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人格特质看主动与被动拖延
作者: 撰文|蔡岷哲 / 4528次阅读 时间: 2020年3月31日
来源: 台大 标签: 拖延 拖延症 procrastination
www.psychspace.com心理学空间网心理学空间"QeR S8u"FG

约好明天与组员讨论的事项尚未淮备、下周即将来临的期末考还未出现在你心中的待办清单中,或是答应给工作团队的报告连档案都还未建立,于是不得已放下手上的无关事物、推掉所有本来能够前往的邀约,淮备奋力一搏,甚至挑灯夜战。任务完成后,眼前来临的又是另一件本该及早完成的事项,这些场景你是否似曾相似呢?心理学空间d WSV W$ffSK

Z+ep0SM0

,g WNSh{*h1ZDL!k0心理学空间$[FmYx$I.gH y

心理学空间D8m.@0[ M5uy7w"[

心理学空间Tq n2O(KRY

:WFm$A]"m0心理学空间FCN1r`'s

s bR-@+|Z,Mx0

zm7qi2FA-}&Y0有害拖延与良性拖延心理学空间(z wt"d(Sg

#c$Hu s1D7G0

J1y x|e0

1F.fy%mp*B_,I0拖延(procrastination)是贯穿这些事件的共通点。近年来在提升学业或工作表现的诣题也成为热门的讨论概念。尽管拖延是常见的现象,但背后可能蕴含了许多广泛的话题,例如因为个人对于目标事物有着高程度或近乎完美的要求而迟迟未开始动工、个人对于自身能力的掌控度不佳,或其他可能原因,许多研究也表示拖延对工作或学业表现有着不良影响。过去学者Choi与Moran所建构的另一项拖延概念—主动性拖延(active procrastination)则是拖延的另一个面向。与一般拖延不同,採取主动性拖延的人们,事实上是较能够掌握时间,并享受在压力之下的工作型态,此外,与普通拖延者不同,主动拖延者也多与较佳的工作表现相关。心理学空间mNl2|%n+f8]IH${

.Y%f!q'G Z0

9k+yY}%q5r0心理学空间,km,rE#Z1pr&g?

在2016年,来自瑞士西瑞士应用科技大学的学者Kim、Fernandez及Terrier在Personality and Individual differences所发表的研究,则想要了解人格特质对于被动性拖延(即一般带有负向后果的拖延)与主动拖延的预测性。他们所探讨的特质是在人格理论中素负盛名的大五特质向度,包含开放性(openness)、亲和性(agreeableness)、严谨性(conscientiousness)、外向性(extraversion)与神经质性(neuroticism)。除此之外,他们也想了解这两种拖延现象与学业表现(GPA)的关洗。心理学空间^7yj0o#~G/T i\"FP

心理学空间 L e,C/h.Wm|1}Ru

t(EWd_*sIH0

r.wB\ y4d.tL0心理学空间^8sSm2IM#K

c7B[)G!i y c W0心理学空间DG|d`tr [0x

当不同的人格特质预测不同的拖延现象心理学空间Xf4V n9f

-upVTmJ0心理学空间R(l&Y;bu

心理学空间P(m6[6V"v7b!F5p9u

由290名瑞士的职校学生填写一系列的问卷后,研究结果有许多值得注意之处。首先,外向性与神经性与主动拖延有正向关联;而在这些人格特质当中,外向性、亲和性与严谨性都与被动拖延有著负向关联,也就是在这些人格特质的填答程度越高,负向拖延的程度则越低。研究者根据这样的结果解侍道,这可能是因为外向性高的学生或许因为常涉及多重的活动与任务,而较不会有被动拖延情形;亲和性高的人们则是会顾及他人可能仰赖他们手头上的任务而会注意完成进度;严谨性程度高的人则因为他们的处事方向是目标导向的而较不会出现拖延情形。神经质性与两种性质拖延都有关联,不过结果指出当这项特质程度高的个体,则较不会倾向採取主动性拖延。最后,与许多过去的发现相似,研究者指出被动拖延对于学业成绩表现有害,但当个体选择经过深思熟虑的拖延时,则是会强化他们的表现。相较于被动拖延者,主动拖延者则对于手头上的这些任务会抱有期待,且期望能将其完成。心理学空间dr7f]z+F

心理学空间!c}0f ~0I

心理学空间'k I$V(xC/qO#o

心理学空间 L-x$u%l/m

这项研究延续以往的研究,进而区别主动与被动拖延,也了解不同人格特质与拖延的关洗。不过值得注意的是,研究者是在同时间取得学业成绩与拖延及人格调查资料,在概念上的时序性也有待未来的研究近一步釐清。不过这也让我们对不同人格特质与拖延的关洗窥知一二。心理学空间 ZS xF9K5w~5]$Jh

$h,c'\5bNymk-q3m0心理学空间wfK$r3J}

心理学空间7nJ(JE#vY

心理学空间4c Qc#VF9rk$I/[9Z

)]s([7@'x4A]q)u0心理学空间Domru#zC&S/B

心理学空间 U I,q.{bC0W

参考资料:

)b ^w'm-eP5xK0心理学空间-D)a4CNE8Y }szO

心理学空间s|y'SQq*^r

心理学空间OM fO cI4]@

Choi, J. N., & Moran, S. V. (2009). Why not procrastinate? Development and validation of a new active procrastination scale. The Journal of social psychology, 149(2), 195-212.心理学空间 ~s)p!nO5ji*Hg3U

心理学空间-eM.Ot6j]b1@z

Kim, S., Fernandez, S., & Terrier, L. (2017). Procrastination, personality traits, and academic performance: When active and passive procrastination tell a different story. Personality and Individual differences, 108, 154-157.心理学空间6c9b&|R$I Q

www.psychspace.com心理学空间网
TAG: 拖延 拖延症 procrastination
«如何面对中年危机焦虑 自我
《自我》
情绪表达有何好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