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病已成亚太第二大健康问题
作者: 袁端端 / 10577次阅读 时间: 2016年10月14日
来源: 南方周末 标签: 精神病
www.psychspace.com心理学空间网

Z3B/o'N6Dw?K{]0

wx4_"J0||0Gc0
精神病已成亚太第二大健康问题
92%中国严重精神病患未治疗
作者:南方周末记者 袁端端 南方周末实习生 万晓华
心理学空间J,kZ G/BD

心理学空间*JLr/ee&Tf2LO+}

cKB5[h2q E?0

《飞越疯人院》(电影剧照/图)心理学空间 u/a7\} KC

DH`ORW}(Y5G010月10日,第25个世界精神卫生日,北京安定医院、北京医学奖励基金会等在京举行“精神卫生发展论坛”。心理学空间k:occ/h1N1ZO[

心理学空间]6^ P Y l'O-p k4[

“精神疾病已成一项严重的公共卫生挑战。”北京安定医院院长马辛表示,越来越多的人出现心理或精神方面的问题,希望全社会都能关注心理和精神健康并科学认识精神疾病。

]&E gn+D0

1sj`Tv+R']0据统计,全球约有4.5亿人患有不同程度的精神或行为障碍。其中,超过3.5亿人患有抑郁症,约2100万人患有精神分裂症。仅在中国就有超过1亿人患有精神疾病。其中,有92%的严重精神疾病患者没有接受治疗。

QpO9^K|0

l f$?$ASR;`cy \0论坛首次发布了由经济学人智库撰写的亚太地区精神健康报告,在名为《精神疾病患者支持服务:亚太地区15个国家的对比》的报告中,中国在亚太15个国家和地区中仅排名第九,属于较为落后的第三梯队。

:dwSiqv0心理学空间}%uJ6b_#G

精神疾病已成亚太第二大健康问题

3d9W&@|0Hr%_0心理学空间v gU8V'y!_y

“在亚太地区的发达和发展中国家中,人们已经开始意识到了精神疾病的重要性,” 日本金泽大学全球事务组织副教授 Atsuro Tsutsumi 在报告中说,“但对其关注度仍低于其他重大疾病。”心理学空间NWx]t T0e J

心理学空间(OK|)AFi:?J

事实上,精神疾病已经成为亚太地区伤残所致生命年损失 (years lost due to disability/YLD) 的第二大因素。

X5UM/OWc;p7j0心理学空间3h8L;M&S'Z&dg

伤残所致生命年损失,是20世纪90年代世界卫生组织引入的疾病衡量方法,其将病情的普遍情况与病情在发展过程中导致的患者虚弱程度相结合。由于精神疾病的发病时间相对较早,它所导致的总损失年数很高。按照这一标准,在报告涉及的15个国家和地区中,精神疾病平均占据了伤残所致声明年损失总数的20%以上。心理学空间0GiZ3o F~:z3H

心理学空间9PW p$x6{7|R4e

更为严重的是,马辛说,抑郁症严重时,会出现悲观绝望的心态,甚至有自杀的行为,15%到20%的抑郁症患者会选择自杀结束生命。

V:Y`%AG0心理学空间}R7Ld9sI

中国被划入较落后的组别心理学空间(hQFM#U7o%s

心理学空间9\7`[7ke J/Uo.bCM o

6v/a?Id0
(资料图/图)
心理学空间N+hv6xA,f:I U~

ac:J"aFNd3R0心理学空间:p T;A!W.B-GX3c

该研究共涉及15个亚太地区的国家和地区,其中包括中国大陆、中国台湾和中国香港。研究针对不同国家在精神卫生方面的工作成果进行了评估。心理学空间D&B `PQ4BD[

3k0kXc4DmP0按照环境、可及性、机会以及治理4类18个指标,研究对亚太地区的15个国家进行了评估和排名。这15个国家可以清晰分出四个组别,新西兰和澳大利亚的得分均超过90分,位列第一、第二,属于第一组别;中国台湾、中国香港与新加坡、韩国、日本作为亚洲高收入国家,列于第二组别;中国大陆得分为45.5分,位列第九,与马来西亚、泰国同属第三梯队;印度、菲律宾、越南、印度尼西亚和巴基斯坦则排在最后一个组别当中。心理学空间 h'S _]q,W!v1x

