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书籍 » 计算机与智力心理学--当代智力心理学丛书

定价 ¥16.00

计算机与智力心理学--当代智力心理学丛书

在哪儿买《计算机与智力心理学--当代智力心理学丛书》.....

卓越网:9.70  节省6.30
当当网:10.30  节省5.70
蔚蓝网:13.60  节省2.40

作 者:林众 冯瑞琴
出版社:浙江人民出版社 1996年11月 
ISBN:7213014005
定 价:16

书摘

 如果说,问年龄的例子还带有一定的情绪性,那么,在下面一段精神病人同名叫“医生”的程序所进行的对话情形就不同了。
计算机:“您好,我是医生。请坐在打字机旁,告诉我什么事使您感到不安。”
病人:“我希望找回自己的行李。”
计算机:“您能把您的回答说得明确些吗?”
病人:“我不十分明白,您要求怎么个明确法?”
计算机:“您认为,您不十分明白,要求怎么个明确法,
这正常吗?”
病人:“对,完全正常。”
计算机:“我明白了。”
病人:“我丢失了我的行李。”
计算机:“您说您丢失了您的行李?”
病人;“没有行李我感到不愉快。”
计算机:“没有行李您常觉得不愉快吗?”
病人:“不,这是第一次。”
计算机:“为什么?”
病人:“因为通常我不遗失自己的东西。”
计算机:“请多告诉我一些关于您家庭的情况。”
病人:“我遗失了我的行李。”
计算机:“您父母什么时侯丢失过您吗?”
这类程序的根据是,计算机寻找句子中的关键词,对每一个关键词都已有标准答案。如果计算机在存储器里没有找到那些现成答案的关键词,就无法进行下一步的分 析。如果计算机要求明确问题,或者不懂装懂,就回答病人:“嗯,啊,这很有意思”等等之类的话。从这个例子可以看出,计算机完全不理解病人向它提出的问 题,也能够进行对话。但是给人的印象是,这不是一个医生和精神病人的对话,而是一个智商偏低的不太具备分析综合能力的人同一个精神病人的对话。因而,在智 能研究中,我们不能仅凭计算机解决了某一个智力问题就说机器具备了带有分析综合能力的创造思维方式。

