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偷走了我们的睡眠?
作者: 中科院心理所 / 5710次阅读 时间: 2015年3月26日
标签: 睡眠
www.psychspace.com心理学空间网

;D9j z}E O0新闻事件心理学空间l^Pd[%@#a

} LgcCRm X1\z\m0近日,《2015全国睡眠指数报告》一经出炉便得到了各大媒体的争相报道,引得网友们开始纷纷“对号入座”。报告显示:2015年有31.2%中国人存在严重的睡眠问题。为钱伤神,为工作烦恼,为感情纠结……与睡眠相关的话题再度成为热点。媒体人连续两年睡眠指数得分垫底。医务人员则成为了2015年最爱失眠的职业人群。

7Z!@@+N-{ T+]+\0心理学空间U"@j+H)NVp tmZ

相信很多人在生活中都遭遇过睡眠不足的时候。然而,有的人睡眠不足不是“没得睡”,而是“睡不着”,这种情况就叫做“失眠”。那么是谁偷走了我们的睡眠,我们又如何安然入睡呢?心理学空间 ~(Q1A$@ ko.b5[

8\^;A:dN`9_0

N4f0b(q'v b;l|0心理解读

,`x5P7_5ux#n_W)H9p0心理学空间.sZ3`6p&q!O ht

失眠时的思维模式心理学空间$Jf?0_ Ta

心理学空间v d)\v.^&^

失眠常常让我们出现“早上起不来床,晚上下不了线”的的情况。多少个睁着眼睛睡不着的夜晚,被失眠所困扰,苦不堪言。相信很多人在失眠的时候都尝试过很多方法,比如“别想了别想了,睡吧,睡吧,放轻松放轻松,你能睡着”、“一个水饺,两个水饺……默数”的自我暗示。这些方法有没有效果你我应该都很清楚。于是人们常把失眠比作是思维在枕头上的无尽流浪。这个比喻相当贴切,由于思维压抑的悖论效应存在(如,当我们被告知“不要想白熊”时,脑海里首先反应就是“白熊”),当人们试图摆脱不想要的个人经验时,那些策略不但常常失败,而且会增加不愉快的体验。换句话说,我们越是不想去想,就越会去想,而更无法忘记。失眠也一样,越是强迫自己睡觉,反而更加睡不着。

E(UT$[+Y|`0J$\0

H+a4@?'qU0谁偷走了我们的睡眠?

/^2Q ]w*q{T5s A0

.N"|~U e m'a0失眠的体验总是相似的,然而失眠的原因却各有各的不同。睡眠是最容易受到心理和社会因素影响的生理功能之一。躯体疾病、心理问题、生活习惯、睡眠环境都可以成为影响睡眠因素。主观难以控制的多数失眠都伴有焦虑情况。据文献报道,对于有睡眠障碍的人来说,他们通常自我报告处于高焦虑当中;焦虑程度越高的人睡眠质量越差。焦虑的人把关注的焦点指向未来,会对即将来临的、可能会造成危险或威胁的情境产生紧张、不安、忧虑、烦恼等不愉快的复杂情绪心理学空间:GR*Y8{9exq'M

心理学空间Lu$Wp;R*{` {J*q,|Y)U

当今社会,焦虑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状态的一部分。从功能分析的角度来看,焦虑也是有功能的。工作中的轻、中度焦虑,可以让我们集中精力高效地完成既定的任务。可是,一旦我们把焦虑带到睡床上,它就成为影响我们睡眠质量的问题了,成了问题的睡眠又会引起新的焦虑。

{@I){9q ^0

x;x Tl&Q` A:oI0正念,心安,好睡眠

"V~+]%?F e0心理学空间@`\(Wa

安宁已经是一份奢侈品,城市里难寻踪迹。几乎每个人都陷入“焦虑”之中。为了克服这份焦虑,我们可以怎么做?首先,必须改变对失眠的看法和态度。面对失眠,你要保持一颗赤子之心,学会认可和接纳,与它和平共处,不加评判,将睡眠的期望值降下来。其次,以己为景。以己为景是人们在其中注意自己所注意的。如,感受一下是谁在失眠。这样可以化被动为主动,不加评判的观察失眠,此时失眠就如同身处“如来”手掌心的孙悟空,再怎么闹腾,“如来“也只是静静地看着他。最后,王晓明的研究表明,焦虑在正念与睡眠质量之间起中介作用。也就是说正念水平越高,个体焦虑水平越低,睡眠质量越好。因此,我们还可以借助一些正念手段来改善我们的焦虑状态促进睡眠。比如说做一些身体扫描练习,正念坐姿练习和正念呼吸练习等。心理学空间$BQ:B.[V3j$G P

!Ip lWTOu0(崔云龙,祝卓宏)

(W7r%o6~:fqg1`0

m[V9c(o0参考资料心理学空间#Yz]1TG

9{0wW A Rr01. 王晓明. 正念减压训练对参与者睡眠质量的影响及机制[D]. 首都师范大学2014.

@ YGc_t0

x N0ei%E7IH02. 刘洋(音). 全国睡眠指数报告最新出炉 揭秘国人失眠三大原因. 2015年3月23日. (中商情报网:http://www.askci.com/news/2015/03/23/10220f2s9_all.shtml)心理学空间sqiu0N{%F

www.psychspace.com心理学空间网
TAG: 睡眠
«是谁起了如此“任性”的昵称? 社会心理评论
《社会心理评论》
飞行员“自杀行为”无法彻底预防»
延伸阅读·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