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過「性別鏡頭」的女性成長過程
作者: 張妙清博士 / 9387次阅读 时间: 2012年1月26日
标签: 女性
www.psychspace.com心理学空间网

/| M#U] w5c \[0透過「性別鏡頭」的女性成長過程
2j,H0i ]4F0
&Q"[+G-p&}(?a8[s0張妙清博士心理学空间(f X-{}7IK+I

/qO*w4KX#i4_0現任香港中文大學心理學系教授及香港亞太研究所性別研究計劃主任心理学空间 |*S4W)o9S's

)YZ4@o a a2A0家庭、學校、大眾文化及傳媒,在婦女成長過程中扮演了甚麼角色?性別鏡頭又有甚麼影響?
e h8Fe"B?)h}0
W T#Y[m0男女有別是有先天生理的基礎,但我們所觀察到之間的差異,大部分並非由於先天生理的因素,而是源於社會建構(Social Construction),是社會環境根據性別來界定人的角色、行為、機會、和地位。婦女的成長過程亦是受到社會文化中的「性別鏡頭」(Gender Lens; Bem, 19)所限制。心理学空间"}7?at7@ `.tyG

0H&Ku(eb!t0從「性別鏡頭」所看到的婦是一些典型的婦女形象,如傳統規範中三從四德的賢妻良母、較現代化的內外兼顧的女強人,這些性別定型亦蘊藏著對婦女的態度和價值觀,如重男輕女、男尊女卑的觀念。而影響婦女社教化過程的主要人物和環境──家庭、學校、大眾文化及傳媒,都是透過這性別鏡頭去看女性。
3`-}O;tau;P&s0
!o*[)FD&D2TX0作為社教化的主力之一,父母對性別定型的影響不單只限於直接的教導和獎罰,亦透過許多間接的形式。從心理學研究的綜觀分析結果顯示,父母對男女孩直接表現不同的處理,通常是透過挑選不同玩具或指示男孩女孩應做與不應做某些行為,但這些直接方法對性別角色所產生的影響是相當局限(Maccoby & Jacklin, 1974; Lytton & Romney, 1991),反而間接影響的範圍更為廣泛。這些間接的方法包括父母及家庭成員的性別角色模範、對子女及男女性的不態度和價值觀念、對子女不同的期望等。他們對子女同樣的表現可能作出差異的反應,亦影響子女本身逐漸作出符合父母期望及偏見的表現和自我觀。例如有學者在台灣、日本和美國調查幼稚園、小學一年級和五年級男女學生在認知能力、閱讀和數學的表現,雖然所得的測驗成績沒有顯示男女有別,但從小一開始,學生和他們的母親都偏認為男的數學能力較佳,而女孩的閱讀能力較佳。(Lummis & Stevenson, 1990)心理学空间 j'P%w,\x,Rs0CdK)\&U

