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san Isaacs《潜意识幻想的本质与功能》
作者: Susan Isaacs / 26780次阅读 时间: 2017年12月10日
来源: 无限笔迹
www.psychspace.com心理学空间网幻想作为精神内涵心理学空间I A5p] A'~

e*^%[m n1aMM0随着精神分析工作的持续进展,尤其是儿童的分析、对于早期心智生活的知识逐渐开展,以及辨识最早期的古老心智过程和后期比较特殊的,一般称之为“幻想”的心智功能间的关系时,我们之中许多人延展了“phantasy”这词汇的意涵,我接下来将讨论这些延伸的意涵。许多论据促成了这词汇意义的延伸。心理学空间5x9y,x{1V

心理学空间m(q#CjX

在这论文中,我将着墨于我们所描述的某些特定心智现象,虽然并未指涉到“phantasy”这词汇,但事实上已经隐含了潜意识幻想的活动。藉由将这些心智现象连结到与之密切相关的潜意识幻想,我们可以更正确地理解它们与其他心智历程的真实关系,也更能够看清楚它们在心智生活中的功能与重要性。心理学空间%up0G3r(`z

L"`n.@dv__0用来探讨我的观点的证据之中,有一部分在于呈现上述论据之间的关系,当中有些原本已为我们所熟悉,但却被以一种相对隔离的方式来处理。我想在此强调,我认为所有心智历程的原始内涵,都是潜意识幻想,这些幻想是所有潜意识与意识思考历程的基础。心理学空间)r^~gD/j'O#h

,|6E;C\&O M-yn1n0若非我们对于外在现实的运作模式及对于意识中的心智历程有着根深柢固的偏好,其他词汇可能比“phantasy”更有用,两者皆使“幻想”(phantasy)—再被否定。分析师们自身也无法免于这种倒退的倾向。

!Z!BRSTe0心理学空间 U%yU P{-I*v+nN

然而,佛洛伊德再次告诉我们,“当我们对于心智生活后设心理学的观点逐步获得理解时,我们必须学习不让自己受限于强调‘成为意识的’(being conscious)之重要性的症状中。”(Freud,S.1915b:125:SE14:193)

f3B8oo(K$R0心理学空间9puDdg im%pCo

如果我们发现有其他词汇履行了这样的功能,可以将不同论据之间的适当关系在我们的思考中做连结,那么让我们使用它。然而到目前为止,我尚未发现一个词汇像“幻想”一样,可以将不同的论据以同等清晰及意义深远的方式组织起来。心理学空间4tULc,e

n7s2D eB4Q%{ sW8r0尤其甚者“phantasy”这词汇的价值来自于它强调我们所关注的历程之“心理特质”。相较于生理历程,这个论据似乎建议心智中的独特性是具有意义的。生理历程被认为具有存在的特性,但却没有意义。中性的词汇例如“历程”很好用,或是“能量”在有特定目的时会使用,但都无法表达意义这重要而且独特的特质。因此我们才必须说“心智历程”(mental process)、“心智能量”(mental energy)。

7d NF)a2M,yR4ue0

R s2~k2`:Y0“幻想”这个词汇可以持续提醒我们,心智生活中“意义”所具有的独特性。

rd7OSR L0

CXW]1ngp)W&M,Qp)?0抽象概念与具体意义

S8E^Z c.yT"Mp.Y{0心理学空间j'a X'vqI.i

在此,我们必须考虑Briedey医师在她最近的一篇论文《“内在客体”概念的某些观察》(Some Observation on the Concpet“Internal Object”)当中所做的一些有趣的评论。有关这评论的讨论将帮助我们澄清我对于使用“潜意识幻想”这词汇的态度,以及潜意识幻想的功能与晚期心智历程的发展形态的关系。心理学空间#x?-yS:Nn

D;q4fh7[&W;PKI$J A0Brierley医师如此写道:

+e!Sx;{/a @/|\0心理学空间}4e6m CL@,jK7e

我愈来愈觉得对于克莱恩夫人的观点之难以掌握的主要原因在于,她倾向于以知觉而非观念的词汇论述其观点……,我们无法直接观察心智历程,我们只能从幻想中推论,换句话说,我们可以由文字或行为中知觉到潜意识幻想,但是我们无法感知其历程;我们仅能想象它,而且会很自然地以身体历程的模拟来想象它。无疑地,这种模拟法是很有用的,它们将日常生活中的具体思考和抽象思考做了非常好的连结……,然而这也使我们面临将心智历程与生理活动混淆的危机……,为了学术目的,我们必须区辨观念的思考形式和知觉的思考形式。心智和心智历程都具有无法觉知的本质,必须以抽象的词汇来讨论。这并不表示那些难以用感觉、知觉得知的心智历程比可直接观察到的现象更不真实,它仅表示我们无法以知觉的词汇来描绘他……例如在表达“完整好客体”(whole good object)时,克莱恩夫人用「完整”来表示一个完整的人物客体(personobject)相对于器官或部分客体(part object)。但她同时也使用「完整”这个词汇来表示一个未被摧毁和完整无缺的客体,相对于小孩在特定焦虑阶段,感觉到被撕成碎片的客体。但是我们可以想象一个母亲被具体肢解,但是却无法想象一个心智客体被真正地粉碎,亦即我们不能拿铁锤敲打我们的心智客体……,若一致地将客体以心智的客体来思考,即一个自我里的组织,则这障碍得以被移除。我们可以用整合或不整合,而不是以完整、整体或碎片这样的词汇来思考心智客体系统。

`v;P_4E]0pIU ?G]0心理学空间i^&T6i^ k2B'J

用此方式呈现我们的问题,引发了一些与科学或一般学术解释有关的基本问题,有些会让我们离题太远。我会将讨论范围限定在心理层面的问题。

T/],Bh Q0

'mg.}#gYO'Qf5f0幸运地,我们得以引用一些学术界心理学家的作品来阐释这观点(例如Ward1933、James1910、Stout1927、Spearman1923),他们已经很明确指出,对于知觉思考与观念思考之关系的立场,而且已经被所有当代实验文献所证实,并详尽说明。心理学空间 G#N${v/It,M)_de/\

心理学空间&qU;Vh2? I@

首先,所有的文字都是观念,我们无法不使用观念来言说,甚至当我们描述东西,例如:桌子、椅子或乳房和身体时,都必须使用观念来描绘。“乳房”或“完整的客体”这两个字,就像“内摄”或“认同”这两个字一样,都是观念;它们虽来自不同经验层次的观念,却都是观念。

X:j8k Uj8]:PQ0心理学空间2|;gH*S Yy9Y

(编者注:在本段及之后的论文中,当我使用“经验”这个字时,我所指的是一般心理学所指的精神经验〔psychicexperience〕,而非指较狭隘的外在特殊事件的经验。)

j%A3P.@"H0心理学空间q7}~Mx#mgq,]

第二,心智、心智历程和思考本身并非抽象。就像经验一样,当我们在经验它时,它是立即而直接的,因此思考就像感知一样可以被经验。经验有不同形式,意指:感官、知觉、感觉和思考,我们无法以感觉或感知来描绘思考,也无法以思考或感觉来描述感知。思考是一个独特的经验形式,它是对于事情或所知觉到的事情的属性之关系的经验。我们不会感知思考,但是却可以经验它。心理学空间{Y C ]\){3c

心理学空间3o/y Y.U+} M.}D a}Z'XE

第三,我们用观念谈论我们的思考,但我们也是用观念谈论知觉。思考作为经验,它不同于谈论思考(talkingabout thinking),就像感知不同于谈论这个感知过程。我们用来谈论知觉或思考的观念,都是我们将注意力集中在所有经验中特殊面向上的结果。就某方面而言,甚至感觉或知觉也可说是抽象的,因为每一个感觉或知觉,皆藉由特定准则从整体经验中撷取某些面向。意指,就知觉而言,其准则包括空间与时间及外在架构的某些关系;就思考而言,则是其他种类的关系。

;e|U@_0心理学空间Eg'y ?%E

就婴儿而言,经验和心智历程起初可能完全是情感或感官的,之后完整的知觉经验,在时间和空间及外在参考架构之间的关系变成可能时,才渐渐发展出来,这有赖知觉组织和运动的发展。观念经验(conceptual experience)很晚才出现,随着记亿影像(memory images)的发展——当经验中被知觉到的素材及除了此时此刻以外的关系,可以在经验中被聚焦时,观念经验才开始出现。心理学空间+KclXx;q |yY

心理学空间R'\_#{3d.I

在其他地方,Brierley医师说:“潜意识幻想是一种接收器纸带,记录心智股票交易所所发生的变化。但是纸带收报机上记录的是一种感知的符号语言,必须被译码为观念性的词汇,才能正确描述在心智中的事件。”

8y]b1n2d)?w!s0心理学空间*d C\@ O3T

在这样的图像之中,思考与潜意识幻想之间的真实关系是被反转的。因此当婴儿觉得他正在并吞母亲的乳房或其他好的事务时,他并不是在戏剧化地表现或描绘“实际上”真正抽象的过程或内摄。在经验的最初阶段,内摄即被感觉为并吞(incorporation)。(参见以下所引用的佛洛伊德文献)在较后期,它可以被想象为并吞。之后,它被感觉为让某些事务进到心智中——即进入自我之中,自体的此一部分有了经验,在其中记得、想象且有了情绪,相较于另一部分——移动、碰触、变热或变冷等等。在更晚期,它则可以被经验者在思考时描述为“内摄的过程”。心理学空间K*n%D&rTc)_ Y

