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psychspace.com心理学空间网
具身化(embodiment)是存在主义理解健康情绪的基础。这是一个被亚隆所忽视的既定(given),但是,在詹姆斯·布根塔尔和默特·海里的著作中却有许多论述。具身化含蓄地地表明了,对人类来说体现他们的情绪是很自然的。尼采在他的著作里一贯提议,我们不应该坚持抵抗那些与生俱来的事情。这并不是建议我们只是追随我们的冲动或者盲目的情绪。相反,这建议我们应该体验我们的情绪并寻找方法善用它们。举例来说,我们应该以健康、积极的方式来疏导愤怒,运用这种愤怒的力量与社会上不公正的事件做斗争。
那么,本质上,具身化是想要传递这样一种观念,我们应该体验我们的情绪,并把它们看作在很多方面有益的朋友。这需要我们努力对自己的情绪更加觉察,然后有意识地发现我们能够如何最佳利用自己的情绪。后者是一件高度个人化的事情。并不存在某种正确方式来善用我们的情绪,重要的是,找到一种与我们的身份与价值相一致的方式来做它。
第一个被改头换面的情绪是焦虑。从存在主义哲学家开始,存在主义对焦虑的关注由来已久。索伦·克尔凯郭尔(Soren Kierkegaard),通常被认为是第一位存在主义哲学家,1844年,他写了一本关于焦虑的书。这本书被译作《焦虑的概念》或《恐惧的概念》。罗洛·梅通常被认为是美国存在主义心理学之父,他写了关于焦虑的博士论文,后来,1950年,这本论文以《焦虑的意义》为书名出版了。
梅(1970)从更积极的角度提供充分的论证对焦虑做了重新解读。这个重新解释区分了存在焦虑和神经质焦虑。虽然神经质焦虑的观念可以追溯到弗洛伊德,但是梅在存在主义的框架下对这个概念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在梅看来,神经质焦虑是对威胁的夸大反应,或者是压抑、内心冲突的结果。相反,正常的或者存在的焦虑是人类境遇的正常部分。
虽然在正常的焦虑和神经质焦虑之间做出区分是有益的,但是两者都可以以积极的方式来利用。把焦虑当作是病态的,那不是在体验它而是在抵抗它。焦虑的存在给我们提供了指导,以更加深入地理解自我、人际关系和个人问题。仅仅消除或缓解焦虑未必是生产性的。相反,由于移除了(焦虑的)指引,很可能变得具有破坏性质。开始服用精神药物的人们,没过多久就会从心理治疗中脱落,这是非常常见的情况。他们没有被奇迹般地治愈或者成长。相反,他们失去他们的动机和指引(比如,焦虑或不愉快感)。这并不是说,人们不应该服用药物,不是说药物全是坏的,或者说它们没有适用的疗效,而是说我们应该在更加广阔的背景下理解药物的使用。
从存在主义角度来看,重要的是照看焦虑并倾听焦虑。这并不容易,需要花费一定的时间,但是对焦虑进行工作,能够把一些担忧的事物变成受欢迎的事物,以此作为一个学习和成长的机会。这在存在主义治疗中经常发生:比起仅仅是让焦虑存在,体验焦虑则会产生更多的改变。换句话说,焦虑变成了不那么令人痛苦的经验,也不会令人感到过于悲伤或无法克服。就其自身来说,通常有助于减少焦虑的神经质比例。
一般来说,情绪理论是深度心理治疗尤其是存在主义理论的领域之一,这个领域与当代焦点解决治疗的时代精神迥然不同。焦点解决治疗在许多方面精确地反映了美国的价值观。一个基本的美国价值观是增加快乐、减少痛苦。类似地,现在美国对安全的要求超过了自由,因此也缺少了冒险精神。在美国的娱乐、政治、决策过程甚至宗教中不难发现这一点。虽然也有明显的例外,但是这一模式并未改变。
心理学的大多数领域都把不快乐的情绪看作是消极的,以及仅仅是“应对”生活或“生存”需要的一些东西。存在主义者通过努力开拓人类情绪的多样性,把它们都当作是有价值和美好的,从而为我们提供了另外的选择。这并没有忽视生活中不愉快情绪引起的重要问题,也没有忽视有时这些情绪可能过量存在。相反,存在主义为这些情绪体验创造了一个空间。
具 身 化
具身化(embodiment)是存在主义理解健康情绪的基础。这是一个被亚隆所忽视的既定(given),但是,在詹姆斯·布根塔尔和默特·海里的著作中却有许多论述。具身化含蓄地地表明了,对人类来说体现他们的情绪是很自然的。尼采在他的著作里一贯提议,我们不应该坚持抵抗那些与生俱来的事情。这并不是建议我们只是追随我们的冲动或者盲目的情绪。相反,这建议我们应该体验我们的情绪并寻找方法善用它们。举例来说,我们应该以健康、积极的方式来疏导愤怒,运用这种愤怒的力量与社会上不公正的事件做斗争。
那么,本质上,具身化是想要传递这样一种观念,我们应该体验我们的情绪,并把它们看作在很多方面有益的朋友。这需要我们努力对自己的情绪更加觉察,然后有意识地发现我们能够如何最佳利用自己的情绪。后者是一件高度个人化的事情。并不存在某种正确方式来善用我们的情绪,重要的是,找到一种与我们的身份与价值相一致的方式来做它。
焦虑,首当其冲
第一个被改头换面的情绪是焦虑。从存在主义哲学家开始,存在主义对焦虑的关注由来已久。索伦·克尔凯郭尔(Soren Kierkegaard),通常被认为是第一位存在主义哲学家,1844年,他写了一本关于焦虑的书。这本书被译作《焦虑的概念》或《恐惧的概念》。罗洛·梅通常被认为是美国存在主义心理学之父,他写了关于焦虑的博士论文,后来,1950年,这本论文以《焦虑的意义》为书名出版了。
梅(1970)从更积极的角度提供充分的论证对焦虑做了重新解读。这个重新解释区分了存在焦虑和神经质焦虑。虽然神经质焦虑的观念可以追溯到弗洛伊德,但是梅在存在主义的框架下对这个概念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在梅看来,神经质焦虑是对威胁的夸大反应,或者是压抑、内心冲突的结果。相反,正常的或者存在的焦虑是人类境遇的正常部分。
虽然在正常的焦虑和神经质焦虑之间做出区分是有益的,但是两者都可以以积极的方式来利用。把焦虑当作是病态的,那不是在体验它而是在抵抗它。焦虑的存在给我们提供了指导,以更加深入地理解自我、人际关系和个人问题。仅仅消除或缓解焦虑未必是生产性的。相反,由于移除了(焦虑的)指引,很可能变得具有破坏性质。开始服用精神药物的人们,没过多久就会从心理治疗中脱落,这是非常常见的情况。他们没有被奇迹般地治愈或者成长。相反,他们失去他们的动机和指引(比如,焦虑或不愉快感)。这并不是说,人们不应该服用药物,不是说药物全是坏的,或者说它们没有适用的疗效,而是说我们应该在更加广阔的背景下理解药物的使用。
从存在主义角度来看,重要的是照看焦虑并倾听焦虑。这并不容易,需要花费一定的时间,但是对焦虑进行工作,能够把一些担忧的事物变成受欢迎的事物,以此作为一个学习和成长的机会。这在存在主义治疗中经常发生:比起仅仅是让焦虑存在,体验焦虑则会产生更多的改变。换句话说,焦虑变成了不那么令人痛苦的经验,也不会令人感到过于悲伤或无法克服。就其自身来说,通常有助于减少焦虑的神经质比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