-?AX|'\;}Mbha0對兩性作出分歧的直接和間接影響,在學校和課本同樣出現。除了某些課程規定只准男生或女生修讀外,大部分對婦女的形象的指引,都是來自課本、老師及同學的間接影響。例如中小學課本對女性角色的介紹仍維持傳統的角色定型,忽略婦女多方面的成就;老師對女生的成就期望較低,較少積極鼓勵她們上進,或是引導她們選擇「女性化」的科目,形成女生本身對自己的期望和作出的選擇,通常符合其他人對女性規劃的常模。心理学空间_EJ;m8j/T q
心理学空间#weu,i4i\
這些社會常模,是揉合於整體社會文化,特別透過各類大眾傳媒,鞏固了婦女角色的定型。不論在電影、電視、廣告、雜誌、漫畫等媒介,所顯現的現代婦女形像一般趨於簡化、性化、商品化,她們的存在許多時是作為性的附屬品、獵取的對象。雖然有些包裝上是讚女性天生麗質,但實際上對婦女形象的社會建構,包含了更多負面的意義。
y+|{P_ \f0心理学空间*jP1U3mP
從這交互作用模式去看婦女形象,可理解為甚麼一般人沒有留意性別歧視的現象,認為表面上明顯或刻意歧視女性的措施、政策、或行為並不算普遍。實際上,貶低婦女形象的方式通常是透過間接的途徑,但同時亦連貫多重層面,跨越廣泛的範圍。
A AD%EV#|1RpW0
Vw.iNS8u:i[S0社會建構所產生的婦女形象,隨著時代變遷也有轉變。例如,政務處於一九九四年完成的大型調查發現,大部分的被訪者對子女升學的期望並沒有因性別而區分,但被訪者本身的父母,就有三成半對女兒升學的期望和支持較低(Gender Research Programme, 1994)。在時代變遷中,影響婦女地位的客觀條件通常比主觀條件轉變得較快,近三十年來婦女的教育水平、就業率、健康指標等都有所提高,但對婦女主觀態度及婦女對自己的評價卻仍然墮後和偏於負面(張妙清、李泳欣,即將出版)。不論基層婦女或大學女生,對自我評價和自信,通常都比同輩的男性低。同時,一般男性都比女性對男女平等抱較負面的態度,特別是教育水平較低或較年長的男性,對現代女性擔當高職或領導地位,尚未能接受。
4h/{](JGR `$I0
9X.?v'{(xU0社會價值觀的轉變,必然受到傳統慣性觀念的抗拒。有些人認為男女天生有別,以鼓吹男女平等或消除性別定型是違反自然定律。但從性別定型的發展過程顯示,雖然幼童已能區分男女,但對男女行為和特徵的定型,卻是隨著年齡增長而強化(Cheung, in press; Cheung, Yau, Au & Ngai, in press)。可見婦女形象的形成,是一個社會建構;是透過兒童成長過程中所接觸每一個層面的性別鏡頭,逐漸去認識和評價婦女的形象,和規劃男女之的定位。心理学空间,nm*Z![)P3~
心理学空间!G_-dS,p UI-\
對婦女形象的反省,首先是檢討這社會建構中的觀念是否合理,是否符合現實,和是否對婦女長期的發展有益。影響婦女成長過程的社教化人物──家庭、學校、大眾文化和傳媒,採用的性別鏡頭是否適當?進一步來看,我們本身對婦女形象的觀感,是否也須抹拭我們配戴的鏡頭?心理学空间| h w1L-Ib6Nm0sUQ

s2M&WRjP7I-f0參考書目心理学空间:A"J8e#V-r.}
心理学空间 E(o%?DD ^Q
1. Bem, S. (1993). The Lenses of gender: transforming the debate on sexual inequality. New Haven: Yale University Press.心理学空间)BC*C+AP {K-u@ ^(D
心理学空间2pQZ7|;q*d;};~k,~ iJ
2. Cheung, F. M. (in press). Gender role development. In S. Lau (Ed.). Growing up the Chinese way: Chinese Child and adolescent development. Hong Kong : The Chinese University Press.
1yzU7gQc;y;Z0
%S%GA2A`N03. Cheung, F. M., Yau, B. L. L., Au, K. C., and Ngai, S. Y. (in press). Gender role identity, stereotypes, and atitudes in Hong Kong. In F. M. Cheung (Ed.). (in press). Gender perspectives of the Hong Kong society. Hong Kong : The Chinese University Press.
rC6?0y!Gwe0心理学空间FM[-J8wQHo6E-w
4. Gender Research Programme (1994). A survey of public perception on equal opportunities for women and men. (Final report submitted to CNTA, HK Government).心理学空间q*~+wZ~t%\)|

`+U.ATY syfx7?(z ?05. Lummis, M. & Stevenson, H. W. (1990). Gender differences in beliefs and achievement: a cross-cultural study. Developmental Psychology, 26, 254-263.心理学空间8o3N)M?3R,n5NY!s\w p1|

{/W1ni Y06. Lytton, H. & Romney, D. M. (1991). Parents’ differential socialization of boys and girls: a meta-analysis. Psychological Bulletin, 109, 267-296.
'w f!h];m0心理学空间Uo,U ?+c`b
7. Maccoby, E. E. & Jacklin, C. N. (1974). The psychology of sex differences. Stanford, CA: 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心理学空间0v4qS a"JP7O3L
心理学空间:{H2vz5X/Hw"n
8. 張妙清、李泳欣(即將出版)。變遷中的香港婦女地位。李明?等編,《變遷中的香港》香港:商務印書館。心理学空间T'qVu Xw

www.psychspace.com心理学空间网
TAG: 女性
«張妙清——以柔制剛「女權」威 張妙清
《張妙清》
登上巔峰的女性»
延伸阅读· · · · · ·

 張妙清

張妙清教授
香港中文大學心理學系系主任及心理學講座教授
Ph.D., Minnesota
研究興趣
跨文化個性測量和心理病理學、跨文化(中國人)個性測量表(CPAI-2&CPAI-A)、中國人MMPI-1和MMPI-A、婦女領袖、性別平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