(z Q!QV0

2wo+X5t"Pn"J8L&E0

-Z o'sJFdT*]0就像所有曾经撼动过历史的人一样,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直接发动者、屠杀和迫害六百万犹太人的刽子手的纳粹党魁希特勒在死后仍然保持着他的话题性,他不仅在历史和政治书籍中被反复提及,关于他及纳粹的故事还被反复搬上电影荧幕,成为一种影视娱乐资源,这可能是他当年没有想到的。当然,在满足大众对历史的好奇心和对影视文学作品的爱好的同时,他还是精神分析大师们用以分析人类心理的经典案例。

2r6B)[ G)d Z%P0心理学空间0|ux(QD)L M:a7CC

作为一名典型的恋尸症者。心理学空间3mQ s1i(h {gG?-t;r

什么叫恋尸症?心理学空间&r*@"HNu2f

fIO XUT0根据精神分析大师弗洛姆的定义,『从性格学的意义来说,恋尸症可以这样描述:它是对一切死的、腐烂的、生病的东西感到一种更强烈的吸引力,是一种把活的东西变为死的东西的激情,是为破坏而破坏的行为,其兴趣完全在一切纯粹机械性的东西上。它是一种‘把活的组织撕碎’的激情。』心理学空间 Ss;K+t,CU

-b5B)\ d!z Rh](hB0要理解恋尸症,必须把握两点:心理学空间1XSG6TX

心理学空间O0G;p!mGb HE

▲这里所谓的“尸体”是广义上的死亡的相关物或象征物,并不一定指尸体。从目前掌握的信息看,希特勒对于尸体本身并没有表现出特别的迷恋,并不像某些恋尸症者那样会奸尸或者亲自去肢解尸体,他甚至害怕在前线见到士兵的血,但这并不妨碍将其认定为一名恋尸症者。凡是被破坏了生机的事物,都是广义上的“尸体”,因此发动战争、破坏城市、屠杀百姓,都可以视为是在制造尸体,在某些条件下可以视为恋尸症的证据;

/wF2d/n&t#^qQ0

|9Y{Q&}e0▲“恋尸症”的关键,在于其为破坏而破坏的激情,破坏本身成为了恋尸症者的目的,无法抑制的强烈的破坏性,是恋尸症的关键特征。心理学空间X.ro#b/_0\P.c?z8_u

}M}9dQC7{e0人可以为了自由去破坏,为了金钱去破坏,为了个人权力去破坏,为了复仇去破坏,这些破坏都有破坏之外的其他目的,破坏仅仅是策略性、手段性的,但是只有恋尸症者会为了破坏而破坏。他们是真的以此为乐。心理学空间1VV cB!J

,\(?TjU9`B'v]0如果死神是一种职业的话,毫无疑问,恋尸症者是这一职业的完美人选。

OA/hx{"]0y:Q;b0心理学空间:d:Hb3P5hk+Wb#q8o

如果死神还有一本写满了死者的名字的死亡笔记,那么恋尸症者在勾选名字时绝对会发出发自内心的微笑。心理学空间F8g-r0S!o+y[V`0D

心理学空间+d$m cNiri

这也是他们唯一的微笑。心理学空间*kG+J6A ?`3\ f

希特勒的恋尸症

W4v;rV])Aj4C_PY0

D g d1\8a0如前所述,要认定希特勒的恋尸症,那么我们就有必要好好地看一下希特勒的破坏性;而考察了希特勒的破坏性,我们就会发现他所谓的对德国的热爱就是一个纯粹的谎言,这种自相矛盾的行为背后,恰恰暴露出他真实的想法。

c2T DbJ3s;W2s!f:YD;|0心理学空间,[ Z_ Y ?

