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道正义观的自我、他人分离效应
作者: 吴胜涛 / 9162次阅读 时间: 2011年2月10日
标签: 吴胜涛 心理学 易经
www.psychspace.com心理学空间网
中国人持有较高的一般世道正义观和较低的个人世道正义观;即他们相信他人的遭遇或整个世道是合理、应该的,但却认为自己的遭遇不合理、不应该。

-?&R[+i[vM)W9@_0《欧洲人格心理学杂志》:世道正义观的自我、他人分离效应
$dV c!ts|Y*a#p$D+`0作者: 中国科学院心理健康重点实验室 吴胜涛
_@%] V2hM5cr0心理学空间"J$\ k%mD0b%OL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易经·乾卦》
1U}AZ l;sHr3~0心理学空间$E3fMd-FO$V
  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道德经·五十八》
@ lm5B4{0心理学空间 b4zm}^)R9W d9uNG!jm
  为了能够稳定、有序的生活,人类一方面从制度层面去谋求社会的公平(Fairness)和公正(Justice);另一方面,“人人心中有杆秤”,我们早已在心理层面建立了“好有好报、恶有恶报”的私人契约,即想当然地认为我们生活在一个由正义主宰的世界里。正因为持有这一朴素的世道正义观(Belief in a Just World, BJW),个体才有信心面对他们所处的物理、社会环境;否则,将无法树立长远目标,甚至无法遵从日常行为规范。
k?#Wz qE0
zB,Gd'b u0  然而,世道正义观毕竟是对事实上并不总是公正的客观世界的一种“正向错觉”,生活于其中的个体为了维护它,会想当然地低估显而易见的不公。尤其是指向他人或整体的一般世道正义观(General BJW),被证明是一种反社会的观念体系,它促使个体去指责或贬低弱势群体(“活该如此”),进而妨碍社会公平、公正的建立。西方人的一般世道正义观通常较低,即不大相信人们的遭遇是当然合理的;相反,他们倒是认为自己得到的通常都是应该得到的,即持有较高的个人世道正义观(Personal BJW)。前者与心理健康无关,只有后者被证明是一种心理资源,对心理健康有利。心理学空间 b#QB)}%EN{i$s of;W
心理学空间4k2x{@/D8N%`
  有趣的是,与西方相比,中国文化历来宣扬“福祸相依”、“道义长存”、“苍天有眼”,并鼓励个体在逆境时接纳、顺应命运的安排。对于生活艰难的中国人(如人均GDP、人类发展指数、主观幸福感相对较低,且地广人繁、多灾多难)而言,人们往往需要对外部环境抱有积极的幻想,从而在心理上发动自己去应对逆境、改变现状,例如相信“天行健”、“天道酬勤”会让他们有更强的生活信心与进取动力——研究表明,中国人也确实有这样坚韧不拔的心理特点。
[0w e(A g*S9{$vt0心理学空间.|1LZ~+?Y W^/j
  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和美国纽约大学的研究人员对中国17个城市2000余名成年人的随机抽样调查表明,中国人持有较高的一般世道正义观和较低的个人世道正义观;即他们相信他人的遭遇或整个世道是合理、应该的,但却认为自己的遭遇不合理、不应该。进而,针对汶川地震成年幸存者和大都市或贫困地区青少年的调查再次验证了这一发现,并且,他们身上的一般世道正义观与个人世道正义观的失衡现象更加明显。与此同时,研究人员还调查了被试的心理坚韧程度;结果表明,相对于个人世道正义观,一般世道正义观对心理坚韧有独立的预测效应;尤其对于地震遇难者家属和贫困地区青少年而言,一般世道正义观对心理坚韧的预测效应更大。
s8Q`z!d9uW*{0
0\9|.CV4I!l{2X0  这一发现质疑了西方人认为一般世道正义观在成年期会逐渐消退、且只有负面价值的传统结论,同时也与近年来兴起的体制合理化(System Justification)以及补偿正义(Compensatory Justice)理论不谋而合,即否认不公事实的合理化策略、相信未来将获补偿的超然心态可以增强弱势群体的控制感,进而有利于其缓解生活压力。需要注意的是,在西方人身上发现的一般世道正义观与反社会态度(如个体指责、人际冲突、打击报复、保守主义)的独特关联,在中国人身上同样存在。一般世道正义观的这一适应价值与反社会倾向并存的独特现象,值得深思和进一步的探讨。心理学空间fcD*cOe7st

yD0D0t n_0该研究的部分结果已在线发表在《欧洲人格心理学杂志》(2009 Ranking: Psychology, Social 6/50 = 12%; 2009 IF: 2.597):Wu, M. S., Yan, X., Zhou, C., Chen, Y.-W., Li, J., et al. (on line). General Belief in a Just World and Resilience: Evidence from a Collectivistic Culture. European Journal of Personality.
3a%@\}6h0心理学空间K7X-QX5N}f
心理学空间;@^#?]jL#l+T-sI

图1. 一般世道正义观与个人世道正义观在研究1(A)、研究2(B)和研究3(C)中的平均值。

4q(OB#^&AH#Y!f0心理学空间:I+xx$txI

www.psychspace.com心理学空间网
TAG: 吴胜涛 心理学 易经
«如何解读神经科学结果和报道 科普新闻
《科普新闻》
记忆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