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psychspace.com心理学空间网
人格疾患及其自殺行為之介紹
辯證行為治療運用於邊緣性摘要
DBT)對於邊緣性人格疾患之介入有相當的療效,特別是在自殺行為處遇。DBT 著重在認知行為層面的介入,其獨特的部份在於加入禪修的概念、辯證的觀點、行為技巧的教導與提升情緒挫折容忍度,藉以訓練個案在不安穩的情緒狀態下仍能維持適應性的生活功能。DBT 團體治療提供心理專業人員對邊緣性人格疾患(Borderline Personality Disorder, BPD)的介入考量與選擇,以 BPD 為對象的團體設計,宜考量其極為強烈、不穩定之情緒與易怒之特質,加上全面性自我認同缺損而致的失功能情緒管理與人際困難,採取更具結構化的策略,此能於有限治療時間中,更有效能的處理目標行為。因此 DBT 對於 BPD 治療為一有效可行之取向,可針對其情緒調節失功能、人際問題、衝動控制不良、與自殺行為提供具體有效的介入。
本文針對邊緣性人格疾患之治療進行療效介紹,實徵研究發現辯證行為治療(Dialectical Behavior Therapy,關鍵詞:邊緣性人格疾患、辯證性行為治療
林美芳*國立彰化師範大學輔導與諮商學博士生(mei6105@yahoo.com.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