"y(p0\c-E3?*m(|0若我们考虑到任何关于编码(登录)和译码(转译)的过程,则必然是抽象的词语,有需要被转译成鲜活的具体经验、知觉和影像。(EllaSharpe在她最近发表的论文《语言所揭示的心理-生理问题:对隐喻的检视》中,指出“精神分析研究……替以下观点背书……置换〔displacement〕是由生理层面转移到心理层面,反之并不成立”。她引用Grindon的说词:“所有形上层面〔metaphysical〕的文字,刚开始时必然是生理的。”以及Locke所说:“我们原本毫无意念可言,除了源于自身以外可感知到的客体,或是来自我们内在所感觉的。”)(Sharp,E.1940:201)她的文章后续谈论到语言的衍生及隐喻如何来自身体经验,缺乏隐喻,人不可能有知性生活。心理学空间5h+r3KW} FWGsk

-J_ S9W7X%]9[]/\ ]0在潜意识心智中,在那里每件事务都保留着具体的、感官的或想象的特质时,内摄总是被经验成并吞——当然不全是经由嘴巴完成这过程。我们知道,视觉与听觉及其他感官功能皆具有口腔意涵,藉由置换作用它表现为有如现象之表层(epi-phenomenon)。但在这里我们肯定可以与学术界的心理学家们有同样的想法,在经验的特定层次上,我们所关注的其实是心智过程中有作用的、动力式的现实——亦即婴儿的早期生活或成人的潜意识心智。

"M0j$K.p9?4C:Rb0心理学空间"I3Zgf.M\ B4c;nY

Brierley医师说:我们不能用铁锤对待一个心智客体(如上所述),但是:

7O8YG/ZmD3AL_"u0

B)g([k+Q.r0(a)小孩感觉到(在后期,想象到),他确实拿了一把(感觉或想像中的)铁锤对待他(感觉或想象中)的母亲。克莱恩夫人并没有说,客体会在观察者的眼中被看成完整的或碎裂的,但她说对儿童而言确实是如此。她说的是儿童正在经验的,在小孩的愿望与幻想行动及其幻想企图与后果的层次上。而且:

Fg L*~q0心理学空间 J$X;oJN6AB][(q

(b) (这是很重要的一点)——当小孩觉得自己己经肢解了母亲时,他的心智生活分裂且崩解了:他呈现出严重的焦虑、混乱且行为失序,他无法看到、听到或控制他的言行等等。并不是先是他的心智生活崩溃了,之后他再将此诠释为他已经肢解了母亲;而是因为他想要肢解他母亲,企图并尝试这样做,而且在想象中如此做,因而他感觉到自己的自我分裂且崩解了,并且在行为中呈现出我们所描述、标示及讨论的“心智崩解”现象。

m`y h3@U9B!s0

b@@`*J(p @@0为了比较不同的心智与做归纳,我们可以看见发生在小孩身上的事及他的行为模式,因而可以将它描述为“心智崩解”。但是小孩经验到的是“在-我-里-面-的-母-亲-变-成-碎-片-了”。

-HE5s6wui E0心理学空间.K3v-I,Ck4d1e+kO$]

(当然我的目的,并不是要在这里讨论造成自我崩解状况的许多不同原因,亦非忽视自我整合是发展课题;或是小孩在自我整合之前就可能会想要“肢解”〔dismember〕他的母亲。我只是以Brierley医师的例子,讨论以抽象的词汇所描述崩解过程,及在这过程中小孩所经验到的具体情境,之间的因果关系。)

r'tDg+?0心理学空间'z,MrUW$v

Fuchs、Brierley和梅兰妮•克莱恩常常提醒我们,首先是佛洛伊德,之后是Abraham发现并指出,我们多少在潜意识中感觉并经验到“客体”的存在,如同对内在世界的愿望与感觉。对于潜意识的本质与功能的知识,许多作者亦多所贡献。克莱恩的作品比其他作者更细腻地以鲜活的方式让我们立即了解一个人对于内在客体的经验、客体对他的意义如何,及它们如何影响其发展。

l\kv)RTu0

!i"I(Ix_}4q-G0www.psychspace.com心理学空间网

«儿童精神分析中的游戏治疗概述 客体关系治疗理论
《客体关系治疗理论》
关于《嫉羡与感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