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eud 1915e 论潜意识
作者: 弗洛伊德 / 32709次阅读 时间: 2015年1月25日
www.psychspace.com心理学空间网心理学空间 x5t7eU q zE,gS

四、地形学与压抑的动力心理学空间 y7l2u@ h!f9FYP)R

d%B&@"e,B2}J0我们已经得出结论,压抑实际上是一个影响观念的过程,而且位于Ucs.系统和Pcs.(或 Cs.)系统的交接处。现在我们将重新打算对这一过程做出更为详尽的阐析。

o/I2n;g6Yp)k"LB^0心理学空间2Ua[w_/f`t[

压抑肯定是贯注的撤回。但问题在于这种撤回发生在哪个系统?这种贯注一旦撤回后又回到哪个系统?由于那些被压抑的观念在Ucs.系统中仍留有活力,所以它肯定还能坚持贯注,因此所撤回的肯定是另外一种东西。让我们讨论一下前面所谈到的压抑,它影响处于前意识中的观念甚至是意识中的观念。此种压抑存在于前意识贯注从观念撤回之中。这种贯注属于Pcs.系统。在这种情况下,这种观念要么不能贯注;要么从Ucs.系统中接受贯注;要么保留它先前进行过的潜意识贯注。由此,我们所得到的结果可能要么是前意识贯注的撤回;要么是潜意识贯注的保留;要么是潜意识贯注代替前意识贯注。我们还注意到,我们所进行的上述反思,是建立在这样一种假设基础之上的:从Ucs.系统向距其最近的系统过渡,并非通过制造一个新的替代物完成的,而是通过改变其自身状态实现的。也可以说是通过改变自身的贯注来达到目的,这种有效的假设使我们很自然地想到了地形学。 心理学空间%Ez:qi"\

心理学空间^E@cDk[

但是这一力比多【1】的撤回过程,并不足以令我们领会压抑的另一种特性。我们尚未搞清楚,为什么这种保留了贯注或从潜意识中接受了贯注的观念,不能借助于自身的贯注重新进入Pcs.系统呢?如果它能这样做,那么力比多的撤回就不得不重来一次,这一同样的活动或许会没完没了地重复下去,但其结果就不再会是压抑了。这样一来,我们刚刚讨论过的前意识贯注撤回结构形式,在解释“原始压抑”(primal repression)【2】活动时便无法奏效了。因为在这里,我们还得考虑一个未曾从前意识系统中接受贯注的潜意识观念,而且这一观念是不可能有什么值得撤回的贯注的。心理学空间0]s0F}i

g{v(L5kn0Y3y0所以,我们真正要寻找的是另一种过程,它首先是维持压抑(即后压力状态)。其次是保证压抑(即原始压抑)的形成和继续。这一过程只在反贯注【3】活动中才能见到,通过这一过程,才能保证Pcs.系统不受潜意识观念的侵蚀。我们可以从临床病例中看到,这种在Pcs系统中发生的反贯注活动的具体表现。它代表了原始压抑(能量)所需的活力的连续性和对自身持久性的维系。反贯注是原始压抑活动的专用机制,而在我们前面讲述过的压抑活动[后压力after-pres-sure]中还要再增添一种撤回前意识贯注的活动。很可能那种从观念中撤回来的贯注,正是供这一反贯注的投注。

F%bxA"OOW0心理学空间m:P^lw Y

随着阐述的逐渐深入,我们已经形成了关于心理现象结构的第三种观点,即继动力学观点和地形学观点之后的第三种观点,我们称之为经济学【4】的观点,它将有助于我们探明兴奋能量的变化情况,从而对其量做出相对正确的估计。心理学空间#r*a4e7M#GW6B$f

心理学空间|$w4@jDJc,r

考虑到我们研究的主题,为了精神分析研究的圆满成功,我们有充分的理由对我们整个的思路定一个特殊的名字。我建议,在我们将某种心理活动用动力学、地形学或经济学观点,全部成功地描述完之后,应该称这种描述为“心理学”【5】阐析。我们现在必须承认,就我们现在掌握的知识而言,我们在这方面取得的进展仍是微不足道的。

LF/H4QX$J$cZ0心理学空间'[4Kf|S0c

让我们尝试着对我们已经熟知的三种移情性神经症 (transference neuroses) 做一番心理玄学的描述。在这里我们将用"力比多"代替"贯注"【6】,因为就我们所知,我们下面将面对的是性冲动能量的变迁。心理学空间7W'i/[$Pc)w f"G

/h+X`it@7^^0第一种是焦虑性癔症 (anxiety hysteria) .人们常常忽略或者漏掉了对这一病症最初发病阶段的观察。然而,如果仔细观察,它还是可清晰地辨认出来的。它主要表现为焦虑,在这种焦虑中,患者不知道自己害怕什么。我们的推断是,这时其Ucs.中肯定有某些爱欲冲动(love-impulse)要求换位于Pcs.系统中,与此同时,前意识中力比多冲动也正以逃离的方式,从此领域中撤出。这样一来,那已被拒弃的观念中所包含的潜意识的力比多贯注(libidinal cathexis) ,便以一种焦虑的方式释放出来。

