曼陀罗创作在冥想中的运用
作者: 许智杰 谢政廷 施玉丽 / 20570次阅读 时间: 2017年11月23日
来源: 台湾心理谘商季刊2009年,1卷1期 标签: Mandala meditation 曼陀罗 冥想 施玉丽 谢政廷 许智杰
www.psychspace.com心理学空间网

/RJp!j ?|0心理学空间!z6GS9]:^5i2}p cUk

曼陀罗创作在冥想中的运用
许智杰 谢政廷 施玉丽
台湾心理谘商季刊2009年,1卷1期

(Az];fb5O,re1R0心理学空间2ab3N haBj~zp|

4S PZ/~d'J4J0摘要心理学空间iA&q+{'P

(wb|(oV/GK0本文旨在介绍曼陀罗与冥想的结合运用。首先就曼陀罗的定义与起源进行阐述,并就曼陀罗与心理治疗的关联进行探讨。再者,本文亦整理创作曼陀罗的功效,发现其功效包含:协助个人获得专注与放松、宣泄与纾压、探索意义、个人成长、整合意识与潜意识与灵性经验等六项功能。最后,本文深入介绍创作曼陀罗以及运用曼陀罗冥想的步骤,创作曼陀罗的七个步骤主要是:选择适当的环境、媒材的准备、静心与专注、画一个圆、进行创作、命名并写下日期、催化安排;而创作完曼陀罗之后运用在冥想的五个步骤主要是:看着曼陀罗找出颜色、数字或图形、保持轻松、冥想、自我书写。同时于文末分享个人创作经验,以呼应本文的主旨。心理学空间3G,nSj1]P

心理学空间"at:s+zhr+Q

关键词:曼陀罗(Mandala)、冥想(meditation)心理学空间)JH,{+uE?M~RI

?z?4B4YR;c0壹、前言

,g`e0M N m8x2C/q@#S0心理学空间E;N.MR0v3n&l['[

现代人生活在繁忙的社会与信息爆炸的环境中,往往疲于应付外在的事务而缺乏对于自我内在需求的照顾,以致于产生更多的压力或是对于生命的无意义感,导致心中会有一个渴望来透过灵性的成长开发自我。想要开发内在的自我可以藉由「曼陀罗」(Mandala)的创作来达成。「曼陀罗」是种圆形的图腾,除了应用于宗教的仪式之外,也适用于个人内在的探索与统整,尤其是曼陀罗所创作的作品能带领自我进入冥想的过程以促进个人的自我成长,进而达到灵性的经验层次。本文主旨在于介绍曼陀罗及其在冥想中的运用,并透过具体步骤的说明以有助于实务界的应用。

$skk%zZ)q9Y;q0心理学空间[&t4kqtn.O

贰、曼陀罗的定义与起源

+^r r{eGF/LX#Ld0心理学空间0yH2c_4T:`

曼陀罗是来自梵语的Mandala,是指神圣的圆轮、轴心的意思(Bucgalter,2004;Wikipedia,2008)。现今曼陀罗泛指圆形所构成的图形。心理学空间#BpD4] un]A

心理学空间G AfX U}

曼陀罗最初是由印度的密宗所发明。在密宗里,曼陀罗是指修行密法的冥想场所或是宇宙世界的缩图,因此当时主要是用在极为重要的冥想或是仪式当中。曼陀罗可以运用泥土或是细砂创作之,创作结束之后进行冥想,当冥想结束之后,便将曼陀罗抹去。由于曼陀罗是创作者当下独一无二的作品,经过一番辛苦的创作之后便将之抹去实为可惜,因此后来的创作者为了使曼陀罗可以保存下来,便开始在纸张或布料等可以保存较久的材料上制作曼陀罗(正木晃,2007)。

a%t'^~G0Mw4]5d0心理学空间+Xt1E&j/y$IS/h$j

然而,虽然曼陀罗起源于印度的密宗,实际上曼陀罗是一个跨文化的图形,从许多古文明的图腾,例如法国的沙尔特大教堂(ChartresCathedral)的迷宫图案、中国的太极图,到当今生活中的周遭事物,例如地面上磁砖的饼图腾、庙宇里的雕饰等,经常可见曼陀罗的图形。所以,曼陀罗来自印度却在各地文化中具有普遍性的特质。心理学空间+r%G|/Kf4q

