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治疗中的智慧与慈悲》推荐序
作者: 心理空间 / 12288次阅读 时间: 2017年4月25日
www.psychspace.com心理学空间网
上一页呢,是李老师的原稿;这一页是出版社编辑过的和书一样样的版本
心理学空间)L}aN a9h,R$`l~V
心理学空间!c{6T:rT
心理学空间n OHv!N&J? d.d

此书最早的缘起,是郭海峰老师当年发愿,想要出版一套正念译丛,邀请我和其他人推荐书目。 心理学空间rok4pe$s

心理学空间,?A'{zrblv

当时我提出的入选标准是:(1)注重临床实用性;(2)写作有清晰结构;(3)作者、作品有一定的知名度和行业影响力;(4)反映了最近5年的佛学心理学界的临床发展;(5)单一作者专著优先,选编合著暂不考虑。 心理学空间EZSi^,I

心理学空间 Xm;hs0NC7P;|

《心理治疗中的智慧与慈悲》符合头四个方面,但偏偏它是合编书。一般来说,这一类合编书因为作者众多,每个人想法和文风不同,往往效果都不太好,除非是历经考验、多次重版的经典教材。

k$Z8{2TP+@T0

IV.o vl&g0但最终此书还是被编委会选中了。虽然它是合编书,但是主编列出的各个章节内容编排精妙,各位作者的写作风格也整齐划一,大多是比较标准的心理科学文体的写作风格。 心理学空间N(fXd%l)I

p9^6o4wcoAe/D0最关键的是,这本书代表的是美国正念界的一个最新也是最重要的发展——即试图对正念培训中强调的智慧和慈悲疗法中强调的慈悲进行整合。

"bG#fZ~ a0心理学空间` Tj VKx T'^~

对于熟悉汉传佛教的人来说,智慧和慈悲的矛盾统一应该是自然而然的,本来在汉传佛教中,就有“悲智双运,福慧双修,乐空不二,止观双运”等说法。 心理学空间x*H-Ha&] @/E I f

心理学空间:}l3O NC.Pr

明代智旭法师则用《易经》睽卦中说蕴含哲学来表述这种对立统一,他说,“寂照一体,明天地睽而其事同。止观双行,名男女睽而其志通。万行不出正助二行,二行不离性具。如万物不出阴阳二爻,二爻不离太极。名万物睽而事类。”(智旭,2004) 心理学空间u[pFZ1{5G:IrUQ

2X2d/S/t.Rf Y0当然,无论是佛学界还是心理治疗界,要求修习者整合统一的心态远不是智慧和慈悲这一对。 心理学空间6j!Q2L?\S1V%V

#T3B6F+GQM0x:N }D0心理学空间 O&\)c@%T9oovH0H
心理学空间5{ Q~n+j3^

mL2n,xC&\N"vC h0比如说在辩证行为治疗中(见图1),要求治疗师整合三对矛盾心态:改变—接受,养育—要求,不动摇—灵活。

QazA9U|I gn0

U*a&Y4j1FcW+?0
!t7C{!m)_@`(fZ1}?0

1Ms~ov*t&z7m0心理学空间7nw+k1Mm1o

辩证行为治疗的治疗策略的双人舞图(见图2),也非常类似藏传佛教的坛城,中央起舞的双人类似佛父—佛母双运,周围的八种元素,则类似于八正道。 心理学空间g G1`8PX5XM FXo

心理学空间6Wt2{%ozIo

心理学空间0@Cv v0g&U A

心理学空间:g2whu"o @D U1My

rD"dL;e`0心理学空间4W5c!w$\xw

心理学空间+jelm5z7\0I5L

i+r2zTti7N0图1 辩证行为治疗治疗师的心态整合图 心理学空间 ^[ @X Yf/^z

心理学空间 n7d*f~!o:s

心理学空间)S5gGm,|@C

心理学空间Q2rGRnw.AHm

|0P IK&K0

Z$?~(dM@T#V!|0图2 辩证行为治疗策略双人舞图

R NKzsx0心理学空间$aoZi'kJc|!~

目前心理治疗界,经过循证实践的洗礼,已经基本度过了需要证明自己有效的时期。 心理学空间s7S%o#r-Y'M/V

心理学空间1?'a#Ho%k(wz$U"KwB

下一步的主要研究方向是研究治疗改变的共同因素,再下一步的研究方向是这些有效因素在治疗早期、中期和后期如何调配,即所谓的治疗改变动力学。

AU.N-NJ*M7b5D0

h f/l9ejl;dE U%_-HO0在这些方面,佛学对我们的启示颇多。悲智双运,当然是佛学中“共同改变因素”的最基础的两项,类似于心理治疗中的“领悟”和“共情”。

/}5rwf:rK0心理学空间'nK Eq pq.FIB

但是佛教还有好多改变模型。如南传佛教中有37项改变因素,被称为三十七道品(见图3),还有瑜伽师十七地,菩萨十地,五十二阶位,三学七清净十六观智,等等。数十年前,就有荣格分析师引入了禅宗《十牛图》《牧牛图》,来描述自性化过程。仅仅这一方面,佛教就还有《五牛图》《六牛图》《十象图》等可供借鉴。

