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果茨基的儿童心理学思想
作者: 朱智贤 / 2661次阅读 时间: 2016年11月28日
来源: 《儿童心理学》
www.psychspace.com心理学空间网

PD%g$AH"b0维果茨基(Л.С.Выготский,1896—1934)是苏联建国时期卓越的儿童心理学家,他的思想是在20世纪20~30年代形成的。他企图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来建立新的心理学和儿童心理学。他的主要著作有《思想和语言》(1934)和《高级心理机能的发展》(1960),都是在他去世以后刊布的。

;Q3M:d!R/Pn/~0 心理学空间A,M4Z-o,g#P&X

维果茨基的观点,尽管在当时曾引起很大争议,但就是在这些观点的影响下,却产生了一批很有影响的儿童心理学家,如艾利康宁(Д.Б.Эльконин)、赞可夫(Л.В.Занков)、查波罗塞兹(А.В.Запоржец)、达维多夫(В.В.Давыдов)等。

N$I Q W r_hv,d k uQ0

x6X8L5Q#h$GU0维果茨基创立了“文化—历史发展理论”,用于解释人类心理在本质上不同于动物的那些高级的心理机能。心理学空间 S:||E{-n9R

Y,T"DY;\+sH0维果茨基根据恩格斯关于劳动在人类适应自然和生产过程中借助工具改造自然的作用的思想,认为由于工具的使用引起人的新的适应方式,即物质生产的间接的方式,而不像动物一样是以身体的直接方式来适应自然。在人的工具生产中凝结着人类的间接经验,即社会文化知识经验,这就使人类的心理发展基本上不再受生物进化规律所制约,而受社会历史发展规律所制约。

H G"x.oC.A9?hUw0 心理学空间Yf Fz!A"[S

当然,工具本身并不属于心理的领域,也不加入心理的结构,只是由于这种间接的“物质生产的工具”,就导致在人类的心理上出现“精神生产的工具”,这就是人类社会所特有的语言和符号。生产工具和语言符号的类似性就在于它们使间接的心理活动得以产生和发展。所不同的是,生产工具指向于外部,它引起客体的变化,符号指向于内部,它不引起客体的变化,而是影响人的行为。控制自然和控制行为是互相联系的,因为人在改造自然时也改造着自己。心理学空间)\t7eL#T#U.ba4K*T"a

心理学空间!s*J!QS!t_[

维果茨基指出必须区分两种心理机能:一种是靠生物进化结果的低级心理机能;另一种是靠历史发展结果的高级心理机能。心理学空间"]u4u}E O-Z*l

o b.iNY'D.] C0维果茨基正是用这两种心理机能的理论来创建他的儿童心理学的。他认为,由于人的心理是在人掌握间接的社会文化经验中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因而在儿童心理发展上,作为传递社会文化经验的教育就起着主导作用。这就是说,人类心理的发展不能在社会环境以外进行,同样,儿童心理发展离开了教育教学也就无法实现。在社会和教育的制约下,人类或儿童的心理活动,首先是属于外部的、人与人之间的活动,以后就内化而为人类或儿童自身的内部活动,并且随着外部和内部活动相互关系的发展,就形成了人所特有的高级心理机能。

w#p.\d(X6v$z0

&k4@+f-C.u q-_)ts0维果茨基这些关于人类心理的社会起源的学说,关于儿童心理发展对教育教学的依赖关系的学说,是今天苏联儿童心理学的基石,也是马克思主义儿童心理学理论宝库中的犀利武器。心理学空间u%kx:^&Sah

心理学空间yP|Sq*K6E;u C

此外,他从“文化—历史发展理论”出发,探讨“发展”的实质;他提出了教学与发展,特别是教学与智力发展酌关系的思想,这是他的儿童心理学与教育心理学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他分析了智力形成的过程,提出了“内化”学说;他研究了儿童的思维与言语,提出了儿童思维与言语发展的理论;他强调科学的研究方法,并创建了一套诸如“双重刺激法”等儿童心理发展的研究方法。

YR atC ` F0 www.psychspace.com心理学空间网
«西方儿童心理学发展简评 朱智贤
《朱智贤》
巴甫洛夫学派儿童高级神经活动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