ji/fJ(tcD0参、曼陀罗与心理治疗

)y4F.Td}5J8r!I0心理学空间oh{)XPT-PC

一、荣格分析取向的心理治疗心理学空间\0W`7v$l,r

心理学空间d/uJ I!R1Q

曼陀罗起初是被用在宗教的冥想或仪式上,后来瑞士的分析心理学家荣格,依据自己创作曼陀罗的经验并观察自己创作的曼陀罗中图案的变化,发现曼陀罗中的图画往往能够反映自己的心境且能进入潜意识探索自我并了解个人独特性的力量,因此便将曼陀罗的创作过程应用到心理治疗中。心理学空间 H&`L.GH

bbh z:cS)C0`"I7x0曼陀罗是内在心灵透过图像外化表现出来的象征(Finacher,1991/2008;Snyder,1999),所以,荣格将曼陀罗比拟为内在自我人格的核心,即本性(Self)。当曼陀罗越完整(wholeness),即表示个人的内在状态愈呈现和谐的现象(Finacher,1991/2008)。另外,荣格也认为曼陀罗象征着目标的核心,曼陀罗的创作过程可以视为是一种朝向新的人格中心产生的过程,也就是荣格所谓的个体化(individualization)历程;依据荣格学派的分析治疗师DavidFontana认为曼陀罗能够帮助个人进入较深层的潜意识,当个人进入潜意识之后便会开始产生各种形式的神秘经验,进而帮助个人将各种形式的经验整合,最后让内在的小宇宙达到和谐的状态(Wikipedia,2008)。

,x3OL{7oSo0心理学空间slx#{;?.w$t)w

荣格在他的精神病患个案的梦中也发现了曼陀罗。荣格依据临床的个案做梦的经验指出在梦中,曼陀罗是一个创造者与保存者的象征,蕴含着许多潜能,能够推动人格走过混乱状态,并迈向统整的状态(Capuzzi&Gross,2006)。荣格发现,曼陀罗是在个人的内在心灵失去平衡之后,在精神重新整合的过程中自然地产生的;曼陀罗能够在个人精神状态处于混乱时,具有调节的功能,它是心灵整合和完整性的原型(Moacanin,1986/1999)。此外,每个人所创作出来的每一幅曼陀罗都是独一无二的,正如每个人的自我都是独特的,因此曼陀罗代表的是创作者当下的自我内在状态,曼陀罗中的圆可以视为自我,而自我的状态更是个人朝向自我实现的依据,也因此我们可以透过曼陀罗去达到个人的成长与自我实现(Finacher,1991/2008)。心理学空间3BSHU"b

心理学空间}3CZ+v,Y hE"o3y

因此荣格将曼陀罗运用在内在本性整合的工作中,随着曼陀罗的创作过程,我们可以进入自己的内在深层的世界,进而探索自我、洞察自我,最后达到自我整合的状态。心理学空间*O]w1})mt7y {5F

心理学空间 hyp:pV)P

二、艺术治疗

C;}m$_z"{#Z3o ePk0

IdM+\ Mu0曼陀罗运用在艺术治疗的领域中,也可以追溯至荣格的概念。荣格将曼陀罗想象为整体自我的核心,认为绘画曼陀罗具有探索内心世界的力量,曼陀罗因而被转换成艺术治疗的方法之一(吴垠慧,2007)。艺术治疗是指藉由艺术创作来达到心理治疗的效果。在艺术治疗一直有两个主要取向,其一为「艺术结合心理治疗」,其二为「艺术即治疗」,前者认为艺术是心理治疗的媒介,艺术只是心理治疗的辅助工具;而后者则认为艺术的创作过程本身就是一种心理治疗的过程,创作者在过程中即会获得疗愈(陆雅青,2005)。心理学空间@%aLA;xN