不符合逻辑的地方,必定符合心理逻辑。心理学空间@Y,re2]%sJm

心理学空间8r C?.LE B8?Z4^ T

希特勒越是感到胜利无望时,他破坏者的面目就越是充分地暴露。以至于将要覆灭之时,他就打算毁灭整个德国。心理学空间;E J#wc8FEL&E;c2C

心理学空间6] Zi#Y/CI0m

1942年1月27日,斯大林格勒战役的前一年多,希特勒就说:『如果德国人不打算为他们的生存而战,那么,他们就必须消失。』心理学空间7q\QM6w t5Ac

FG9G2cy(h0历史记录了他毁灭德国的极端表现:心理学空间.^'j'UcW&i

心理学空间%b*X.u KS"Ey

1944年9月,在德国领土被敌人占领前,希特勒下达了关于德国的“焦土命令”,在这个命令中,他表示:

PT)kPpS0

*t ~.r\.eY0]0一切东西,总而言之,一切可以维持生活的东西统统销毁:食物分配记录、婚姻档案与住宅登记册,以及银行账目。此外,食物供应要毁灭,农田烧毁,牛羊杀光,炸弹没有摧毁的艺术品也不可再保留。纪念碑、宫殿、堡垒、教堂、戏院和歌剧院,全部夷平。

5j j^ UN g0

sj!A|9uEF \&M0再次强调,这个命令所针对的对象,是他所“热爱”的德国。下达这个命令,与他以往所标榜的爱国,所树立的那个极端民族主义者的形象严重不符。心理学空间:k?,E ~R^w

心理学空间eo(es6gg+hH

他不会不知道,这个命令一旦执行,就意味着没有水、电和卫生设备,意味着千百万人民将陷入瘟疫、疾病和死亡之中。

!J%]]Nh4`X5Z0

B*nl,C w#xQ\0本公号不想再就这一命令有什么战略或战术上的意图再做什么分析,史家早有公论。本公号想说的是,这种爱国与灭国的巨大的矛盾,所透露出的是正是希特勒巨大的破坏性。如果说在以往他能够精巧地掩饰自己的破坏性的话,那么在他的帝国及他本人覆灭前夕,这种破坏性不加掩饰地暴露出来了。心理学空间&mL4wUu@'J

&i-ez!R0jj(~]x0众所周知,希特勒在他生命最后的时间里才与跟随他多年的情妇爱娃布朗结婚,他并不是想要在结束生命之前想要给爱娃一个名分,他在此前有无数次机会,他都没有那么做。他之所以与她结婚的原因仅仅是因为,爱娃到地窖里要和他一起死,希特勒被爱娃的忠诚感动得如此之甚,以致他将与她结婚作为对她的报答。

qv}*~ p0kF0心理学空间(m`4[1o({;s8Y'^l

这就是说,一个女人唯有愿意为他而死,他才会保证爱她。心理学空间,I/gNi f+o)]

KMo5@y&IFT!\ AT0他要的,是身边所有人给他陪葬,如果可以的话,他会毫不犹豫地让全体德国人和全世界为他陪葬,将他们统统带到地狱里去。事实上,他也确实下达了毁灭德国的“焦土命令”。

N bqQ:O*oH0

kWCJzI0也许有人会说,很多政治家和军事家也都发起战争,也都导致数以百万计的生命的死亡,他们是不是也都是恋尸症者?希特勒的某些政策与其他“正常”的国家领袖比较,也并没有什么独特之处。心理学空间Y-I9M#[U/P6|

4Bo`2n0}0希特勒的独特之处在于,他下令毁灭的事物与事实理由太不成比例。他杀害数百万犹太人、俄国人和波兰人,最后又下令毁灭所有的德国人,这些完全不是战略必须,而是〖一个深度的恋尸症者的激情〗。心理学空间k1M;m;zJ u(A

L3Ndf"b$G0如果以上的事例还不足以让我们在脑海里形成一个清晰的希特勒的恋尸症的形象,那么以下事例应该可以加深这一印象:心理学空间6vM;if#F4E&T#U

6H"a7p t4O~zW0当希特勒观看轰炸画沙的新闻影片最后几个镜头时:

EM#l0gO,] `5i0

:l5t J} _0x(T0浓烟遮盖了天空,俯冲轰炸机倾斜机身冲向目标。我们可以看到炸弹的飞投、飞机的上升和炸弹产生的巨大扩张的云烟。影片是满防的,效果看起来更强。希特勒看得出神。影片最后部分是一段快速幻想镜头,正播放着一家飞机冲向英伦三岛的边缘。火焰升起,岛被炸成一片一片飞到空中。希特勒兴奋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就是这个样子!』他狂乱地大叫,『这就是我们要毁灭他们的样子。』

0MO/lZ*D0

9p+X!AO4a!Y020年代中期,在一次谈话中汉夫施丹格尔(钢琴家,曾任纳粹对外宣传事务负责人)劝希特勒去访问英国,他告诉希特勒英国一些有趣的景点,其间提到了亨利八世,希特勒回答到:『六个太太,不错,两个被他送上了断头台消灭了。我们真应该去英格兰,到她们被杀的地方看一看。这很值得走一趟。』

_+A7K;w?I3s7Z0心理学空间sC VCLG rBQ:p8][I

1923年,希特勒看了一部名为《弗雷德利克斯雷克斯大帝》的电影,电影里,弗雷德里克斯的父亲要把他的儿子和他的朋友处死,因为他们想逃离祖国。在电影院和路上,希特勒一再说:『他(国王的儿子)也要被处死——精彩!这是说,不管是谁,即使是自己的儿子,只要对国家犯了罪,都要砍掉脑袋!』他接着说,『这个办法一定要用来对付法国人(法国人此时占领价值重大的鲁尔地区)』然后说:『如果在莱茵河和鲁尔河区,我们的城市有一处被火烧光,几十万人丧生,那算得了什么!』心理学空间Yc$B4p h%E:] FD

心理学空间F/_KK{R

他要的,就是国家的毁灭和人民的死亡。心理学空间a#D9k3cpt H[;Y)~~

G-\$^)X+gbG(@0就像一般的恋尸症者乐于肢解尸体那样。心理学空间 yh&CE]P!e)L

Qe^ R(s_!Ddm0

对死亡和尸体的迷恋如何形成

*Z8g9n]8g.T0

;@i-X+V OS7T0先看一下弗洛姆提供的关于恋尸症形成的假说。

/b-ZuQU2e0

$Pw4@2bUJ j1t0他认为,恋尸症起源于一种叫『恶性乱伦固着』的东西,看起来好像很复杂,其实也很简单,他是说,婴儿从开始到后来,始终无法发展出对母亲的『温暖的、情爱的和性的情感』,以至于无法与母亲建立一种情感上的联系,无法将母亲当作爱的对象。对于他们来说,母亲只是一个象征,而不是一个真实的人。她象征『土地、家、血液、种族、国家和最深的泥土,生命从这里来,也回到这里去。』

7UN9R.j^MK Y%{ f0心理学空间*vA]_vk(ch

一句话,婴儿心理上的功能没有得到发育。心理学空间[A"j0y0u-NIx

心理学空间x OiDJr{ T7Q4UV

有关希特勒对于母亲态度的记载佐证了这一点。

(R5JC-LKbE0

R:W,C,OF2?uzEg0记载显示,1907年希特勒的母亲被诊断患了癌症,同年12月就去世了。而知道母亲患病的消息后,希特勒也不肯回林茨一趟,看一下母亲究竟怎么样。有一种说法称,希特勒接到母亲死亡的消息后才回家。心理学空间&LG2}[X UA

#xH HB C/G7{ZF_0这足以证明他对母亲没有什么感情上的联系。

u s]r)Q#iI4^0

w{ n)n-a0我们知道,心理结构有一个非常很重要的功能,即它能够去感受这个世界。人类带着一个心理结构来到这个世界上,如果外界是一个温暖的、安全感的环境,那么心理结构就会发展出健全的功能,比如感受的功能,比如进行价值判断的功能,等等。

T2}tJav{m g0心理学空间 D/}&[g+n0N~*X CP

但是如果心理结构面对的是一个冰冷的、没有生机的、缺乏安全感的环境呢?那么它会启动心理保护的机制,构成一个抽象意义上的“壳”,与外界相隔绝,以此免受外界的伤害。心理学空间%qh|!`3xK

