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在:一个被忽略的关键
时间:2015年06月03日|2809次浏览|3次赞

作者:刘一江

      

    临在本无形,但如果一定要形象化比喻,那么临在就是我们心中的“大白”。它起到了一个good enough parents 的角色,它恒在于我们内心世界,守护我们,疗愈我们,支持我们,陪伴我们一起去冒险。



    

     “临在presence)这个概念并不存在于经典聚焦之中,但却对聚焦的全程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经典聚焦中的“腾出空间”其实就是为了进入临在状态。实际上,“临在是一个很大的议题,对此我不展开讨论,而只强调一点:在聚焦过程中,临在品质决定了聚焦效果。

 

何为临在

    关于“临在的称谓有很多。在内在关系聚焦当中将其称为self-in-presence,顾名思义就是自我存在于当下。而在全身聚焦当中将其称为Grounded Presence,大地般的临在。在其他疗法中也有临在的身影(悬浮注意,mindfulnessstronger Iobserving-self……),虽然名字不同,但本质相同——一种特殊的意识状态,而且这种状态只存在与当下,此时此刻,它与时间同在,与生命同在。

    当我们的意识进入临在状态后,此刻的“自我意识”会具备一些特殊的品质,它会变得更加的专注,开放,平静,包容,温和,接纳,共情……。这些品质能让我们内心痛苦的部分感到足够的安全,支持与信任。于是,痛苦的部分开始愿意呈它自己,并出现在我们的身体意识当中,愿意和我们建立连接,被我们碰触与探索。这些品质也会让我们生命停滞的部分(stopped process),有足够的空间去重新探索它们自己,呈现生命下一步发展的可能。

    可以说,“临在”是聚焦与治疗的基础。

 

临在作用

    临在本无形,但如果一定要形象化比喻,那么临在就是我们心中的“大白”。它起到了一个good enough parents 的角色,它恒在于我们内心世界,守护我们,疗愈我们,支持我们,陪伴我们一起去冒险。

    临在不仅是聚焦与治疗的基础,也是推动聚焦过程和转化发生的关键。没有临在,聚焦无从开始,也无法继续。可以说,临在品质决定了聚焦效果。

    在聚焦的实践过程当中,我们常常会遇到聚焦者/来访者淹没于自己的情绪之中,无法形成体会(felt sense),或是虽然形成了体会,但却始终卡在某一点上,无法继续向前,长时间无法转换。这个2种情况,一个是“情绪淹没“(overwhelm),另一个是”内在认同“(indentified with part-self)。两者本质不同,但解法相同,都需要重回临在,否则聚焦与治疗都无法继续。

    1)情绪淹没(overwhelm)这种情况很简单,就是作为聚焦者的你或是你的来访者压根就没在临在状态,失去了自我有意识的觉察。你心中根本就没有“大白”,就如同动画片《超能路战队》中的小宏失去唯一的亲人哥哥之后,沉溺在哀伤之中无法自拔一样。这种情况常出现在聚焦开始,或是过程中碰触到创伤体验的时候。

    再形象一点,聚焦就想冲浪,既需要对问题和痛苦保持有意识地接触,但又不能被卷入其中,需要“站在浪尖”保持一种平衡。而淹没(overwhelm)就是你已经没站在浪尖,而是掉到了水里,被问题和痛苦给卷走了。

    如果你想要继续聚焦,继续冲浪,你就得重返浪尖,重建临在,重新建立和维持一种有意识地平衡。这就是临在的作用。当然,能淹没你的不只情绪,还有思绪。

 

    2)内在认同(indentified with part-self),这种情况稍微复杂一点,比较不容易识别,最具迷惑性。按照标准的专业说法,内在认同这种情况是指本来作为临在状态的自我观察者认同于了内心的另一部分自我,它与你正在观察聚焦的那部分自我产生了内在冲突,导致聚焦过程停滞或卡住。

    比如,当来访者正以临在状态陪伴自己内心一种害怕的感觉时,来访者突然告诉你:“我很讨厌这部分害怕”。其实这个时候,来访者可能就已经没在临在状态了,他的内心同时出现了2个相互冲突的part-self。一个是“感觉害怕的part-self”,一个是讨厌这种害怕体验的另一个part-self。此刻的来访者已没有站在一个临在的中立位置去陪伴“害怕的part-self“,而是认同于讨厌这种害怕体验的另一个part-self,并发起了攻击。于是内在战争开始了,聚焦过程也就卡在了。

    这部分专业内容稍微有点生硬,但别怕咱们不是有“大白“吗,我们可以借助大白,让其形象化。在《超能路战队》中,大白有2种芯片。一种是最初的”治愈芯片“,一种是后来愤怒的小宏编写的”攻击芯片“。不同的芯片开启不同的反应模式,当大白插入”治愈芯片“时,就是一个守护者,就处于临在状态之下。但当大白被插入”攻击芯片“时,就变成了一个杀人机器。大白还是那个大白,但反应模式已经变了。

    而所谓的内在认同(indentified with part-self)就是你心中那个大白的芯片模式被悄悄掉包了,这个时候“大白”是没有治愈功能的。你看似有临在,实则已无临在。

    再通俗一点,就像“鬼附身”,你的临在被“鬼”附身了。而这个鬼不是外来的灵魂,而是你内心的另一部分自我(part-self)。当然,解法也就是首先要回归临在,只有这样聚焦才能继续,转化才有可能发生。

