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游戏与游戏分析
作者: 转载 / 22072次阅读 时间: 2010年4月25日
标签: TA 心理游戏 游戏分析
www.psychspace.com心理学空间网HTML clipboard

zZ3z m*|e&B0心理游戏游戏分析 (取材自TA Today第二十三、二十四、二十五章)心理学空间T*`'q#P9V/A

m3tyO`a y0  你有没有这种经验,和别人的互动是在很不舒服的感觉下结束的,然后你对自己说类似这样的话:心理学空间:p(h!|9H&f/PL

"h3y m/Lrb?0  “为什么我老是遇到这一类的事?” “为什么又发生这种事?” “我想他(她)应该和别人不一样,可是怎么又…”心理学空间bCn'tg

`4g.q/`b0  你是否会因为事情演变成这样而惊讶,但同时又发现类似的事情以前也曾发生过?

H]:F$d`/B+Y0

6M9U f|;_ A0  如果你有这样的经验,用沟通分析的话来说,你是在玩一种心理游戏。就如同球类或棋类游戏,心理游戏也有其规则可循。艾伯恩(Eric Berne)是最早注意到“心理游戏的可预测性”的人,他也提出一些方法来分析心理游戏。以下我们将探讨各种分析心理游戏的方法。

4R0j8U7}b9i0

yKD+l)[:U:T0一、两个心理游戏的例子心理学空间[M bX9jB T

`l-w7zE?h/v7WD_0  例一:杰遇到珍,陷入热恋并决定同居,刚开始一却都很美好,但过了几个月,好日子似乎过完了,杰开始忽略珍的需要和感觉,不但对她大吼大叫,还常醉酒晚归,而且花她的钱却老是“忘记”还她。心理学空间Xa C KGgV}

心理学空间g^8\hH'L

  虽然他这么恶劣,珍还是和他在一起,而且他的态度越糟,她就越容忍他。这样子持续了三年,珍忽然在毫无预警的情形下离开,投向另一个男人的怀抱,杰回家发现一张纸条写着她再也不会回来了。他整个人都楞住了,喃喃地说“怎么会发生这种事呢?”,他发狂也似地去找珍,求她回到他身边,他越求她,她就越严峻地拒绝他,他陷入忧郁、被抛弃、无价值的感觉中,他努力地去看是哪里出了差错,另一个男人拥有什么他没有的吗?心理学空间1c:J6v Idsc4`d/c

心理学空间x P$ag~s)J

  奇怪的是,杰以前曾有过两次同样的经历,每一次他都对自己说:“再也不要这样了。”可是又发生了,而每一次杰都觉得警讶、被拒绝。

q"ys&k1OL0

:~x9p~8EUawR"i xW0  杰所玩的游戏叫“踢我”(Kick me)。心理学空间Xi1E\)Z;EE1]{

Y R*~Ri4tx+J2G.Q-_0  珍以前也有同样的经历,认识杰之前,她曾有过好几个男人,开始时他们都对她很好,可是没多久就变得很恶劣,她都是以“小女人”的态度忍受,但最后她都突然抛弃对方,这么做时,她都觉得自己无可指责,还带着一点得意,她对自己说:“没错,男人都是这样。”之后,她再和另一个男人发展同样的故事。

OQ]%Yw t3M0心理学空间 fC8KM4bYY(Z.L?

  珍玩的游戏叫“你被我逮着了,狗娘养的。”(Now I've Got You, Son of a Bitch简称NIGYSOB)。心理学空间Y} Gch$YR

A;x4h {Y4U*Vuo?0  例二:莫莉是个社会工作者,正和一个沮丧的个案会谈。心理学空间0Ffv&|G1W%O5GV

K5k*B'?5E^ Z'i0  个案:发生了一件很可怕的事,我的房东把我赶走了,我不知道该怎么办。

4i7\ ?2p [0

9\ jt(M/Jn0  莫莉(紧簇双眉):真是太糟了,我能帮你什么忙吗?

E @#X$`T*s7SX0

W miK%N#k6r8l0  个案(没精打采地):我不知道。

+B8Drn Wy0

#iqM(~ c1j0  莫莉:为什么不找报纸看看是否能租到别的房子呢?