6B6@3y1fqed0但是这样的话,是以心理功能的发育不全为代价的。它的直接后果就是,无法与外界建立真正的联系,他的心理始终蜷缩着,无法对世界敞开,自然,也无法去感受、去爱。心理学空间%B*km J8gF

E#k cD-p+S%u0因为在对世界最初的印象里,有生命的事物对于他来说是威胁性的,反而是与外界隔绝才能令其感到安全,而其心理始终固着在这一状态,始终无法超越,所以疾病、死亡等反生命的事物对于他才有着招魂般的吸引力。

h9L/[*wMX1D0

希特勒的破坏性是如何炼成的心理学空间:tz1i^s'Ybm

心理学空间 j@c\,N1t

到这里,恋尸症一半的心理逻辑已经非常清晰了:心理学空间6e"MYw`9[8Gu-@

g,q!C$q5x0婴儿出生,带着一个非常弱小的心理结构——面对的是一个冰冷、没有生机的、缺乏安全感的环境——原始的心理保护启动,对世界关闭其心理结构——固着在这一状态,无法超越——生命对于其来说意味着威胁,非生命意味着安全——对死亡的兴趣形成。

b/i~#MZN(By-p}%C;t/v&r0

/L8b:n,hS0死亡,对于他来说意味着母亲的子宫,即绝对的安全。

)d4x F r7cnl0心理学空间]/L*[ BQ+Y0N q|9]

但是我们仍然没有回答,希特勒的破坏性从何而来,迷恋死亡,距离巨大的破坏性,他们之间还有一小段通道没有打通。

1Vkyl2Mw0心理学空间`f)u'K*Sgf N_m _x8p

秘密在于人存在的规定性。

2iP!B:O_!f*| ~]0心理学空间j:B/uI!Od2OU

这是被我们反复提及的一条心理分析的铁律,即一个人来到这个世界上,总是要确认自己的存在和存在的价值的,这条铁律不可被违反,只可能以不同的形式展现出来。

pp}E]*a@0

N8Vl_7S Ji4z t0恋尸症者也不例外。心理学空间U_!NqM5G

心理学空间6e `2]o{6V V(Md

心理分析揭示了,人的存在分为头脑、心理、人格和身体,如果一个人的心理始终固着在婴儿时期,无法与世界建立联系,无法进行弗洛姆所说的『生产性活动』,即无法创造和给予的话,那么他无法体验到自己的价值的。

%vj.D:l;ru~{,qy0

)z f6`k e.K!Y0好,既然我无法创造,那么我就破坏。

Xn-g%u:uV S#u0

L%FL3T+[+f0y]Ld0创造和给予需要智慧、耐心、努力和自律,但是破坏不需要,只需要一把刀、一支枪就可以了。心理学空间`)b+D1T}

I,[M)u9|g0没有创造性的希特勒,选择用破坏在这个世界面前凸显自己的存在,体验自己的价值感和力量感。差一点,他就把全人类送入了地狱。

c\c/d-G f(]?0心理学空间j,Q1vFY8e$bo

至此,恋尸症的形成逻辑已经完全揭示出来了:

0F CR!{.C&M8? `0心理学空间6c+_:c)OM:kj

在心理上无法与外界建立情感上的联系,并且缺乏创造性,于是选择用破坏来体验自己的价值和力量。心理学空间h0D&y,kz gd2^ Jae+J

6p5x4fN6Nh6t0事实上,迷恋死亡和破坏的希特勒并不是来自地狱,他来自于那个他最初面对世界时的冰冷的、没有生机和安全感的环境。

:LVf~{;S9K,y0

:a!C$G2Yp0如果我们要避免希特勒卷土重来,从某种程度上说,正是要避免这种冰冷的、没有生机和安全感的家庭以及社会环境。

1~x"MF ?&pL9d0心理学空间Prn _&i9b$q1t'j2he

必须的。

B9|8Y"R]D~0www.psychspace.com心理学空间网
TAG: 希特勒 恋尸
«净化理论:精神分析与戏剧 精神分析与文化
《精神分析与文化》
返回精神的剧场——以《养神院》为引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