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分析理论对鲁迅小说创作的影响
作者: 李婉 / 6906次阅读 时间: 2019年3月13日
来源: 《戏剧之家》 2018年第20期 标签: 精神分析 鲁迅
www.psychspace.com心理学空间网

精神分析理论对鲁迅小说创作的影响心理学空间4K{'Ca jS
李婉
0Z6G#\g1Iu0If0《戏剧之家》 2018年第20期心理学空间2~ {4D$L2?{


x5O-bs$bb R0

XJ*\-}-`s0【摘 要】精神分析理论自二十世纪上半页传入中国以来,对中国的文学创作与批评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鲁迅作为在中国文学史上有着重要地位的作家,其小说创作受到了精神分析理论的重大影响。本文在文艺批评的视域下探讨,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对鲁迅小说的影响。心理学空间s#X.|5^j$F&z)j

*y*\q3Nz;l#A0【关键词】精神分析;弗洛伊德;苦闷的象征;鲁迅心理学空间-A!yt%Y$@ b(D

P4@x E6SaE\'\9D0一、鲁迅小说创作中的精神分析理论影响

:v([+|qX%o@6J0

*e3Ic{R0(一)精神分析理论与《故事新编》

V&S|;oPX2b%W3^0心理学空间X'r3K3}RF1X i/y

1926 年鲁迅在他的回忆性散文《狗·猫·鼠》中写道:“自从那执拗的奥国学者弗罗特提倡了精神分析说——听说章士钊先生是译作‘心解’的,虽然简古,可是实在难解得很——以来,我们的名人名教授也颇有隐隐约约,检来应用的了。”

%I D+uB{/m\$T[A0心理学空间 ?i.Y/|TVD#O _

《补天》女娲从梦中惊醒“然而已经记不清做了什么梦”。众所周知,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就是从“释梦”开始的,梦在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中又被认为是愿望的达成,而这愿望通常是指性欲,所以女娲从梦中惊醒,“只是很懊恼,觉得有什么不足,又觉得有什么太多了”中的“不足”和“太多”是指性欲不能得到满足,且蓄积于体内的能量即“力比多”又太多了。心理学空间"y3c V8r2p)s

i[8f9CU0弗洛伊德认为,生命的进化和发展只是偶然现象,须归因于外部原因;反之生命向寂灭状态的回归,却是它的本质和目标所在,是生命内在的本能。作为生命源头女娲(生命的创造者)的死,便是说明人类最终会向死亡本能回归,而这一回归也使得压抑和宣泄这一对矛盾得到和解。

.jt/`#k2mb:h0

RB-Yl5NN H0(二)精神分析理论与《彷徨》心理学空间3Dn2p&`2j1q

H)lT ~#h8d0`0《肥皂》是鲁迅将精神分析理论运用到小说创作中的第二次尝试。《肥皂》通过表现主人公四铭潜意识中对于街头女乞丐的性欲,揭露了道学先生外表遮盖之下的肮脏丑陋的灵魂。四铭在街上看到一个年轻的姑娘讨饭,有非分的邪念,但由于道学者的身份将这邪念压抑到潜意识。

UK+n/V,UiG0心理学空间ll*Sp,b2m'L

当四铭的妻子问他,“你给钱了么?”四铭的回答犹豫不决,“我么?——没有。一两个钱,是不好意思拿出去的。她不是平常的讨饭,总得……”四铭的回答,表现了他的心理过程。“我么?”这句反问是为了遮掩四铭自己对讨饭姑娘的邪念,并且怕妻子看出自己的这种心理而产生怀疑。“她不是平常的讨饭,总得……”如果说四铭对于妻子提问的回答之前一直是在迂回地应付的话,那么最后这句暴露了四铭对讨饭姑娘的特殊感情。弗洛伊德认为人的语言很能表露人的心理活动,四铭就是通过语言将自己的欲念暴露无遗的,这些都属于无意识。对于这些细节的处理,不难看出鲁迅对于心理分析小说的驾驭能力。心理学空间*Q2j`9ZNQ

