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 会谈的基本过程
作者: 郑希付 / 14940次阅读 时间: 2008年2月01日
www.psychspace.com心理学空间网心理学空间Y^o:ec j-Jy%R

dA+LB[$M,a+A^0第三节 会谈的七阶段模型心理学空间!t9u'\{EF.nw
美国临床心理学家布拉默等将临床咨询和会谈分为七个步骤:来访者帮助需要的唤起、建立联系、确定目标、解决问题的准备、加强意识性、来访者的行为计划过程、结果评价。心理学空间P"MRfX2{
心理学空间*}7qt \c/o
一、来访者帮助需要的唤起
/a)? |+T5|0心理学空间*Y@}5AumX1ER
一般来说,许多来访者来咨询都有明确的目的,但有些来访者带着好奇心或迫于家庭和社会的压力来到咨询中心,他们根本不相信心理咨询或对心理咨询抱敌视的态度,或者他们认识不到自己的问题,也毫无动机改善自己的行为。有的来访者有寻求帮助的需要,而有的则无此需要,他们没有所谓的“问题感”,甚至还指责他人的做法,认为自己是受害者。
5P0F HwX$s|9\&H0心理学空间'keshEC8U,AN
要使心理咨询有效果,来访者必须有强烈的求助动机,渴望治疗并想改变自己的心理状况和行为。强烈的动机,常基于来访者有若干的苦闷、烦恼和痛苦,否则来访者无法接受咨询。初期会谈的目的是培养来访者的咨询动机,帮助其看出自己的缺点或毛病,使其懂得担心,觉得有接受治疗的必要。因此这一步的目的之一是使来访者设法说出所关心的问题、自己的体验以及来咨询的原因。此步骤的第二个目的是确定来访者对寻求帮助需要的认识,并且力图唤起来访者求助的需要,因此会话时的第一个话题往往是这方面的。第一个策略是仔细倾听来访者对问题的陈述,并且认真观察来访者的非言语行为,分析其内涵。但来访者的初次表达往往是模糊不清的,因为来访者可能对咨询者持怀疑态度,或者不怎么愿意触及自己内心深处的创伤,自身的防卫作用很突出。因此第二个策略是明确其问题的实质,然后让他们明确咨询帮助的特征,使他们对咨询有信心。心理学空间5s7t5]*dtlHZ
心理学空间f&Fg'Xsp Byb$Q-@i Q
二、建立联系
L]Vg4k,H'l9e"{/DR `0心理学空间io7R(e+JX$b$O\
建立良好的咨询关系是心理咨询的第一步,也是最重要的一步,它贯穿于心理咨询的整个过程。心理咨询是建立在咨询者和来访者之间和谐、相互合作关系的基础上的。罗杰斯曾经说过:许多用心良苦的心理咨询之所以未能成功,是因为在这些咨询过程中,从未建立起令人满意的咨询关系。
UG5f7G3?0心理学空间-`@TQ#`7@
在咨询中,咨询关系从无到有再到良好关系的建立是很关键的。应该说这种良好关系的建立从第一次接触时就开始了。良好的第一印象对这种关系的建立具有很大的影响:一个衣冠不整、外表冷漠、心不在焉的咨询者,会让来访者感到这并不是个专业能力很强、很敬业的人,很难真正理解自己,心里会产生反感、抵触情绪,从而不愿向他谈论自己的问题。所以,举止大方、主动热情等良好的精神面貌会给来访者留下良好的第一印象。心理学空间!^ W7cz5i2\;p:QR;Q

(w(V+S?AoB0许多研究表明,咨询者的权威性、吸引力和被信任感是建立有效的咨询关系的重要特点。在咨询过程中,咨询者应充分地利用自己的个性特质、专业知识以及一些技巧(如听的技巧、反应技巧等)来建立咨询关系。心理学空间*El6pz8JZ