第二章 计算机与智力的研究方法
这一章阐述的“计算机与智力”的研究方法,主要有两层含义:一是智力的研究方法以及计算机在这些方法中的应用了二是智力研究的计算机化,包括智力研究中的计算机软件开发、语言处理和计算机模拟等。
第一节 智力研究的类型与计算机的应用
关于计算机与智力的研究方法,并不是阐述智力的具体方法。因为有关智力研究的具体方法,在丛书中已有专著,我们不再赘述。这里,我们从一个新角度来论述智力研究的类型,并
且简单地介绍计算机在其中的应用。
一、一般研究与发展研究
由于现代科学技术,特别是电子计算机的发展,信息加工理论成为现代科学的一个前沿阵地。它对于智力心理学产生了日益深刻的影响。就智力心理学来说,过去的一切心理学理论,
都 可以说是黑箱(black box)理论,即s(刺激)和R(反应)是可以测定的,但对于(中间环节——脑的内部活动)则无法直接测定,而只能加以推测。信息加工理论就是对智力现象 进行电子计算机程序的模拟,探讨人在思维时,如何输入信息,储存信息,又如何按照一定的决策(程序控制和指令)检索和提取信息,进行运算,最后作出反应, 达到问题的解决。通过这样一系列的过程,就能对大脑内部活动作出具体描述和说明,从而有可能把黑箱变成白箱,使得智力研究,即高级心理机能的研究彻底改变 面貌,让人耳目一新。
信息加工论者对智力的研究,大体上持两种态度,一种是“非发展理论”,认为儿童认知能力的发展之所以与成人不同,只是由于知识和经验储存不够,否则,就与 成人的认知能力没有本质的区别。另一种则是“发展论”,这种理论认为,应当把传统智力理论与信息加工理论结合起来,研究儿童智力的发展。因为,儿童心理与 成人心理有本质的不同:(1)儿童是不成熟的,如儿童的脑结构(神经细胞体积、突触联系、髓鞘化等)都未成熟;(2)儿童没有足够的信息储存;(3)儿童 的决策能力差,因为决策过程需要复杂的信息分析、综合的能力。鉴于儿童这几方面的特点,如果能用信息加工理论来建立各种不同年龄阶段儿童智力发展的程序模 式,就可以对儿童的智力发展设计出比皮亚杰等人的抽象描述更为确切、更为科学的具体模式。虽然这方面的工作还不成熟,但却有一个良好的开端。持这种主张的 人,常常将自己命名为“新皮亚杰理论”学派,以示对皮亚杰理论的修正和发展。而持“非发展理论”者,则是对智力
作一般性的研究。
近年来,随着计算机科学技术的发展,对智力的发展研究不仅在理论方面有了新的进展,而且在实践领域,特别是在教育实践领域也获得了日益广泛的应用。在西方和日本等许多国
家,心理学工作者与教育工作者一起,设计了一些教育程序,应用于婴儿、学前和中小学教育中。在婴儿教育方面,采用各种方法,指导婴儿摆弄物体、操作智力玩具等,帮助孩子形成对
物 体的特性(如颜色、形状、体积、质地等)的认知;在幼儿教育方面,设计了各种智力玩具和教具(如图片、积木、迷宫等),为儿童提前形成数概念、空间概念及 时间概念打下基础;也有人研究了如何培养小学儿童的思维能力,甚至有人研究了青年期形式运算思维形成的一些具体过程,并将此与实际教育工作联系起来。
二、定量研究与定性研究
国际学术界对智力的研究虽多,但归根结底可综合为两种模式:一种是“定性”研究,一种是“定量”研究。前者以皮亚杰为代表,后者则是智力测验。
(一)皮亚杰对智力及其发展的定性研究
1.皮亚杰对智力结构的研究。在皮亚杰的著作中,认知、智力、思维、心理等是同义语。他始终坚持心理的机能是适应,智力即是对环境的适应。换言之,智力的 本质是适应,这种适应不是被动的、消极的,而是一种主动的、积极的适应。皮亚杰明确地提出,智力是一种主动的、积极的结构。智力的结构是什么?他早期强调 图式概念,图式经过同化、顺应和平衡,构成新的图式。到了晚年,他则强调这个结构的整体性(逻辑结构)、转换性(建构过程)和自调性(调节作用)。
2.皮亚杰的智力发展观。皮亚杰的发展观,突出地表现在他的阶段理论上:(1)智力发展过程是一个内在结构连续的组织和再组织的过程,过程的进行是连续 的,但由于各种发展因素的相互作用,智力发展就具有阶段性。(2)各个阶段都有它独特的结构,标志着一定阶段的年龄特征:由于各种因素,如环境、教育、文 化以及主体的动机等差异,阶段可以提前或推迟,但阶段的先后次序不变。(3)各阶段的出现,从低到高是有一定次序的,不能逾越,也不能互换。(4)每一个 阶段都是形成下一阶段的必要条件,前一阶段的结构是构成后一阶段结构的基础;但前后两个阶段相比,有着质的差异。(5)在智力发展中,两个阶段之间不是截 然划分的,而是有一定的交叉。(6)智力发展的一个新水平是许多因素的新融合、新构成,是各种发展因素由没有系统的联系逐步组成整体的过程。
3.皮亚杰对阶段的划分。皮亚杰把智力或思维发展划分为四个阶段:(1)感知运动智力阶段(O~2岁);(2)前运算思维阶段(2~7岁);(3)具体运算思维阶段(7~11岁);(4)形式运算思维阶段(11~15岁)。
(二)智力测验对智力的定量研究
智力测验是通过测验的方式来衡量个体智力水平高低的一种科学方法。不少人把智力看作是人的各种基本能力的综合,故智力测验也称为普通能力测验。
智力测验孕育于英国,起始于法国。英国高尔顿(F·Galton)早在19世纪60年代就开始研究智力个体差异的测量。法国心理学家比纳(A. Binet)和西蒙(T.Simon.)于1905年制定的智力量表是世界上第一个正规的智力测验,它主要用于鉴别那些智力有缺陷的儿童,以使他们转到特 别班去接受特殊教育。比纳用数量化的方法评价人的智力及其发展,使智力测验成为心理计量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后来的智力测验兴盛于美国,传播于全世界。比较著名的量表有:1916年美国心理学家推孟将比纳一西蒙量表译成英文,并修订成适合美国文化背景的智力量表,称为斯坦福一比纳最表。
……

