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越创伤治疗——《心理创伤的治疗指南》译者序
作者: 徐凯文 / 6333次阅读 时间: 2008年6月01日
标签: 创伤 心理康复
www.psychspace.com心理学空间网心理学空间dVFyH-GY*f2sj

超越创伤治疗——《心理创伤的治疗指南》译者序

Rrf8]p*k3C u0心理学空间L6v6qYma#e

徐凯文心理学空间 ]Wl}8tzG2TEz

3_tT8y(|"P'iwy0一、汶川,北川,青川,四川

0i5c"aA)c0心理学空间&ER v*|,r*~"U?

5.12,14:28, 四川, 汶川,地震,天崩地裂。

j.FtF5M0

*YkrT$I/`g&KY4R05.19,14:28,举国,鸣笛,默哀,伤痛万分。

!b L U;nN4i9lU#v!i0心理学空间n#j w }!n`}P3X

也许,每一个国人都在想,我可以为灾区同胞做些什么?

1R&?RXxPv6j0

.L!B H1x6l F+Sl05月17日-19日,曾到成都,德阳,绵竹,绵阳走访,调查灾后心理救援的工作状况。回到北京后,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总结并向我的导师钱铭怡教授提议建立北大灾后心理康复中心。6月再次入川,这次的目的地是广元,青川,为北大拟建的灾后心理康复中心选址。

&ZzN/k%H0心理学空间r7b.xf6pL

一个月内,两次入川,如果说什么是给我留下最深刻的印象,那就是灾民聚居点上,帐篷小学里孩子们纯净的笑脸。伤痛还在心中,地震的阴影不时还会掠过面庞。但是,这些刚从深山里,从地狱般的灾难中逃离出来的孩子,表现的是如此从容而坚定。孩子们的老师告诉我们,地震之后,孩子们一下子长大了很多,更成熟,更懂事,更向往美好的明天。他们的心灵还是那么纯净,而他们的笑颜更加灿烂。在地震发生的那一刻,在巨大到超乎人类想象的自然力面前仍是如此无力,让所有经历者和见闻者甚至感到绝望,而今天在孩子们的纯净的笑脸上,我又看到了人类的伟大。我们能挺住,我们终将胜利。心理学空间 e.vLU-b5q;f+Q

心理学空间i?/q*C*p Ae5w4Bdi

多难可以兴邦,创伤使人成长。心理学空间~k2rv7DS

UI C$h0["L,E+P0二、缘分心理学空间 l7K:c4yj Ql2U

%S#qBE8nz0大约是一年前的一个午后,去系图看书,系图的周茵老师说,正好你来,学校准备进一批原版图书,你来挑一下吧。买书正是我的业余爱好,便去书架前拣选。正在一本本浏览时,发现了一本《The principle of trauma therapy》,一读之间便爱不释手了,简洁明了的文字,清晰的理论和技术,而最吸引我的是,全书发散出的关于创伤的哲学思想,使近年来一直从事创伤治疗的我产生了强烈的共鸣:创伤后的反应是人自我修复创伤的努力,创伤使人成长,治疗师应该赋权,尊重来访者自主的权利。因为等不及学校买了,当即掏尽囊中之物400元买下此书——这大约是我当时买得最贵的一本书了。心理学空间,C%M^ZA3T0C2`$[2V k

心理学空间L)B5ur-GE E)o

半年之后,我的师妹聂晶找到我,说有没有兴趣翻一本书,我的第一反应是太忙了,而翻书是我的弱项,大约没有可能。聂晶继续蛊惑我,说是一本创伤的书,不妨先看一下,我一看不禁哑然失笑,如此熟悉,半年来一直躺在我书桌上,《The principle of trauma therapy》。