'V+d7m#k;L%cn0如果没有良好的咨询关系,会从根本上影响心理咨询工作的进行。但如果这种关系过分亲密,其破坏作用也会很大。咨询关系过分亲密,会使来访者产生依赖心理,妨碍对自身能力的挖掘。如果咨询双方性别不同,过分亲密的关系会使来访者产生情感投射,可能导致咨询者丧失职业道德或诱发来访者的心理疾病。因此,良好的咨询关系必须有一定的限制,既能让工作顺利进行,又不使来访者产生依赖。
Vj\ }(KE0
F6{/o`N.\3I&Q0三、确定目标心理学空间(}.oO1CgD%Gj
心理学空间:MX6M3`g%Y+@k
心理咨询与治疗的根本目标是促进来访者成长,自强自立,能够自己面对和处理生活中的各种问题。不同学派的具体治疗目标各有侧重点,排除理论倾向的因素,综合分析各种目标,可以找到一些共同点。
xQ*e c%P0
W~b \ f+\1qF;h0(1)终极目标和中间目标。帕洛夫(M.B.Parloff)曾提议把心理咨询与治疗的目标划分为中间目标和终极目标。他认为所有的心理咨询与治疗的目标都是减少焦虑,提高来访者的生理机能和社会能力;中间目标可以被看作是向着终极目标迈进的步骤。但要达到什么程度为止,则与咨询者及其所采用的理论有关。荣格在谈及发展目标时指出:人类所追求的最终目标,归纳起来说就是自我的充分发展。弗洛姆也认为,生物要求生存和发展个体的特质,是与生俱来的自然倾向。只有认识到心理咨询的终极目标,才能使心理咨询有长远、彻底的效果。
$YzHi u)M(T;ey0
w"KQ;x+B:?.F*Z$^;j0在实际的治疗过程中,往往以达到中间目标为目的。例如,来访者某种症状的消失或减轻即是一种中间目标;若在此基础上要进一步达到人格的重建,则是一种终极目标。心理学空间t+OBQ8Y&Hj F,B

r&lu.f&z3~P[0(2)内部目标和外部目标。 内部目标是指来访者自己对自己所提出的目标;外部目标则是由其他人对来访者提出的目标。内部目标常常是与问题相联系的,是来访者自己无法摆脱的。
nX9[j?A#[tv0心理学空间E4Y(CAM W
(3)一般性目标和特殊目标。一般性目标是指那些泛泛的、一般性的目标,如帮助来访者成长,自强自立。特殊目标是指比较具体的、特殊的目标,如在某个具体的场合或地点在陌生人面前不再感到害怕。一般性目标对不同的来访者来说是相似的,特殊目标会因来访者的问题而异。心理学空间P|lf4RThce.R
心理学空间*v2J8W*p;[Ew(u3z
在确定目标时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心理学空间7{:NEUoL9m
心理学空间K$HOoT4a6B'@)I/~qR
(1)目标是具体可行的,即目标清晰、具体,结果可以测量。例如,面对一个就要参加高考的学生,其治疗目标即可定为克服考试焦虑以使他能够参加高考。这种目标是具体可行的,因为来访者朝向这一目标走的每一步都是一种可见的进步。但有时来访者提出的目标很不具体且难以评估,咨询者可以再深入发问。例如,某来访者的目标是让自己更快乐,咨询者就可以问让其更快乐的具体标准是什么,包括哪些内容。这样就可以使含糊的目标变得清晰具体。同时,目标应考虑来访者本人的能力、家庭环境及外部的社会环境,不应好高骛远,必须有可利用的资源来实现,而且来访者能够控制目标的实现,以及实现此目标不至于付出太大的代价。不现实的目标不仅达不到,反而会使来访者失去信心,使其问题更加严重。
[8VS'G;b\y0
f"A&k0D"dmD(o0(2)目标应为心理学的目标。咨询的目标应是心理学方面的,如改善人际关系、提高自信等。来访者的躯体症状不属于心理咨询与治疗的范围。但当这种躯体症状与心理因素有关时,治疗目标应为改变引发躯体障碍的心理因素。心理学空间 SFk+Zz%_f e

