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体感:从青年走向成年的桥梁
作者: 陈会昌 / 10030次阅读 时间: 2012年3月10日
标签: 孩子 同一性 心理学家 自尊心
www.psychspace.com心理学空间网

f4tQ/c6[0本体感:从青年走向成年的桥梁

,Xs1J6e0w3? rxf)P0

Pwcte&]02005-09-11

x8] fMr'g*~i0心理学空间 N mDnT(ZWFmlE

陈会昌 《中国健康月刊》心理学空间#T+] d#D[JD9o1Zq$b

心理学空间bYSGm8H

本体感:从青年走向成年的桥梁

6^ M.P5W8[7K"RM0

[_%r%O Sz ]:P0本体性和本体感

AvjfYJ0

$N2@&p|5N}0  一个人的自我价值感是稳定的吗?一个在八岁时表现出较强自尊心的孩子,到青少年期是否仍然有良好的自我感觉?青少年期为什么有那么多的压力和困难?青少年怎样才能克服这些困难和危机,从而顺利地过渡到成年期?心理学空间&X)?iiP2E N+NI]Q

心理学空间 Gzz%A#V0oya

  为了解答这些问题,美国著名的精神分析心理学家埃里克森提出了一个重要概念-本体性。本体性,也译作同一性,它指的是一个人对自己的形象、能力、社会关系、价值观念的自我评价,本体感则是在作出这种评价时所产生的内心体验和感受。埃里克森认为,当一个孩子从儿童期刚刚跨入少年期时,往往会体验到一种自尊感的减弱,当他们寻求建立稳定的本体感的时候,不得不对自己和自己的目标重新作出评价。青春期出现的生理、认知与社会性方面的变化使年幼少年产生许多困惑:"我不是我应该成为的人;我也不是我将要成为的那种人;但我又不象我过去的样子"。这就是说,12-15岁的少年面临着一种"本体性危机",这表现在,他们吃不准自己是怎样一个人,他们面临着"我将要变成一个什么样的人"的问题。如果不能回答这些问题,他们就会感到困惑,对自我价值失去信心。当一些12-14岁的少年以最年长、最受尊敬的学生的身份离开小学,进入初中,成为最年幼和能力最差的学生的时候,他们显然体验到了这种自尊感的减弱。对少年的一项研究显示,学习负担过重使少年初期的学生感觉自尊心陡然下降;另一项研究则发现,12-16岁的少年由于不满意自己在青春期出现的生理变化,而产生了非常消极的自我形象。心理学空间?+Z9k3N\0g"RGD

心理学空间"pzQ a)V8F2z!a#|3E9d FV

  总之,埃里克森认为,一个人只有在青少年期建立了稳定的本体感,他才能积极地看待自己,去迎接成年初期的任务,因而平稳地渡过这个充满矛盾和冲突的时期,否则他将会在这一时期遇到严重困难,产生各种各样的心理问题,这些问题还将被带入成年期,在参加工作和建立家庭之后,仍然不能成为一个心理健康的成年人。

[Z aEH Bn0心理学空间2kS$I:S`&@

本体感发展的4个阶段心理学空间$U A{,u'tdd

)W Tha#E(D0  近年来,一些心理学家探索了少年对本体性的寻求,发现,青少年在建立稳定的本体感之前,大都经历了以下4个阶段,也就是4种"本体性状态":

%?4J{:?7_ M;JQ0心理学空间.M akw%^

  ①本体性扩散期 这是最不成熟的一种本体性状态。在这一时期,有些少年还没有体验到本体性的危机,有些则没能顺利地解决这一问题。还没有形成重要的态度、价值观念和未来生活计划。心理学空间2n;sV?"M0q9TL_V

心理学空间4bP}'P4M1qe2nu

②本体性拒斥期 在这一时期,青少年仍没有体验到本体性的危机,但他们已为树立个人目标、价值观和信念作出了初步努力。这种情况可能因以下原因而发生:父母或其他有威信的人提醒他们,已经进入青少年期了(例如,"你已经是个中学生了"),他未经仔细思考就接受了成人的期望。心理学空间n3d&Wd-uVS@A-H