"^j | }5\P5R;i0

Tl2xg*f0当这一过程重复出现时,就向着控制这一令人厌恶的焦虑的发展方向【7】迈出了第一步。那逃避的前意识贯注,将自己附着在一个替代性观念上,这一替代性观念一方面通过联想同已遭抑制的观念发生联系,另一方面又因为远离这一观念而摆脱了被压抑的束缚,这一替代性观念使得那个无法约束的焦虑合理地得以爆发。此时替代性观念便在Cs.(或Pcs.)【8】系统中扮演着反贯注的角色:通过阻滞被压抑的观念进人意识,从而保护这一系统的安全;另一方面,它又是(或看上去它扮演着)阻止此时极不易控制的焦虑情感释放或爆发的关键点。临床观察表明,比如一个儿童患有动物恐怖症 (animal phobia)时,会体验到两种不同条件下的焦虑:第一种是当被压抑的爱欲冲动加剧时;第二种是当其看到他所惧怕的动物时。在第一种情况下,替代性观念成了从Ucs.系统向Cs.系统过渡的要道;在第二种情况下,它便成了一种用以释放焦虑的自给自足的根源。由Cs.系统所做的进一步控制,一般以这样一种倾向呈现出来:随着第一种条件而非第二种条件所持续时间的增长,这种替代性观念的兴奋能量便易于出现。这个儿童最终的表现,或许要么一点都不偏爱他的父亲,并且更自如地摆脱他父亲的控制;或许要么他对那个动物的恐惧成为一种真正意义上的恐惧,这种恐惧会不断积累和增长,直至与潜意识本能产生的恐惧相比肩。这是一种既顽固又放肆的恐惧,因为它蔑视所有来自 Cs.系统的影响,只在Ucs.系统中才原形毕露。在焦虑性癔症的第二个阶段,那些来自Cs.系统的反贯注就堂而皇之地导致了替代形成 (substitute-formation)。

%L7h%T#\Qk0心理学空间 ?T;@O E#K7Zb`'x"a

很快同样的机制又会在新的地方派上用场。我们清楚,压抑过程这时仍没有结束,而是发现了一个新的目标,其任务是禁止由替代性【9】观念所激发的焦虑的进一步发展。这项任务通过下面的方式完成:与替代性观念相联系的整个环境,都被一种特别强烈的能量所贯注,从而展现出对兴奋的某种高度的敏感。在这一外在的结构中,每一点兴奋由于与替代性观念相联系,所以不可避免地要造成焦虑的轻度增长;而这在此时又会作为一种信号,用来限制焦虑更进一步的加重【10】,这种限制又是通过前意识贯注的新的逃避而完成的。这种敏感而活跃的反贯注在替代物周围扩展得越远,这种被用以孤立这个替代性观念,使其不受以新的兴奋侵犯的机制就越准确。显然,这种保护机制仅仅抑制那些通过感知外在地影响这一替代性观念的各种兴奋,它从不防范本能的兴奋,这种本能兴奋通过与被压抑观念的联系这一渠道来接近替代性观念。所以,只有当替代性观念成功地取代了被压抑的观念时,这种保护机制才开始运行,而且永远也不会在一种完全安全的情况下运行。这种本能兴奋每增加一点,围绕替代性观念的防护圈也随之向外扩展一点。这种以类似的方式在其他神经症建立起的整个结构,可称之为恐怖症。我们从焦虑性癔症中见到的退避、否认和禁止等症状,是替代性观念逃避意识贯注的表现。心理学空间;mk.Zp"BvJ

心理学空间l4@ i;mn Y9XZ.`

纵观整个过程,我们满可以这样说,第三个阶段重复并扩大了第二个阶段上所做的事情。 Cs.系统如今通过其范围内反贯注作用,阻止了替代性观念的活化,从而保护了自身。这正如起先这一系统通过替代性观念的贯注来制止那些被压抑的观念呈现以保护自身一样。这样,替代性结构通过移置作用而进一步发展,我们还必须进行补充说明,Cs.系统一开始只有一个很小的区域为被压抑的本能冲动所冲破,这便是替代性观念,但到了最后潜意识影响的包围圈扩展到整个恐怖症这一外在结构。我们还可以更进一步地强调一种有趣的思考:通过整个的防御机制,就可以将明显的本能的威胁投射(projection)出去。自我所展现的行为似乎表明,焦虑的增加所造成的对其的危害并非来自本能的冲动,而来自于外部的知觉。这样便使得自我试图通过逃避来应付这种外部的危险,即恐怖时试图做出的那种逃避。在这一过程中,压抑只在一个特殊的场合得以成功:焦虑的释放受到一定程度的抑制,而这种抑制是以丧失个人的自由这一重大的牺牲为代价的。然而,从本能需要中逃避的企图,一般而言用处甚微;当然,逃避恐怖所造成的结果,也难尽如人意。

