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面部表情会影响你的情感吗?微笑会让你更快乐吗?皱眉会让你更难过吗?Many Smiles Collaboration发现的证据[1]表明:微笑可以让你感到更快乐——但嘴里含着笔假装微笑,不太可能有任何的效果。
心理学界有很多的争议性研究,面部动作影响情绪的观点(面部反馈假说 facial feedback hypothesis)就是其中之一。这主要是因为该领域的研究结果非常复杂。2016年,支持这一想法的一个最著名的发现——简单地用铅笔夹在牙齿之间模拟微笑,会让人觉得幽默漫画更有趣——臭名昭著地未能被成功复制。这项重复性尝试研究涉及了17个独立团队,因此有些人认为这是给“面部反馈假说”盖板上钉上了伪科学的钉子。然而,2019年一项对137项研究进行的备受关注的荟萃分析又得出结论说,面部反馈可以对情绪产生影响,不过影响很小。这种不确定性导致了一个全球性的研究小组聚集在一起,并取名为Many Smiles Collaboration,这其中,有的小组支持、有的小组反对,有的保持中立。他们一起开发了他们认为是对该理论最好的测试。研究结果于去年发表在在《自然·人类行为》杂志上,论文报告了他们对19个国家3878名参与者的调查结果。
Coles, N.A., March, D.S., Marmolejo-Ramos, F. et al. (2022) A multi-lab test of the facial feedback hypothesis by the Many Smiles Collaboration. Nat Hum Behav 6, 1731–1742. doi.org/10.1038/s41562-022-01458-9
该团队着手回答了以下这些基本问题:
幸福感(而不是在牙齿之间放置一只笔,或者面部肌肉假笑的时候)?
采用快乐的表情比保持中立的表情会让人更快乐吗?“快乐”的面部姿势是否只有在接近自然微笑时才会影响在中性情景中,微笑姿势真的能引发幸福感吗如果面部反馈对情绪有影响,那么这种影响是否只发生在意识到这一假设的人身上?
研究人员给每位参与者一个封面图片和一组任务。在其中一些任务中,研究人员要求参与者采用了快乐或中性的面部表情。但不同的小组得到了不同的指示。一些参与者被要求复制照片中演员的快乐或中性的表情;一些人被指导如何使用面部肌肉(假笑或中性姿势);其他人必须在牙齿(快乐状态)或嘴唇(中性状态)之间放置一只笔。每个姿势保持5秒。在这样做的同时,一半的参与者还被展示了一些积极的图像(如花朵、彩虹和小猫的照片)。每项任务完成后,参与者都完成了一份简短的问卷调查,询问他们在任务中的快乐程度、喜欢程度和享受程度(为了保持这一策略,他们还完成了数学题)。完成所有任务后,他们他们就是否相信这个对实验的目的进行了回答。他们还完成了一份身体觉知问卷(body awareness questionnaire),该问卷要求他们对日常身体变化的敏感性进行评分。
研究人员对数据进行了广泛的分析后得出以下结论:
面部反馈确实会影响幸福感。但只有在复制“微笑”或通过面部肌肉的自自主运动(职业假笑)时,“微笑”才明显与更多的幸福感相关。
当“微笑”是通过在牙齿之间放置铅笔产生的时,只有“模棱两可”的证据表明它对幸福有影响。
无论参与者是否看到了积极的图像,以上的方式对幸福的影响都会发生,这表明微笑表情本身可以引发幸福感,而不仅仅是放大潜在的幸福感。
不知道面部反馈假设的参与者仍然体验到了这些影响——尽管效果较弱。
身体觉知得分与结果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