2j IrO2e0心理学空间)m,o%uQI0hH

  个案:这就是问题所在,我没有钱付房租。

w mMMF{"d6}m0心理学空间 D1hgen1kZ

  莫莉:我想我可以安排你得到一些救济金。

0Lg [ sT0心理学空间c4m&Q#|R

  个案:你真好,可是我不想接受别人的救济。

h&b @*n-U}_*I0心理学空间A6F]]I

  莫莉:那我安排你暂时借住青年旅社,直到你找到新的居所为止。

Jv0q4e1b8K8?0心理学空间D,\7cb6S

  个案:谢谢,可是我心情这么糟,恐怕无法忍受和许多人一起住。

,^1n3E? g0dY9hy_`0心理学空间[Xo V$S7I0z@

  莫莉努力想是否有别的办法,可是脑子一片空白。

x+s_1NH[ s|0心理学空间-S gL\_w`3W

  个案叹了口气,站起来说:“谢谢你尽力想帮助我。”就怏怏不乐地走了。心理学空间$PfNj`\

心理学空间G4N2Bc?z h}U

  莫莉自问:“倒底是怎么回事?”她开始时觉得惊讶,随后觉得无力而沮丧,她想自己实在不是个好的助人工作者。

X^ xOk;c0

ZE J#[ ~fy0  同时,走在街上的个案也对莫莉很生气,他说:“她不是说要帮我忙吗?结果什么忙也帮不了。”心理学空间fN1nF,fb F

心理学空间6T)d3tMo9k

  类似的情形,他们两人过去都发生过很多次,莫莉常想帮助案主,并提出许多建议,可是案主却不接受,使她很不舒服;而这位个案不断地拒绝别人的帮助,并对试图帮助他的人生气。心理学空间F}1{QUx.n

U/\O2M)J:zF0  他们两人的游戏常成对出现,莫莉的游戏叫“你为什么不…?”(Why Don't You…?),而个案的游戏叫“对,可是…”(Yes, But…)。

l s8jey-u0

JTh*lH3V~ m`*a0心理学空间\,B+V9c0]F\

H$L.j!ui$Y~0二、游戏的定义

P \5~L0^9C0心理学空间)B/\ Gv7vk

  关于游戏的定义,在沟通分析师间有一些歧见,所以会这样,是因为艾伯恩自己在不同的著作中下了不同的定义,我们倾向用艾伯恩较晚期的定义,就是要符合游戏公式的六个阶段。艾柏恩( EricBerne)的定义,心理游戏是两个人相处时一连串的交流与沟通,但包含着许多双重的、暧昧的讯息,而且它导向一些可预期的结局。所谓暧昧是指表面是一 回事,内在又是另一回事,是双重的;所有的心理游戏都含有操纵性,有意无意的将想表达之本意隐藏起来。对于不懂游戏公式的人,我们可以这样解释:

5Vcr| [G!J0

U)f*g}(AcX(L0  游戏就是做一件事的过程中隐藏了内在的动机,且符合下述几个条件:1.不在成人自我的觉知之内;2.在行为转换前,这个动机一直没有外显化;3.结果造成大家觉得混乱、莫明其妙,而且都想去责怪别人。

C"T*Q Z7C5h-MC0

.Eh{4x6A @.IR0三、游戏的典型特徵

\B7i uZoL3ImL)R0

.]9C(jP(d0  游戏是一再重复的。每一个人都会把自己最熟悉的心理游戏一玩再玩,人物和背景会变,但游戏的型态是一样的。因此,若与人相处时一再重覆发生同一情况,就要注意其中是否有 Game发生。我们常听到一句话:“为什么这种事老是发生在我身上?”,就很可能是这种情形。心理学空间 QOU8X,lNt[

K"C&jI1l0  游戏是不在成人自我觉察之内的。虽然人们一再重复同样的游戏,但自己却不自知,要到游戏结束时,他才会自问:“为什么这种事又发生在我身上?”即使这个时候,他也不知道是自己设计了这样的过程和结局。因此,要知道是否有 Game存在,可从彼此关系中,是否有漠视存在可以看出。因为Game中都含有漠视,漠视自已、别人及现实情况。在玩Game时可能会得到很多的安抚及注意,但都是负面的。所以, 若发现彼此存在有负面安抚的关系时,即代表有Game的存在。心理学空间e4o1y c1K!_,v

&pg#a*G7fy:?0  游戏结束时,主角会经历自己的扭曲感觉。心理学空间 n \A@*K"uG

:}3zAA;^9hd%a0  参与游戏的人之间会有隐藏沟通。在表面的沟通下,会有隐藏的讯息在传递,在这样的过程中,人们可以找到和自己所玩游戏相配的人。例如当个案寻求帮助,而莫莉提供帮助时,他们都以为这就是他们的目的,可是由结果来看,他们隐藏的动机却是完全不同 的,从他们所传递的“隐藏讯息”可以看出他们真正的意图,莫莉想得到的是提供帮助却不被人所接受,而个案想得到的是拒绝别人的帮助。心理学空间y$BE3xe P&{-n"I

l'D5C5{R3@_B S,|0  游戏包括一段惊讶或混乱的过程。在这个时候,主角会觉得发生了出乎意料之外的事,有时则是角色的互换,如杰发现珍离开,而珍则是突然地决定离开。心理学空间Q+g Z%{5_.]:e5^,H\

心理学空间%ueJ0}4R:u

  回想自己最近与人互动不舒服的经验,写下当时的过程,核对是否包括游戏的五个特徵,很重要的是,结束时你的感觉是什么?这种感觉是否常发生在你身上?