2FN0Ej,r `i n"[S0艺术治疗强调创作,而曼陀罗本身就是一种艺术创作。在创作曼陀罗的过程中,创作者可以表达自我的内在状态,所以,曼陀罗可以被用来当作心理治疗的媒介,也能协助个人获得自我统整与疗愈。因此无论从「艺术结合心理治疗」的观点或「艺术即治疗」的观点来看,曼陀罗是两个取向兼具的治疗方式,因为它不仅可以使用来辅助心理治疗目标的达成,同时在创作曼陀罗的过程中,也可以获得治疗的效果。艺术治疗师利用艺术的创作形式、媒材来引导个案进行曼陀罗创作,协助个案表达内在想法与统整内在,进而达到治疗的效果(林政宜,2008)。

dW;}/z"e(b,K0

;C1r z&Q)`!gg0由于曼陀罗的创作不会过于复杂,简单容易上手,因此许多心理治疗工作者都试图将曼陀罗整合进入他们原本的实务中甚至作为自我照顾的好方法(Premal,2007)。曼陀罗的绘画创作是自发性的、不必经过特别训练的,且在各种不同文化的儿童中所绘画的曼陀罗亦见大同小异(Finacher,1991/2008),因此曼陀罗在艺术治疗中,常被使用来当作协助各种年龄层的个案探索内在心灵与自我整合的方法(Artheal,2008)。

+I4].p_)m9hx0心理学空间3n0A8mRA tz

三、创作曼陀罗

R V#LWy Vex0心理学空间:wqv%o#R/u"H]"I

创作曼陀罗的媒材与方式相当多元,用在冥想的时候也会因为不同人而有不同的冥想方式。笔者整理相关文献,以水彩/蜡笔/彩色笔,图画纸/素描纸等媒材为基础,创作曼陀罗可以参考下列的过程,主要的步骤如下所述(Bucgalter,2004;Finacher,1991/2008;Snyder,1999):心理学空间!i)@&O1a)h2YlO)GH ly

心理学空间"h+Z;|.l)D9PT4^

(一)选择适当的环境

)rg`:q`0

Ed|"[%V C6Z0创作曼陀罗是一个与自己内在自我相互交流的历程,因此需要寻找一个安静的环境,至少是一个不会被打扰的环境,让自己可以舒服的在这个环境中进行创作,与自己的内在自我进行交流。值得一提的是,在创作过程,创作者可以视自己的需求加入适当的媒介营造出自己感到舒适的环境来催化自己的创作,例如轻音乐、灯光或蜡烛等。创作曼陀罗是一个自由的历程,因此这些媒介的使用全视创作者的需求可以自由选择。只要对自己的创作有所帮助的媒介,都可以适当的加入。心理学空间~#pl@:H.h2R

心理学空间)Ls/VV#U'DT

 

l!cHln2X0

z Ju{$_,A0(二)媒材的准备在创作前除了需要找寻适当的环境之外,要进行创作时不可或缺的便是媒材的选择。创作曼陀罗的媒材有许多种如细砂、蜡笔、彩色笔、纸张、布、泥土、墙壁等。不同的媒材有不同的效果,创作者可依照自己的需求与爱好选择适当的媒材。本文以水彩/蜡笔/彩色笔,图画纸/素描纸等媒材为基础进行创作流程说明。心理学空间Zz&K9g Ff0Z&H0V8MM ]

心理学空间9dD+Z9\BYI)PM

(三)静心与专注心理学空间X*a5C0m^*o9E

心理学空间 ~;|QQp D/Y(dH3F

当准备好适合自己的媒材之后,便可以开始放松,让自己的心情平静,接下来专注于自己的内在感受,专注地聆听自己内在的声音在告诉自己什么,最后便可以专心的自由创作属于自己的曼陀罗。

9L1R#sz?qW0心理学空间5Fs[7R0O;aj ]m9p F'K

(四)画一个圆

JFiA%|-?n*y\0心理学空间z-e i^i OD0Y)D9`

在创作曼陀罗时,需要先在纸张上选择一个自己喜欢的位置,画一个圆。值得注意的是,创作者需要在圆内进行创作,不要超出圆圈外。

/I0Oc)CweK0心理学空间c2ViDlXQO!g.V

(五)进行创作

g0w'c2o$D t dUW6t(G#H0心理学空间-K7QO't"T8j%e

画完圆之后,创作者需要从圆的内部开始进行创作。创作者尽量随性的去创作,想到什么就画什么。任何创作都是好的,都是可以接纳,没有所谓的美丑对错,只要是自己创作的曼陀罗,即是属于自己独特的创作品。此外,创作者应尽量开放自己的心胸去与创作的作品接触,并试着在创作过程与内在的自我进行对话与沟通。

