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年龄段孩子家庭教育的制高点(下)
时间:2014年08月12日|1969次浏览

首发地址:http://hi.baidu.com/bjlf1/item/b701e5dc003874f293a97428   

 高中学生(15、16-17、18岁)的心理特点与认知结构发展[注]

    高中阶段处于青春期末期青年期的初期。总体上高中阶段身心发展趋于成熟、认知结构趋于完善、智力水平达到成人巅峰的水平、人格趋于定型。但还缺乏广泛的社会经验和经济上的独立性,核心任务是全面深入学科能力构建和承担社会责任的准备。

    1.身心发展状况

    (1)身体的迅速变化与成熟

    人体生长在经过青春期的急骤发育后,进入了相对稳定阶段,也就是发育成熟和定型阶段。反映在外部形态上特征是:一是身高、体重、胸围的发育。身体发育的各项形态指标,先后出现增长速度减慢,年增长值减少的趋势,但仍是生长发育的重要时期。二是男女孩子由于肌肉、脂肪的增长水平不同而体现出不同的体态特征。三是性生理成熟带来了第二性征的出现,即除生殖器官以外的不同性别的特殊征象,男孩子形成了宽肩体壮的男子汉现象,女孩子则发育成丰满娇美、亭亭玉立的大姑娘。

    (2)高中生心理发展趋于成熟。接触面更广,社会交往更频繁,学习内容比初中生更复杂、更深刻,升学和就业的压力促使他们的社会化进程加速。这种情况对高中生的认知结构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些要求内化为高中生自身的需要,与原有的认知结构形成新的矛盾,成为高中生认知发展的动力。同时,高中生主客观条件的变化,也为认知发展创造了更有利的条件。

    (3)高中生认知结构的完整体系基本形成。高中生认知结构的各种要素迅速发展,思维能力基本上完成了向理论思维的转化,抽象逻辑思维占了优势地位,辩证思维和创造思维有了很大的发展。认知系统各种因素基本上趋向稳定状态,智力的品质和个别差异基本定型。高中生能运用理论假设进行思维,思维具有更强的预见性;能撇开具体事物,运用抽象概念进行逻辑思维,抽象逻辑思维的科学性理论性更强,思维步骤更完整。他们能按照提出问题、明确问题、提出假设、制订解决问题的方案,并实施方案、检验假设的完整过程去解决探究性体悟的课题。高中生抽象思维发展有力地促进了辩证思维发展,从而形成了抽象逻辑思维和辩证思维协调发展、相互促进的新局面。高中生基本上能理解特殊与一般,归纳与演绎、理论与实践等的辩证关系,能用全面的、发展的、联系的观点去分析和解决问题。思维的敏捷性、灵活性、深刻性、独创性和批判性明显增强。

    高中生认知结构中策略性知识明显增强。由于理论思维趋于成熟和自我意识的发展,高中生的观察力、有意识记能力、有意想象能力迅速发展,思维的目的性、方向性更明确,认知系统的自我评价和自我控制能力明显增强。并且元认知水平提高,能对自己的思维进行自我反省、自我调控,确保思维的准确和效率。

    (4)情绪体验较初中阶段强烈,情绪内容广泛,具有一定的连续性,形成各种心境。憧憬未来,常对活动充满热情,易振奋、易波动,也会感情用事,有时会出现盲目的狂热和急躁,以致不计后果的冲动;遇到挫折会有种种消极情绪。

由于思维的独立性和自我意识的进一步发展,其感情具有文饰性,内心世界活跃,而且情感的外部表现常与内心体验不一致。

    (5)动机层次提高,对社会各方面的关心程度增强,有一定的评价能力并逐渐转化为决定自己的行为的动机,体现了各自的价值取向。但对权利的需求多于对自身的义务、责任和实际行动的需求。

兴趣范围进一步扩大,并具有一定的稳定性,性格特征趋向稳定、成熟,外显与内向类型明显。可性格的可塑性仍较大,旧的不良性格特征可能被改塑,新的不良性格特征可能还会产生。