S.oEF7\0心理学空间^*r#?gtG-UIK1c

四、游戏的三种强度

:u FPEw0

MB%q ?u'p7Xe+X0  第一度游戏:是社会性可接受的程度,通常这是和不太熟识的人所玩的心理游戏。玩游戏的人会愿意把结果告诉自己社交圈里的人,上面两个例子都属于这种程度,我们可以想像莫莉和同事在休息时间谈到其自我怀疑,她的个案则在酒吧和朋友痛骂社工人员的无能,而一般人也会认为这些事情没什么特别的。事实上,第一度游戏占了我们一般人际互动里很大的部份。

~*I!?k"~6d0

ZIJd%P'N-d0  第二度游戏:常和亲戚、朋友、家人、同事等较亲近的人玩,结局比第一度的严重,柏恩认为它会导致生活上或生命的重要改变,例如:离婚、离职、朋友间不再往来……且不希望让邻居知道这些不好的事。如果莫莉的个案当面质疑她的能力,她可能会陷入更深的沮丧,较不愿和朋友讨论,甚至难过的辞职。心理学空间$y \ K&ZbV&A

[.t!z5[;t0  第三度游戏:是最严重的程度,玩此程度游戏的人,将人生舞台当做扮演,心理游戏的场合,导致严重结局的地点,如医院、法庭,甚至殡仪馆。通常,此种程度的游戏都包含了生理上的伤害,如药瘾、谋杀、强奸……等。 如果杰和珍玩得更凶,杰可能对珍施虐,而珍可能把愤怒累积起来,最后拿起菜刀砍向杰。

s7C,S8f-N\P:w0

l{!}E$kV0五、游戏公式(Formula Game)心理学空间 rJ:|:Q5@1fC)C

心理学空间3{sl P A,I r]

  一个开启游戏的人,就像钓鱼的饵,吸引一个人来上钩。只要上钩,游戏便开始。所以,至少要有两个人才能玩心理游戏。如果一个人想邀请我开始玩游戏,而我不给他任何反应,游戏便无从发生。

`"^O W3OM)N0W0心理学空间~k/OPZ~

  若是一旦开始一个Game,其中会产生很多可长可短的沟通。短则可能是两三个来回的沟通,长则也许持续好几个月甚至几年。有了反应之后,会导致某种转变,带来一些莫明其妙、混乱的感觉,之后结局便出现 了。在这个阶段,有的时候,若能平心静气的回想整个过程,你可能会回想起,当初两个人是为何会开始这样的一个心理游戏的原因。心理学空间*R3@8g"k-@/b

/ewG;Ff,W.W$D0  艾伯恩把游戏的过程以六个阶段来描述,他称之为游戏公式:

;u;\)W%X8A` _0

yIJ:Fe0  饵 + 猎物 = 反应 → 转换 → 混乱 →代价

gN^!G1u6WR0心理学空间~(e`tNqV

  Con+Gimmick=Response→Switch→Crossup→Payoff

5I.@4S8ojGY [0

'J:yp%ia refc5k0  例一 我们把莫莉和她个案的游戏放进来看,他告诉莫莉自己被房东赶走时,就隐藏了一个饵,其意为“虽然你试着要帮助我,但我不会接受,哈哈哈。”这 时莫莉就成了钩(艾伯恩用Gimmick这个字是指一个人具备某种弱点容易接受对方的饵),对莫莉来说,她的弱点可能是脑中有个父母讯息“别人不幸的 时候,你必须帮助他。”心理学空间$QbS$t*h MmM#y]U9v

心理学空间mIJ+Pte

  反应阶段包括一连串互动,可能持续几秒钟,也可能延续几个小时、几天、甚至几年,在这个例子中,莫莉提出了几个建议,而个案一一列举行不通的原因,表面上只交换了一些资讯,但内在却包含了好几次饵加猎物所产生的 反应。转换则发生在莫莉技穷,个案说:“谢谢你试着帮助我。”时。个案离去,莫莉觉得惊讶时,就是所谓混乱的阶段。两人都以自己习惯的扭曲感觉为代价,莫莉觉得沮丧、能力不足,而个案则觉得愤慨。心理学空间ke;T TZ3}B1E_

心理学空间3Hg3c[ AWZ

  例二 一个传统家庭主妇来到辅导者面前,述说她的先生经常发脾气,甚至打她和孩子:

P7wfG7Wd(C x-QD @0

m#E6A'T.wO J0辅导者:你为何不告诉他你的感受?心理学空间4b,V8Y rQ;X

j4s'l3c^$G0  当事人:你什么意思,要我告诉他我的感受,说我怕他?不!不!心理学空间~u5]E0fy0l0W6d

心理学空间q1\S`5[X9M{x

  辅导者:为何不能呢?

:Ik1FC l h0c0

[\V f P~1g p0  当事人:因为他会笑我,再说,我根本无法打开自己的口这样说。

WF:f1Ay la0

#O]5u i J p0  辅导者:那你为什么不离婚呢?

c)W9\@` O5PG(n:n0

;V!F]6P_*\0  当事人:不,不,要是我离开他,邻居会怎么说?

