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格解体障碍
作者: mints 编译 / 8768次阅读 时间: 2021年3月13日
标签: 人格解体障碍
www.psychspace.com心理学空间网心理学空间 h!jzB9W g FL

人格解体障碍很常见,同时也是最不被认可的精神疾病之一。人格解体障碍会导致以下想法:

6Z"U I8{RVd0
我看起来不像我。心理学空间@E` Y,? z5p
我是谁?心理学空间!VH*T;a,`1v
我不认识镜子里的自己。

,yr|"~-w\"i0处于高焦虑、高压力状态中的人群经常会有这些症状。心理学空间$YVO$gJ!SS

9Os E\j0每个人都会寻求自己的身份认同,每个人都想知道他们是谁,他们从哪里来,在某个时刻他们要去哪里。这很正常。但是各种压力会打散一个人的自我同一性感受、导致人格的分裂,因此在感受到人格解体时,整合和确认自己是谁的愿望就更加强烈。

z&Y)`7k&Zx0

/Y6HR4T,X]@d0当您有这种感受时,首先,您可能会觉得自己的记忆意识、知觉,以及认同感和平常时大不一样。如果情况特别严重,就可能意味着自己的人格已经出现了解离,即所谓的人格解体。

~ Hz"j7vu0心理学空间F [4aR@2Dez

1、什么是人格解体?

(e"hB3`:\ B0心理学空间T | _(?![QI6}

这种疾病的主要特征是持续或反复觉得现实模糊、人格分解,有时候会两者兼而有之。此外,它经常与其他疾病(如惊恐障碍和抑郁症)同时发生。心理学空间Lmo-wN;~

i V\~)b q'@R f0伦敦精神病学、心理学和神经科学研究所的一项研究表明,人格解体实际上是一种强烈的情绪反应。核磁共振扫描显示,这与岛叶皮质高度活跃有关。

9c9f:} U7pOz?7t0心理学空间lA~j B;? di9oN [

总的来说,人格解体会有一种不真实感、陌生感,觉得自己的意识很疏远。

X C(i#w ]}0

I;twv&?Yz0人格解体的患者可能会觉得自己的一部分和另一部分格格不入,甚至觉得自己一文不值。心理学空间9t"L^7?Nc*KK v

LFo6zgX2b*}0事实上,这甚至可能导致他们无法接受自己的情绪、想法和感觉。心理学空间w]v @`1O

dw"Q)YQ\0患有这种疾病的人往往会说自己就像是机器人一样,无法控制自己的语言和动作。心理学空间a-c7I8@.j DY&W

心理学空间T;F(_ J~0oQ[

心理学空间d/eu7Ap0M%D!r
心理学空间8LP%s @F3\0D`(~6M

+c(A,BM!K!kxaY02、知觉失常是人格解体的一个特征心理学空间.K4cE8vD8`

心理学空间8wO vJ-v5|G

人格解体的患者觉得周围的环境是虚幻的、没有颜色的、无生命的。这种非现实化(虚幻感)通常以视觉上的主观扭曲为特征:例如视力模糊、视敏度增加、视野扩大或缩小、去立体化(二维扁平化)等。

-x6eKd6pgv3W7UA Htw0

mW}^0~ P @Af0也可能表现为物体的距离的远近,或者视觉物体大小的变化。这就像是爱丽丝漫游仙境中的物体变小或变大,即,视物显小症(mieropsia)或视物显大症(maropsia)。人格解体也会出现听觉失真、静音或加重声音或声音。心理学空间n^1[6p0Y dM&t)jB

心理学空间c;f|%l ?(nuu%v a

以下是DSM-5《精神障碍诊断和统计手册》第五版的诊断标准:心理学空间2a:i5s8u&R+\XR

_/?#aSw4fcT0A人格解体/现实解体障碍诊断标准

M*?+GW)_:R D%D!ZE0心理学空间 _F6C5Gq

B存在持续的或反复的人格解体或现实解体的体验或两者兼有:心理学空间Ox,O9Q9~d7` M1G O

m n)Cc Z01、人格解体:对个体的思维、情感、感觉、躯体或行动的不真实的、分离的或作为旁观者的体验(例如,感知的改变、时间的扭曲、自我的不真实或缺失、情感和/或躯体的麻木)。心理学空间 T1UNHLO)Vr!|

心理学空间.D {wk)s Vv5\

2、现实解体:对环境的不真实的或分离的体验(例如感觉个体或物体是不真实的、梦幻的、模糊的、无生命的或视觉上扭曲的)。

1\'|+mU]i5?8f F0心理学空间-A`TDj$M!ZS`

C 在人格解体或现实解体的体验中,其现实检验任然是完整的。心理学空间|'X?es1n5R-Tf(t

6J#f Eo|2N ['l0D 这些症状引起有临床意义的痛苦,或导致社交、职业或其他重要功能方面的损害。心理学空间3_%lp"Q%d4O.k2]z

9t%u;c_C(nW9y y0E 该障碍不能归因于某种物质(例如,滥用的毒品、药物)的生理效应或其他躯体疾病(例如,癫痫)。

y$]6V?Xc6c"E]T*C R B0心理学空间s!_lOhSc+e5|

F 该障碍不能用其他精神障碍来更好的解释,例如,精神分裂、惊恐障碍、重性抑郁障碍、急性抑郁障碍、急性应激障碍,创伤后应激障碍,或其他分离障碍。

s%M@Ao'xT'~0心理学空间OT*n7@ A9e:Z

排除诊断心理学空间/?9l!y-J|#OfR$m

心理学空间y/l!TFHh

诊断人格解体前应该明确:上述改变并不是由于摄入药物或疾病(如癫痫)导致的结果。此外,这些症状也不能够成为精神分裂症、惊恐障碍、抑郁症、急性应激障碍或创伤后应激障碍的标准。心理学空间4HL4N&x#P6t

