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根心理学讲了什么
时间:2024年02月13日|97次浏览

归根心理学讲了什么

——归根心理学与归根疗法概要

孙泽先


    气功是中国的本土疗法,具有防病治病、强身健体的功效。这种疗法源于中国传统修炼学。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三纲八目”是儒家的修炼学,“戒定慧”是佛家的修炼学,“性命双修”是道家的修炼学。《黄帝阴符经》指出:“知之修炼,谓之圣人。”这就是说,修炼学是一门人格重建的学问,帮助人们进行认知重建、情感重建和行为重建,从而达到圣人的境界。由此可以看出传统修炼学的心理学本质,也正因为如此,才有“三教唯心”的说法。
    气功疗法的研究出现了偏差,就是把气功之气完全物质化了,衍生出内气和外气的说法,歪曲了传统修炼技术的核心理念,使人们对于这一疗法产生了深深的误解,学功练功被局限在物理境界之中。气功研究偏离心理学轨道引起了大面积练功偏差(走火入魔),同时也掩盖了传统修炼学的真功夫,使得人们只能练动功,而对于效果更好的静功不敢涉足。
      归根心理学作于1990年,是当时辽宁中医学院本科学生的气功课教材。归根心理学和归根疗法从深层心理学的立场阐述了气功和传统修炼学基本原理,从而使气功的研究重归心理学轨道。其中需要重点关注的内容有三项:识神与元神,练功与归根三律,正信与迷信。

一、识神与元神是气功与传统修炼学的关键词

  《太乙金华宗旨》是瑞士心理学家荣格最为看重的中国传统修炼学名著。该书指出:“自然曰道,道无名相,一性而已,一元神而已。”又指出:“学人但能守护元神,则超生在阴阳之外,不在三界之中,此惟见性方可,所谓本来面目也。”这就是说,修炼学的根本问题有两个:第一,元神是什么;第二,如何守护元神。
    与元神相对应的是识神,识神与元神是修炼学的关键词,修炼就是在识神和元神之间展开的。如果想要把气功纳入心理学的轨道,我们必须对识神与元神以及它们的关系进行深入的研究。
    归根心理学认为,识神与元神是相反相成的统一体,它们的关系很像一颗生长着的树:识神是地上部分,是树的干和枝叶;元神是地下部分,是树的根。识神是显在的,我们可以明显地觉察得到;而元神是隐在的,通常“视之不见、听之不闻、抟之不得”。正因为如此,人们对于元神缺乏正确的认知,成为深入研究气功的障碍。
    孟子说:“有诸内,必形诸外。”(告子 章句下)归根心理学对元神进行了深入研究,揭示了元神形之于外的四项表征,即存在表征、情感表征、认知表征和行为表征,从而为彻底揭示气功疗法的心理学本质并还原传统修炼技术的真正价值奠定基础。

(一)    元神的存在表征
    荣格读到《太乙金华宗旨》德文译本时带有深深的感谢之情,那时他在研究集体无意识这个课题上陷入了困境,是《太乙金华宗旨》关于识神与元神的论述让他豁然开朗。他说:“我要强调的是,《太乙金华宗旨》使我第一次步入了正确的轨道。在中世纪的炼丹术中,我找到了诺斯替和集体无意识之间的关联性,并可以在当代人的心理观察中得到印证。”(荣格:《太乙金华宗旨》德文本第二版序言)
    当然,我们也要感谢荣格和他的老师弗洛伊德,是他们的个人无意识和集体无意识的学说让我们从人文科学心理学的角度加深了对于元神存在的认知。元神是一个容量巨大的信息库,包括个人一生经历的信息,也包括祖祖辈辈经历的信息。这些信息我们称之为根结。这些根结不是静止的而是活跃的存在,能对我们的认知、情感和行为产生着决定性的影响。练功的过程,就是立信归根、理顺根结、重建人格、开发潜能的过程。
    同时,在练功实践当中,我们也能体会到元神所包含的个人无意识的相关内容(见归根疗法案例之二),以及集体无意识的相关内容(见归根疗法案例之四)。

    (二)元神的情感表征
    老子在《道德经》第16章指出:“致虚极,守静笃,万物并作,吾以观复。夫物芸芸,各复归其根。归根曰静,静曰复命。”老子在这一章里提出一个非常重要的理念——归根复命。其中的根,指的是宇宙和生命的本源;而归根,指的是朝向宇宙和生命的本源之归复。
    人类普遍存在着归根意识,即存在着朝向宇宙和生命本源的归复意识。在这种归根意识的作用下,凡是与宇宙和生命的本源密切相关的存在,都会引起人们本能的关注,并激发内心的归属、依赖、敬畏、崇拜之情。人们在表达这种归根意识的时候,能够获得生命力、凝聚力、洞察力和创造力。人类社会的很多传统美德,都与归根意识的表达密切相关。 
    在人们的内心深处,归根意识是以激情的形式存在,所以又称作归根情结。归根情结是人们本心自性的体现,包含着良知与仁爱情怀。例如,故乡情结是对家乡的爱,双亲情结是对父母的爱,祭祖情结是对祖先的爱,民族情结是对国家的爱,宗教情结是对大自然的爱。
    归根意识(归根情结)存在于人们内心的深处,并渗透到意识的各个层面,影响着人们意识的发展。这种作用太过普遍,太过深刻,反而使人们不知不觉,于是归根意识就成为“人人心底有,个个口中无”的一种存在了。