*r s9P(U-b,J$\'J0

;n`8dMm Rx"E0  辅导者:也许你可以请你先生来这里,我们一起谈。

aq Pd?o b0

5nI]AL }O0  当事人:不,我想他不会来的。心理学空间KL WC~#B0ZUY

Ic:vrHW:o0  辅导者:也许你可以请亲戚或朋友跟他谈。

8w[+NtP0k(V0心理学空间 UF]"i&[(q

  当事人:嗯,你这样说也许是不错。但我想,我先生不会愿意将我们吵架的事告诉任何人的,他一定会很生气的。

'E9c BJ p0` M5FQ!T0

:O#t/v|j hD0  辅导者:如果他生气,你也对他生气回去嘛!

0KrLom(B%at7l5V0心理学空间3N;_A8lr%G*]o

  当事人:(很生气的)我认为你一点也不了解台湾。在台湾,太太是不能够对先生回话的。(立刻站起来)我想我还是去找别的辅导者好了!

/CG8C7r!IY0

$r-@bK9FGuW&i K0  这是很常见的心理游戏角色扮演,在当事人表示"我有麻烦,请你帮助我"的时候,“饵”即出现。而我是个很好的人又想帮助她,于是便是“上钩”。当事人叙述很多她的情 况,而我充满创意的给她一些建议,这是“反应”。但每次建议后,她总是说"是的,但是··"表示行不通。而当她推开椅子并责问"你不是一个好的辅导者 "时,便是一个“反转”。于是,我开始感觉到“混乱”,她到底要我怎么做?同时也出现了“结局”。对当事人来说,会产生不舒服的感觉。因为,她抱着期望到此来要求帮助 ,却未达成。她会在内心证明"我是无辜的,世界是无法改变的",这样的谘商过程对当事人是没有任何帮助的。这样的情形可用G公式来分析,也可用交流分析图(图八)来看这情况。当事人似乎用 A和辅导者的A做沟通,但其中隐藏一些非语言性(Non-verbal)的意思,证明"你是无用的,根本无法解决这件事"。若辅导者为了 "证明自己是个好的辅导者,能解决这一切",则从P发出讯息对当事人的C,当这些内在非语言性的想法互相产生时,就是两人之间的“反应”R。心理学空间L_*W?gH.U;?8P

%^fJ.m dS9? @ d0试着描述杰和珍彼此相扣的游戏,公式的六个阶段分别是哪一部份。把自己所想游戏的例子,也以各个阶段来区分,每一个阶段隐藏的讯息是什么呢?心理学空间w+U7a-gW] U

心理学空间dI*Ll(B|z8O j

六、戏剧三角形(Drama Triangle)心理学空间i5|]2?,gg

心理学空间e)g%dP:\?N9R

  史卡曼(Stephen Karpman)设计了一种简单有力的图形来分析心理游戏,就是所谓戏剧三角形(图23-1),他认为只要是玩心理游戏,主角必定属于迫害者、拯救者、受害者三种角色之一。心理学空间*|5d6`-YL W(t t

心理学空间d_&zpY2GY/\"}@

  迫害者(Persecutor)贬低别人,把别人看得较低下、不好。心理学空间C;E|#g`c8W"bE

心理学空间N zQ4OT

  拯救者(Rescuer)也是把别人看得较低下、不好,但他的方式是从较高的位置提供别人帮助,他相信“我必须帮助别人,因为他们不够好,无法帮助自己。”

${ M._ ],BM*[0

$bP8x;t v'H K3WY0  受害者(Victim)则自认自己较低下、不好,有时受害者会寻求迫害者来眨抑自己,或是寻找拯救者提供帮助,而肯定自己“我无法靠自己来处理”的信念。心理学空间 o~9]0S p

M:W c:G Yj*P7J0

(G!df#?*l)U } y0心理学空间Im&[z zD$M

心理学空间0z.l T7Wm6d

心理学空间4Q0X-T`6x[

图23-1戏剧三角形

l!N2K3r"}}x0心理学空间$pC4I,l(W4H^ h0G

  戏剧三角形中的每一个角色都隐含漠视,迫害者和拯救者都是漠视别人,迫害者漠视别人的价值和尊严,甚至漠视别人健康生存的权利,拯救者漠视别人为自己思考、行动的能力。受害者漠视的是自己,如果他寻找的是迫害者,他会视自己不重要、没有价值,如果他寻找的是拯救者,他会依赖别人,不去思考、行动、做决定。

