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继堃《后现代心理治疗——叙事疗法入门》推荐序
作者: 李孟潮 / 8612次阅读 时间: 2018年9月25日
标签: 叙事疗法
www.psychspace.com心理学空间网心理学空间/\!x$`7b)y/av-s

建构叙事、考古叙事及《易经》无限叙事
B1z2{'JY0

@S)M],x R\H!U0心理学空间5I$g%NeC.t3AMf

王继堃《后现代心理治疗——叙事疗法入门》推荐序

@z? ZC-v5T n0心理学空间ezb#@p/H

李孟潮,精神科医师,个人执业心理学空间 s|'\VIF

@S!o gF!YW xL@1C'e0 

nG&}JzD2h0心理学空间 TV edwz@v J i

拿到这本书稿时,我原以为继堃会给我们带来一本传统教材,充满各种玄奥后现代哲学术语。心理学空间k&x,qsRv}

,Zi `]!kNT0因为她在业内的鼎鼎大名,就是高、精、尖,一系列高分国际期刊的科学研究,让人佩服、让人恐惧、让人嫉妒、让人不知道该如何防御,让人怀疑自己头脑和身材一样地油腻。心理学空间;p%a8Kbq+}*ki-oV

心理学空间 I^*d mm P8C

可是翻开此书,扑面而来的,却是清新平实的口语叙述,就像一群大学同宿舍朋友在聊天——

gPN4e:VT0B0

??.PyP,aN6y0一个人问:“继堃,你给我们说说啥是叙事疗法吧,听说你是叙事仙姑喔?”,然后我们继堃博士王教授就开始讲了,这里面有电影、有生活、有个案、也点缀着细致安排理论和哲学,分量不多,味道刚好。

5El2bD:J7A'E_n9n0

i*d{y|v7]1W vG"a$n0《周易》有言,“易则易知,简则易从。”这种深入浅出的易简功夫,对于已经身处学术殿堂的教授和医师们来说,尤其不简单。

;Jnn4x$o S0心理学空间&vJ6^8FXyEA{Y1Zl

不过呢,我对于继堃的人格中这两个侧面——一方面攀登高峰、精于钻研,一方面平和待人、春风化雨——也不是太意外。

}#H,Nc'KKca4ne.Ax+K;~0心理学空间){ h[tl+W:} ce)t

20多年前,我就隐约感到她有这些特质。那时候我还在云南省精神病院工作,一天,科主任带了一个小姑娘进来,告诉我们这是新来的住院医。心理学空间#o,^#S'JJ)w g

心理学空间;EHP1P$G

我们一群人事后议论,这小姑娘扑闪着一双无知的大眼睛,看上去就像个高中生,受得了我们精神病院的氛围吗?

*L{'j@b%w2W {0心理学空间f t G8}J,[

后来事实证明,她不但受得了,和病人们关系不错,而且勤学好问,天天读书钻研。让我们一群混吃等死的油腻中年老医生倍感压力,长江后浪推前浪,前浪打死在沙滩上。心理学空间nfTC5W s

.P6c O6O4[0C0又过了几年,我发现继堃居然成了赵旭东老师的博士高徒了。本来叫她“小王”的,现在要改口叫“师姑”,因为赵老师是中国心理治疗界的原始天尊,被我称为老师的好多中德班一期学员都算是他学生。

C-K:oG x i0

#IaB8I g&O n3O0但是继堃师姑仍然笑嘻嘻地和我们江湖派东拉西扯,要不是我自己去查researchgate,都不知道她发表了那么多高级别论文(王继堃 & 赵旭东, 2010; 2011a,2011b,2011c,2012a,2012b;王继堃等,2012a,2012b,2014,2015,2016)。

t up7C5y m Em]0心理学空间4T;n/Z&r:R3A$A

我想,从赵老师到我们,这几代精神科学人,都面临一个历史责任,就是整合两种话语体系的冲突—— 一个话语体系是方面西方传来的高精尖精神医学和心理治疗,另一个话语体系则是中国民间大众的口语系统和文化传统。(赵兆,2015;吴清,2008)心理学空间&S6pCv;]$AiOABUW

+_b'`X|'Z(~0这种整合的努力也体现在此书中,在此书后半部分,高精尖话语开始出现了,我们可以看到越来越深入的治疗技术的传授和讲解,比如说在第九节到第十二节,细致地讲解会员重新整合对话,叙事疗法中信件技术,仪式和庆祝技术,局外见证人团队,都是越来越接近一本入门教材的体例。(刘亮, 赵旭东, & 缪绍疆. ,2007;Dallos, R., &Vetere, A. 2009)

aeko#Vuq)B0心理学空间+q9rI1o.]

