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心理疾病的分类
作者: 郑希付 / 28471次阅读 时间: 2008年10月01日
标签: 临床表现 心理疾病
www.psychspace.com心理学空间网心理学空间 Y7j:`1I1Me
心理学空间\6Zoe"}&H+^EB
第六节 精神分裂症和妄想型障碍心理学空间J D,['@$|9?
一、精神分裂症心理学空间4iW8OQl2{
心理学空间TQ_K aO
(一)概念
{(F0E ^-S-ll!H]f0
]_5F@%R@(yK0精神分裂症(schizophrenia)是一种严重的心理病理形式,常有感知、思维、情感、行为、语言和交流等方面的障碍和精神活动的不协调,其特征包括思维和情感的分裂、突出的妄想或幻觉、显著的社会功能障碍。精神分裂症的患病率较高:我国七个地区流行病学调查显示终身患病率为0.655%;广东省1995年的调查结果显示,重度精神分裂症的患病率为1.528%;据DSM-III-R,在欧洲和亚洲用狭义的精神分裂症概念调查显示,该病的终身患病率为0.2%~1%,并且无性别差异。心理学空间a"QT7AKdIw

8~0C#j-u1n`0(二)症状表现心理学空间US.\1P(`
心理学空间[&F pT:\/O0PP/H
精神分裂症的主要症状为感知觉障碍、思维障碍、意志减退和行为障碍等,具体表现为如下几方面。心理学空间fB)R7Yx%ng

S6^ W nY(v-M G{:d0(1)幻觉(hallucination),指没有相应的客观刺激作用于感官却出现的知觉体验。这种幻觉体验可能是生动的,也可能是模糊的,但患者多信以为真,在其支配下做出不合常理的举动,如在幻听的影响下会辱骂他人,甚至做出伤害他人的举动。幻觉有幻视、幻听、幻嗅、幻触等形式,其中以前两种较常见。幻视指患者常常看到并不存在的人或物,如上帝、外星人等。幻听大都是命令性的、争论性的、评价性的,最常见的幻听内容是有人嘲讽或议论他的思想或行为。例如,一位中年女性出去买东西,刚一出门就听到有个声音说:“长舌妇又出门了。”她听后十分气愤,扭头就回家,谁知声音马上又说:“假装什么呀。”
~ |9sB[&}(qj+`0心理学空间3x`np2v5\%}
(2)妄想(delusion),指尽管有明显的证据表明某种想法是错误的,但患者仍坚持其非理性的信念。常见的妄想有被害妄想和关系妄想。例如,患者总认为和他有矛盾的人会监视他、伤害他等;别人的一举一动、一颦一笑都是和他有关的。心理学空间!Bp%ef_e4D%i&u#k

2G9Yu,fd"o r2R[0(3)由于联想障碍(如联想松弛)、逻辑障碍(如逻辑倒错),患者会出现:语言不连贯,上下句之间缺乏内在的意义联系;自编词汇,出现“词语杂拌”;“音联韵联”,即连着说西瓜、黄瓜、傻瓜等。心理学空间 E Si%]o@Y
心理学空间:a|V-c!q9[[]
(4)情感淡漠和不协调,表现为:没有可察觉的情绪表达,对家人和朋友的关心反应冷淡、迟钝;情感反应与当时的情境不适宜,情感倒错,对痛苦的事情表现为开心等。心理学空间^sxY9TD/X&d
心理学空间'?0P0Jrq.U
(5)意志活动减少,生活懒散,不讲个人卫生,行为紊乱,出现木僵(可以几个月不吃、不说、不动等),严重时变成蜡样屈曲(患者就像一个蜡做的人体模型,任人摆成各种姿势,患者则会保持不变的姿势),行为怪异(如脚尖走路、吃粪便),作态(像小孩一样说话、举动)等。
-A S F ?&|c.Uzm0心理学空间0[,S8R8|y m"|r)c
在精神分裂症的活跃期,患者表现为有幻觉、妄想、思维不连贯、行为紊乱,而在其他时间表现为情感迟钝、意志减退、情趣减低或社交缺乏。精神分裂症多为慢性的,即使最严重的病人也不总是处于活跃期。心理学空间CU@CVVB@5q1u/P
心理学空间V^Z \_LfH}$JD
(三)临床分类
v^8d\\mU5o0心理学空间PU#S]*] D2`u,R;P
(1)青春型(hebephrenic type),又称混乱型(disorganized type)。患者的行为缺乏一致性且非常混乱,思维不连贯且怪异,表情呆板、漠然,说的话全是不完整的句子,社交退缩,人格几乎完全解体。心理学空间?*Ttz3g n

(zXVO#t:a0(2)紧张型(catatonic type),以动作活动的紊乱为主要特征。患者有时会神情恍惚,处于一种木僵状态,保持一种奇怪的姿势很长时间不变,对外界的任何刺激都没有反应,表现一种蜡样屈曲的症状。患者偶尔也会从木僵状态转成爆发状态,并出现暴力行为。患者的另一特征是极端执拗,对所有命令都原因不明地抵抗。心理学空间&y5uv}~5Y | A
心理学空间/q Ex0y(Dw$nsw
(3)偏执型(paranoid type)是最常见的精神分裂症,发病晚于其他类型的精神分裂症。主要症状:夸大妄想,即声称自己是百万富翁、万能的上帝、像爱因斯坦那样的伟人;受迫害妄想,总觉得有人要密谋害自己;嫉妒妄想,无理由地怀疑伴侣对自己不忠。与其他妄想型障碍不同的是,偏执型精神分裂症患者还会出现幻觉,且其妄想内容更离奇。
o0`"DV,JOn0
"C x/~(j(W0(4)单纯型(simplex type),早期多表现为类似于神经衰弱的症状,如易疲劳、活动兴趣降低、嗜睡、学习效率低下等。患者社交活动减少,对生活感到无意义,懒散,幻觉、妄想不明显。发病初期常不被重视,被误认为“意志消沉,不求上进,有思想问题等”,故疗效差。心理学空间;D"FdSH [ b X8C