&E(@ v^)Q^|Y#F0

'wA&j$|]Loo*E9N0花一分钟写下你认为可以用来描述迫害者的字眼,然后描述拯救者和受害者心理学空间/a eHBH MB

)IC](lQFF-U.l0  这三种角色都不是出于真我的(inauthentic),当一个人在这种角色中时,他们是在对过去做反应,而不是活在此时此刻中,他们是在用小时惯用的方法、或是从父母学到的方法来处理事情, 为了标明这三种角色的非真我性质,其第一个字母均用大写,若以小写则表示是真实生活中的迫害者、拯救者、受害者(中文部份,译者以迫害的人、拯救的人、受害的人来区别)。

BT x8`tpVI0心理学空间D?$sV yS6W#u

  我举一例来说明:心理学空间-byD'N@"[N4cD

P5fG)AOa_+I0  有一位家庭主妇忙了一整天,情绪不太好,加上孩子又生病、吵闹……所以没有时间去准备晚餐。而先生回来了,这位先生今天的工作也不十分的顺利,一进门就问太太晚餐准备好了没!太太便哭诉:“除了晚餐,你一点也 不关心我!”这时先生开始生气,认为下班回家吃饭是理所当然的事,而太太却不断的抱怨、伤心。以此状况分析:先生是P的角色、太太是V。不久孩子回来对父母说:“我不喜欢看你们这样吵架,你们吓到我了,不要 再吵了!”此时儿子是R。而母亲可能从V转为P,对儿子说“大人的事,小孩别管回,你回房间去。”父亲又说:“看看你,这是管教孩子的态度吗?”……也许一家人整晚都在玩 P.R.V的心理游戏,且随时转换个人的角色,最后会产生一个“结局”──也许太太“砰”的一声将自己关在卧室内,哭上二个小时。而先生会说:“这那像个人住的地方 !”然后,便离家到朋友处喝得大醉。不论它的结局如何,夫妻两人都会感觉不舒服。因为藉着这些沟通,在其内心深处更进一步的验证了他们对自己及对对方的看法。

%M+d:C&uUlR0心理学空间p2A0UNy)l-Oc\

  再以刚才传统家庭主妇的例子来分析:当事人一直处于V,辅导者为R。但在当事人生气的离去时,则从V转为P。而辅导者则从R转为V。 每当此戏剧角色转换时,亦即G公式中的Switch反转。每个游戏中至少有一个“反转”。辅导者也有可能对当事人说:“我看你根本就不想要我帮助你,你走好了,我不想和你做协谈。”此时辅导者为P,而当事人为V。

`\])T^*@ Z\0心理学空间8KE'B&ZuR:wo

  戏剧三角形中的每一个角色都隐含漠视,迫害者和拯救者都是漠视别人,迫害者漠视别人的价值和尊严,甚至漠视别人健康生存的权利,拯救者漠视别人为自己思考、行动的能力。受害者漠视的是自己,如果他寻找的是迫害者 ,他会视自己不重要、没有价值,如果他寻找的是拯救者,他会依赖别人,不去思考、行动、做决定。

G1?M2f#eGSRJP0

[SQ\u0  这三种角色都不是出于真我的(inauthentic),当一个人在这种角色中时,他们是在对过去做反应,而不是活在此时此刻中,他们是在用小时惯用的方 法、或是从父母学到的方法来处理事情,为了标明这三种角色的非真我性质,其第一个字母均用大写,若以小写则表示是真实生活中的迫害者、拯救者、受害者。你是否能想出一个真实生活中 ,迫害的人却不是一个迫害者?举个例子来说明真实拯救的人和拯救者的不同。有没有可能一个受害的人却不是一个受害者?心理学空间 dp'uuy|k

心理学空间;hC3X/xZ&jj

  通常在心理游戏中,一个人开始时是一种角色,后来会转换成另一种角色,这种角色的转换就相当于游戏公式中转换的阶段。如杰在玩“踢我”游戏的过程中,开始时是在迫害者的位置,珍离开时,杰则转换成受害者的位置。

&\4d)]W7YI$T]1}0

DdH+b0rb&M0你是否能想出一个真实生活中,迫害的人却不是一个迫害者?举个例子来说明真实拯救的人和拯救者的不同。有没有可能一个受害的人却不是一个受害者?

2k3ON/@ H(AORp0

@j:@2i Y(O0  通常在心理游戏中,一个人开始时是一种角色,后来会转换成另一种角色,这种角色的转换就相当于游戏公式中转换的阶段。如杰在玩“踢我”游戏的过程中,开始时是在迫害者的位置,珍离开时,杰则转换成受害者的位置。心理学空间 K zn8tyCC

?ocp:Tfa0珍、莫莉和她的个案,在他们的游戏中各是如何转换?在你自己的例子中,又是如何转换的?