T}-\ SWS'~ B0

x oz2lo v_|YK7n0(六)命名并写下日期

/A5l*c` GI E3Zs%i0心理学空间fv$\ Swl&f@"b

由于曼陀罗是属于自己当下(此时此刻)独特的创作品,代表着当下自己的心灵状态,因此创作者完成之后,可以试着将所完成的曼陀罗取一个名称,并注明创作的日期。为当下的创作留下一个纪录。心理学空间0p9a:CS\1K.d;h

心理学空间D)iz-}$a1Y#pl5V

肆、曼陀罗与冥想的结合

kWzg)itP4@0

]Z_NR OO3{0一、曼陀罗与冥想

7P [bChn[&X0

?G|,n`0所谓的冥想(meditation)是指一种个人与内在心灵沟通的方式,个人透过冥想的方式减少理智与外在刺激的干扰,让自己在意识十分清楚的状态下进入潜意识层面,进而开发潜意识的层面,同时透过冥想的方式,协助个人回归自己的内在心灵,进而与自己内在心灵的智慧进行沟通以获得成长(Garwain,2002)。心理学空间M$})d)V}MGU

心理学空间Fv+~L1YY9^R a-Wv2?

曼陀罗最初即是被用来当作冥想、内省的辅助工具,同时它也是用来说明特定心灵实现的图案。由于曼陀罗是由创作者在专注、平静的状态下进行创作而产生,因此透过此创作的历程,能够协助创作者将内在状态表现出来,亦能够使个人能够专注地观照内在自我,一方面透过曼陀罗了解内在的意义,一方面透过曼陀罗的创作过程产生不同的秩序,最后达到和谐完整的状态(Finacher,1991/2008;Premal,2007)。所以曼陀罗可以被运用来当作是一种协助冥想的外在媒介,个人能透过曼陀罗进行内在的冥想及内省,引导较完整且深入地觉察自己的内在心灵状态。心理学空间p\E C(^&]]

| X/h+fu(A5}P;N0透过曼陀罗的冥想,不仅可以使个人从中获得独特的意义,也可以使个人的心灵达到统整的效果(Snyder,1999)。曼陀罗已经被证明是一种具有洞察力与治疗性的体验,从曼陀罗的创造过程到创作成品的赏析,都能够协助个人获得洞察性与治疗性的体验(正木晃,2007;Finacher,1991/2008)。每个人的曼陀罗都是无数的主题和象征性的暗示,从曼陀罗中可以很明显地看出创作者透过作品表达对外在世界与内在经验整合的经验(Bucgalter,2004)。也正是因为曼陀罗有如此特性,因此十分适合用来进行冥想。

u.k*P9GJ[s|0

0c9L\v bA~0二、运用曼陀罗冥想的步骤心理学空间1]T9]x)M)J%\

?s y)Gx9|Ad0依照前述步骤创作完成的曼陀罗可以用来进行冥想。兹将运用曼陀罗冥想的步骤整理如下(Bucgalter,2004;Finacher,1991/2008;Garwain,2002;Snyder,

"jg.Z,f\9~X+o%^0z0

W9x'Cv+q"Y%i/H6B-a4\4B0-13-1999):心理学空间6CCsg#NX

]&C:c*w fG.c(z#J,fd0(一)看着曼陀罗找出颜色心理学空间}%G)R!@j ~$~ Bg

-F Ba3^W)o(K0进行冥想前,创作者可以看着完成的曼陀罗,试着从不同的角度观看自己的作品,寻找曼陀罗所透露的心灵讯息。首先可以先找出颜色,找出自己最喜欢与最不喜欢的颜色、想着自己第一个/最后一个使用的颜色是什么、主色与辅助色各是什么,最后可以联想这些颜色对自己的意义或感觉是什么。

is3W9b:^`C~0

cy3~K]&j&^[0(二)数字或图形心理学空间*M;CaN^c qK

心理学空间vM,f:vo D B.Xz

找完颜色之后,创作者可以开始计算曼陀罗内图形的数目、找出自己喜欢/不喜欢的图形是哪个部份、哪一个图形让自己觉得最特别、有没有重复出现的图形、重复出现几次,最后开始思考每一个数字、印象深刻的图形对自己的意义是什么。

yu$W-h1qyA"dZu4Q2Zm0心理学空间6} u,q.m]'jh

(三)保持轻松

e/|)]3bb0心理学空间'Q$I2rw/H$z \2mq

找出颜色、数字与图形之后,创作者可以保持轻松,以一个自己感到最舒服的姿势进行冥想,可以是盘坐、也可以是躺着,尽量让自己感到轻松与自然。心理学空间 v5~b+N1X6djzt