目录

当代智力心理学丛书总序
第一章 概 论
第一节 人脑与计算机
一、人脑是智力的器官
二、神经网络是模拟人脑的产物
第二节 心理学与计算机
一、心理学的科学研究
二、汁算机科学对认知心理学的贡献
三、计算机心理学的研究
第三节 智力心理学与计算机
一、研究智力本质的取向变化
二、人工智能与智力心理学研究的交互作用
三、机器不能将人脑的活动全部复制出来
第二章 计算机与智力的研究方法
第一节 智力研究的类型与计算机的应用
一、一般研究与发展研究
二、定量研究与定性研究
三、理论研究与数学化研究
四、整体研究与分析研究
第二节 智力研究的计算机趋势
一、智力研究计算机化的来历
二、智能模拟方法的产生是智力研究的转折点
第三节 智力研究中常用的计算机语言
一、通用的计算机语言
二、专用知识处理语言
第四节 计算机的智能模拟
一、智能模拟是科学技术发展的必然结果
二、智能模拟的哲学基础
三、关于智能模拟的界限
第三章 计算机与记忆力的研究
第一节 记忆的过程与类型
一、记忆过程
二、记忆的类型
第二节 短时记忆
一、短时记忆的时间与功能
二、短时记忆编码方式
三、短时记忆的容量
四、短时记忆的提取与遗忘
第三节 长时记忆
一、长时记忆的特征
二、长时记忆的过程
三、长时记忆的若干模型
第四节 计算机在提高记忆力中的应用
一、EPAM程序的启发
二、开展对记忆方法的模拟研究
三、计算机直接参与人类学习活动
第四章 计算机与表象的研究
第一节 表象与计算机图像识别
……

总序


当代智力心理学丛书总序
林崇德 沈德立
浩荡宇宙,万千生灵,一切自有其发展的生长点。
人类发展的生长点在于智力。当今世界各国政治、经济、军事竞争,归根到底,在于人才竞争,全民素质竞争。因而,无论是古希腊的柏拉图、亚里士多德,古代中国的孔子、孟子和
老子,还是近现代西方的笛卡尔、康德、赫尔巴哈、斯皮尔曼、皮亚杰和马斯洛等,一大批杰出的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和心理学家,都在智力研究领域中不懈地探索。最大限度地挖掘
和发挥个体的智力潜能,已成为人类一个永久不衰的话题。
智力之谜,犹如“哥德巴赫猜想”,令人神往;智力又是一把古老而又令人困惑的生命之剑,谁把握住这把生命之剑,谁就拥有了未来。
我国正处于改革、开放的宏观大背景下,各项事业蒸蒸日上,焕发勃勃生机,人才需求量与日俱增。于是乎,智力开发、人才培养与青少年一代的成长,正被越来越多的有识之士所关
注。每个家庭、学校乃至整个社会,都在寻求培养提高儿童青少年智力的锦囊妙计,探索通向成才之路的金光大道。
敢问路在何方?路就在脚下。社会现实向心理学界、教育界提供了百年不遇的好时机。我们虽势单力薄,但有了“抛砖引玉”的想法,而敢斗胆呈一家之说于诸专家读者面前,无非
是因了“天时地利人和”。
先说“天时”。自1879年冯特在德国莱比锡大学建立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伊始,科学心理学已大踏步地跨入了人类的生活。智力研究一直作为其中的“佼佼者”,在心理学研究
中 占有很大比重和独特地位。应该说,目前这方面是心理科学发展中比较成熟的领域之一。当然,人们对这个神秘的“黑箱”还知之甚少,目前的研究至多只能说是在 由“黑箱”变为“灰箱”的过程中前进了一步。但心理科学日新月异的发展,每一种新观念、新方法出现后,总会对智力研究产生一股冲击波,推动其发展。例如, 桑代克、比纳、维果斯基、皮亚杰、吉尔
福特、斯腾伯格等学者从不同角度创造性地研究了智力的概念、结构、方法、内容。特别是皮亚杰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思维阶段学说,以及60年代后兴起的信息加工心理学,都为智力心理学
这一传统课题注入了新的生命力。值得一提的是,这一方面的实践研究也占有相当比重,许多理论和研究直接为开发智力的实践领域服务,真正体现了“学以致用”的原则。我们长期承
担的各项国家级或部委级重点项目,有很大部分就是以智力研究为基础,以教改实验为媒介,在学校教育中提高和发展儿童青少年的智力,在实践和理论上都取得了有目共睹的成果。总
结和建立立足于我国国情的智力心理学体系,对心理科学的发展,对心理学研究真正服务于社会现实的最终目标有重要意义。
再说“地利”。这套丛书不但是顺应社会要求的产物,也是我们承担的国家课题“中国儿童青少年的智力和非智力因素的发展特征”的终极性成果。其成果之所以用 丛书形式来反映,主要是基于以下几点考虑:一是研究课题经费少得可怜,无法开展系统的实验研究,这也许是智力研究本身所具有的特点吧;……

标签

冯瑞琴 记忆 林众 智力心理学 智能模拟

评论0

最新评论

人格心理学 » 智能、智力、创造力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