5D7k7rg*n6l9t0心理学空间t-t"TRsCn:B

七、为什么要玩游戏心理学空间l^'z2hC

心理学空间b ]3R)kc2Mv,F-?W

  1.加强自己原有的人生剧本,收集点卷,以兑换预期的结果。

{r?:@!c'_ y&bM!s0心理学空间$MINhNT

  2.用自己过时、但已习惯的方法来生活。

2IC.p*c8R[H0心理学空间VK,W1}O

  3.加强自己人生剧本中对自己、别人、和世界的想法。心理学空间.V#o?5CU)@G0J

"L,ow/Hx0  4.再次肯定自己原有的生命位置心理学空间W O*i"v"lS(h

心理学空间~^%w t h:n#W

  5.游戏源于小时未解决的共生关系,可能是想继续维持不健康的共生关系,也可能是对其反抗的结果,可以维护既有的参考架构,并把责任转移至别人身上。

z~`V Nn O6`i0

8~'zG4Hn*r#d v*Wo5c0  6.获得强烈安抚(不管是正面或负面的)的可靠方法。心理学空间#xMXu&BU$j

I"p3`fZ.ue(bi0  7.艾伯恩所说的六种好处:

I9A#U&~Gl9Wy$J'L5Wp0

|5n:H9AU1a0   ⑴ Internal Psychological Advantage(维持自己人生剧本的信念)心理学空间2t|LC1E0n

心理学空间5z}/w)g3YM

   ⑵ External Psychological Advantage(避免接受对自己参考架构的挑战)心理学空间9{9|:n$GD3Y G$E'X

心理学空间 Wdw{1\j8v

   ⑶ Internal Social Advantage(提供与人亲近的假象)心理学空间:F:W3Oh(yV

g3UK%FghEZ0   ⑷ External Social Advantage(和人闲聊的话题)

_)AO5Y,p5B0心理学空间)BJW7B&|?q|wz

   ⑸ Biological Advantage(满足对安抚的需要)

2]%IM+m NW y9t*ru0心理学空间"H)wv lA1D1E4U

   ⑹ Existential Advantage(肯定自己的生命位置)心理学空间 h6c?3Jg8x

心理学空间(E0F]_|'w^(Oq

八、游戏有哪些种?

C!H v6r*}+}Zne{ nM0心理学空间z3l(f,M?iY

  自从艾伯恩写出畅销书《人们玩弄的游戏》后,大家都津津乐道于各式各样的心理游戏,这里则着重于游戏的过程,不去强调各种游戏的名称,所以我们从角色的转换来分类。

7N{9WT&h[@0

-w}e3Z;i U0  1、迫害者转换成受害者心理学空间)i$lb ib

心理学空间7bN+g:nDi9y

  ⑴ Kick Me(踢我,自作自受,讨打,找骂挨)并非真正的用脚踢,是心理层面(Psychologicallevel)上的。将自己陷入某种情况,引起别人轻看、谩骂等等。例如,故意破坏既定之规 则,做出冒犯的行为……。心理学空间PZ.X3}3o$Sj

k?L,_gX0  ⑵ Cops & Robbers(挑战规定或公权力,结果被处罚或被抓)心理学空间 ~#\Ie:KO

心理学空间CN$C K t4t3?

  ⑶ Blemish(一再挑剔、找碴,结果被别人排斥)例如老挑别人的小毛病、缺点、错误……。

9|8|(S1d;Bc-bU.V;j0心理学空间5N+L'|3D.\ |+Hic

  ⑷ If It Weren't For You(如果不是你的话…)

yM9mA:z:u;K1iV0

y{/u UT;{_!Z0  2、受害者转换成迫害者心理学空间/i#|8LWc]#S)o&A

/B*fGRS0  ⑴ NIGYSOB(Now I've Got You,Son of a Bitch现在我逮到你了,你这个狗养的!) 例如,某人曾请一位水电工到家中修理水电。事前言明修理费约500元,事后收到的帐单上却写着550元。他非常的生气,破口大骂水电工不讲信用、不诚实……事实上他可以冷静的告诉对方, 事情前后的价格不一,是一项错误。玩此游戏的人,找机会、藉口来臭骂别人,对付别人。

.CjXF*\7E M0

MbWjA_gG%z0  ⑵ Yes, But…(你说的很对,可是…)面对别人给予的帮助,总用"是的,但是"来回答,表示行不通。心理学空间"]_)y\:Bp

b&O m dr!A6LVT3N0  ⑶ Rapo(打带跑,sexual version of NIGYSOB)

LN)] v Dp4t"GU1S0

6z1P'r N8b/V$AA0  ⑷ Stupid(I Can't Think我很笨), Poor me(I Can't Help Myself可怜可怜我吧)与智商无关。玩者常在行为、动作上表现得很愚笨。例如,我和我先生在一栋房子里住了八年,对于家中的一切都很熟悉。但他却常问我:“剪刀在哪里?”第一次我告诉他了, 但两分钟之后他又来问:“你知不知道胶带在那?”我也说了。过了一会,他又问:“你知道××人他家的电话吗。”这时,我开始不耐烦了。在这个时候,我很可能转变为 P.迫害者。因为,他一直在玩"笨蛋"的角色。事实上,他很清楚的知道这些东西放在何处,他却三番两次的来找我。他真正的需要,可能是要我多给他一些关心和注意。