C*O6m2C/^`RH'y0四铭受到两个光棍的启发,将压抑的欲念转移到一块葵绿色的肥皂上。这块肥皂“光滑坚致”散发着“似橄榄非橄榄的说不清的香味”就好像他对讨饭姑娘的感觉似有似无,回味起来“也来的更浓了”。四铭就如同他在文章中一遍一遍说道“咯支咯支遍身洗一洗”一样,在潜意识中体验性的快感。但是当他回到现实,幻想破灭之后,便因性的欲望受挫而出现了性格上的乖张暴躁。心理学空间%c7B6r Y*a!`

4?0H_0Y @0在封建意识根深蒂固时的中国,人们对“孝女”的赞赏完全可以是光明正大表露于意识的,对于她的淫念只能暗暗地被压抑到无意识里。但这性念才是四铭的真实愿望,是“本我”,它要通过超越“超我”的压抑而表现出来。于是“自我”就一遍遍地转述那两个光棍的话,来满足“本我”,且又不开罪于“超我”。尤其是四铭一遍一遍地在复述“咯支咯支遍身洗一洗”,就是为了体验这种满足的快乐,合乎弗洛伊德所说的“快乐原则”;而这话又不是四铭的原话,又可在现实中脱罪,合乎“现实原则”。

-D8Fp1I@4U0

e8T"R9EswHB0鲁迅曾说:“偏执的弗罗特先生宣传了‘精神分析’之后,许多正人君子的外套都被撕破了。”在《肥皂》中,鲁迅就用了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的方法,撕破了像四铭这样的道貌岸然的“正人君子的外套”,把人性中卑鄙的一面袒露在人们面前。心理学空间}9h#ge Pn

心理学空间@&B9_q]n0T

二、鲁迅对精神分析理论的认同与批判

N$P wZ@gN7W0心理学空间['\uLX$K9BL/FW8e

鲁迅除了受精神分析的影响,也对精神分析的某些理论给予了批判。尤其是精神分析的泛性论,从翻译《苦闷的象征》开始鲁迅就批判弗洛伊德将一切都归于性。鲁迅在散文《狗·猫·鼠》中批评“我们的名人教授”对精神分析理论“也颇有隐隐约约,检来应用的了……。”于此之后,鲁迅对精神分析理论的批判也越来越严厉。

Y l'd9lJ%`0

;KrAhZ1ry01933年1月28日,鲁迅在《论“赴难”和“逃难”——寄< 涛声> 编辑的一封信》中用反讽的态度批判了政府的卫队对女学生开枪。鲁迅说,“兵们最爱瞄准的是女学生,这用精神分析学来解释,是说得过去的,尤其是剪发的女学生……”鲁迅讽刺了当时向学生们开枪的士兵和没有头脑的动物没有任何区别,如同发泄性欲的兽一样,只是军阀屠杀镇压学生的工具。他既批评了精神分析的性欲理论——一切尖形的棍状物在潜意识中都代表阳具,同时也讽刺军阀向女学生开枪是机械的兽性的发泄。心理学空间#eq2rAf_}HBr

r1`)A3I8W&t U%e[ d-g0对于精神分析理论经历了了解- 尝试- 深入分析- 批评等过程的鲁迅,可以说是精神分析理论在中国传播的见证者,他的经历同精神分析理论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这一理论在中国发展的大致趋势。

a'f$Z2V|Nn0心理学空间R:k I|G

参考文献:

~_'~3ZW3^aB]0心理学空间,[G i*i.|/g2E$p

[1] 鲁迅. 苦闷的象征·引言.苦闷的象征[M]. 北京:未名社,1924.心理学空间I&a+w P;|

心理学空间IW*u x6{

[2] 余凤高.“心理分析”与中国现代小说[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7.心理学空间 r#m [:cr:D

P ~b I @{SPu3C1m/W0[3] 鲁迅. 鲁迅全集[M]. 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5.心理学空间H Dr#m`{

www.psychspace.com心理学空间网
TAG: 精神分析 鲁迅
«弗洛伊德在哪里?——基于国内近十年文献的解读 精神分析与文化
《精神分析与文化》
拉康派对乔峰悲剧的理解:英雄难过美人关»
延伸阅读·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