心理学空间&hL_Dp1s`x

(四)冥想心理学空间_L'AK#L

心理学空间u8WQR6~4B^V[G!W;}~

找到舒服的姿势之后,闭上眼睛。开始想着颜色、数字、图形告诉自己的意义,将这些意义与自我的内在状态做连结。同时,创作者也可以把曼陀罗的命名加入冥想的过程中,找出曼陀罗要告诉自己的意义。透过这样的冥想过程,让自已与内在自我沟通,获得独特的自我成长意义与经验。心理学空间2MwKOu.Jv}

!YD!I`;[)T0(五)自我书写心理学空间"DOc?$e UmO$Z

*q(K6MF0Vy3q_0冥想完之后,创作者可以睁开眼睛,将刚刚冥想所获得的意义与经验,以简单的几句话写在曼陀罗的背面,如此即完成整个曼陀罗的创作与冥想的步骤。心理学空间3l,y|hl$T2A P

心理学空间V hH/UO

伍、创作曼陀罗的功效心理学空间!M0Jzs | NB

%D!t6j t#K$o*LM0曼陀罗的创作是以圆形为基础,对西方人而言,圆代表的是界限,是个人内在整体的核心;而在中华文化里,圆被视为是圆融、圆满的象征。因此曼陀罗不管对西方人或是华人来说都具有特别的意义。正因如此,创作曼陀罗的功效相当多样,会因为创作者本身的目的不同而有不同的效果。但大致而言,笔者整理相关文献,归纳出创作曼陀罗可以有下列的功效(正木晃,2007;Finacher,1991/2008;Snyder,1997;Snyder,1999;Premal,2007):心理学空间\3i7LPwd

心理学空间JN$B D0f#~B4f

一、个人成长心理学空间;B)R6[ud!Fn,iQo

1Ngw M,r8s(RJ?G"F6x0曼陀罗是以圆为基础,因此曼陀罗最外围的圆形也许可以被视为是一道保护线。在这道保护线内,个人可以自由的创作,不会有任何的局限;同时创作者因为有保护线与保护范围,可以较容易开放心扉,探索内在的自我,不必担心是否过度溢出。创作后,再对着曼陀罗作品,进行冥想的想象过程,更可以帮助个人打开自己的内在空间,以更宽广的视野来看待周遭的事物.获得个人成长(Finacher,1991/2008;Snyder,1999)。

d&{s!`&^ EL6yp0心理学空间cUCnS#O+c

二、整合意识与潜意识心理学空间:i sIpS/G!]

心理学空间 r]?:{{G

在创作曼陀罗的过程中,由于创作者处于一个专注、安全与平静的状态,因此许多平日埋藏在潜意识底下的讯息便能够得以浮现;创作出来的曼陀罗作品,更可以视为是潜意识讯息的投射象征。因此创作曼陀罗可以整合内在的意识和潜意识,透过具体的曼陀罗图像将平日肉眼看不到的潜意识讯息外化出来,即所谓的潜意识意识化(unconsciousconscious),让个人能够透过表达的方式加以整合意识与潜意识的讯息(Finacher,1991/2008;Premal,2007;Snyder,1999)。

Xx{zT!Iu#f0

.n&[ ?A7{aX4iF0三、灵性经验心理学空间1b i0aS:~&xV2e.y

/A*Bvd3_I0曼陀罗是由心灵内在自然地生成,因此曼陀罗的创作及可视为是心灵的象征。由于在创作曼陀罗的过程中,有时候因为内在的一些议题与矛盾现象表现在曼陀罗的创作中,因此曼陀罗会出现对立、挣扎、相互矛盾、冲突和妥协的状态,透过这样浮现的历程,个人能够经验到从分裂到整合的过程,同时也能够让个人任意将内在的想法与讯息透过曼陀罗表达出来。由此可知,曼陀罗不仅能帮助个人恢复秩序,同时也能够协助创作者达到和谐的状态。个人能够藉由曼陀罗的创作展现内在的直觉与洞察力,最后获得灵性的成长(Snyder,1999;Premal,2007)。