/x`}(m3s&LQ;a0

?4u[ Oj7q&w-hr0  ⑸ Wooden Leg(variation of Poor me)玩此游戏的人抱着一种心理“我有一个木头腿,不良于行,你还能期待我怎么样?”当面对别人的要求时,以此为藉口而拒绝。心理学空间3s[$nX"}(a

心理学空间5I e'i)E ] qdP(`6^

  ⑹ Do Me Something(又叫See What You Made Me Do,谴责帮忙的人在帮倒忙)心理学空间Vb3B*`dZ+UP+A

:a,c{X#DQ0  3、拯救者转换成受害者心理学空间-A\]3R/j,q"Dd

@)pIW&i0  ⑴ I'm Only Trying to Help You(我只是想帮你)例如,一个工作忙碌,从不休假的先生,答应家人周末要他带他们去渡假三天。但在周四时,一个朋友对他说:“嗨!你答应过我,周末要替我修理屋顶,你忘了吗?”于是他答应他,星期六去修。 但他忘记他也答应带家人去渡周末。由此,可看出他将自己陷进一种情境,使周围的人都感到失望,而他还认为"不管我费了多大的精神去帮助别人,别人从来不会感激我 "。他不了解之所以有这种结果,是因为他自己的行为造成这种局面的。心理学空间4T;d/H[uf {

心理学空间-C EpR~4V,L

  ⑵ Why Don't You…(你为什么不…)

5u \/kKE"Yb0

F i9Xx'RF&u8e0  4、拯救者转换成迫害者心理学空间 kTH/]T"|]:A+T

P;KV$T8X B\5\]0  See How Hard I'm Tried(你看我已经这么努力了)

4fNq(rgs/Gd%m0心理学空间6B lM-t?aX Q

  以上这些游戏的名称是人为加上去的,主要是在强调人与人之间的互动过程中,游戏发生时的一些典型特徵。大多数人与人之间所玩的Game并没有特定的名称。所以当别人没有要求你的帮助,而你却想帮助别人时, 就是在扮演拯救者的角色。我要特别强调的是:帮助别人是件好事,但去帮助一个实际需要帮助的人,和做一个拯救者的角色是不同的。当扮演拯救者的角色时,你是在漠视别人能够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心理学空间)B po#DQu+cV u4B$f

心理学空间/O&nBG-n+~4q

九、面对游戏时怎么办心理学空间{keC&b&f KgX B

e_ uvNhs*D%v u0  1、Option选择权:这个技巧加上你对心理游戏的了解,可以有效地帮你处理,使你避免掉入游戏,也可以从游戏的任一阶段中跳出来,也能用来“邀请 ”别人从游戏中出来,但是无法不准别人玩,也无法不让别人下饵。可以用完全出于成人自我的对话来阻断游戏,如莫莉面对要求帮助的个案,她可以说:“听起来你有一个困难,你希望我怎么做?”如果个案一再尝试钩她进 入游戏,她就继续以成人自我的方式来对谈,直到个案也以成人自我来回答,个案也可能放弃而离开,在这种情形,个案仍然得到自己预期的结果,但莫莉可以避免之。也可以用夸张的父母或儿童自我来阻断游戏,例如莫莉听 了个案的抱怨后,从椅子滑到地上说:“亲爱的,你又遇到了一件惨剧,对不对?”以这种方式来阻断游戏,在心理层面意谓着“我已经看穿你在玩什么游戏,我们换点有趣的好了。”

_;~x+a$Sn r{L0

?R)zQ[R.R G;D0  2.注意是否有漠视存在:包括饵在内,游戏的每一个阶段都隐含着漠视,所以注意是否有漠视可帮助发现心理游戏,一旦你接受饵所包含的漠视,就表示你成了猎物,游戏于焉开始。

Q RXV)]0心理学空间` I"j} s'`.R.R|c#n}

  3.抓到一开始饵(Catch the'opening con'):如果能在游戏一开始就警觉到,最有利于停止玩心理游戏,要能抓到一开始饵中所含的隐藏讯息,需要对心理游戏很了解及“像外星人一样的思考(thinking Martian)”。心理学空间Mb*h`F;KGX3]z

心理学空间.Y5C @/d4`9n'L

  4.我们常错失在游戏一开始就能察觉,通常在转换的阶段才比较容易发现,这还不算晚,你仍然能拒绝接受以不舒服的感觉为代价的结局,甚至你还可以用好的感觉来取代,比如我参加一个知名学者的演讲,讨论时,我忽然有一个灵感足以抨击他的论点,这时我没注意到自己已经站在迫害者的立场,演讲者妙语如珠,一句话就粉碎了我的批评,听众大笑,这时我可能掉入自己人生剧本中“我真是没用,且老是被人拒绝”的结论,但我也可以告诉自己 “真有趣,我发现自己又在玩老套的心理游戏,我真聪明,竟能发现这一点。”我为自己的觉察力高兴,留下的是好的感觉。如果你持续地用这个技巧,你会发现自己越来越少玩心理游戏。心理学空间 T"{)I,H(k!\!}-q