    (6)自我意识高度发展,要求别人了解、理解和尊重自己。自我评价比初中充实、客观,有自我发展、自我实现的要求。但也会出现自我与社会的冲突,有的学生自尊心过强,自我中心突出,一遇挫折就会转化为自卑。

    (7)交友热情高,迫切需要情感力量和参加不同类型的群体活动,随着不同群体性质的影响,高中学生的个性出现不同的发展方向。

对异性关注上升,在公开场合转向文饰、内隐,但又有显示欲,希望引起异性好感。在一定条件下,少数学生出现对异性较为隐定的情感,进而发展到恋爱。如处理不好,影响学习和个性发展。

    (8)有强烈的自治需求。高中阶段是在各方面进行探索、尝试并面临走向独立生活道路的时候,而且高中生的智力和个性都获得了高度的发展,因此而产生了独立自主的需求。高中生自治的要求主要体现在行为、情感及道德评价等方面,在行为上,他们要求独立决定涉及个人的各种问题,希望有一定的行为自由;在情感上,他们希望能独立体验和选择个人喜好;在道德评价上,他们希望能以自己的评价标准为依据,独立评价自己、他人的行为及社会事件。高中生的自制需求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①与父母的关系

    从青春期开始,子女与父母的关系便发生了变化,子女减少了对父母的依赖,却增加了反抗性情绪,这种情况一般在初中高年级达到极至。进入高中后,虽然大多数高中生仍希望父母将他们作为独立的个体来对待,反对父母对他们过多的干涉,但与初中阶段相比,则减少了与父母之间的直接冲突,他们更希望能与父母站在同等的位置上探讨和决定某些问题,希望能与父母和睦相处。

    ②选择职业

    选择职业,确定未来的生活道路,是高中时期生活中的一个重要任务。高中生在毕业前至少要在两种社会定向上做出选择,即是继续上学,接受高等教育,还是参加工作,直接就业。而且不论是选取上述哪一条道路,都需在所学专业或职业种类上做出具体的挑选。大部分的高中生在这一选择过程中体现出了自主性,他们能对自己的兴趣、能力、适应性等方面做出估价,希望能按照自己的意愿做出自己的选择,当然在做某些重要决定时,他们也不拒绝接受父母或教师的指导和帮助,但对于父母的那种强行安排持反对态度。

    ③对现实社会的不满

    高中生强烈要求自治的特点也体现在他们对现实社会所具有的一种不满情绪中。高中生对现实社会产生不满情绪可归因于两个方面。其一是由于高中阶段仍处于理想主义的阶段,他们对于社会和人生的期望都带有强烈的理想主义色彩,因此,对现实中存在的弊端极为敏锐和反感,有时甚至产生强烈愤怒或绝望的情绪,从而影响其对社会及人生的看法和态度;另一方面,是由于他们对问题的观察和分析还带有片面性及表面性,所以其思想认识上易出现偏颇,导致对现实社会的看法只顾一点而不及其余。

       2.高中生常见问题

    (1)学习的进一步分化和二次分化

    学习的进一步分化指沿续开始于小学后期的分化路线继续发展。学习的二次分化指进入高中后背离原来的分化路线重新分化,表现为原来学习成绩好的突然不适应而落后,或者原来成绩平平,高中突然“觉醒”、“开窍”,进入优秀生行列。这是新环境新任务要求的变化和个人内在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2)情绪困扰

    高中生面临着双重的压力,他们不仅要在快速的社会变革中选择合适的自我角色,而且要调适青春期生理、心理发展所带来的种种压力。这些压力过多过大过强,很容易使高中生产生消极情绪,造成情绪困扰,严重的会导致情绪障碍。

    高中生常见的情绪困扰有:

    ①情绪不稳

    情绪不稳是指在外界轻微的刺激影响下,甚至没有明显外界因素刺激时,情绪易产生波动,时而悲伤,而是又喜笑颜开,令人难以捉摸。

    情绪不稳的高中生比较多,这与他们的年龄特点有关。身心发展失衡导致心智能力无法控制身体从而产生冲动,使一些高中生闯下大祸,事后常常后悔不迭。

    ②孤独情绪

    孤独是指个人的交往动机、合群需要未得到满足而产生的一种失落的内心体验。其原因一方面是对自身过于敏感,对自己缺乏了解,自大、自我中心,不能很好地理解别人,只会抱怨别人;另一方面人际关系不融洽,家庭气氛淡漠,教师的人格缺陷都可能使高中生产生孤独感。

    ③敌对情绪

    敌对是指在个人遭受挫折而引起强烈不满时表现出来的一种强烈对抗态度。分析产生敌对的原因,一方面是不良的家庭和学校的教育方式所致,如父母教育方式粗暴简单;另一方面是高中生的心理发展正处于突变期,他们的成人感和独立意识增强,不想事事依赖别人,但由于他们的思维简单,情感不稳,调节能力不强,容易与和老师发生矛盾冲突。一些人可能会以敌对情绪来表达不满,一些人则以反抗、敌对来显示自己的独立和坚强。

    ④愤怒情绪

    愤怒常伴随着悲伤、羞耻一起出现。大多数人在感到愤怒时,其原始的感受是悲伤、伤害和痛苦。高中生往往在自己被冤枉、误会、欺骗或者因他人的出言不逊、自尊心受损时特别容易愤怒。同时,在与父母的关系中,高中生常因为个人自由受限制而烦恼,为了摆脱父母的干涉而不惜与父母争执。这些愤怒的情绪容易使高中生过于冲动,做出不合适的行为,过后又非常后悔。

    (3)心理困惑

    高中生的多种需要并不是都能得到满足,而一旦不能满足时就会产生困惑,就会产生问题。高中生的心理困惑主要有:

    ①健康的困惑

    高中生十分关心自己的健康,尤其是对自己身体形象的关注可以说超过了除老年期以外的任何一个生命阶段。他们经常爱照镜子,爱量身高。他们对自己肌肉的发达程度,对自己的一些性机能的成熟特征常常表现出担忧自己的身高不能达标,怀疑自己的外型不能被别人所接受,怕自己长的不够男子汉(或大姑娘)的味,有对自己的种种变化感到不能接受或不习惯。心理学家认为,一个成长中的孩子所做的或拒绝做的大部分事情,主要取决他对自身能力和外表的评价,而且这种看法将影响其行为。他们常常可以以此而为欢乐的源泉,也可因此而成为痛苦的深渊。

    关注高中生的健康应不仅仅是身体的健康,还应包括心理的健康。所谓心理的健康,就是一个以有效的、快乐的、社会所能接纳的行为,面对应接受的现实生活,以谋求对自己、对周围世界最好的适应。具体地说,中学生心理健康的标准表现为以下六点:正确地认识自己并接纳自己;乐于并善于学习和工作;乐于并善于交往;情绪欢乐、适宜;性格健全、行为正常;适应社会。

    ②我是个什么样人的困惑

    高中生大多是中考的优胜者,强手聚集一定又要有个高低之分,他们必然会发生角色地位的变化,有些人会由原来的优胜地位下降到一个比较低下的地位,甚至下降到一个“较差”的地位。这种“落差”必然要导致他们重视审视自己。他们常常会思索:我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常常会发生“理想的我”与“现实的我”的矛盾,他们十分关心自己的成长,我到底行不行?我算不算优等生?我有没有希望?尤其是一些女孩子,她们更是常常在想,是不是女孩子大了就一定会笨?这些困惑常常使他们行为上表现出郁郁寡欢、沉闷、离群、学习积极性不高等。

    ③学习上的困惑

    学习的困惑包括着为什么要学习,也就是心理学上讲的学习动机、学习价值的困惑,学习方法和学习成就归因等方面。学习能够促进人对环境的积极适应;学习能使人获得满足,增强自信;学习有利于个人潜能的充分发挥;学习能排除消极情绪的干扰;学习能避免和减少个人对自己的过分注意,保持人和环境的协调,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和谐发展。但是,我们的高中生常常对学习产生很多的困惑。

