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儿依恋的形成和发展
作者: 朱智贤 / 3242次阅读 时间: 2016年11月28日
来源: 《儿童心理学》
www.psychspace.com心理学空间网

cs/dn/y6g+P0依恋(attachment)是指乳儿和照看者之间亲密的、持久的情绪关系。这种关系被具体描述为乳儿和照看者之间相互影响并渴望彼此接近,它主要体现在母—婴之间。心理学空间\&Q+a*iZsK ?'b

/v lWsnw&R"Uy0许多心理学家认为,依恋行为是有生物学根源的,它同吃饭一样也是儿童生存的基本需要,最有力支持这一观点的是著名的哈罗(Harlow)的猴实验。用两个假的“母亲”:一个是用金属做的,但能提供食物(乳汁),一个是用柔软的布做的,但不能提供食物。心理学空间{l)n,F(sq0u5E

心理学空间_-uH/Tp_

实验中发现,如果强迫婴猴作出一种选择,它们宁愿同一个温暖的、柔软的、毛巾质料的“母亲”接触,尽管这个“母亲”不能提供食物;而不喜欢同一个冰冷的、硬的、金属质料的“母亲”接触,虽然这个“母亲”能提供食物,但它不可以拥抱。哈罗也发现,被剥夺了肉体接触的婴猴,虽然其他方面给予很好的照看,但它们极端胆小和畏缩,无能力和同伴建立良好的社会关系,生病和死亡率也较高。心理学空间udd&l${ P

心理学空间 x|_)x_C;zF

(一)依恋形成的阶段

(V)Y@M'?B0Lx0 心理学空间Gy ?9ewFj ] r G#m

依恋形成和发展分为四个阶段:前依恋期、依恋建立期、依恋关系明确期、目的协调的伙伴关系。在乳儿期主要表现为前两个阶段。

zzw,B w ec`p0 心理学空间0wH)kn5f'g6w J

前依恋期(0~2个月)。新生儿对所有的人都作出反应,但不能将他们进行区分,没有对特殊人的特殊反应。在出生时,他们用哭声唤起别人的注意,似乎他们懂得,成人绝不会对他们的哭置之不理,而必须同他们进行接触。随后,他们用微笑、注视和咿呀语同成人进行交流。这时的乳儿对于前去安慰他的成人无选择,所以此阶段又叫无区别的依恋阶段。

9v6]/@2Me(]0m.EvWb0 心理学空间8`3R}0T CI1l"k~(P

依恋建立期(2个月至7~12个月)。乳儿对他人的社会性反应强度增加,对熟悉的人有特殊友好的关系,能从周围的人中区分出最亲近的人,并特别愿意与之接近。这时的乳儿一般仍然能够接受比较陌生的人的注意和关照,也能忍耐同父母的暂时分离,但是带有一点伤感的情绪。心理学空间mm pOk#O.C6B$Rj

心理学空间-U*T$@1g YE8T%T

(二)对依恋形成的影响

)k3|Yl `:E,deY0

@FHk5X!Vp01.母亲的影响心理学空间"O$Q pr!d(I

"T"u[9t-PJ0依恋中个体差异的形成,关键阶段是乳儿期。在这个时期起主要影响作用的是母亲。母亲与乳儿关系的性质,包括母亲是否能够敏锐地和适当地对乳儿的行为作出反应,母亲是否能积极地同她的小宝宝接触,母亲是否能正确认识小宝宝的能力及软弱性,母亲是否能在拥抱她的小宝宝时更小心体贴,母亲能否在孩子哭的时候给子及时的安慰等等,都直接影响着孩子依恋的形成。在一个母—婴相互关系的研究中发现,乳儿在1个月、3个月、9个月时接受的来自母亲的刺激的多少会造成今后依恋类型方面的差异。

+^(hK q1?G0 心理学空间~MQ1X'XMx'S

2.父亲的影响心理学空间a,{8K'R[kB"C'q

心理学空间 Lr&Z_|hFo F

大多数研究认为,乳儿期儿童在依恋方面没有明显的差异。

IhQp:xQ0

]'IK:z y4H0乳儿对母亲和父亲几乎同等的依恋,尽管母亲通常和他们在一块的时间多。但如前所述,母亲和父亲同他们孩子的相互关系中有区别,父亲通常更充满活力和体力,母亲更安静和有更多的语言。

1VC%]:]_lv%d7V'PY0

$W-Y$\ viYZ0总之,在我们对依恋的讨论中,有两点应该指出:心理学空间 `#{KXQD;]

心理学空间'aC,K,WY'D.B2n:L

第一,大多数乳儿表现出强烈的和持久的倾向去形成同他们主要照看者的亲密依恋关系,这些照看者一般是他们的母亲和父亲;心理学空间`Qv MD3wtB#YW(f

心理学空间|&vy O7JW:S

第二,乳儿依恋安全感的形成,主要有赖于同照看者之间的关系的性质及稳固的程度。

9Zc1@ c!X ?v0 心理学空间2Ne2}vBc,B W [8KmZ

儿童在第一年的生活中,身心各方面获得了非常巨大的进展,在正常的生活条件和教育条件影响下,机体方面,特别是神经系统方面有了很大的发展。儿童从躺卧状态发展到能够直立行走,开始产生了最初的言语活动,出现了各种基本的心理过程,发生了同照看者最初的社会关系,他虽然还很软弱,但是比起刚出生的时候,心理发展的水平可以说已经有了大大的提高。这种发展水平的提高,就为儿童过渡到下一阶段提供了可能性。

U A$f\1Y!B0 www.psychspace.com心理学空间网
«乳儿的社会关系 朱智贤
《朱智贤》
婴儿的一般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