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情绪:我们自己的情绪史
作者: Claude Halmos / 7188次阅读 时间: 2015年11月11日
来源: 《心理月刊》 标签: 情绪
www.psychspace.com心理学空间网

Z&C]3b%LQ&G.[E0我们的情绪:我们自己的情绪史心理学空间 Z`9F g-RS N @x

C6b"c/S;?,Z9I0来源:《心理月刊》
.|+kP!aZKY0文:Claude Halmos心理学空间@^V0k;a
译:台学青

6M Tx a(H1qFE?q0心理学空间[C3z m%_i[X C:r

“真抱歉,我知道这很愚蠢,可我觉得自己快哭了,我无论如何控制不住自己。” 发泄某种情绪时,人们感到尴尬,精神分析师很熟悉这种情况。即使来到心理诊所,目的是诉说自己的不幸,也很少有人让自己的眼泪流下来,让自己体会某种浓烈的情绪。更有趣的是,如果精神分析师问:“您为什么不好意思哭?”,回答往往是:“我就是这样,一直这样。这是我的性格。”每个人都好像全副武装似的从娘胎里面生出来。殊不知这是极大的错误…… 我们与情绪的关系,以及我们与人格的其他组成部分的关系,所有这些统统都是个人经历的产物。

w'lF7R.vA0心理学空间b Z6Z U3B*onf ~'c

从生命的黎明开始,每一个“小人儿”就注定要经历各种情绪的体验,因为他是一个会说话的生灵,常常会面对各种“触动”他的情景。我们因此知道,情绪不是在他自身之外,而是进入他的体内,进入他的心灵深处。新的情绪不断地与旧情绪的记忆结合在一起,那些有意识或无意识的记忆,经纬相交,渐渐地编织成每个人特有的“情绪组织”。心理学空间o xY*s8m[ i_1l |


#E ^#J%wc0当情绪来袭时,可以说每个孩子面对的都是“均等的机会”。心理学空间&~t L/TDL5u

aN+a1X$hEO0孩子周围的人影响他们的情绪心理学空间P)q&|3EjD

0R;Ky \(S!^0如果我们大家都从相同的起点出发,为什么到达终点时结果却截然不同呢?为什么有些人看上去极端的“情绪化”,而有些人却那么的“不敏感”呢?心理学空间#O/q ?&~$t.j

0P E|r3v9Q1\L+P8af0答案很简单:虽然每个人遭遇情绪的机会均等,但处理情绪的方式却各不相同。一个孩子是否能够接受突如其来的情绪,感受它并表达它,这并不仅仅取决于他自己。孩子不能独自完成自身的构建,他与周围人的关系至关重要。在情绪方面,周围人更是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

?9Zw,[3rI^0心理学空间l0H/l$PHu

7N YWv ^W-]#y1^0?0

8OR/s!uPZk"yM(J0家庭情绪主色调

~a9cYP/Z0

S"r~2Tn8] {0孩子自觉或不自觉地与自身的情绪形成什么样的关系模式,首先取决于父母同自己情绪的关系。有这样的家庭,每个人都沉默寡言,或者无论发生什么事情,都咬紧牙关;也有这样的家庭,说出自己的恐惧被认为是“懦弱”;表达出快乐或者愤怒是举止放肆。心理学空间%w3E0nP2H:Z rY ^I;M5x

心理学空间6j`3|E B6p

在这种家庭里,孩子很快学会关闭自己心灵的窗子:什么事情都不能向外泄漏。为了确保自己不触犯这条疯狂的戒律,孩子通常只有一条出路,就是泯灭自己灵魂的声息。既然无法扼杀自己的情绪,他只有不去感受情绪,从而免除表达的必要。就这样,孩子把自己心灵的声音“关掉”了。

+|Y%l;Q K3P J?0心理学空间3S![Pygre

在另外一些家庭里,成员们以较为微妙的方式处理自己的情绪,此中“奥妙”常常在心理分析的过程中被揭示出来。有的病人会说:“我不明白自己为什么总是那么悲观。我父亲可是个嘻嘻哈哈的乐天派!”直到有一天,随着心理分析的深入,病人发现,表面上兴高采烈的父亲原来长年在与抑郁症作斗争,而作为孩子的他下意识地感受到了这种抑郁,并把它变成了自己的生活模式。心理学空间E `*r}:\9A!]M`|O