bn;GL*WM]Y4Y0(3)目标要分清轻重缓急,从易到难,循序渐进。当来访者有多个目标时,要根据具体情况找出最需解决的问题。例如,某位来访者近来学习没有效率,与同学的关系又很紧张,同时又很自卑,若来访者最近要参加一个非常重要的考试,那么咨询者就要帮助来访者首先解决考试焦虑问题。当来访者的几个问题紧迫性不明显时,可以询问来访者哪个对他影响最大,他最希望解决的问题是哪个,其次是哪个,排出先后次序来。这也可能会引申出新的目标,这时要视具体情况重新排序。心理学空间*`0O-^dz|(II

BT~*a-wXaf_ f;\0咨询的目标应经常进行评价。目标若制订得具体可行、可测,则来访者一般都会显示出某种进步。此时回顾治疗目标,对来访者会起到积极的强化,有助于治疗方向和方法的调整,有利于咨询向纵深发展,也使治疗目标成为可逐步接近和达到的目标。心理学空间 g7Q~U9v!TiHY
心理学空间u la$n3QI ^2o"l2z
四、解决问题的准备
3S}+en!}&BY+Z0
HSI7A/V3X(s0这一步是咨询的核心之一。这个过程的问题与策略是由问题的性质、咨询者的风格以及理论倾向所决定的,通常包括来访者感情的表露等。根据罗杰斯的理论,来访者深刻表露自己的内心世界特别是自身的情感是重要的,咨询者的任务在于帮助来访者找到来访者真实的自我。在这方面,咨询者应为来访者创造许多便利条件,使来访者消除阻力,可以尽情地表露自己。如果来访者焦虑不安,在这一解决问题的准备过程中,有时还必须对问题进一步明确。那么如何明确问题的性质并采取相应的策略呢?首先要一般性地明确来访者问题的性质,是情绪问题还是个性、认知方面的问题。然后与来访者进行深入讨论,建立良好的可以相互信赖的气氛,逐渐触及问题的深层,使问题具体化。心理学空间;B7u-BG r]8|c-L
心理学空间o6Oq7Xrc
五、加强意识性心理学空间S'O0s;JpbPl

AI sJ?~*r0所谓意识性,是指关于自己的知识以及自己听到、看到、感觉到的一切。在此过程中让来访者再次经历这些事情,用新的方式去经历。因此有人将此看作审视或理解。用格式塔的理论来解释,这是引起人们解决问题的突然知觉组合。加强意识性的目的就在于通过此方式使人们找到问题的原因或解决的方式。在这种审视过程中,人们很可能从这些背景材料中找到重要的细节。用精神分析的理论而言,据此方式去找到人们内心深层的无意识冲突,以理解人们异常行为的根源。
V![ny'xq0
U/P*QX+C1k"Sd0艾利斯(A.Ellis)经过大量研究指出,人们的审视或理解有两个方面:理智(认识)上的理解和情绪上的审视。纯粹的认识上的对行为的理解,对人的行为的改变几乎没有什么作用,重要的是对情绪方面的意识。具体策略是使来访者找到其行为的深层原因,并使来访者认识到,只要他们能控制自己的认识或情绪,他们的行为便可以改变。
9G1y5t#s!t;}0心理学空间|oTD9p Z
当然,也有人对此方法提出批评,认为利用审视的方式来解决问题用时太长,会造成人们这样的解释:当来访者的行为经历很长的时间仍没有什么效果时,咨询者会认为他们还没有找到问题的根源,从而为自己不好的治疗效果开脱。心理学空间6h7X^P%_2Yi

