離家
作者: 李维榕 / 6906次阅读 时间: 2010年4月24日
标签: 注意力 外祖母 少女
www.psychspace.com心理学空间网

8\? Z GU"I0離家心理学空间#j[n%n3P
母親聲淚俱下,十分激動地投訴女兒對她的管制。她說:女兒不讓她與任何外人聯繫,包括她自己的母親。連外婆或外婆其他家人來電話,外孫女都要割掉電話線。心理学空间%EF@*z1?M

pUh3ur&o TG [\4CM0女兒又天天洗廁所、刷浴缸,忙個不停。但是誰也不許如廁,怕家人把潔具弄髒。父親說:好像家中出了一個魔怪,把每個人都折磨得透不過氣來。忍無可忍時,便與女兒大打出手。只是父母親越還擊、女兒越強橫,最後站得硬的還是女兒,父母親萬分無奈,只有搖頭嘆息,卻毫無招架之力。
P A#YQ8VN6|0心理学空间M#q0}"M aa)W
這個如此神通廣大的女魔頭究竟是何許人物?心理学空间 WDz OIk!j"p
心理学空间5l7I Q&T%c'hn a2o*Dr
那坐在一旁神色悲切的女兒原來只有十七歲。她身材清瘦,除了面色蒼白,看來與一般同齡少女沒有分別。心理学空间 C g*v'z|[3X2Ux`)a

)H I@i X0只是與她交談並不容易,因為她的注意力全部放在父母身上,尤其是母親。心理学空间P'^#_/Mh(\!R_Rt$l
心理学空间mE1I@yGB
問她為什麼不讓外祖母接觸母親,她也說不出所以然來,只是當父母在旁忍不住哀聲嘆氣時,她立即就有反應。不是怒目而視,就是惡言相對。心理学空间;v5T$k#k:V/Ld8X

4j;QOiV0S0驟眼看去,她好像真的是看管著父母的一舉一動,讓他們不得安寧。但是細心看來,卻是父母的一聲嘆息、一個小動作,都能夠牽動著她的全部情緒。
,j8[y/\ xAo;m4P0心理学空间-~*N@\:J
這是一個很有趣的現象,如果單從這少女的行為著手,明顯地她實在患有嚴重的強迫症狀。不停打掃房子、不停洗手,一種失控的驚惶,讓她重覆又重覆一些讓人莫明其妙的動作。心理学空间?4R2KvR#a%V9a
心理学空间,Q:IZm&A?0AJ9r
但是如果你留心觀察,就會發覺她的控制,並非是沒有對象的。所有行動都好像是針對父母;斷絕所有外來的接觸,把自己及一家人都封閉起來,與世隔絕。
p/z;I0E6DX#E5H's0
"P9hwfy0XeDNs0可以說這少女在精神上出了問題,也可以說這少女在情懷上,仍然停留在幼童階段,死纏著母親不肯放手。心理学空间'}3f9n:t8P(m

J6Og%T%K/_^Mx~0家庭治療的理論,往往以心理發展的尺度來量度個人行為。所有偏差問題都可以說是基於個人在某個發展階段的停頓。例如,這少女身體發育是十七歲,但情緒卻滯留在嬰兒時段,只想獨佔母親。心理学空间O"C^ H8^t
心理学空间/O7T"h qKD%~`%y(S
這個理論的好處,就是把人的行為問題正常化,『不肯長大』遠比精神病讓人容易接受。在心理治療上也容易確定較為明朗的方向。
n y1xjF0
JC%s$pk k.M(wwF0同時,當父母親與孩子糾纏在一起時,由於如此近距離讓他們很難看得出這是一個糾纏不清的現象,無法明察母女之間的難分難解,讓雙方都無法走出彼此的視線。父親其實也留意到這個狀況,只是他被女兒的不可理喻氣得失去理智,只會衝上去動武,而不能有效地把妻子拉走。
X ^2V}mk4W0
VtR&X ['VC0因此在治療的訪談時,讓父母看到他們與孩子的互動形式,是十分重要的。心理学空间|#g4Qk pxOn
心理学空间P5zWlx _8c/]+d;`,?)`
當問題的定義從『家中出了個小魔頭』轉化為『母女的糾纏不清』,處理方法也就大不相同。心理学空间0OY:~w{pU;J H.JI