心理学空间#QH9pF G |

孩子的感觉是敏锐的,他认同的总是成年人真实的一面,无论这种真实隐藏在什么样的面具下面。心理学空间HV5@U)u;\*Qa%{E1E

%_g'Hk:y0父母要帮他们心理学空间SC rY4is

心理学空间T&M [Vt2F_

孩子的人格形成不仅依赖于父母的生活模式,也取决于他在认识自身情绪的过程中从父母那里得到什么样的帮助。当孩子感受到强烈的愤怒或极度的欢乐时,他需要成年人的语言抚慰,才能驯服情绪,并把感受变成自身的一部分而不至于感到焦虑。如果没有这种帮助,孩子会觉得自己快被情绪淹没了,身体就要爆炸,并且终生都会无缘无故地恐惧自己。当孩子开始社会化的过程,父母的帮助尤为重要。孩子被送到幼儿园,第一次和同龄人生活在一起,他感受到的第一次失望,第一次爱(或友谊)的悲伤,第一次被侮辱、被排斥,都构成了孩子的“日常的情绪体验”。成人们往往忽视儿童课间休息时的打闹,殊不知这里每天都上演着莎士比亚式的悲剧,都对孩子有重大影响。

4q:n[}dIVz0心理学空间~K `+y FE XR

心理学空间sP{ n"_u$`fK_

心理学空间#r,H^ y)y(Z2n9J

忽略小孩的悲伤?心理学空间6C AmxU_+T

心理学空间\R2p s+Z C#n]

为什么这么说?因为,不管成年人自己与情绪的关系如何,他们对孩童世界的看法总是拘泥于某些固定的论调,也许他们自己并没有意识到这一点。心理学空间 pB ~C;b WT*^

*m5g.i2U} L8m'l9b0在我们的社会里,孩子通常被当成微型的人,一个尚未长成的人,因为他的身材是那样的矮小。这样一来,人们往往低估孩子言语的价值,并把孩子的情绪看得无足轻重。

n;B)T ~.K0心理学空间dS#vm"Ij

我们常常说:“这没什么,不过是小孩子的悲伤而已。”人们否认孩子对周围一切有着强烈的眷恋情感:“是啊,刚给他换了个新保姆,他慢慢就会习惯的......”人们认为,小孩子不理解周围发生的事情,因而不会像成年人那样感受痛苦。其实,小孩子的悲伤是真实的。心理学空间.s}A8~ ~N+i

心理学空间d]'T7B2\.^ ])?M

小情绪会长大心理学空间/_1d fZ ?4r_

心理学空间&cK2guF)Osc,u

成年人有时认为,不让孩子经受强烈的情绪困扰,是在保护孩子。其实他们错了,因为孩子总能感受到一切。孩子受到的“保护”并没有阻止他感受情绪。面对成年人的态度,他只是无法表达自己的感受而已。

#Y.i+l.P"Y#|7@w }0

~ehF xZI*K!dP0“如果妈妈不想让我知道某件事情,我不能告诉她其实我知道。她不告诉我,我很难过。可我要是跟她说我知道了,她就会伤心,甚至会生我的气。”

\ aB(o_ir`:m0

e3E8x#Ew"X N0于是在孩子和他的情绪之间,产生了一道鸿沟。成年之后的他,被那些陌生的情绪所困扰,终于有一天不得不躺到心理分析师的长沙发上。

vq F[{su0心理学空间&T-Mf4z qx

我们必须从每个孩子的幼年起就教会他驯服自己的情绪。今天的人们也许并不能认识到这件事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因为在我们生活的社会里,人们把“生活的痛苦”等同于“疾病”,把情绪视为病态,并千方百计地让那些经受痛苦(失业,关系破裂,亲人死亡)的人相信,他们的痛苦,尽管“正常”,却只能用药物来治疗。小(孩子)的情绪最后就会演变成大(人)的情绪。心理学空间L*_%Mx8M&u$B0jcY5Dx

www.psychspace.com心理学空间网
TAG: 情绪
«午睡会让你变得更坚强? 自我
《自我》
我们的情绪:给极度压抑者和超级敏感者的建议»
延伸阅读·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