,z+Q#^XJ([2{0

p7Dyaeye0心理学空间3|'FDJf*Z|2}%m}

r2{#N8^d{7B0

{:L _@d%M'k$M"pA)X*d0

,~%Zf;\3r4k\r%Fg0图3 三十七道品表

FWi%L*[r0心理学空间 Z)B6dc.M c4hW}

目前西方正念界只是接触和转化了佛学成果的很微小的一部分,就已经引发了革命性的改变。其他内容是否需要引进,如何引进,实在值得我们深思。

X5Qa/V5O1XNt3g%@ hw0

oM\:C.q+Z];L0K0比如说,德宝法师曾经提出,如果行者多对他人进行慈心观,在进入禅定的状态下,是可能引发他心通的神通的。心理治疗师当然不太可能入四禅安止定,或许也没有必要,但是如果咨询师练习到达初禅近行定,甚至只是刹那近行定,是不是可以增强共情理解的能力呢?咨询师修行禅定会不会修出一颗出家人的心来呢?出家人心态是更适合做咨询师,还是更不适合呢? 心理学空间{\vz(_4b6L?!P^

z P U;j\0另一方面,咨询师们贪婪地大口吸吮佛教法乳汁之时,往往没有意识到这其中的危险。 心理学空间]O?0d*j a

心理学空间`P)C'RP&q%|3@

危险之一,佛教的术语自有其内涵,不加说明地引用佛教专业术语,会让人误以为心理治疗和佛教修行无二无别。

p7s&E.?Kq0

.V4hwJDmtL)al0比如本书中所谓的“智慧”,大部分属于佛教所言的“俗智”,而非“圣智”。

$Rwsm;e l"iz0心理学空间or0d6Mb#A^Q

在佛教中,有些本书的“智慧”成分也许要被判断为“执着贪嗔痴”。

3aRfH'`@/@h0心理学空间l[ W~$K/Vs

同样,本书所说的“慈悲”,肯定不是佛教说的“大慈大悲”,离“慈心定、悲心定”也颇有些距离,有些地方甚至类似佛教说的“爱欲”。

q2Or-e1p IH0

7}d+B0z f `0站在佛教立场上,咨询师们如果妄称心理治疗能达到佛教修行的结果,显然是“妄语”,甚至被视为毁坏佛法、断人慧命,咨询师本来好心帮忙,结果却摇身一变,变成了让众生丧失了证悟机会的魔众。 心理学空间dh _:| d'L;V X%x3t/M

v6@/`/_&`0这对好多自称佛教徒的咨询师来说,可能也是非常意外的。

]v:r@(g%WRDC!s0

DB.^1X+O:P0危险之二,咨询师可能会产生佛教反移情,破坏了咨询伦理和咨询空间。

V"z r%s-aPN,r0

pP @M'~ GT;`r0心理分析从弗洛伊德时代起就注意营造悬置超我,来访者可以在咨询室里自由联想,他可以骂佛祖很自恋、很变态,可以对观音菩萨产生性幻想,而治疗师总是采取好奇的态度,探索这些情绪的来源,并试图理解他们。

qoI.d,`"a6hn(U0

6[0W1BGwD7O2\@"}5D0但是很多佛教徒咨询师开始产生佛教反移情了,他们把《心经》推荐给来访者,让来访者念大悲咒消灾。

5N7U4s Q?D6B,~0心理学空间4g FN0KG1q*W5C

这时候咨询师的中立位置模糊、消失了,咨询师貌似法师,又不太可能真正起到法师的作用。

:a%X%E`?$oh1GGK!h0心理学空间5RP!_ma"~P!x

“云散水流天地静,一声长啸白云头。” 心理学空间$r ? S0Q,_9TY6?/D;X

e5v*K'}*JWm2t0咨询师渴望达到禅师这种自由无碍、动静相宜的心态是可以理解的,不过这种心态大概不是在来访者面前假装自己是禅师,就可以修炼成功的。

N ?xO+f)g0

u K)@\AM X8\0从丰富的中国传统文化中掘金、炼金,大概是这几代心理咨询师不可推卸的时代历史文化责任。承担这种责任同样呼唤着咨询师的智慧和慈悲。这本书向我们展现了我们的美国同行、前辈在专业进展方面的慈悲、智慧和勇气,愿它能唤醒我们的喜悦、赞叹、惭愧等良性心态,最终让我们能够为心理咨询行业的进步做出有益的贡献。 心理学空间%B8^Z$S0w`mu

5]"ndX7o'F~T0 李孟潮 心理学空间,Q;V7mb1h|6n9}%Qr

心理学空间r8Rf Nv's;N?T

精神科医师,个人执业

Y#VY(c.?.f rJ*d-p.h]0心理学空间p1S F_ vNO

2016年9月于上海

,T#hj I;i}b S0
www.psychspace.com心理学空间网
«在神话中寻找的生命意义——《神话原型心理剧》推荐序 书序
《书序》
灵魂炼金从人格面具出发——《隐藏的人格》书评»

 李孟潮

李孟潮

李孟潮,个体执业者,心理医生(精神科主治医师),精神分析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