    他们面对负担沉重的高中学习,常常在想这是为什么?有位高中生这样说:我的爸爸是清华大学的毕业生,妈妈是个初中生,妈妈比爸爸收入高,我为什么要刻苦学习,我难道还准备走爸爸的老路吗?这就是一个学习价值问题,学习动机问题。这个问题的产生往往要追寻到我们家庭教育上。我们有的父母常在家里说:读书、读书,读书有什么用,拿了多少钱?一方面在要孩子好好学习,一方面又在嘀咕读书有什么用。孩子听了一定会产生学习价值的困惑。所以,做的面对孩子的学习问题,要注意自己的言行。在这方面成功的事例不少,比如某城市有一位文化水平不高的女工,她在计划家庭经济时十分重视知识的学习。她总是要在有限的收入中取出一部分钱用于她丈夫的科研、孩子的学习以及她自己的学习。工余时间常常看到他们一家人都在捧书学习,也没看到她去请什么家教,但她的孩子以高分考取了一所名牌大学。

    学习方法的困惑是高中生常常出现的问题。有位学生说:我也很努力,我也向我们班上学的最好的同学学了他的学习方法,但我为什么还不行?学习是不是真有方法?17世纪法国的数学家、哲学家和科学方法论者笛卡儿说:“最有价值的知识是关于方法的知识”。和老师应该帮助学生明确学习有方法,但无定法,明确学习方法因人而异的,只有符合自己个性特点的学习方法才是最好的学习方法。每个人如果都能形成一套有自己特色的学习方法,那么,他就向着学习成功的道路迈进了一大步。

    学习成就归因的困惑,这就是常常疏忽的问题。这个问题如果处理不好,非常容易影响孩子的学习积极性,更会影响他们的自信心。所谓“归因”,就是指由观察者对他人或自己产生行为结果的内部心理状况或动机做推断,以次作为理解、预料和控制今后行为的依据。归因理论对人们学业成功或失败的原因分析常常包括能力、努力、任务难度和机遇。如果我们的学生总是把学业成败都归于能力,那么,他们要不就会飘飘然,自认为聪明;要么就会消沉,认为自己笨,就会失去努力的原动力。而如果每次失败的推断都是努力不够,也会丧失自信。常常有学生问:“我已经很努力了,但我的成绩仍然不好,是不是我太笨?这已说明孩子的自信心开始动摇。最好的归因是实事求是,并且尽可能不要将失败归因到能力上,这可以不断地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④交友的困惑

    高中生正处在交往与闭锁的矛盾期,他们渴望交友,渴望友谊,但他们又常常产生亲子关系的困惑,师生关系的困惑以及同龄伙伴交往的困惑。父母都是爱孩子的,但由于教育方法的不当,或是过于罗嗦,或是错误的横向比较,或是所谓的“严是爱”,从不给孩子一点笑脸,从不当孩子面说一句赞扬的话,结果孩子就不能从父母那儿获得尊重,他们必然会怀疑父母的爱,也必然会出现与父母的交往距离。

    高中生在交往的困惑中还常常遇到与同龄人交往的问题,这里包括与同性和异性交往。他们在生理发育上已经完成了性的发育,第一、二性征都已成熟。因此仅就生理而言,他们对异性产生恋情也是无可指责的,但由于社会文明程度的提高,教育年限的延长,法定结婚年龄的延后,原则上说在学校是不能谈恋爱的。学校规则不允许,做的也反对,这完全是为了能使他们获得充分发展而做的决定。但是,孩子们很难把握好其中的分寸,而做的又过于简单从事,常常是一看到孩子与异性同学交往,神经马上就紧张起来,正常的交往也被视为不正常,这使孩子感到十分苦恼和压抑。

    高中生交往困惑更主要的表现在不会交往上,他们不懂得如何交往,他们在交往中常常由于角色扮演不当或语言语调使用不当,造成交往冲突。原来可以交往的朋友,结果疏远了。他们也可能在交往中接受负面影响,误认为除了金钱的交往就没有其他交往方式了。但他们又不可能有那么多的钱,于是就增强了他们交往的困惑。