    (三)元神的认知表征  
    识神和元神是人们认知能力的基础和智慧的来源。长期以来,有一个重要的事实被人们普遍忽略了,那就是对“智慧”二字的明确认知。由于智和慧两个字每每连用,于是大家就以为智和慧是一回事。其实不然,智出于识神,而慧出于元神。
   智,是由“知”和“日”两部分组成。“知”即见识,就是人们对外部世界的探索和认识,包括读书、思考、实践等等。“日”即时间,表示人们对外部世界探索和认识的时间积累。人们的见识与日俱增,于是形成了智,也就是形成了对事物能认识,辨别,判断处理和发展创造的能力。
    慧,是由“彗”和“心”两部分组成。“彗”即扫帚。“心”即人的内心世界。一把扫帚放在心头,慧就开始运行了。这是为什么呢?扫帚是中国民间常见的清扫工具。清扫什么呢?清扫内心世界的两大障碍,从而获得超越的能力。这两个障碍就是“烦恼障”和“所知障”。烦恼障源于负面情绪,所知障源于观念僵化。这两样东西会使生命系统的熵值增高,所以必须通过修炼及时进行清扫。
    老子说:“为学日益,为道日损,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无为而无不为”(《道德经》第48章)。读书、思考、实践等等是识神的功夫,是“为学日进”的过程;而修炼则是元神的功夫,是“为道日损”的过程。当修炼达到一定的程度,有效地清空了那些障碍,生命系统获得足够的负熵,这就叫做“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无为而无不为”。
    智与慧既有差别,又有关联。智出于识神,慧出于元神,二者都是洞察能力。智是分辨万物、寻因求理的洞察能力,即分析式的洞察能力;而慧则是体认万物同根、万物归根的洞察能力,即整合式的洞察能力。智是小聪明,慧是大聪明。智与慧的关系,就像一棵树,智是树干枝叶,而慧则是根。树长得越高大,就越需要更深更长的根,即所谓“树大根深”,二者相反相成。

    (四)元神的行为表征
    多少年来,人们只重视智的教育,而忽视慧的教育。我们只有研究智的心理学,却没有研究慧的心理学。这种倾向,会产生“树大根浅”的危机。纵观当代人类社会中所存在的种种危机,诸如环境危机、资源危机、人口危机、经济危机、战争危机等等,归根到底,都源于人类的智慧危机。人们越来越缺少一种极为重要的心理资源——慧。
    众所周知,识神的行为表征是智商(IQ,Intelligent Quotient),同理可知,元神的行为表征就应该是慧商;(HQ,Hui Quotient)。
    智商(IQ)与慧商(HQ)各有不同。智商彰显个人的能力,慧商彰显集体的能力;智商侧重局部的运筹,慧商侧重全局的运筹;智商是战术把握,慧商是战略把握;智商是知觉的力量,慧商是本觉的力量。智商衡量小聪明,慧商衡量大聪明。人若是智商高而慧商低,就会只顾眼前、不顾长远,只顾小我、不顾大我,只顾利益、不顾道义,这就好比树大而根浅,是非常危险的事情。
    慧商充足人在社会中不会迷茫错乱,因为他有觉悟心;不会孤立无援,因为他有诚信心;不会自私残酷,因为他有慈悲心;不会随波逐流,因为他有公义心;不会狂妄冷漠,因为他有感恩心;不会狭隘刻薄,因为他有宽恕心;不会固守己错,因为他有忏悔心;不会傲慢离群,因为他有谦和心;不会媚上欺下,因为他有平等心;不会逞强纷争,因为他有礼让心;不会贪婪苦恼,因为他有知足心;不会奢靡浪费,因为他有俭朴心。这十二个方面,称之为“慧商十二心”,也叫做“国学十二心理维生素”。

二、归根疗法与归根三律

    归根疗法的特点是坚持心理学立场,继承传统修炼学的理法精华,明确修炼的关键在于《太乙金华宗旨》所指出的“守护元神”,而不在于内气与外气,从而直奔主题,使修炼更简捷、更有效、更适应于现代生活节奏。在实际操作层面上,归根心理学发现了三个规律,只要遵守这三个规律,就能有效地守护元神,获得身心两方面的效益。这三个规律叫做归根三律:分合律、转换律和相应律。

