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狱的我还能走入社会吗?—心理案例分析
时间:2013年06月27日|2906次浏览

出狱的我还能走入社会吗?

倾诉人:

三年前,我做错事,在牢里呆过一段时间。一年前出来后,我决心要好好找份工作,重新做人。因此,除了我自己努力找活外,家人也帮忙介绍工作。

然而,每份工作我都做不长,我总感觉周边的人都用异样的眼光看待服过刑的人,在他们面前总是抬不起头,有时在休息或吃饭时,看工友们在一起讨论很高兴,可等我一靠近他们就低头不讲话了。因为融入不了,工作做得很不开心,不到三个月有时甚至一个月,我就选择辞职。

前几天,我要买电脑,跟家里要点钱,结果父亲说:“几次给你找到好的工作,都不懂珍惜,想走人就走,如今还有脸向家里要钱?”我很委屈,但又说不出,现在一个人在外面闲逛,不想回家。是不是在牢里待过的人,就再也无法被他人所接受了呢?

导报专家分析:

那一段蹲监经历,对今后的生活、自我认识、人际关系的处理都是会有影响的。你无意识地把自己摆在屈从或低下的位置,往往表现得过于敏感、脆弱。这时你的感受大多是空虚、愤怒和无助。工作中、家庭里,你的这些负面感受就跟镜子一样被投射到人际中,似乎大家的行为、言语都在昭示着“看不起你”。

不妨先找到自己的价值感、希望,每天注意发现自己的优点或表现好的地方至少三处,记录下来。同时更新生活的体验,也可以在咨询师的帮助下释放出未曾表达出来的愤怒、敌意和恐惧,带着更多的尊重和接纳来看待自己和他人,从而改善自尊和人际关系。(以上报道分析是海峡导报内容)

钢子老师工作室分析:

有过监狱服刑经历,对于当事人来说造成的心理以及社会影响不是一般人能够理解和感受的,即使作为心理工作者我想也需要谨慎以对。但是我仍然希望能够从心理角度提出一些观点,以便鼓励和帮助到在心里挣扎的当事人。

首先,对于当事人来说,听到希望和鼓励的声音时,也许更加令他们感到无所适从和压力倍增,当然,尽管听到希望和鼓励的话语比听到打击的声音和表现出无闻不问要好一些。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这些希望的声音会让当事人“一方面承受必然的心里阴霾感,一方面还要故作坚强对得起希望”,这样的心理焦灼状态会让人更加丧失动力。所以,对于当事人来说,如果你的亲人不断用希望和鼓励来要求你,你心里必须要清楚:无论他们说什么,我都必须要面对现实,什么现实,就是我当事人现在的现实:我的服刑经历的现实、我的社会能力现实、我的内心期望的现实……面对现实,才能脚下有路。

第二,对于有服刑经历的当事人的家人和朋友来说,能够做的最好的帮助就是,把他当做一个普通人来看待,帮助他分析他想做什么,他能够做的又是什么,当前最适合的工作又是什么,面对这份工作他的心理状态是怎么样的,工作当中遇到了问题时,就解决那些具体的问题,这样一步步一层层的分析解决问题,而不是不断强化他的“服刑历史和心理情结”。对于当事人来说,最为重要的就是“光明正大接受自己的历史”,钢子老师送你一句话来告诫自己:过去的是辉煌还是失败都已经不再重要,是英雄还是狗熊,决胜于当下和未来。这句话不能解决所有的问题,但是可以帮助你为自己打气。

第三,对于“是不是在牢里待过的人,就再也无法被他人所接受了呢?”这个问题肯定要问,而且必须要问,也一定会问。但是不是问别人,而是问自己。这个问题可以换成“是不是我在牢里待过,我就再也不肯接受并相信自己了呢?”问清楚这个问题相信你就有答案了。套用一句心理学的俗话:亲爱的,答案不在外面,在你的内心。

第四、对于因为有服刑经历,而产生的挥之不去的内心的“自卑情结”,我只能告诉你,这个自卑你要好好保护它,因为这个自卑留在心里不全是坏事,至少钢子老师能够想到的就是两方面的好处:第一,可以让你在人生的奋斗路上更加谨慎和充满扬眉吐气的渴望;第二,自卑会帮助你隐忍,以调适你的内心使你“缓慢的适应当前的社会生活”,而不至于“太快的进入当下的现实”,须知任何一种新的生活都需要一些时间甚至是足够的过程,我们才能适应,任何人都是这样,你的自卑就是帮助你起到了这个缓冲的作用,所以不用担心你的自卑,守护它,因为它帮助你祭奠那一段“失落的时光”。

心理咨询师张晋岗(厦门格铼海曼心理咨询机构暨钢子老师工作室)

(注:以上观点仅代表咨询师本人观点,与导报和导报邀请的专家无关,并借此感谢导报案例提供者,希望藉此分析更够帮助到更多读者。)

标签: 张晋岗  钢子老师  厦门心理咨询师  厦门格铼海曼 

发表评论 评论 (0 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