    ⑤面对现实的困惑

    应当讲现在的高中生是一群十分可爱的孩子,他们爱思考,敢于表达内心的疑惑,勇于指出社会的弊端,是一群敢想、敢说、敢做的富有责任心和开拓精神的现代化青年。他们又具有青春期特有的逆反心理,自觉不自觉地在抵制学校和“太正统”、“太刻板”的教育方式,他们拥抱社会上的“新鲜事物”。然而,高中阶段仍处于理想主义阶段,他们对社会和人生的期望带有强烈的理想主义色彩,因此,对现实中存在的弊端极为敏感和反感;又由于受社会经验、知识水平以及思维的深刻性、逻辑性发展的限制,他们还不能对现实世界做客观的认知,面对媒体、信息他们缺乏判断能力,因此,他们常常会出现一些思维偏激、判断错误,甚至产生强烈的愤怒或绝望的情绪。他们有时也知道自己的偏激,但就是转不过弯,就是抹不去那个“错误”的思想。

       3.高中生教育要点

    (1)尊重与疏导

    高中的孩子有自己的独立思考和判断的能力,不再是小孩子,这时候家长要做的最主要的事就是尊重孩子,无论学习还是生活。尽可能的去尊重他,不要再仅仅把他看成是你的孩子,你的附属品,这时候的孩子,我们可以把他想象成就是我们的一个同事或者一个朋友!有时候我们会因孩子的错误不改变而变得焦躁不安、怒不可遏,就仅仅因为他是我们的孩子,我们认为他不应该这样或那样做!此时,我们大多数的家长都把自己看成是高高在上的教育者!而如果这个人是我们的一个朋友或同事,是个刚毕业的年轻人,我们可能会有这样的态度吗?至少我们会尊重他们,而非一味的责备求全,我们也会试着理解对方的做法。做家长的恰恰就是要变换这样的角色,让孩子得到他应有的尊重,即使是他做错了,也试着站在他的角度去理解他。而这种尊重就在于因势利导去教育孩子。

    在一个相对平等的教育环境中,孩子由于得到了他想得到的应有尊重,那么和家长们的沟通也就能更方便容易,双方对事情的理解也会趋于接近从而达成共识,疏导也往往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当然,这种尊重与无原则的宠爱或溺爱是截然不同的。

    (2)欣赏与信任

    看到孩子的长处与优点,欣赏孩子是独一无二的,由这样的欣赏而产生对孩子的无比信任。信任孩子不仅仅信任他的学习能力,更重要的是要信任他的一举一动,家长的信任在孩子的成长中是一剂良药。被信任的孩子多数是健康快乐自信的。多了解多沟通,在尊重的基础上去信任他、疏导他。一般来说在孩子小的时候我们谈到信任会是很自豪的,因为孩子就在你所框定的范围内做事,自然让你相信。现在,孩子随着不断的成长,作为高中生的他们行为上很多时候就不在我们框定的范围内了。比如,正常时间放学的孩子还没到家,跟同学出去活动,而且还有男有女,试问下我们做家长的如何敢去信任他?也许一次信任是可以的,二次三次都这样呢?还会信任他不?难免家长们不会生出别的想法出来!每个孩子都有善良的本性的。即使他曾做了错事,由于家长的信任,他会心生不安出来,这样今后他也许不会去做让我们不信任的事了。这种信任也源于对孩子的尊重和理解。

    (3)倾听与言传

    做孩子的良师益友,很多时候就要学会倾听,在倾听中去理解孩子,在倾听中去关心孩子。通过倾听,了解孩子的动态,可以及时纠正孩子的行为或心理偏差。绝不可以简单粗暴的不了解真相而对孩子大喊大喝,高中生,我的体会是高压下家庭教育的效果是很微弱的,这样不仅仅解决不了问题,更会把事情搞糟。倾听孩子的同时也是家长们自我反思的时候。倾听后请家长们不要把自己的孩子与别人的孩子做比较。当电脑走进千家万户的时候,家长的倾听教育显得尤为重要。孩子为什么要上网聊天?为什么要避着家长做一些不被允许的事?这些答案我们在倾听中都能得到,由于倾听问题不再难以解决,并且在倾听中家长最有可能做好的就是因势利导。