\.v fm` [%@^A0此过程的目的之一是用相应的方式使来访者意识到自己的情感或认识,工作的关键是使来访者意识到那些内容。在此过程应注意三点。一是防止来访者产生离开咨询者的倾向,特别是在他们经历了不愉快的情感时。一般而言,在人们的行为有所改变之前,人们往往会有一些较痛苦的经验。二是防止来访者过度体验过去。有时来访者的防卫完全消除,他们会很快地对自己过去的一切经历重新认识。这对来访者不利,会使其再次受到伤害。因此,咨询者应防止来访者的这些经历像决堤的洪水一样爆发出来。三是防止来访者过分自得。由于前面的工作,来访者表露了他们的情绪,他们有时会认为自己是一个健康人,会很自得,在此情况下他们也会中断自己的治疗,他们会认为自己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有如此好的感觉。心理学空间@C/rn"A7~3\

r!A3[#f$p3hpD0此过程的第二个目的是设法使来访者认识到他们是否使用了操作行为,即他们作出某种行为是否为了得到相应的结果或好处。这样的操作行为大体有下面几种类型。
UpW/t9[0心理学空间\5NB!iRQ
(1)令人愉快和得到安慰的操作行为。来访者作出某种行为的目的是为了操作别人,或为了得到一定的利益。正如小孩子为了讨好父母,力图做一个好孩子,得到他人的保护。利用此操作行为的人力图使自己做得更好,以此来得到自己想要得到的东西。心理学空间 N8HY+S)Yp'b?
心理学空间6e?9A"Z8A%rj
(2)指责或攻击性的操作行为。与第一种操作行为相反,有此类操作行为的个体经常指责他人,攻击他人。给予他们爱似乎与有伤害的结果相联系,因此,似乎只有用指责、攻击他人的方式才能使自己得到安全。
:\;E(s-kx@0心理学空间V-W.s$n2ce O
(3)驱动与成就行为。有时来访者的行为是驱动行为,他们的一切均是为向他人证明自己的能力、自己的优势,有时这种行为很偏激。还有的来访者的行为属于成就行为。如一个父亲强迫自己的儿子上学或做其他的什么事,他是为了自己的儿子达到自己确定的成绩目标。心理学空间.Q'MinaQN

e:O{fjk)c u)x-m0(4)强烈的依赖行为。他们认为自己软弱无能,时时和事事都以为“我不行”,任何事情都依赖他人,甚至想让他人代替自己思考。他们避免任何不愉快和令人不安的要求,推卸责任。
+Zfor'D3[~0心理学空间 A QAZ fz#}4i3x
六、来访者的行为计划过程
'XF*t?KsWDP0i0心理学空间A/xq6C&ZQ
对来访者及其问题完成深入地分析、评估之后,咨询者应根据所得到的评估信息归纳出一个有针对性的治疗计划。因此,我们永远不要得出这样的结论:对来访者的内心世界的洞察已足够了。虽然精神分析非常重视这种内在动机的了解,但许多来访者的问题是付诸行为的问题,仅有理解、解释是很不够的。此步骤的目的,是帮助来访者在理解内在观念、认识的基础上付诸行动。用人本主义的话而言,这是自我功能扩大的过程。一个人在自己的生活过程中不断地取得成绩,那么他的经验便可以得到充实,这本身就是一个治疗过程。因此,人本主义疗法一直强调自我实现,这种功能的扩大或成绩的取得包括找到一个适合自己的伴侣、成功地找到一份好的工作、交一个好朋友、生个孩子、克服困难等,关键是做。心理学空间xl)Q@ J)O\s1z^

;jqq'F;Io}p0不论用什么理论来解释人的行为,有一点是肯定的:人们在自己的生活中不断地看到自己的成绩,认识到自己一步一步取得成功,因此他们会体验到生活的乐趣。一个好的咨询者应该通过一定的方法,使来访者看到自己所取得的成绩。心理学空间 G,^lu(v } V1r/Uk8L

