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公婆同住,有苦难言—心理案例分析
时间:2013年08月08日|2562次浏览

与公婆同住,有苦难言—心理案例分析

²      倾诉人:
   
我和我老公结婚好几年了,由于他的父母比较传统,一定要一大家子住一起,于是,我们和大姑子一家、公婆合住在一套房子里。一开始,大家都是客客气气、和和睦睦,然而,随着我们的孩子出生,大家相处时间增加,矛盾一个个爆发出来。
   
去年,宝宝的出生并没有给这个家带来太多欢笑,没本事,生个女儿做什么!重男轻女的公婆在月子里几乎不和我说话,两头为难的老公只能私底下安慰我,让我放宽心,好好养身体。然而,我的忍让并没有让矛盾减少。我和老公都是白天在外面忙,晚上回家已经很疲惫,还要继续照顾孩子。公婆只顾着照顾大姑子的孩子,还要怪我没有尽到做媳妇的责任。我比较喜欢网购,每次我下班回家总是能撞上婆婆的冷脸——— 我又有包裹了。她会念念叨叨个不停,还向我老公告状,说我败家……
   
我不想当个恶媳妇,每天回家就和公婆闹,于是我想到了和老公到外面独立生活。这几年,我和老公存了点钱,这笔钱足够我们到外面去买一个小套房独立生活,没想到,公婆生气地说我不孝,他们说,既然有存钱,那这笔钱拿来换套大房子大家一起住!而且,他们还要求换的房子写公婆的名字!
   
我很生气,老公又怪我小心眼。我真的很难继续忍耐下去,钱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这些年,我们真的很辛苦,我不想破坏家庭的感情,但我也希望有一家三口的生活空间,而且用的是我们自己挣来的钱,合情合理,我该怎么开口才好?
专家分析:
   
在大家庭中,想要和所有人相处融洽确实不易,丈夫作为原生家庭的主心骨,充当着重中之重的角色。如果你能和他有效沟通,由他处理当下的问题,效果会更好。
   
俗话说家家有本难念的经,用一颗包容的心去看待每个人,多看看他们好的地方,减少关注他们不足之处,这样会让你的心情更舒坦一些。当您情绪调整好了,就能更有智慧地去思考在与公婆同住时,如何拥有个人的生活空间。(以上为海峡导报报道)

钢子老师工作室分析:

1、在多代人共存的家庭关系中,尤其重要的是人际界限的清晰界定:

²      我很清楚我会如何处理事情,我很清楚我需要什么,不需要什么,我也很清楚如何获得我所需要的,拒绝我不需要的;

²      我很清楚我要做什么,不做什么,对于别人的要求和建议我总是有自己处理的方式和原则,我会在合适的尺度内考虑别人的需要,同时我也有能力保护自己的需要。

²      对于来自于他人的说法、做法,我总是能够保持对自己言行负责的态度,也会允许别人为自己的言行负责。

做到以上三点当然很不容易,所以才会不断地发生冲突和矛盾。但是,一个人能够进行成熟的思考,能够对自己的状态有较为清晰的认知,绝对是处理家庭关系的必备素质。

2、每个人的内心都有一套处理关系的惯用思路,这与个体的认知模式、生活习惯,潜在结构都有必然联系,当然如果能从某个人那里得到一些启发,学习别人的处理方法,会许会在短期内有助于改善当前的关系局面,但是要从根本上改善家庭关系,就不仅仅是给个方法、支个招那么简单了,要从本质上推动家庭关系的良性转化。

3、在处理关系时要要避免的问题以及策略如下:

²      害怕冲突和矛盾,想要提前规避,这叫退缩式交流。对应的策略是,推进式沟通,就是尽量说出内心真实的想法,让矛盾呈现在可以控制和交流的“桌面上“,而不是在内心堆积矛盾和问题,造成日后不可控制的局面。

²      面对任何事情,多人之间都不可能有完全一致的想法和做法,所以有不同意见才是真相。总是渴望大家的想法和我的想法一致,这是不成熟的思考模式。对应的策略是,我不但不排斥你的看法,我还想要听到你真实的看法,并且和你进行不同意见的交换,告诉你我和你的看法是多么的不同,希望我们能彼此了解并接受对方的不同;

²      不断生出来的渴望:在关系中最难以避免的其实是内心的渴望,即“我多么希望你是这样做的。”结果当然是希望越多失望也就越多。在失望的情形下,很容易做出这样的推理:别人不在乎自己的感受和需要,不看重自己的想法。期待被人看重并且希望别人满足自己的渴望,是婴儿和照顾者之间关系的延续和移情——倾向于把周围的人理解为自己的天然照顾者,期待别人以我为中心,羞于表达,却深藏内心,是婴儿不能表达而依靠哭泣的一种模仿和替代。策略是,认识自己的需要的来源,回到自己的真实年龄当中来。

²      第四:面对期望和误解:我们一方面处于对周围重要他人的期待和渴望之中,一方面又面临着他人的期待和渴望,对于自身需要和他人需要的平衡是成人世界中最困难的游戏。害怕自己不能满足别人的期待,又担心自己的期待被别人忽视和排斥而可以隐藏,于是就会将这两种紧张和焦虑释放在“提出要求者”那里,以自己过度隐忍作为委屈的条件,而倾诉自己所收到的不公。应对策略就是,正确看待和认识自己的需要和他人需要的本质所在。

²      第五:面对别人的情绪:当他人出现情绪时,不能看到那是别人自己的事情。流露情绪其实是个体处理自身遭遇的冲突的一种方法,但是我们很容易去“替他人背负情绪”的债务,并且借此增加自己的内疚感——借此回到“我是不好的”这样的负面价值体验中。有时候,可能他人在表达情绪时会带着对我们的指责和不满,但是那仍旧是他自己的事情,是他处理事情的方式而已,对我们的看法也是他思维模式中的一部分——应对策略是,我们可以很清晰的看到,对方正处于痛苦的挣扎之中,指责我们也许正是他解除自我痛苦的一种“并不很有效”的方法。我们如果被别人的指责牵扯进去,陷入痛苦,只能说明我们对自己的行为不够坚定,无法负责——我做了什么,我都要为之负责的,当然包括我的行为产生的可能的后果。

²      第六:如何处理自己的情绪:在理智和冷静的人都会遭遇到情绪的困扰,最大的情绪困扰并不是别人对自己不够好,而是我们发现我们不能像自己想象的那样处理自己的情绪——从根本上来说,情绪困扰源于对自己的无力和无奈。如果能够在遭遇到情绪困扰和冲击时,试着让自己先冷静下来,然后去面对自己的内心冲突和情绪,把情绪作为自己存在的一部分来认识它,而不是去排斥它或者企图做一些事情迫使自己的情绪消失。应对策略就是,想办法让自己冷静,然后去面对自己的情绪。这当然是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学习如何与自己的情绪相处、对话,甚至和自己的情绪交上朋友。

心理咨询师张晋岗(厦门格铼海曼心理咨询机构暨钢子老师工作室)

(注:以上观点仅代表咨询师本人观点,与导报和导报邀请的专家无关,并借此感谢导报案例提供者,希望藉此分析更够帮助到更多读者。)

标签: 厦门心理咨询  张晋岗  钢子老师  厦门格铼海曼 

发表评论 评论 (0 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