1qIyM wi)d@0心理学空间6b p:m*N@6}N%e\y

两次都是偶遇,两次偶遇,我想便是缘分了。心理学空间(A5U2FW'~7n

o/qbgkEJao0三、关于本书心理学空间v5X4S.Su#Y\ L`x

心理学空间5r1KI!F v*U

John Briere博士是南加州大学的著名创伤治疗学者,在读本书之前,已经读了他的很多论文和专著了。关于本书我的评价是,是关于心理创伤治疗最佳的入门教材之一。它虽然不是煌煌巨著,大约只有二十万字,但比较系统地介绍了创伤心理学和创伤治疗的基本知识。本书的第一部分主要介绍了创伤的定义和主要类型(第一章),人经历创伤后的反应以及怎样理解这些反应(第二章),第三章主要介绍了怎样对创伤进行评估和诊断。第二部分是关于创伤干预,第四章创伤干预的原则是我着重要向大家推荐阅读的一章,因为治疗者的态度和出发点可能是决定疗效的一个重要的因素。从第五章到第九章分别介绍了心理教育,情感调控(稳定化),认知治疗,情绪加工以及对因为创伤导致的身份认同与人际困扰问题进行治疗的一般策略和干预原则,对这部分内容的学习,可以帮助读者比较系统地了解目前对心理创伤治疗的主要理论和技术。第十章是对急性创伤后反应的处理,这部分适合与在像地震这样的急性灾难性事件后的紧急处理。在本次汶川地震后的心理援助中,心理报告(debriefing)技术的运用争议很大,在本书的第十章中也有专门的讨论。本书的第十一章就创伤的生物学和药物治疗进行了系统的介绍。我是一名以临床心理学为专业的心理治疗师,又是一名精神科主治医师,所以一直想成为赵旭东教授和于欣教授所说的“骑墙派”,促进精神科医生和临床心理学家的合作,并一向以为药物与心理治疗相结合在很多时候是最佳的治疗,如果我们能抛开门户之见,把来访者的利益放在第一位的话。因此,也极力推荐从事心理治疗的同行仔细阅读这一部分。在本书的附录部分,作者还提供了关于创伤评估和治疗的一些有用的工具——这是John Briere博士的专长。

H t5V%}]/N0心理学空间~ j)hG7x

了解中有成长,沟通中弥合分歧。

L5YDL)xW { i`&y8r0

l4HRn}$I1`}cd"~s0结语:超越创伤治疗

9W1k#_5}~HMU:a;u0

HS|,XGfCr.I(q X0汶川大地震,遇难者69180人,失踪者17398人。逝者远行,存者长痛。受伤者374008人,受灾者4624万(6月20日,新浪网)。无论是哪个数字,大概都不是我们目前的心理卫生工作者队伍所能承担的治疗任务。但是,真的有那么多需要治疗的幸存者吗?如果有我们又如何去应对如此庞大的人群,更何况还有文化,教育水平的巨大差异如何跨越?这是我近来思索最多的一个问题。心理学空间*O(r{_c;x%yk

心理学空间OkZ9GX'Se

心理创伤本不是在创伤治疗发展之后才会发生,人类的历史本身可以说也就是应对灾难和创伤的历史。在过去的千百年中,人类也在创造和积累应对创伤的方法和文化。例如,在羌族民众的日常生活中,祈福、祛灾、驱鬼、逐疫等都是依靠释比的法事活动得以实现的,释比通过与神、鬼的交涉,保护民众,使他们生活幸福。在汉族的文化中,也有过七,请和尚念经超度亡灵等仪式。这些看似并非科学的仪式,方法和文化中,蕴含着治疗创伤的成分,也是应对大规模灾难创伤的有效方式,我们能否跳出传统而西方的心理治疗的模式,去吸取文化的养分呢?创伤治疗师怎样才能更有效地帮助如此之大的一个人群,我想寻求与政府的合作,通过政府采取一些宣传教育,疾病控制的措施,包括去研究和回答诸如地震孤儿领养,幸存者灾后重建等问题应该是一个必然的方向。心理学空间/O0D+xd4m(wJ

cPr2on JY,m7v0超越传统个别创伤治疗的思维模式,是为了进一步丰富创伤治疗的有效因素,我想,这是汶川大地震推动我们去探索并发展创伤治疗的一个重要课题,也许也会是中国的心理卫生工作者能作出的独特贡献。

QbLL}0

-k2h5R5^9WG,\1f6e0让我们一起努力!!

y(H+IOX2W4O0

8MN!^8?-?+V;t7JCi0又及:本书的第1,2,3,4,12章,附录1,2译者为徐凯文,第5,6,7,8,9,10章译者为聂晶,为了尽快完成译稿,王雨吟,张怡玲两位师妹连夜共同高质量地翻译了第11章和附录3。最后由徐凯文统审全书。还要感谢的是编辑徐钥,一直热切地支持我们的工作并谅解我的拖拉。现在呈现给大家的不是一个完美的书稿,有些粗糙,有些语言也比较生硬,希望再版的时候有机会改正。

"{ B1@5{(a n)_w0

ugTH `1CX7f0eO0徐凯文心理学空间NL W8R-z9@{r

[Yna+I]%PhW05-19日构思于成都心理学空间9c7h6RgC e9~AL.To

_ c3C)USI*D06-19日初稿于青川心理学空间#\;[O"K6v!{lu;K v

心理学空间8@C*P'W(O

6-21日定稿于北大蔚秀园心理学空间y.k `_|V,_

www.psychspace.com心理学空间网
TAG: 创伤 心理康复
«没有了 徐凯文
《徐凯文》
寻找回来的世界»
延伸阅读· · · · · ·

 徐凯文


北京大学副教授
临床心理学博士
精神科主治医师
北京大学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副主任、总督导
创伤治疗危机干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