心理学空间4xS1pZ }g|

  5.还有一个技巧是当发现自己常玩什么心理游戏后,去注意自己这么做是为了满足什么内在的需要,自己真实的需要(authentic Child need)是什么,然后找出更好的方法来满足它,而不必再藉着心理游戏。比如 说我玩“踢我”的游戏其实是希望有独处的时间和空间,我就利用每天早晨独处十分钟,或是独自去散步,我以直接的方法来满足内在的需要,就不需要玩游戏来引起别人排斥我了。心理学空间.`RQ{'S\/p

心理学空间D ec&N.@lywR

  6.当你去注意心理游戏时,你会发现“转换”的部份是最容易被发觉的,可以看出参与的人互换角色,同时也能感受到转换时所带来的混乱,这个时候主角会认为自己无可选择地必然会有什么感觉、会如何去做(亦即走向游戏的 代价---得到扭曲的感觉),这时你可以运用成人自我的分辨力,选择向别人表露自己真实的感觉与需要(authentic feelings and wants),同时也邀请别人真诚以对。比如我和朋友玩踢我游戏,当发现面临转换时,我告诉他:“我忽然了解到自己所做的是要把你推开,直到你离我而去。其实我很害怕你真的离开我,我希望还能和你一如以往地亲近。”这 样坦诚并不保证对方不会弃我而去,但能“邀请”别人也以真实的自己来相待,不论结果如何,都可以不带着加强的扭曲感觉。

8_)@]y:C_,@9c0心理学空间gI+w"e5S+BFD

  7.Replacing game stroke:玩心理游戏是儿童自我藉以获取安抚的有效方法,那么一个人不玩游戏后会如何呢?他的儿童自我会落入惊慌之中,因为安抚的大量减少,对他 而言不啻是对生存的威胁。这时很容易另寻方法来玩游戏,也许是玩别种游戏,也许是“忘记”去注意漠视。所以要停止玩游戏,必须有好方法来取代原有的安抚,值得注意的是,心理游戏所带来的安抚量大质强,不玩游戏的 真诚生活所能带来的安抚较小,但持久且不带漠视,这一点必须说服儿童自我来接受。

:R:^V Dl0G5y9`0

1GmD"Ax"s/Aq0  8.卡夫曼(Jack Kaufman)强调心理游戏是一再重复的行为模式,一个人会一再地玩同样的游戏。他认为除非有立即的危险,否则不要在重复三次以前就 面质对方玩游戏,因为第一次大概是偶然,第二次可能是巧合,到第三次就可以确定是在玩心理游戏了。

T X D&_0U3_)r0心理学空间rd;@%^7f

  9.提醒一个人正在玩游戏是毫无帮助的。

[GjNA7G'`N"Y0

L FW@8p8} P0  玩心理游戏的人是在封闭系统中作思考,不接受外来的新讯息,而使用自己的旧资料做决定。而且,若是玩游戏的人是经由人的"饥渴"(Hunger)层面出来的,那将会是很强烈的。心理学空间bPK@"Ki6R

心理学空间z#Cf2T&Y(v[

  我曾说过,人的饥渴(Hunger)分为:(1)认可(Recognition-Hunger)(2)刺激(Stimulus-Hunger)(3) 结构(Structure-Hunger)

BU5L`-YJV yD0

9Y?uT9B0  这三种饥渴,可经由Game得到满足,也可从Game中所产生的负面安抚得到认可、证明自己的存在。同时也运用了时间结构,并得到刺激。所有的心理游戏都不是从成人自我 A发出的。人们也多半不会察觉到。因此,去提醒一个人正在玩游戏是毫无帮助的。须一步步的慢慢告诉他什么是心理游戏,会发生怎样的结局。帮助他用比较适当的方式,得到他所需要的,才会有实质的帮助。人追求安抚的饥 渴是很强烈的。若无法寻得比较适当的方式去满足饥渴时,要人放弃玩心理游戏是不可能的。

nW I:F/|0

h*} `!ql%SnY0名句欣赏心理学空间)tjjr6s5N

心理学空间9N H&hN l

  The first time may be an accident, the second a coincidence, but the third is evidence of a game. ---Jack Kaufman(卡夫曼(Jack Kaufman)强调心理游戏是一再重复的行为模式,一个人会一再地玩同样的游戏。他认为除非有立即的危险,否则不要在重复三次以前就面质对方玩游戏,因为第一次大概是偶然,第二次可能是巧合,到第三次就可以确定是在玩心理游戏了。心理学空间l)x!]?0{"^J-Ysk x

^mYPf/eyO:p0

i([-[bD@0www.psychspace.com心理学空间网
TAG: TA 心理游戏 游戏分析
«安抚 沟通分析TA
《沟通分析TA》
脚本分析(Scri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