&L NM5B#\B$c1d!p0七、结果评价心理学空间8jW;}%OE
心理学空间 ENEj4QC
经过一段时间的咨询和治疗,咨询者应检查自己的治疗结果,考虑是否结束咨询。对咨询结果的检查也是对自己的工作是否达到了预期结果的一种评价。心理学空间-mN Je+f(@1[
心理学空间N yK_2_ C6_Q}6@
(一)可能的结果心理学空间xAI'{ F9BJ}
心理学空间0P$W8J5C9Lfe
可能的结果通常为四种:(1)咨询效果十分显著,问题得到完满的解决,来访者也较满意;(2)咨询虽然有效果,但问题没有得到完全的解决,来访者有新的期待;(3)咨询效果不明显,来访者仍有困惑;(4)咨询无效果,问题如故,来访者对咨询者感到失望。心理学空间:r\8IoA YZcAk
心理学空间7J }r'k,PH'H;R
(二)评价的要素
rj ksP,|0
F8QVz z Vl0在对结果的评价过程中应对整个咨询过程进行全面思考:(1)这种咨询关系对来访者有帮助吗?(2)在哪些方面对来访者有帮助?(3)如果没有帮助,原因是什么?(4)如果目标没有全部实现,还应做哪些工作?(5)来访者行为改变的程度如何?哪种方法效果最佳?哪种方法没有效果?心理学空间I]VWP1|

C$MB`/L:R,p2G0(三)影响评价的因素心理学空间d fq1{1A3kS:{6d

@\[D8K'Ob0虽然咨询者对自己的咨询过程都有一个大概的评价,但客观的评价很困难。困难之一是人们很难找到一个评价的标准──一个客观而科学的标准。有的来访者使用的是个人的观点──咨询目标达到的程度,但这样的观点具有极大的主观性;有的利用来访者个性测验中的行为表现来评价其结果,将咨询前后的结果予以比较,确定其行为、情绪方面改进的程度。心理学空间eD"[,_6mS b OZ+Q

IWxO6A-U&s7D0对咨询效果难以评价的第二个原因是,人们几乎还没有找到评价人们行为改进状况的敏感的工具和方法。人们不知道这种咨询、治疗过程是否真的使人们的行为发生改变,这种改变是咨询的结果还是一种所谓的“自然恢复”?是否时间越长,治疗的效果越好呢?在咨询过程中,哪种方法更为有效?对这些问题,人们还无较满意的回答。艾森克曾做过这样一个实验:他经过对照组和来访者组进行比较指出,来访者组的改进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那些有行为问题的来访者在无治疗的情况下,两年后也有了明显的好转。之后虽然有不少临床心理学工作者对此挑战进行了反击,但关于咨询、治疗方法的有效性问题实际上仍没有解决。心理学空间|2m9^1H+aL h

Sth2i&@$gK4QiO0(四)需注意的问题
1K:u"b9[+t$M0
-k)SY7n3t2@ {|0对于咨询、治疗结果的评价,注意下面几点是有帮助的。心理学空间!j9T)k;U&y8m2He:H

p6y5e&Gb3|.~M0(1)对来访者的评价。跟踪分析其行为、态度,也可以用问卷、测验、会话等方式来评价行为诸方面的变化。
B-Y!}%px3B}T,_T0心理学空间:JM;E'U,J-bW
(2)咨询者自身的评价。根据自己的情况,分析此过程是否达到目标及达到目标的程度,这一过程一般是在第一过程之后完成的。心理学空间X2Q(@J-BJ|
心理学空间 Sv2`DJ
(3)分析内在过程。利用有关材料分析来访者的内在情绪、动机、认识的变化情况,如与咨询者的配合情况、对自己的认识情况、防卫情况、自信情况。有的来访者可能会说“我已经能够控制这种情感了”。
C5d'@:k is5N0
Tb&M]v:qy8`0(4)分析引起行为变化的客观方法。利用相应的行为指标,依靠科学方法分析来访者行为变化的情况。心理学空间.{}*dW j
心理学空间G @^)U5`|x [[*M
www.psychspace.com心理学空间网
«第十二章 会谈中的信息收集 郑希付
《郑希付》
第十四章 开始会谈的方法»

 郑希付

郑希付,1963年生。博士,华南师范大学心理学系教授、应用心理学专业博士生导师,中国心理学会学校心理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广东省心理健康教育指导委员会委员。主要研究方向为临床心理学和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出版专著、译著十多部,在《心理学报》、《心理科学》等刊物上发表论文五十余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