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是开心药

> 话是开心药

(美)巴德
机械工业出版社 2011-1
9787111327332
29.00

第一章 我的病人

接下来,我要为大家介绍我的四位病人。(为保护他们的隐私,我已将他们的名字和特点进行了改动。)从很大程度来讲,他们和这些年来我遇到的成百上千的病人是类似的。你读了他们的经历后就会发现,你和他们之间既有相同点,也有不同点。你们可能会有同样的身体反应,行为特征或者个性。这些人都没有精神失常,事实上,他可能是你的同事、朋友,甚至是你自己。你也有自己的故事,而这样的故事,正在影响你的生活与健康。

在阅读时,请留意,哪一位或哪几位病人与你相似,从而根据他们的学习过程来帮助自己。他们的故事和接受健康之路项目后的进展,都将贯穿这本书。

完美主义者格蕾琴

格蕾琴是个容易焦虑的单身女子,35岁,在大学文学系当助理。那天她来到我的办公室,抱怨着自己的腹部绞痛和痢疾。虽然大多数情况下她还是可以照常上班,但有些时候病情还是会影响她的工作和社交。

格蕾琴看过好几个医生,做过各种各样的测试,结果大都不乐观。医生找不到病因来解释她的症状。一个医生甚至跟她说她“完全没问题”,听了这话她心里气得不得了,这么多状况,怎么可能没问题呢?她渐渐对医生和自己的身体都失去了信心,甚至觉得要“疯掉”。

格蕾琴一直很担心医生漏查了什么,当她来找我时,这种担心就更加严重了。当时她已经是HMO的一名成员,而根据她听到的消息,这个组织很喜欢阻止病人做必要的测试和转诊。

在和我的谈话中,她告诉我,她已经从一家州立大学毕业,成绩很不错,但“如果身体没问题,肯定能考得更好。”她接受一个助理的岗位,希望先让自己“完全恢复”。我问她,那是什么意思,她说:“你了解,就是感觉身体健康。”十年之后,格蕾琴依然是个秘书。

在她的孩提时代,父母一直要她做到“好,更好,最好”,从不放松。妈妈是个完美主义者,格蕾琴亦如此。她接受的是严格的基本宗教理念教育。父母不仅要她凡事尽善尽美,还要恪守中西部传统道德。他们要她沉静、规矩,不带感情。在他们看来,一切情感的外在表露都是懦弱的表现。

然而,当格蕾琴同时要做好几件事情,或者尝试新事物的时候,她往往会紧张地腹部疼痛,人也暴躁起来,发完脾气又觉得满心愧疚。对她而言,任何职业生涯中的差错都是不能容忍的。因此,她已习惯挑灯熬夜,反反复复地核对手头的工作。老板表扬她,说她正确率非常高。

在生活中,她亦事事追求完美,由此带来的则是无穷无尽的烦恼:我该穿什么?煮什么?做什么?人们会喜欢我吗?认同我吗?她总是觉得学习很难,因为刚起步时根本不可能做到完美。所以她避免晋升,至今仍是个秘书。

格蕾琴的社交生活相当有限,几乎从不约会。即使是在心有所动,或身体出现冲动的时候,她的成长背景便会在她心里大吼一声:“停止!”

第一章 愤怒的男子沃尔特

沃尔特今年48岁,是一个出租车司机。当他的心脏病医生带他来找我的时候,他已经有过两次心脏病发作的经历。

他出生在一个天主教家庭,家里七口人,爸爸妈妈和四个兄弟姐妹。爸爸希望每个孩子都能够“自力更生”,于是沃尔特在很小的时候就开始自己挣钱。爸爸对孩子管得很严,定下很多规矩,谁要是违反了,等待他的就是爸爸的怒火,万一碰上他刚好喝醉,场面往往更加让人不寒而栗,生理和心理都要饱受折磨。

到了沃尔特18岁的时候,爸爸酗酒已经相当厉害了。为了躲避家庭生活,沃尔特选择了参军。他成了一名军士长,参加了越战,在新年攻势中受了伤。随着时间的推移,沃尔特见证了无数的暴行在眼前施行,对于战争的幻想慢慢地开始破灭。

战争结束了,沃尔特回到家中,结了两次婚,换了各种各样的工作后,当了一名出租车司机。三天两头,他也会出去喝个烂醉,但还没成瘾。对于生活,他总是有很多抱怨、很多脾气,他的座右铭是,“你不能相信任何人”。

到了40多岁的时候,沃尔特两次心脏病发作,第二次差点要了他的命,不得不做冠状动脉手术。但在手术过后,他一发脾气就常常会觉得胸口疼痛。医生于是介绍他来到我们这个项目,希望能帮他缓解一下精神压力。

第一堂课的时候,其他病人说了一些话,惹得沃尔特发了怒,他的脸涨得通红,音调提高,态度粗暴起来。我问他:“是不是经常会这样?”他很生气地说:“会怎样?”我指了指他紧绷的身体状况,他答:“当然了,谁叫这个世界上这么多混蛋!”

接着他开始没完没了地抱怨起来,妻子、医生、路上的司机、公司的调度员、出租车乘客等等。当他在讲述他的悲惨故事时,我又问他这种状态出现的频率有多大——紧张、紧绷,想要发泄。他愤怒地说:“一天二十几次!”

第一章 成功人士罗伯特

罗伯特28岁,是名律师,是我的一个病人的亲戚介绍他来找我的。

据罗伯特告诉我,困扰他的是胃病和失眠。最近几个礼拜以来,他的胃痛越来越严重,到他来找我的时候,已经开始持续疼痛。而他每天晚上大概只能睡一到两个小时,每天早上起来都无精打采。这种疲劳和疼痛已经影响到了他的工作和私人生活。他的第一个小孩即将出生,罗伯特很担心到时候“事情会更加忙不完”。

罗伯特出生在犹太家庭,是长子。家里人很希望他能在学业上获得好成绩,他也没有辜负大家,以班级名列前茅的成绩从一所常青藤大学毕业,还为一家常青藤法学院写法律评论。不过,除了这些亮眼的成绩单外,学习对他而言并不是什么美差,他付出了代价:长时间的埋头苦读,社交生活接近空白,伴随着持续的紧张和不安。

终于,罗伯特在一家大型波士顿律师事务所就职,他满心期待压力能够有所减少。没想到,公司的高层觉得他很有抱负,交给他的几乎都是最难的案子。

这就将罗伯特逼到了极限。晚上躺在床上的时候,他还在想着每个问题有没有其他的解决办法。他满脑子里都是“要是那样呢?”对罗伯特来说,不确定是绝对不能容忍的。他很怕和高层讨论案子,因为他觉得自己会看起来呆呆的。所以他从没有借鉴过他人的经验,他总是单枪匹马。因为害怕失败,他总是觉得紧张,在对自己的期许与能力之间纠结。除了更拼命地做更多的工作,他想不出其他解脱的办法,可是时间仿佛永远都不够用。

罗伯特觉得自己被“困”住了,好像生病一样,第一次觉得自己不会获得成功。他担心,他将辜负自己和公司的期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