{ F]1H u9J0

+hQtY_ f7@ b0四、专注与放松心理学空间S }(mM H;IJJ$hw

}.NA xR0在创造曼陀罗的过程中,需要创作者集中注意力才得以完成,因此创作者若能以专注的态度进行创作,便可以让心灵获得沉淀。也由于曼陀罗外围的圆形可以联想到孕育胎儿的子宫,圆圈内的环境犹如子宫内是一个充满安全与滋养的环境,能够让创作者产生安全感,同时也能够获得心灵平静的效果,因此能够协助创作者达到放松的效果,促进治疗的达成(Premal,2007)。

S4E}gCy&q0心理学空间y)p2w3?"EB$X b0Y

五、宣泄与纾压心理学空间2z%L Q9r0y7q#G

心理学空间+s7iD[E

在创作曼陀罗的过程中,个人可以享受到放松与平静的感觉,因此不仅能够获得生理与心理上的调适,同时也能够协助个人领会到自己与他人彼此的独特性。若是个人能够定期彩绘曼陀罗,自我疗育的效果会特别显着(正木晃,2007)。尤其当个人在情绪紊乱的时候,曼陀罗更能够让个人从创作过程中获得宣泄,进而释放压力(Premal,2007)。

Xau)T1oX)yb0心理学空间^.F*h`*^u#E8y

六、探索意义心理学空间C"X;X }NSa

心理学空间"]Ho~ y-^ qG:?

曼陀罗的创作过程可以反映创作者创作时的心灵状态,创作者可以与自己的内在心灵进行交流,因此在创作曼陀罗的过程中,可以平静地与自我的内在相处,经验自己内在的感觉。透过曼陀罗的创作过程与创作出来的曼陀罗作品,可以将自己的期待或需求表现出来,进而了解自己内在追求的意义(Finacher,1991/2008;Snyder,1999;Premal,2007)。

D7i/AN&dB|"M0心理学空间6F6iaq [+h

陆、经验分享

4v&x] E2hQ8\H6Yp0心理学空间!{.l~4uz,bW V7S

就三位笔者亲身体验创作曼陀罗的过程当中,共同的经验便是最先在构图时经验到专注集中的感受,接着从着色彩绘的过程中体验到能量的释放,会感觉到轻松。在专注创作的同时,脑海中会不经意的浮起过去的事件或片段。最后,在作品完成之后,仔细回顾作品的每个部分,再藉由冥想整合自己的感受、作品与脑中浮起的事件,会经验到一种舒适愉悦的感受。然而有时也会在冥想之后,经验到闷、沮丧、生气等负向情绪,但是经历创作与冥想整合的过程也能够对引起负向情绪的事件或自我的状态更多的觉察。以下为笔者所创作的曼陀罗图(图1.、图2.)。

dZ*v{|6T/D1J0心理学空间j*_a.p%D


5|/H#M)Vee0图1.笔者创作的曼陀罗之一
k$G:_DE%^!g0
2V!uu d)e$c}0图2.笔者创作的曼陀罗之二
心理学空间-V(X)e*kD\-I/NeS3^

? PtD5]_ ~F#Q0上述两幅曼陀罗作品中,第一幅曼陀罗是运用图画纸、蜡笔、彩色笔等媒材创作而成;第二幅则是运用墙报纸、彩色细砂等媒材所创作而成。从两幅图中可以发现,曼陀罗的创作并没有一定的方式,创作者可以运用各式各样的媒材以及发挥自己的创意来创作。因此不同的媒材所创作出的作品,会有不同的风格;此外,若再增添上创作者的想法与创意,创作出的曼陀罗作品更会因为具有反映个人的内在状态的效果而使每幅曼陀罗呈现多元的样貌。