-sdn"njn0报告还称,同一组别的国家在协助精神病患者融入社会的过程中所面临的挑战是类似的,但不同组别之间的程度相差很大。

4q G1@E_p0心理学空间;L#?'s~8Oc8[

“治疗缺口”巨大心理学空间,YkC7\_M;QG

心理学空间5S`}/b5D^

报告指出,中国的精神疾病存在巨大的“治疗缺口”——需要治疗却没有寻求或未能获得治疗的患者所占的比例极高。在我国,有92%的严重精神疾病患者没有接受治疗,这一数字甚至超过了位于第四组别的印度(90%)。目前,未接受治疗的精神疾病患者总人数估算为 1.58亿。

b G+])l{;I!x-m0心理学空间+^Zw g2H(L,ztE

其中的原因之一就是精神科医生过于稀少。官方数字显示,中国目前每10万人仅拥有1.7名医师,全球这一平均数字是3.96名。尽管这一数据在近年来显著提升。但北京大学第六医院主任医师、卫计委“国家精神卫生项目办公室”顾问马弘教授依然指出:“我们没有足够的精神科医生。”

4OO Wtw)Q R0心理学空间a\Zey*nh&C8UJ

南方周末记者曾在西藏地区采访调研时发现,当地几乎找不到精神科医生,更没有治疗精神类疾病的药物。心理学空间-g*a` k|1[#h{:b

"qT'g-k0v0

(A%j&f3b ]$r B0
(资料图/图)

*M[BHz$n0心理学空间 b ZdM2k.r.L hb;q

心理学空间PHAnJtv\`p OM

报告同时显示,14%的中国注册精神专科医生没有受过任何训练,另外有29%的人只有三年的大专教育证书。整体看来,受过良好训练的精神健康人员处于严重缺失的状态。心理学空间3D2qt|_-@M)WL:?z

:]0_[4G;E U`3Y0中国计划在2020年将精神专科医生人数增加到4万人。马弘说,“我对于如何完成这一目标存在一些担忧。”

9U:fY6[uZ0

{0F+oI3}+S e0686项目——社区化治疗的中国实践心理学空间'f*LTJ ^C:[f

心理学空间N4K&s5x xZ

报告提及,关于精神卫生服务转向基层治疗方面的建议众多,但是在中低收入国家的成功案例很少。中国的“中央补助地方卫生经费重度精神疾病管理治疗项目”,简称 686 项目,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这一现状。心理学空间 T M1r![4k,w3n

心理学空间0A0Q/k8j@E

这被称为是一个为精神病人“解锁”的项目。所谓“解锁”是一个完整的流程,包括由精神科医生和护士在内的专业团队在关锁现场对患者实施解锁, 将患者接到指定的精神专科医院进行诊断和住院治疗(系统药物治疗,同时配合心理治疗、工娱治疗或改良电休克治疗等综合治疗手段),患者病情好转或稳定后出院,回到社区继续接受随访、服药、康复和健康教育等一系列干预措施。

/ex|'Ye;S#R0

?X3m-[2^,WoW-X0北京大学精神卫生研究所是686项目的牵头单位。马弘说,从 2005 年的 60 个试点开始,截至2012年,“686”项目已在全国解锁精神病患者2000多例,2012年一年就解锁救治286例,到 2014 年底,已经覆盖了中国 87% 的行政区,最终将覆盖整个国家。

8KR!aaAr0m%[6n0

.U zT1}V4w8?0“686”项目最大的意义是带动了全国的精神卫生发展,建立了服务网络和信息平台,出台了工作规范和操作流程,培训了大量的基层人员和患者家属,将以往被“锁”住的精神病人回归家庭,回归社区。

,J{P [1|/ug.t%c:R0心理学空间.U~O!FjbiD"WW

她补充说,在这期间,项目共登记了 430 万名严重精神疾病患者。到 2014 年底,已为315 万名患者提供以社区为中心的管理和服务。

Y$bP1Q_[6u0KN%z0

[ED9e|lV0“综合社区团队应持续扩张,潜在的专业人才资源也不应被忽视,例如家庭成员可以通过培训成为病例管理员。”马弘总结道。心理学空间(ri9]"p9U k+tjU

lG4g+E$h I0除了实践,亚太地区国家也都开始了实质的立法和政策制定。报告认为,最令人瞩目的就是中国标志性的首部精神卫生法。历经27年的讨论,2012年10月,中国通过了第一部精神卫生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精神卫生法》。该法案于2013年生效。心理学空间V!i JdVrs