    (一)    分合律
    从周易归根图上我们可以直观地发现,凡是处于“一分为二”的过程(即太极而两仪,两仪而四象,四象而八卦的过程),就是离根的过程。凡是处于“二合为一”的过程(即八卦而四象,四象而两仪,两仪而太极的过程),就是归根的过程。这个周易归根图让我们很自然地联想到识神和元神的运行规律。
    识神的特点是分析、分辨、分别。识神起主导作用时,是“一分为二”的过程,是思维二元化的过程,也是离根的过程。
    元神的特点是不分析、不分辨、不分别。元神起主导作用时,是“二合为一”的过程,是思维一元化的过程,也是归根的过程。
《太乙金华宗旨》用“强臣欺凌弱主”的比喻,指出识神的过度活动对于元神形成干扰,这是人体生命系统熵值增加的主要原因。所以修炼的入手功夫就在于把意识活动由“一分为二”的过程转换成“二合为一”的过程,或者说把分析、分辨、分别的状态转换为不分析、不分辨、不分别的状态。完成这种转换的操作技术,道家称作“得一”,儒家称作“惟一”,佛家称作“涅槃”,归根心理学称为“思维一元化”。

    (二)转换律
    根结是非常活跃的存在,常常会运行于识神界与元神界之间,并在这种运行中发生转换现象。在人的意识活动中,识神界中的行为可以进入元神界而转换为根结(唯识学称为现行熏种子),元神界中的根结也可以进入识神界而转换为行为(唯识学称为种子变现行)。
    这种转换是必然发生的,无论信息从识神界进入元神界,还是信息从元神界进入识神界,都必须经过转换。练功过程中有时会在视觉或听觉上感觉到一些东西,这些东西是根结信息从元神界进入识神界时发生转变而形成的,通常无法追溯它的本来面目,而且也没有任何值得关注的价值,所以《金刚经》才说:“凡所有相,皆是虚妄,所见所相非相,即见如来。”依据练功出现的感觉来划定修炼所达到的层次是错误的、有害的。

    (三)相应律
    相应就是相互作用。人的根是由根结构成的容量巨大的信息库、能量库,包括个人有生以来的根结信息,祖祖辈辈的根结信息,以及生物进化过程中的根结信息。这些根结信息是活跃的存在,不断地相互作用着,包括个人的根结相应,人际的根结相应,以及人天的根结相应。如同老子所说: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练功的过程就是归根理顺根结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利用根结相应的规律,不断理顺个人根结的关系、人际根结的关系以及人天根结的关系,并在根结理顺的过程中实现人格重建与潜能开发。
    练功在使用口诀时,一定要选用历史悠久、承传广泛、并有经典为依据的口诀,这样才能在归根过程中引发深度的相应功效。自编的口诀不具备这样的相应功能,很难取得满意的效果。

三、信念是心理疗愈的核心要素

    信念(faith)是一种力量,是心理疗愈的核心要素。信念的力量源于归根意识的聚焦作用,就像阳光经过凸透镜的聚焦而能引起灼烧一样。
    人类归根意识的聚焦能产生巨大的力量。但这种聚焦有两种情况:聚焦于无相无名的根和聚焦于有形有质的人或物。这两种聚焦都能产生疗愈作用,但它们产生的后续结果是迥然不同的。
    将归根意识聚焦于无相无名的根属于正信,而将归根意识聚焦于有形有质的人或物属于迷信。尽管这两种信都能产生疗愈效应,我们必须明确的是,正信所产生的疗愈效应是稳固的且具有可持续性,而迷信所产生的疗愈是暂时的且充满变数。
    学练气功之初,学功者的信念大多是从教功者那里来的,是一种投射在教功者身上的信念,叫做“信念投射”,是立信的第一步。合格的教功者必须懂得,修炼的功效乃是归根结果,所以在指导学员练功的过程中,必须适时引导学功者把投射在教功者的信念归还于根,这叫做“信念还原”,是建立正信的关键步骤。就立信的本质而言,迷信是他信,而正信是自信。关于这一点,我们通过归根疗法案例之五就能实际地领略得到。
    《上元归根铭》说:“立信能积,功德万种;得一直通,道法三千。”这句话讲的是,练功有两个因素最为关键,一个是“立信”,一个是“得一”。所谓“得一”,就是遵守分合律,实现思维一元化;所谓“立信”,就是建立正信。练功归根的种种效益,必从“立信”开始。所以《华严经》才说:“信为道源功德母,常养一切诸善根。”

    归根心理学是从弗洛伊德的深层心理学角度诠释气功和传统修炼学,然而,深层心理学的视野毕竟有限,不能解释修炼的更深层次的东西。修炼涉及到的不只是感性和理性,更多的悟性(灵性)。深层心理学创始人弗洛伊德是一个坚定的理性主义者,他只承认感性和理性,不承认悟性(灵性)。这是弗洛伊德与荣格后来分道扬镳的主要原因,也是他未能继承发扬他的老师布伦塔诺的以内知觉(Inner Perception)为核心理念的心理学思想的主要原因。要知道,只有充分把握内知觉,才能更好地了解元神及其运行机制。才能进入心理学的高级阶段。布伦塔诺的心理学叫做描述心理学,亦称意动心理学。我从布伦塔诺的描述心理学视角对传统修炼学特别是大乘唯识学进行深入研究,形成了意向流管理学,用人文科学心理学语言对传统修炼学的基本过程与机制进行更为精确的解读,促使传统修练技术走进现代心理疗愈领域。所以说,意向流管理学是归根心理学的升级版本。

标签: 归根  心理学  太乙金华宗旨  气功  修炼 

发表评论 评论 (0 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