Kl,Vid%b6O0  ③停滞期 在这一阶段,青少年体验到强烈的本体性危机,他们积极地对各种价值观、兴趣、思想意识和未来职业进行探究,尝试建立一种稳定的本体性,准备迎接成年初期的各种挑战。

VU~0vU;~rh"O0心理学空间xfpB*OG4^+p,I

  ④本体性形成期 这时候,青少年通过努力,建立了有关职业、性别角色、政治与道德价值观,从而结束了本体性的危机。心理学家们一致认为,在形成稳定的本体性之前,青少年必然要经历本体性的危机阶段和停滞阶段。但他们有可能从本体性扩散期跳过本体性拒斥期,直接进入停滞期。

A [!@:[(u0心理学空间Bo6Z\(vc

本体感形成的年龄趋势心理学空间5c\:[X { Z i{/U

C],cC:s'X7`Sp0  一位美国心理学家调查了12-18岁的中学男生、21岁的大学男生和24岁的男性成人的本体性状态。发现,只有20%的18岁学生、40%的大学生和一半以上的24岁成人处于成熟的本体性状态。他还发现:本体性扩散期和拒斥期在较年长的被调查者中很少见,有将近25%的18岁被调查者、52%的大学生和68%的24岁成人已经达到停滞期或已形成了稳定的本体性。心理学空间f.O]5q3Nj

2ux8n;i\[ y9Z8l0  另一位研究者对12岁、14岁、16岁和18岁的男女学生进行了一次较大规模的横断研究,发现,这一年龄的绝大多数被调查者都可以被归到本体性扩散期和拒斥期。他还发现,本体性的最快速发展在16-18岁,相当于我国的初中晚期和高中阶段。但是根据这两项研究的资料,即使到高中三年级,也只有19%的学生被归到停滞期或本体性形成期。这说明,本体性的形成不是那么容易的,它是青年期的一项既重要又艰巨的任务。

eB)I k9M[M:_c0心理学空间QUSD^cm

大学学习对本体感形成的影响心理学空间*w7T[+ZufK(J

心理学空间;J0w*]^j#InSi^D%Vy

  还有两位心理学家研究了年龄相同的大学生和工人,以考察大学学习对本体性形成的影响。他们着重考察了本体性的一个方面──职业本体性,发现工人青年更善于根据他们的道德与政治本体性来建立自己的职业本体性。研究者认为,参加工作可能推动了本体性的加速形成,而大学学习则延长了停滞期的持续时间。另一项追踪研究也发现,大学生常常在大学学习期间从已经形成的本体性回到停滞期阶段,这表现在,当他们进入大学学习之后,由于大量知识的掌握和能力结构的变化,感到必须重新认识自己是一个什么样的人,自己应该在社会上找到一个什么样的位置。此外,大学环境也可能改变了他们的其他价值观念,如怎样看待国家的政治经济制度,怎样看待当今世界上流行的形形色色的关于哲学、美学、伦理学、心理学等理论,怎样看待异性,理想的配偶和家庭应该是什么样子等等,在这些问题上,他们过去形成的观念要接受新的挑战,因此不得不对这些问题重新加以思考,这也就必然地延缓了他们自我本体性的形成。心理学空间#M+po8]&VKZ2V o

心理学空间p+g~%D!wE`F&p;S

(写于1995年9月26日,投《中国健康月刊》)心理学空间?LB `+}8UC

www.psychspace.com心理学空间网
TAG: 孩子 同一性 心理学家 自尊心
«自尊心:平稳渡过少年期的重要条件 陈会昌
《陈会昌》
给孩子的脑发育创造好条件»
延伸阅读· · · · · ·

 陈会昌

北京师范大学发展心理研究所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科技大学研究生院客座教授。中国心理学会理事,中国心理学会儿童心理专业委员会副主任。澳大利亚墨尔本大学心理系、荷兰莱顿大学心理系、加拿大西安大略大学心理系高级访问学者。

陈会昌心理学网站
提供发展心理学,幼儿教育、儿童教育、青少年教育,心理咨询服务。

http://weibo.com/u/14143636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