B7F dvg0心理学空间0S/J0EQQl0w

柒、结语心理学空间x7T(JX'}YFuE

8M$vL']0m3y0从印度密宗发展出来的曼陀罗图形,不仅具备有宗教和艺术的价值,同时也有自我探索、整合与成长的功能,加上曼陀罗的创作与冥想的过程简单方便,只需要一个安静的空间和少许的媒材就能够让自我与内在进行整合交流,达到灵性经验的层次,能够满足现代人对于心灵方面需求,同时达到纾压放松的效果。因此,无论是创作曼陀罗或是透过曼陀罗进行冥想,都可以使个人获得独特的意义与经验而达到自我成长。

'J2rV*tu;CO0

$h!hgL[$e#P0参考文献心理学空间3| C Zw4er7\9sc5G

心理学空间v ?;ydc3yo&bN!^} ]

正木晃(2007)。曼陀罗心灵彩绘。台北:非马。心理学空间7[ C"n`~&Y"bq

心理学空间K R? ^W#q;f7c#u:K

林政宜(2008,3月)。艺术治疗中的心灵能量转化-由曼陀罗创作谈起。中华民国能量医学学会第四届第九次学术研讨会,高雄。心理学空间 C.}7`)U#T'gc\5I$EK} z

3pn[(p;l0吴垠慧(2007)。曼陀罗绘画和自己对话。中时电子报。2008年9月16日,取自http://tw.news.yahoo.com/article/url/d/a/071126/4/oub6.html心理学空间4BL oR(j-Iga

心理学空间$Xd aG0le:Om

陆雅青(2005)。艺术治疗第三版。台北:心理。心理学空间'n5mI P3m7w

心理学空间`&B!i(D6WS:o/C

Artheal (2008). 灵性再现-曼陀罗艺术治疗团体。2008 年 9 月 16 日,取自http://arts.imagenet.com.tw/modules/newbb/viewtopic.php?topic_id=70&forum=2

ij u_h~~0m0心理学空间'Wu?ltN

Capuzzi, D. & Gross, D. R. (2006). Counseling and psychotherapy: Theories andintervention, 4/e. Pearson Education. NJ: Prentice Hall.

iDT.^-jT9K0

{/d)G\.?*g7O*eCHhL0Fincher, S. F. (2008). 曼陀罗小宇宙-彩绘曼陀罗丰富你的生命(游琬娟译)。台北:生命潜能。(原著出版于 1991 年)。心理学空间 k8Y}Q:R&}i {

心理学空间LT@V1n0b.l6v u&a2I

Garwain, S. (2002). Meditations: Creative visualization and meditationexercises to enrich your life. CA: New World Library.心理学空间&aBZ%bXb(h,qn[8CY

心理学空间*z2U6Ed s|5J h,W ~

Moacanin, R. (1999). 荣格心理学与西藏佛教心理分析曼荼罗(江亦丽、罗照辉译)。台北:台湾商务印书馆。(原著出版于 1986 年)。

ssY fBN+M0心理学空间3j2m8K$w&R#X/r

Premal (2007). 曼陀罗 ~ 内在的旅程。 2008 年 9 月 16 日,取自http://www.enlightcenter.com.tw/m-68-mandala.htm心理学空间W{"p2Mm2w3ki&Q'T

!T'V&L&A`;R;?z/i)a0Bucgalter, S. I. (2004). A Practical Art Therapy. London: Jessica KingsleyPublishers.

zt vxL$l0

7qD,EBD$l CcS1|0Snyder, B. A. (1997). Expressive art therapy: Healing the soul throughcreativity. The Journal of Humanistic Education and Development, 36, 74-86.

+Sl}[4u$f ^0心理学空间.y:u#K"y G c1A

Snyder, B. A. (1999). Mandala: Art as healer. Guidance & Counseling, 15(1),30-34心理学空间jz$b8Y)r"jE o

jFh[df0Wikipedia.(2008).Mandala.RetrievedSep.17,2008,from http://en.wikipedia.org/wiki/Mandala.

@!@W@;`PA,M0s0www.psychspace.com心理学空间网
TAG: Mandala meditation 曼陀罗 冥想 施玉丽 谢政廷 许智杰
«深层想象之境 心理分析模型
《心理分析模型》
心灵的不可预测性:荣格对于深度理解冲突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