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能量

> 正能量

[英] 理查德·怀斯曼
湖南文艺出版社

渴望激发吸引能量

希腊作家瓦西利斯·瓦西里克斯曾经写过一个故事,里边有两个神秘的生物:一个是上半身为鸟的鱼,一个是下半身为鱼的鸟。他们深深相爱,但是有一天,鱼鸟烦恼地说他们永远不能生活在一起。但是,鸟鱼看到的是好的一面,安慰鱼鸟说:“不,我们是多么幸运啊!这样我们就会永远相爱,因为我们永远都是相互分开的。”

瓦西里克斯并不是第一个认为距离产生美的作家。在罗马神话中,皮拉摩斯和提斯柏是一对情侣,但是他们的父母却不同意他们在一起,并且想方设法阻止这对情侣见面。

他们被困在相邻房子的不同房间里,通过墙上的洞倾诉衷肠。作家伊迪斯·汉密尔顿在其对故事的演绎中将此描述为:“然而,爱是不能被禁止的。越是试图熄灭爱的火焰,爱的热情就会越发高涨。”在莎士比亚著名的悲剧《罗密欧与朱丽叶》中,两个敌对家庭越是阻挠他们在一起,他们之间的感情就越深厚。

为了探索在现实生活中是否也存在同样的奇怪现象,科罗拉多大学的心理学家理查德·德里斯科尔在一年中追踪了几百对情侣的生活,观察他们对彼此的爱意程度,以及他们的父母对他们感情的干涉情况。结果显示,父母越是试图干涉、阻拦一对情侣的感情,他们之间的感情就越深厚。德里斯科尔将这一现象称为“罗密欧与朱丽叶”现象,以示对莎翁伟大剧作的敬意。

许多关于爱情的传统理论认为:“眼不见,心不念”。他们认为将一对情侣分开后,他们之间的兴趣就会渐渐消失。然而,“表现”原理毫不费力解释了这一现象。越是将一对情侣分开,他们就越是生气,然后他们往往将自己沮丧的情绪错误地理解为爱的迹象。

“表现”原理还能解释以下现象:当一段感情终止时,人们往往会感到非常焦虑。如果在刚刚结束上一段感情后,他们很快遇到一个新的可以交往的对象,就会误把焦虑感当做爱的迹象。这一现象得到了实验的证明。

在一项实验中,一些男士先作了性格测验,得到了积极的反馈(为了使他们感觉良好)或消极的反馈(为了使他们感到焦虑)。然后实验人员让他们来到自助餐厅,在那里,他们会遇到一位吸引人的女性。正如沙克特预料的那样,刚刚收到消极反馈的人认为,这位女士格外具有吸引力。

“斯德哥尔摩综合征”同样印证了沙克特对于“表现”理论的延伸。当人们不幸被俘虏时,他们往往会对劫持者产生一种特殊的感情。这一症状相当普遍,据美国FBI(美国联邦调查局)的人质数据库系统显示,差不多三分之一的人质有这一症状。

有趣的是,这一情况只有在劫持者对人质体现出一定程度的好意时才会出现。因此这可能正是因为人质将自己自由被剥夺的焦虑感错误地理解成喜欢的标志。同样,这也可以解释为什么人们会对虐待自己的伴侣感到依赖。

多年来,心理学家相信人的情绪影响他们的生理表现:感到生气他们会心跳加速,感到焦虑他们会出汗。正如关于詹姆斯理论的研究证明了人们的行为能引发情绪,沙克特的研究证明了人们对自己身体感受的解释决定了他们的情绪。

据此,怦怦跳动的心可以被看成是生气、快乐、爱情的迹象。在沙克特理论的指导下,人们可以通过观看滑稽电影、走过危险的桥梁、乘坐恐怖的过山车来制造爱意。这一理论也解释了爱情许多奇怪的方面:为何拒绝会引发人更强烈的情感,为何试图拆散一对情侣反而会加深他们的感情,为何人们很难离开那些明明对自己非常不好的伴侣。

受到沙克特研究的启发,研究者们开始利用“表现”原理对爱情的其他方面进行研究。

(11)

明日关注:黑暗中的变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