Z%]4O @Q5~M"X0新的精神卫生法正式强制要求部分治疗免费,但报告认为法律的实际益处有限,治疗仍然受限。马弘说,她所在机构的未发表研究发现,在拥有两名精神疾病患者的家庭中,93% 的家庭会陷入穷困。心理学空间LR&K E k_ G {

&L;Kq4]3Y Ci0附:关于抑郁障碍

6E O%t(}iW1{.MKO0

ny)p4Jj@(S0定义心理学空间$K2Idj(h!N1N

5Ej,c*q zaJA$C2i0抑郁障碍是一种常见的心境障碍,可由各种原因引起,以显著而持久的心境低落为主要临床特征,且心境低落与其处境不相称,临床表现可以从闷闷不乐到悲痛欲绝,甚至发生木僵;部分病例有明显的焦虑和运动性激越;严重者可出现幻觉、妄想等精神病性症状。多数病例有反复发作倾向,每次发作大多数可以缓解,部分可有残留症状或转为慢性。心理学空间_rY}Nwq$k

~Z3u)n.v#vf \;}'R0抑郁障碍主要包括:抑郁症、恶劣心境、心因性抑郁症、脑或躯体疾病患者伴发抑郁、精神活性物质或非成瘾物质所致精神障碍伴发抑郁、精神病后抑郁等。

V'G`0\3|(t0

&R4^OKui iP,W#D0抑郁症中至少有10%的患者可出现躁狂发作,此时应诊断为双相障碍。抑郁症有反复发作的特点,发病常与应激事件有关,急性发作者大多数可明显或完全缓解。预后一般较好,不留人格缺陷,但部分可能有残留症状或转为慢性。

!qjs#V%tV1E:B0心理学空间^ s+Z!vRm+r

2003年一项针对北京15岁以上的人群进行抑郁障碍的流行病学研究显示,抑郁障碍患者的终生患病率6.87%,女性高于男性。

[R8s9wh0

ss,XXh+i }{f x0抑郁障碍的发生与生物、心理和社会因素有关。在抑郁症患者的调查中发现大约有40%~70%的患者有遗传倾向。此外,生化因素、神经内分泌功能失调、心理社会环境因素、人格因素、儿童期的经历、躯体疾病、精神活性物质的滥用和依赖、药物因素等都可成为抑郁障碍发生的危险因素。证据表明,阳性家族史、生活事件、人格缺陷等因素的联合作用可使个体发生抑郁障碍的危险显著增高。

d1fR}?$R9A0

O#|$T%qmTOVD:X0疾病负担心理学空间 X1t)a-tN

心理学空间3w4]#a/uycRD

抑郁障碍具有高发病、高复发、高致残的特点,研究显示其复发率高达80%,所带来的后果就是沉重的经济负担,给社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

;_{.x)R'?g0

#_(~'A!E(r0WHO研究显示,抑郁症位居1990年全球疾病负担的第5位。而在15~44岁年龄组的前10位疾病中,有5项为神经精神疾病(抑郁症、自杀与自伤、双相障碍、精神分裂症和酒/药物依赖)。抑郁症、自杀/自伤是精神障碍中导致疾病负担损失最大的问题。心理学空间2HT#H&|J8rWY3X

{2Y{i+\-s%zt0到2020年,抑郁症将成为继冠心病后的第二大疾病负担源。精神障碍与自杀所占疾病负担将名列第1、2位(20.2%),而恶性肿瘤、心脑血管疾病和呼吸系统疾病分列第3~5位。抑郁症、自杀与自伤,以及老年痴呆的疾病负担明显增加,而抑郁症仍是精神疾病负担中的最主要问题(1990年为44%,预测2020年将为47%)。心理学空间O j N|^`&i

%d K(dh!d%C6d0抑郁障碍对患者及社会的影响

S[7I I0EJ_$K0

pY+Bs q)?0抑郁障碍可显著影响个体的心身健康、社会交往、职业能力及躯体活动。抑郁障碍相关的心理社会功能损害包括:不能上班、工作能力下降、婚姻不和谐以及亲子关系问题等。最重要的是,抑郁障碍者的自杀、自伤,甚至杀害亲人的危险性增高,2/3抑郁症患者曾有自杀想法与行为,15%~25%抑郁症患者最终自杀成功。自杀在青年及老年人中发生率较高,认为可能与酒精和药物滥用率的增加有关。心理学空间u@p*l*ep