` d&m4XVM(@'a z0心理学空间Ea1a?3o`,{F*L%F
心理学空间 {&~ F[,mW9k

心理学空间*c3\O"r"xs @

3、人格解体障碍的主观特征

4Da7rQJ#EM9CNw,g0

Mbzm G;u"U| u3Xl0人格解体障碍患者可能难以描述自己的症状,他们觉得自己快疯了,例如:

#e#b u4v7_nt&qd0

kk6P$Z3ua'G0

Ls8`{-JS0
  • 经常害怕大脑出现不可逆转的损伤;
  • 主观时间感的改变(例如,时间过得太快,太慢);
  • 在生动地回忆过去的记忆以及感受其中的一部分记忆时存在主观困难;
  • 经常会有一种饱腹感,刺痛和晕厥感;
  • 不同程度的焦虑或抑郁;
  • 他们对情绪刺激也有强烈的生理反应。

gK_%Kl qIb)`0

;F|t:T}0心理学空间[q%@@k4saS\TA

这些生理变化是由于下顶叶和前额叶皮质回路HPA轴(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 hypothalamic-pituitary-adrenal )激活所致。

$?`5A-T x8w Tp0心理学空间atw^*e6I'o

心理学空间9n%^zq:X'n!}:q&z j]

:X9Q k'me}4KI-y{ S0心理学空间 ps1n_^"S$y5A1n

4、人格解体障碍的发展与病程心理学空间3K]#|6f)E*C,A"z

j/j]9e3d nXh0出现人格解体/现实解体障碍的平均年龄为16岁,尽管这种障碍可能始于儿童早期至中期。事实上,大多数患有这种疾病的人都说自己在儿童期就出现了这些症状。心理学空间 YTy!G2O4SiS!{-rx

7GC~0sjM0超过20%的病例出现在20岁以后,只有5%的病例出现在25岁以后。心理学空间8Gr/_D$j/N J c

6H[u.^m/V)m0发病于40岁或更晚的情况不常见。

O i$^1CQ@X8[G0

8bm \-Z7^f2t0可以是突然发病,也可以是逐渐形成。事实上,出现人格解体/现实解体状况的时间跨度可能大不相同,从短暂的(几小时或几天)到持续的(几周、几个月或几年)。

6F4MF8Qf(D0

v7_M\@3Xr0病程

m;dGE6jDA?0心理学空间Vj)u;Jp5~i1b'l

鉴于40岁以后发病的情况很罕见,因此这些病例可能会有一些潜在脑部病变——可能是脑损伤、癫痫发作障碍和睡眠呼吸暂停症。

%L zTA,l"S9M0心理学空间-j-b9X^2v {IYK

该疾病的病程通常是慢性的。虽然一些人的症状强度可能会大大减弱,但另一些人的症状强度恒定不变,在极端情况下,复发可能会持续几年甚至几十年。

{^M/J0fr{B H0

PrHs Z;d$[0同样,症状强度的增加可能归因于压力、情绪或焦虑症状的恶化、环境中出现了新的刺激,以及诸如照明或睡眠不足等身体因素。同样重要的是要注意的是,并非出现以上症状的人都会患上这种疾病。

_:s`/F#l^0心理学空间 aA oRw1V

如果这些症状发展是慢性的,并且严重影响你的日常生活,你可能需要看一位专家来评估你的问题。

]1[ Ff-p0

5y:`"ZA.Q0心理学空间B0h&Z"v7z%rF[&[]\

lME4[,W0心理学空间i'elo}%q5{:r

5、治疗心理学空间-wcDm3t B%P+R

m%O-u/cPo.\ g0人格解体障碍的治疗策略通常包括两种基本策略:

\-y9~*g2g7fLE0心理学空间QM[7zVA h7C;Q&l

药物治疗(与精神药物,如纳洛酮)

"J0l)X \/u8a4k,B0心理学空间@II5~D1]I:i6bt

心理治疗心理学空间.R \/B9s3K#?%~9s(MQ

(i/U)M$N9ZKq"x0最后,认知行为疗法在这些病例中有很好的成功率,其目的是以加强患者与自己的联系。图片心理学空间7krZgo\;Y5C Q3{0L

www.psychspace.com心理学空间网
TAG: 人格解体障碍
«人格解体的概念演变与诊断 分离障碍 Dissociative Disorders
《分离障碍 Dissociative Disorders》
分离(解离)障碍(dissociative disorde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