境·情·理与教育艺术

    根据认知结构知识模型理论,理,可入脑(意识、抽象逻辑思维),可服人,但往往抽象,又兼直白和说教;情,能入心(潜意识、象征性思维),能动人,又忧做作。如二者能见之于境(意象、意境),则有浑然天成之妙。如此之境,能春风化雨,润物无声。有此境,则无不化之人、不动之心、不明之理。这就是为什么优秀文学艺术作品能打动人心,为什么绝妙美景能令人着迷的原因。在文学艺术领域能找到此境之人是文学家、艺术家,在教育领域能找到或抓住此境的人是教育艺术家。

    一位高中男生拿着自己的日记给班主任看,班主任看过之后,大吃一惊,原来他遇到了最头痛的问题:这位男生早恋了,并且是恋得死去活来。这位班主任读了学生的日记,首先产生的思想活动是感动,十分感动。要知道一个学生把自己“见不得人的东西拿给班主任看,这需要付出多大的勇气,对班主任抱着多大的信任啊!”感动之余,这位班主任也感到了问题的严重性。但是他并没有马上找这位男生来做思想工作,而是等待能够把早恋危害说透的时机。契机终于来了。几天后班上在湟水边劳动,他(早恋者)看着湟水说:“我从这儿丢下一片木片,它能漂到海里吗?”老师说:“可能吧,因为它总不停地向前漂去。”接着老师对他谈起自己第一次见到黄河的感受。听着老师的话,这位男生产生了共鸣,最后对老师说:“黄河两岸生活过的人难以数计,可真正留下姓名的人太少了。老师,您看我能做出一番事业,留下姓名吗?”老师趁机说:“我看不行!”学生愣住了。老师接着说:“一个成就伟大事业的人,就得把全部的身心精力投入到追求的事业上。尤其一个人在青春年少之时,更要创造光辉的人生前景。像你丢下去的木片,本来可以顺着黄河流入大海,可中间被什么东西挡住了,搁浅了,它就永远看不到海上日出的壮丽景象了。”学生这时心领神会地笑了。可他低头沉思后突然又问:“难道伟大人物就不恋爱结婚?马克思、傅雷不都是早恋吗?”这一下问题明朗了。老师想了想说:“伟大人物也是要恋爱结婚的,但只想恋爱结婚的人显然成不了伟大人物。如果这与他们追求的伟大目标相冲突,他们一定能够战胜自己,处理好这一矛盾的。反过来说,能克制感情的盲目冲动,恰是伟人的素质之一。”学生心悦诚服地点点头。

    这是一次非常成功的谈话,因为谈话中没有武断地训斥,也没有不分青红皂白的批评,而是以“理”打通学生的思想,使这位男生沿着“理”的道路重新找回了自我的位置,重又回到正确的轨道上来。这一番谈话产生了巨大的效果,因为,这一位班主任教师把道理说得透,讲得清。班主任用道理解开了学生心中的“死疙瘩”,自然会取得好效果。

许多班主任在实际工作中忘记了这个教育原理,在实际工作中,不通情理,不讲道理,只会发脾气。动不动就是请家长,动不动就把矛盾上交校长。学生口服心不服,表面服从,而内心逆反。

    如果只用一个关键字形容各阶段成人与孩子关系的核心要领,应该是:乳儿婴儿期(0-3岁),全心“爱”;幼儿期(3-6岁),全力“玩”;儿童期(6-11岁),全面“训”(训练);青春期(11、12-14、15岁),务求“通”(沟通);青年初期,真心“赏”。

    [注]本文成文过程中参考了特级教师谌业锋的有关文章,在此表示感谢。

相关文章:各年龄段孩子家庭教育的制高点(上)

         各年龄段孩子家庭教育的制高点(中)

标签: 家庭教育  高中  心理  青少年成长 

发表评论 评论 (0 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