心理学空间^tve p] o/h0\

自杀是抑郁症的常见症状之一,是导致抑郁症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中国的自杀率目前为22.2/10万人,且农村自杀率高于城市3~4倍,。和抑郁障碍有关者占自杀的40%~70%左右。

ni(Y:n5O+l4~8T0

OL6CB4L,FW+J v0疾病主要症状

V,W(XIIf(O.Q0心理学空间J5e!Y:] O%HM

抑郁障碍的典型症状包括情绪低落、思维缓慢和意志行为降低,其中以情绪低落最为重要。典型症状可见早晚有所变动,具有晨重夕轻的变化。在精神检查时应注意如下方面:心理学空间^H+}S2RZL

^Zx'J|V0情绪:情绪低落是抑郁障碍的核心症状。患者大多数时候显得情绪悲伤、心情压抑、自我评价降低,觉得人生没有意义等。部分患者有深深的内疚甚至罪恶感。

7i G$R4`NI#D7cV+o0

,P4N4S;_-N0兴趣:绝大多数患者会出现兴趣减退及愉快感缺乏。

6J$i:pzsgo"soO*`hV0心理学空间yx2KG;Z

疲劳感、活力减退或丧失:患者做什么(包括自理生活)都需别人催促或推他一把,否则就根本不想动。有不同程度的疲乏感,且通过休息或睡眠并不能有效地恢复精力。对工作感到困难,常常不能完成任务。还有一些患者会出现无助感。

9|8p b6BIJ/z"U0心理学空间4O#l}mHu

思维及言语:患者往往思维活动减慢、言语活动减少。思考过程困难,一些简单的问题也需要较长时间才能完成。决断能力明显降低,变得优柔寡断、犹豫不决。心理学空间"A o R?E`G^7n

心理学空间J@6g$V:M"e'~

焦虑或激越症状:患者有焦虑、紧张等症状,老年抑郁症患者这类症状往往更为突出。心理学空间4r]Q p"T K6E

心理学空间d%Y8o#wS2t}

躯体症状(食欲、体重、睡眠及性欲):多数患者表现为食欲减退,体重减轻,有某种形式的睡眠障碍等,性欲低下在抑郁症患者相当常见。

i ~8nF0u8}4P y0Z Q0心理学空间eP9d4tj:a6X%b ?

自杀:由于情绪低落,自我评价低,患者很容易产生自卑、自责,并感到绝望,因此抑郁症患者很容易产生自杀观念。心理学空间!` \$E NbzNh

`j_(d4?&W;G9x|0慢性疼痛:慢性功能性疼痛和抑郁障碍密切相关。慢性功能性疼痛可成为抑郁症的重要症状或就诊的主诉,而抑郁症状使各种原因所产生的疼痛症状明显加重。

)aITJ.eM0

XC-VD/|[z0治疗策略

*?#BK-T,GHSuLkZ0心理学空间6ko8X,gF+l!\ G!Xj

对抑郁障碍患者的治疗主要包含药物治疗,心理治疗及电痉挛治疗等。抗抑郁药能有效解除抑郁心境及伴随的焦虑、紧张和躯体症状,有效率约60%~80%。根据国外抑郁障碍药物治疗规则,急性期推荐使用新型抗抑郁药,如SSRIs、SNRIs、NaSSAs等类药物。心理学空间A[^8^\4jf;Z

uU"A2Q(bxP%f o[7q0对抑郁障碍的治疗要有针对性,自始至终、全面改善或消除抑郁的核心症状,恢复患者的社会功能(工作、学习、生活),最大限度地减少复发。同时应提高人群对精神健康的意识及对精神疾病的正确认识,纠正不正确的看法,消除患者及家属的病耻感,促使患者主动就医治疗。全社会应争取不断改善抑郁障碍防治,提高患者的治愈率及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降低疾病负担。

s2^-]Y[%vx.[(m0
www.psychspace.com心理学空间网
TAG: 精神病
«社交媒体会摧毁下一代吗 社会心理评论
《社会心理评论》
当今城市孩子的7大心理特征»
延伸阅读·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