Zcj-Q}+R/y0心理学空间9h}.y6l F$q M

我们从焦虑性癔症中发现的大部分症状,都适用于另外两种神经症。所以,我们下面的讨论想仅着眼于它们之间的不同点,以及反贯注所起的作用上。在转换性癔症中,被压抑观念的本能性贯注转变成了使其发病的神经支配。在多大程度上和处于何种条件下,潜意识观念通过转换成神经支配的方式被释放殆尽以致不再对Cs.系统形成压力。这样一些或许与之相似的问题最好留给有关癔症的专门性研究来解决【11】。在转换性癔症中,来自 Cs. (Pcs.)【12】系统的反贯注所起的作用是很清楚的,并在症状的形成中表现出来。正是这种反贯注决定了整个贯注后来应当集中于本能表现的那些部分。经其选择出来用于形成症状的那部分,必须适合于表现本能冲动的目的,至少不低于Cs.系统自卫和惩罚活动所需要的分量。由此它就变成一种超级贯注,并且像焦虑性癔症一样,能同时从两个方面得以维护。鉴于此,我们可以不需再费多大的气力就可得出这样的结论:Cs.系统对压抑的投入不必等同于症状出现时的能量贯注。因为压抑的力量是由反贯注所付出的力量来衡量的,而症状的出现不仅取决于这种反贯注的支持,而且也得到了与之相交织的Ucs.系统中本能性贯注的支持。

$Ne+|zo_}0心理学空间$Qf8EI-Sw B)T Cz~7IE

提到强迫性神经症 (obsessional neurosis).我们只需对前一章所列举的事例做一补充就足够了。在此种病中。Cs.系统的反贯注明显地突出出来,并占据最引人注目的位置,这也正是造成原始压抑的原因所在。它是以一种反抗的形式出现的,到后来便成为被压抑观念的突破口。我们可以大胆地假设,由于反贯注过于强劲且得不到释放,所以压抑的效果在焦虑性痛症和强迫性神经症中,看上去远不如在转换性癔症中表现得那么出色。

#~|P6W)eN%_0

]hn4w Y0————————

f ota0e,Lk hf0

xd;D$p9hp }s XS[0【1】 对于这儿的"力比多"作用,见以下四个自然段.

vRn.lw0心理学空间f3ly"Io

【2】 原始压抑,精神分析术语,指将本能、欲望等自意识压抑到潜意识.——中译者 心理学空间N'b/q Uie f|#M

kT5@3z6vo-h0【3】 反贯注 (anticathexis).精神分析术语,指将原观念、冲动所负载的情感或心力,转移贯注到相反的观念或冲动方面去。——中译者 心理学空间 OAg`7a%Va@

p``L,eo Ur0【4】[心理]经济学 (economics,弗洛伊德认为人的心理活动与心理能量使用是按经济原则办事的。——中译者 心理学空间\6A.y? D2Yk

U2AX@hK}0【5】弗洛伊德大约于20年前,即1896年2月13日给弗利斯的信中(弗洛伊德. 1950.信41)首次使用这一词汇(指metapsychological);在他已出版的著作《日常生活心理病理学》 (1901b)第十二章(第三节)中,他只使用过该词一次。

r C&kUxx'GF0

0~)~[/[A~I9z0【6】弗洛伊德在前四段中对此已有阐述.

uqe:`7X f YgI0

`Ir$q"N4Q,_0【7】这是这一过程的第二阶段.

Lh]O(Y#_*JQ5ad*e0心理学空间?2^ U @dH&b

【8】只在1915年的版本中没出现过 "Pcs."。

5^?5V7x`SA0心理学空间|_gw/F!x}#}

【9】这是第三阶段. 心理学空间4vB*ha#j/XKm(q

Z*J$v3x;E0【10】不愉快的小的释放对阻止更大的释放起着“信号”作用——这在弗洛伊德1895年的《科学心理学设计》一文(1950a,第二部分,第六节)里和《释梦》(1900a.标准版.第5卷,第602页)可以找到。当然,这一思想在《抑制、症状与焦虑》(1926d)第十一章,第一节中有了很大发展.

)S,\4bfc&])X Vs0

1v2F'b g;_0【11】或许这涉及到弗洛伊德的一篇下落不明的关于转换性癔症 (conversion hysteria)的心理玄学的论文(见编者导言,英译本,第106页)——弗洛伊德在《癔症研究》(1895d.标准版,第2卷,第166
5\!D9M ozG!mH0~167页)中已论及了这个问题。

)P7uR#MSGp0心理学空间w,_%sQ7S!V4~0L#@8e

【12】只在1915年的版本中没用 "Pcs."。

4w&Q(O5xP^Lk0www.psychspace.com心理学空间网
«Freud 1925h 论否认NEGATION 弗洛伊德|Sigmund Freud
《弗洛伊德|Sigmund Freud》
Freud 1912g 精神分析中潜意识的注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