j.u#b8p7Yg0少女一直在留意著我與她父母的談話,在一旁不停地抗議。後來我請她站起來,背向父母,對她說:在妳這個年齡,妳的眼光應該是面向外面的世界,為什麼妳卻把全部精力都放在父母身上?妳想那是幾歲孩子的行為?心理学空间)j9ll0m!v
心理学空间@c4Kxb$U
她竟然甚有主見地回應我說:三歲!
FGl?9ddL-}0心理学空间 h/["mb']Mc5xE
話說得很清楚,有趣的是她母親在背後稍有移動,她就禁不住回頭往後看。兩人像一個連體嬰,呼吸在同一頻道。
"k9_fVB:Z2^)`~0心理学空间`e*n9A#R
這般奇怪的母女關係是怎樣產生的?心理学空间`:E$X+@KRAD p&S
心理学空间c"T2g3iN'B
我想先要從依附理論 (Attachment Theory) 說起。孩子生下來,就與母體互相依附,接收彼此的訊息,這本來是一個最自然的現象。但是萬一母親在情緒上存有焦慮,孩子就會感到不安全。因此,如果父母關係不和,孩子就自然地加入他們的矛盾,鐵三角就是這樣形成的。心理学空间'?}O'v9cd%^EB

D[!G&b k&S+MbQ0要了解這些孩子的依附行為,就得了解母親的坎坷。心理学空间n*UzIuA
心理学空间dx(@n j3s4c:y
像這少女的父母,本來都是大機構的高層主管,後來公司倒閉,父母同時失業。父親沒法找到同樣待遇的工作,唯有當司機去,母親回家帶孩子,大半生的管理經驗無從用起。她衣著鮮明,應對得體,卻滿肚子的不甘心,一腔懷才不遇、無處舒展的苦惱。
k+b+^MX0心理学空间'c/]_9we|K
而女兒,好像有意無意地去為母親消愁,漸漸地演變成學也不上,閉起門來天天與母親周旋。心理学空间{`M3yF ^u(|

1t`` P)|b(h0這少女的行為看似極端,其實這種母女連體的家庭關係卻並不少見,只是程度上的分別而已。好在經過這次談話,少女真的開始反思,完結時,在服務意見問卷上回應﹕從來沒有想過自己的問題是因為離不開母親,真的要開始為自已的前途著想了。
4O PV@8X0
9^4[)i&{E`o%m0最近見到另一對母女,也是同一個現象,初時人人都以為母女之間有很大的矛盾,讓她們水火不容。但是經過一段觀察,發覺情況剛好相反,其實女兒只想緊抱著母親,而母親也承認十分享受著母女相依。最有趣的是,母親的錢包中仍藏著女兒嬰兒時的照片,可悲的是女兒,也宣稱:最開心的是嬰兒時代,她決定不要長大。
SME Q$I]0心理学空间*Z+S|#^u1L'Q t~E
一個人的成長並非絕對容易,過程中往往產生很多岔子。家庭治療大師 Jay Haley 早期寫的一本書,名為離家 (Leaving Home),就提出許多青年人如何基於種種原因走不出家庭的例子。
5EIy&W7B]NY` f4F0心理学空间%v4M b R3EAc$h
要離開母親,尤其是哀悲中的母親,對很多青年人都是一個極大的挑戰。而要求母親放下子女,尤其全部心意都繫在子女身上的母親,也是天下間最殘忍的一回事。心理学空间SP/LLN3C(Y
心理学空间 C"b&wPrr)e
很多父親都看得出妻子與子女的過份依賴是個問題,老是怪責妻子不肯放手。他們不明白,唯一讓妻子放下孩子的方法,就是讓自己成為妻子的良伴。就算取代不了,也要在妻子心中奪回一點位置,別讓孩子坐大。因為,青年人習慣了母親懷中的舒適,就更加無法應付外面的風雨。不但長不大,反而越長越小。心理学空间 B%K9O kO"qb
心理学空间a6R4F7hz
中國人的家庭機構,本該是父母子女位置分明。只是太多時候,母親與子女是同一陣線,而父親反而成了外人,讓很多忠心的孩子都走不出家門。
C+E{Cs ?x/A0心理学空间a'uR w&]C+?9N m
也許成長的道理,就是要放得下父母!心理学空间tp!c$J_"E:Q
心理学空间#H3`7~ D.U.n"A*h1D
「本文轉載自4月21日信報副刊健康版」

C.B jKHO0www.psychspace.com心理学空间网
TAG: 注意力 外祖母 少女
«吃雲吞麵去 李维榕
《李维榕》
「請勿打擾」»

 李维榕

現任香港大學家庭研究院總監、美國紐約「米紐慶家庭中心」(Minuchin Center for the Family)督導、具美國婚姻家族治療學會(AAMFT, American Association of Marital and Family Therapy)會員及督導資格,多年來在歐、美、中、港、台、新加坡等地示範教授家族治療並提供督導。在一本重要的家族治療教科書中《Family Therapy: Concepts & Methods》,麥克.尼可譽為目前「結構派家族治療」的主要人物之一。李博士著有《家庭舞蹈I》、《家庭舞蹈II》(張老師文化),另與米紐慶合著多本家族治療叢書,如《學習家族治療:家族治療師的成長與轉化之旅》
http://www.familycouncil.gov.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