 

    3)虽然我仅从情绪淹没和内在认同2个角度,稍微阐述了“临在”在聚焦和咨询过程中的重要,但“临在”的意义和作用绝对远大于此。用量子物理学的概念来讲:“临在”提供了一个"主频",这个"主频"具有疗愈,唤醒和整理的功能。在"主频"的带动下,体内受伤的,混乱的part-self,会被重新唤醒,激活。刚开始这些被重新唤醒的部分,他们的“波动”是混乱的,无序的,痛苦的。但只要在“临在主频”的持续关照下,part-self的痛苦张力就会被释放,回归内在宁静与平衡,波动变得和谐,慢慢与临在主频趋于一致,最后释放回归,走完自己当初未完成的部分。如此,治愈得以发生,生命得以更加完整,充满活力。

 

临在实例

    下面我以全身聚焦为例,演示“临在”在聚焦过程中的变化与作用。

    在我写“临在”这篇文章的时候,遇到了一些困难。身体表现出了拖延症的倾向。一连数十天,内心总有一种不愿意写作的感觉,我的身体和潜意识在以各种方式逃避写作。

    然而,交稿时间要到了,我不能再继续拖下去了。我坐在电脑前,大脑如同浆糊,半天了却憋不出一个字,心情也感到非常烦躁。我仿佛与自己智慧失去了连接。此刻的自己没有一丝的临在,完全被内心的混乱、着急和不愿意所淹没(这种现象就是overwhelm)。

    于是,我停下写作,站在窗边,看着窗外的花园与空间,感觉自己双脚与大地的连接,身体所存在的空间,四周传来的鸟叫……,慢慢地我的意识开始变得平静了一些,内心不像刚才那么波涛汹涌,杂乱无章 (临在开始产生) 。我开始感觉到在自己的胸口部位,有一个像小石子一样的东西,略像圆形,但表面很毛糙(felt sense开始出现)。

    当我感觉到它的时候,我的身体自发的叹了一口气,整个身体与意识状态都更加放松(临在开始加深)。现在我能够有意识地把注意力放在“小石子”上面,去仔细地体会它,和它在一起呆一会。过了一会,我开始感觉,胸口的这个“小石子”像是2个在互相碰撞与缠绕的原子核,“纠结”2个字突然闪现在我的脑海里。这2个原子核一方代表着想写,另一方代表着不想写(felt sense开始展开,领悟开始出现)。

    我继续保持临在状态,对这2个相互缠绕不断的原子核保持有意识地觉知(临在状态已经稳定,我可以进一步地探索)。随后,我的上半身开始出现一些自发的摆动,双手自发地来到胸口的位置,不断地变化出各种手势,它们好像在与体内的原子核互动,但我并不知晓身体为何要这样做。

    我带着这种不知道的感觉继续探索,但很长一段时间,没有任何的改变与转化发生,一直停滞不前,聚焦过程似乎卡在了这里。我明显感到自己的临在状态开始变得不稳定,虽然未完全消失,但却好像受到了什么暗在的影响,临在被削弱了。于是,我重新加强与大地接触的感觉,加强与周围空间的连接,重新加固临在。

    当临在被加固之后,我继续向内探索,发现此刻除了胸前原来那种原子纠缠的感觉之外,身体里还有一种隐隐的不耐烦的感觉。很明显,刚刚我是认同(indentify)于了“不耐烦的part-self”,导致聚焦卡住。

    意识到这点之后,我以临在状态同时对身体里的2个部分保持有意识地连接与陪伴,并对“不耐烦的part-self”给予它所需要的适当关注,慢慢地它消失了。此刻,我可以全身心地与“原子纠缠的感觉”在一起,并带着一种不知道的感觉继续探索,一些新的变化开始进一步发生。

    我的双手不断地向外打开,像是要把内心的什么东西给捣腾出来。对此,我只需要安住于临在,对身体自发的运动保持有意识的觉知,同时带着一种没有预期的,不知道的好奇。慢慢地,我的双手逐渐停止的这种反复的机械运动,而是以一种张开双臂的姿势固定在了胸前,像是在空中托举什么。

    此刻双臂所托举的东西,就是刚刚还存在于胸口体内“小石子”。不同的是“小石子”来到了体外,它变大了,变重了,变成了一颗“小行星”,被我的双手托举在空中。此刻身体所存在的空间感也发生了变化,之前身体的感觉是置身于房间之内,而此刻身体的感觉是置身于宇宙虚空之中,似乎我需要更大的空间才能承载这颗“小行星”。

    当我以临在状态去感知身体此刻的姿势时,新的领悟产生了——“这个议题对我太大了,我还不能完全驾驭。”这一下我全明白了,为何自从定下“临在”这个写作主题之后,我的身体是如此的抗拒,内心是如此的纠结,虽然我很想写这个主题。我原本是想从量子物理和神经科学层面去解析探讨“临在”,为此还查了一些资料。但这个主题实在太大,大到我还无法驾驭和承受,所以身体和内心一直在拖延和抗拒。当明白这点之后,我保留了“临在”这个选题,但推翻了原来思路,只是去强调“临在”在聚焦过程中的重要性。顿时,思绪被激活,感受被打开,文字和语言开始自发涌现,写作过程也变得非常顺畅,于是也就有了这篇文章。



标签: 临在  聚焦  关系聚焦  全身聚焦 

发表评论 评论 (0 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