在本书的最后一部分,她再次运用了电影这种大众来说明叙事哲学和原理。所以她的整本书的结构和文风,构成了一个“深入浅出”——“专业精深”——“再度深入浅出”的叙事循环。(Goodwyn, E. 2013).

qt2ZU#~|0心理学空间/Y UZ6b q*j

这种叙事循环风格正好也是我们心理治疗的语言风格,治疗初期都是比较浅显平白的,治疗中期则深入探索,有时候产生不少人生哲学的领悟,到了治疗后期又恢复到平淡直接的语言风格。(Strong, T., & De-Jong, M. R. ,2015)
4_7CK0L&M:NW;M0     和其他疗法一样,叙事治疗也有“内功”和“外功”两个部分。内功主要是人生哲学,治疗师的心性修养。外功则是各种各样、层出不穷的治疗技术。内功为体,外功为用。(肖凌, & 李焰. 2010)心理学空间Xx$Wml.S1v4W

心理学空间aY~u2E0K

在叙事疗法中,内功就是叙事的人生哲学,主要是建构-解构主义、控制论和系统论,福柯哲学等。这是本书第一部分的第一节和第二节的内容。叙事疗法的外功招式,则是本书第三到第十二节介绍的四大组技术——外化,解构,重写故事,丰富故事。之所以说它们是四“组”技术,而不是四“个”技术,是因为每一组下面都有无穷的小技术被发明出来。比如“重写故事组”中又细分出“发现和探究结果”,“发现探究结果的历史和意义”两类,“丰富故事组”中又分出会员整合,信件资料,仪式庆祝和局外见证等小类。(李明,2005)心理学空间w:Cp1B&|1U

9W&g:TO0{,[4FZ1V0叙事疗法在中国迅速传播,正如其他家庭疗法一样,在数据库中,我看到铺天盖地的叙事疗法文献,从治疗各种疾病到图书管理,学校教育,犯人改造,可谓无所不包。个中原因,我想不能仅仅视为推广宣传的作用。应该还是其文化内核有何中国人生活有切合之处。心理学空间oC9p!|"J:m2Q?3Z

心理学空间Nm0`ATS&~&G

我注意到,大部分叙事疗法的治疗师,都是在针对一个权威主义的结构工作,有些是针对专制的家长,有些是针对权威的学校老师或者医院体制。(屈欢, 姜桂春, 董雯, 毛孟婷, & 周波. 2017)

8[!wfKtW+~7s.qs0心理学空间k"R ^+G5g {6xw

权威主义和集体主义,一向是中国社会的主流文化结构,它既给人带来安定感,又带来压抑感。近代中国,更是走上了几十年极权主义的路子,但是比极权主义更糟糕的事情是,这个极权主义结构崩塌了。(Šebek,1998)心理学空间}BF5i H

心理学空间1E6C?8a'n q'r

人们无法哀悼极权客体的丧失,从而在自己内心,在外在社会,在家庭公司和单位,一次次地重构起极权环境。一个要求儿童做作业时50分钟一动不动的妈妈,和禁止国民出境移民的斯大林,是异曲同工的。(Šebek, 1996)

-Ls3Vh.Z0心理学空间w t1qlj'uXrIrX$?

叙事疗法的三大祖师之一福柯,众所周知,就是研究社会的权力运作的,尤其是微观的话语权力,比如他研究医疗话语权力的著作,我一向对学生们推荐为入行必读。(福柯,2003,2011,2012)心理学空间-D!Y:i%oI

心理学空间+Q5^(R.?L:j

精神分析和叙事疗法在欧美都不能算太为主流的疗法,但是它们都同样是在中国文化土壤上生根发芽,本书的作者继堃老师同样接受了比较深入的精神分析的培训。

]3E)y*Tn$|0心理学空间9E)b*w E C#CIJq

我们知道中国文化土壤有这种家国同构、权威主义和集体主义等特征。但是精神分析和叙事疗法的叙事结构则截然不同,为什么它们都能适用于中国呢,值得我们深思?心理学空间;L9lx H-?5s r4B`1VI'_#{

心理学空间c@~MTt+\e/f$F.X;T{

精神分析,总体上来说,是一种“考古学叙事”。心理学空间 E `M!P)b2r

G X#@^ ]zwu`F0G0弗洛伊德的观点基本上是逻辑实证主义的,他认为通过分析的挖掘和重整,人们是可以发现症状后面的一个埋藏在个人历史中的“真相”的。心理学空间 X5CfP'FT!{