D Yr_y*^b b6t0(5)未定型(undifferentiated type)。精神分裂症是现实中存在的疑难病症,实际病人的情况则很复杂,有些患者症状表现是符合妄想、幻觉、思维不连贯、行为混乱中的一项还是多项往往很难描述清楚,那么这类患者就被归为未定型精神分裂症。
/du:J _)_b0
q8|L.h3u&o8Q0(四)治疗
?3b@p7s0
NDx;].{+B0药物治疗是其治疗的基础,没有药物治疗,其他治疗就难以奏效。常见的药物有氯丙嗪、奋乃静、舒必利、氯氮平、圭的平等。入院时配合以心理治疗,告诉病人这是医院不是监狱,同时运用支持性心理治疗和整合心理治疗。还可将阳性强化、代币治疗等行为疗法用于慢性分裂症患者。同时采用社会技能训练,如用药自我管理、休闲娱乐活动、基本会话、整洁和自理生活等来帮助治疗。休克治疗(主要是无抽搐电休克治疗)疗效好,但病人和家属难以接受。另外,符合东方文化的社区—家庭康复模式使汕头市分裂症复发率由45%下降到20% 以下,得到中国残疾人康复中心的肯定,目前正在广东省推广(汪斌,2000)。
CBm|+j]_;JS0
XH B5O-QAK0二、妄想型障碍心理学空间z3|V#F1w.C
心理学空间;l,O$?0UO-^`2Ae
(一)概念心理学空间(r(Fu}[ I3n1sD

:Z9` K7`p'_'GNo_0妄想型障碍(delusional disorder)以持续的、非古怪的妄想、错觉出现为特征,这些妄想并不是精神分裂症或情绪障碍所引起的。诊断时应排除由器质性因素导致的混乱。患者除了妄想,行为并不明显古怪;出现视听幻觉,但不是主要症状。这种障碍在DSM-III中称为偏执型障碍(paranoid disorder),但因妄想是其主要症状,且偏执型又有多重意思易引起混淆,故在DSM-III-R中称为妄想型障碍。该障碍不常见,患病率为0.03%,且女性高于男性。
$] \9U,Rds:}*l0
#Fq&Y.S#q]*h-y:^0(二)临床类型及表现心理学空间oUq+t!r,^ob.Q

+Xm3au,q0|0(1)痴情型(erotomanic type),主要特征是患者存在认为自己正被别人所爱着的色情妄想,这种色情妄想主要是关于浪漫的精神恋爱而非性爱。患者所幻想的对象往往是某个明星或社会名人,还可能是完全陌生的人。患者会作种种努力来与其所认为的爱自己的人联系,如打电话、写信、送礼物等,尽管患者偶尔会将其妄想保密。
QmV6e1k-^3W*?0
J(PI#o qr"p0[0(2)自我夸大型(grandiose type),患者通常认为自己是天才或者是已作出重大发明创造的人,但不被认可,或者认为自己是某政府机构的代理人(如联邦调查局或美国专利局的代表),或者认为自己与某个名人(如某明星的女儿或总统顾问)有特殊关系(这种妄想较少见)。自我夸大型妄想可能与宗教信仰有关,如幻想自己是某宗教的领袖。
W5f9R${;Ys|H0
z0zT.Ne9~+q!i0(3)嫉妒型(jealous type),当出现这种妄想时,患者会没理由地认为配偶对自己不忠。一些蛛丝马迹,如穿着与平时不同等都会被收集并作为其不忠的证据。该障碍患者中的大部分人都会不停地质问其配偶,并可能会采取措施阻止这种不忠行为的发生,如不允许爱人独自离家、跟踪其行动或秘密调查“第三者”,而且还会殴打其配偶,但较少攻击“第三者”。心理学空间n$N7^UU
心理学空间HR2k"g?
(4)受迫害型(persecutory type),此类型最常见。受迫害型妄想的内容可能简单,也可能复杂,通常是一个或一系列相似的主题,如有人正密谋害自己。有些受迫害型妄想患者认为自己受到不公正待遇,应采取法律行动维护自己的权利,因而频繁上诉。此类型的患者易怒,对其认为伤害自己的人有暴力倾向。
,Hls4H-LM7xZ0心理学空间j Jt ]Dd*H ^
(5)躯体不适型(somatic type),有多种表现形式,最常见的是患者认为从自己的皮肤、口腔或直肠里散发出一种难闻的气味,或者认为有害虫正在侵袭自己,或者认为自己的体内有寄生虫。另外,还可能认为自己身体的某部位功能失常。
^a0kq*L [;h0www.psychspace.com心理学空间网
TAG: 临床表现 心理疾病
«第七章 心理诊断方法(下)——其他测验 郑希付
《郑希付》
第九章 临床会谈的准备»

 郑希付

郑希付,1963年生。博士,华南师范大学心理学系教授、应用心理学专业博士生导师,中国心理学会学校心理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广东省心理健康教育指导委员会委员。主要研究方向为临床心理学和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出版专著、译著十多部,在《心理学报》、《心理科学》等刊物上发表论文五十余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