心理学空间5v-q"Np0? t%]j

虽然,弗洛伊德在临床实践中,也发现病人的记忆有“后遗效应”,也就是记忆不断地流动更改,被病人们所建构的。心理学空间x&@ kFK

心理学空间r8Oj5E2j1oS7P _

但是他并没有就此提出,“心理现实”是由治疗师和病人共同建构出来的。后来精神分析师们通过“投射性认同”这样的术语,开始部分地承认临床资料的叙事建构性。(Spence ,1982)

f/q(`8|2R|8EyQ0心理学空间4DH(w#J.O

尤其是到了1980后期,关系精神分析、主体间精神分析等等建构主义精神分析流派的兴起,精神分析中也有逐渐和叙事疗法在认识论上靠近的趋势。但是精神分析的主流,还是建立在医学实证主义基础上的,还是以“考古学叙事”为主,以前挖掘出来的是各种情结,尤其是俄狄浦斯情结为病因,现在则以挖掘各种自体缺陷、客体关系依恋关系为主。(Hoffman, 1999;波士顿变化过程研究小组, 邢晓春, & 李瑞凤,2014)心理学空间Ne*f[ M#W4P

心理学空间.^(A}*on0D#N

但是站到叙事疗法的建构主义的视角,我们可以怀疑,精神分析挖掘出来的这些病因学宝贝,很可能是挖掘工在挖掘过程中“塑造”出来的。而站到后现代的解决取向上,我们更要思考,难道心理治疗就应该服从“发现病因—解决病因”的这种医学直线因果论吗,难说我们不发现病因,就直接循环提问、奇迹提问,三、五个回合,病人问题就解决了?(Wampold, & Imel ,2015).

|(n5y2a'D5F.bLKH0心理学空间M r(l5jA8pl,c6y

这类冲突充满了心理治疗话语界,治疗师工作方向上精英化-大众化冲突,治疗取向的个性化-集体化冲突,治疗视角的结构化-解构化冲突,治疗技术的共同因素-特异因素的冲突等等。心理学空间%a HuW$A(a Ac^Q){

}/r?Q,B&H0xFu3F0我们有理由相信,这类冲突应该不是今天才有的,那么古代中国人是如何解决这些冲突呢?

H:M8H}/l Vs P t0心理学空间!n7UQn[4?/x1w

比如说,中国古代的朝廷,基本上就是皇亲国戚形成一个庞大的家族系统。无论在宫廷电视剧,还是在正规历史书中,我们都可以看到这些家庭的冲突和争斗,显然要比小小的治疗室里面的冲突要激烈和血腥很多。心理学空间IrUX2e u9O

'f^] Pq!Iee0这些帝王将相,他们是如何来解决这些问题呢?心理学空间 O#ir(u-p#t#h

:yHg%yR9z/S-`0心理学空间:Y_(w ` d*Ph

6n9_,f g(j3R4IO}0答案之一就是易经哲学。

C'n rb ^3@$cS0心理学空间,]:v)}z/Y1`YV c

易经首先要求,一个起卦者的自我被解构,他必须放下自我,也放下人类社会,不再执着地相信自己的自我和别人的自我,具有超越性智慧。然后把这个“超越性智慧老人”投射到天、古代圣贤那里。心理学空间w/JajZu@

2o9n0KbW5qt0然后他被解构的自我,又再次地通过观卦、解卦等等活动得到建构和回收。

CY^ BgU$? @3u0

V]X }M0在儒家的易经中,这个自我的重构主要是着重于道德建构,起卦者通过吧人生情境归结为64个种类(64卦),然后每一卦至少有6种变化趋势,加上变卦的6种变化趋势,一个人至少要考虑12种变化可能。

%]dAn&~5HM0

W[;M9Q$b \e0而这12种情况下,分别都有12种道德修养等着你成长、去培育。心理学空间7B\U A{8Q8]

/_Q(eQ-Xf sB r:N0而如果你需要,还可以在内卦、外卦、错卦、综卦、宫卦等等相关的卦象寻找各种各样的人生意义。最终,一个人不难发现,他面临着一张卦象、卦数、卦理构成的无穷变化、不断生成、不断湮灭的复杂意义系统。心理学空间/B} p@J C,q'_3a1P|

心理学空间6b,[^4Q0Tf

在易经构成的这种无限叙事系统中,宇宙万物都囊括其中,更不用说考古叙事和建构叙事的冲突了,本书一开始就把易学哲学的太极图列出,用来说明叙事哲学。浩浩阴阳移,万岁更相送,历史的演变赋予我们这代学人的使命,大概也是把易学哲学和各种西方思潮和治疗技术进行统合。开创出一条能够更好为国人心理健康服务的道路。

d Z rw-e@*n+T0www.psychspace.com心理学空间网
TAG: 叙事疗法
«认知疗法中的科学、哲学和父爱 书序
《书序》
他们的故事写在纸上――《日益亲近》读后感»

 李孟潮

李孟潮

李孟潮,个体执业者,心理医生(精神科主治医师),精神分析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