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拉康、精神分析与中国文化
作者: Michel Guibal / 44820次阅读 时间: 2002年1月15日
来源: 霍大同翻译、秦伟等人记录整理
www.psychspace.com心理学空间网
dL PYu%K0
C3iULZQ+O;o p0精神分析笔记第十一讲
K|Od.c.B|v/q0发表时间:2002-1-25 15:19:45
;p]e@R'R\/@:D{0心理学空间.{$M({-|e$h4YC I
心理学空间,P0B9|2k%A4M|{
  我们讨论拉康的这一文献,他在此后的十年、甚至可以说他的一生都在这一点上工作。心理学空间W]5E0ii

3dP#@8G@D:t&{2`0  拉康的根据是弗洛伊德的《论自恋》,弗洛伊德回避了镜子的问题,他退却了。可以说,弗洛伊德是打开了门,又把门关上。心理学空间|0NJ#CC,_}
心理学空间Te5gR8hjZ#T
  这里说的是无意识过程,所以可以说一个病人把门打开了,又关上了。心理学空间)zk}m~Z Z

\xl&|0bD0  有些精神分析学家在精神病院工作,发现病人无意识的门从未关上。例如妄想狂,他们与癔症病人不同,他们说话,处于话语之中,说出来了,不断地说,使我们惊奇地发现其所讲的东西证明了弗洛伊德的观点。
0d`0m1B ^6|)MT0心理学空间.P+di9uv?/f H
  弗洛伊德说,“王道”通向了精神病人无意识,其门总是开着的。
\5r"W7A4{0心理学空间nW%w9}7j:[ gw.`
  精神病院的精神分析学家要求妄想狂病人不断说下去,结果虽然证明了理论,却引起了死亡——要么病人自杀,要么杀了精神分析学家。心理学空间!S3FA~I(u"]

$W$p8u bW0N!~0  弗洛伊德对这些精神分析学家的努力不知道。除了Schreber—例之外,弗洛伊德很少接触妄想狂病人。心理学空间Ss"HDb*VD9i
心理学空间5y3F[%Me4w$g#x;v
  弗洛伊德的理论是开放的,而有些精神分析学家却想一动不动地用旧理论解释新的材料。心理学空间:e8k"s#Ah7m
心理学空间3^#o e9q)K_
  我们修正理论,理论是开放的,而实践中又要求关门——妄想狂的门是开的,直通无意识,精神分析学家想办法重新关上门,例如绘画、做游戏、制造一些东西;或者精神分析以相反的方式,扮演病人进行述说,如前所述。这是拉康提出的理论,因为镜象正好与你相反。
fZu[2P yWu0
*Q \#G h2A7]S0  新的事实推动了精神分析,即是拉康此文,其中指出“相反”的镜象,指出神经症与精神病的区别。心理学空间 p!B:uI r?/o
心理学空间 r5O|t'LB.e
  在Schreber所写的文本中有一段是关于镜子的,但是弗洛伊德未充分的重视。弗洛伊德认为Schreber是一个伟大的精神分析理论家,因为Schreber的文本证明了精神分析。心理学空间e5^%Yg7y\A2~#Fo2H
Schreber也是开了门,又关上了。
9fG}#}Ez g"d0q@0
F1`J!C0@ k7C*U~0  其它的精神分析学爱则不一样,他们与孩子们、与精神病院的病人在一起。弗洛伊德是在成年人中,成年人事后回忆童年,是间接的童年。精神病院的病人则如孩子一样一直未关门,是直接倾听到的童年。
#uV(Zd4k~+D8n0
4eYL;Utr[0  Schreber的文本中说到在镜子面前,Schreber自己穿着女性服装,从镜子中看到的是女性,并说当女性真好,这样便可以与神做爱了。
(p+f @-BS |#o @G3m0
!O;_YQWQ0  这里的神不是犹太教、基督教和天主教的上帝,而是印度的神——打开了通向远东的大门。尼采说的神也是远东的神,都是脱离了欧洲文化的神,我们现在也是脱离了欧洲文化来讲神的。心理学空间2r$`W$H~i/m

+r*Fy:lq I j| D:X^0  这是我个人的工作。现在还是回到拉康。心理学空间N)o)pnW%o7vP r K

$?K4F/r8Pd0  弗洛伊德阅读Schreber文本时忽略了这一点,但是荣格注意到了。荣格在精神病院工作,用精神病院的例子反驳弗洛伊德,而弗洛伊德则出版Schreber案例以反驳荣格。
#[:VJL3H OJ`U%D0心理学空间.j&W0[n#q9[M
  因为荣格与一个德国传教士有私交,因此打开了通向远东的门。
!_:wBt5ce{C0心理学空间?8f5f1}5N){\6S
  这个传教士到中国后不断与荣格通信,他说他很高兴未让任何中国人——是外国人、局外人、异乡人、自己所不认识的人,etanger,拉康以此构造了大它——改宗信基督教。
g@y!^`?7Z-rp0
"n;Y2d;@?g N.o a^0  曾有一些女性分析学家与孩子在一起,构造了一个类似于弗洛伊德的成人理论,如Anna Freud和Melanie Klein。拉康批评她们,说她们是想在孩子身上找到自我。心理学空间r~.jw;vc
心理学空间6h{FO8d#^:},s
  例如Klein在新生儿那里看到自我、超我。拉康说至少对于自我而言是在镜子阶段之后,孩子看到整体之后才形成的。第一次看到镜子时以为是它者,远不是自我。如弗洛伊德从火车的玻璃上看到的陌生形象而感到忧虑。
JPNB5r0心理学空间DUy`R"H
  这个它者与作为它者的母亲、父亲和其它人处于同样的位置,孩子逐渐地意识到这个它者是自己,这构成了自我。这是想象的自我。
1wDoy7B'm9S:e)yLJ0心理学空间6b(\)t6F[|? o5S$V S%iI
  谈到想象,拉康说这是意象。在此文中拉康只有几行文字谈了语言,如弗洛伊德谈自恋一样,先是打开门,然后又关上。关于语言的能力和权利,都是在15年以后再重新找开的。心理学空间)QH9t7C ^,n3w

#Z;Yh%b(d;h%^0  弗洛伊德区分两种自恋,原发的和继发的。心理学空间)bT oTt;wZ+X
心理学空间-RH8Wq%H"\M8N w
  原发性的自恋是出生之后就存在,如所有的动物一样处于自恋状态。继发性的自恋需要一个外部的东西来讲,但弗洛伊德始终未找到。心理学空间G o4A7Y,`

4{&a\ ]*@1TZ7]~0  拉康认为无原发性自恋,只有事后的,即出生之后以镜子为工具的自恋。因为原发性的东西是自淫。此时的孩子不能讲这是我的手、或者脚等等。自淫是无对象的。
}'DT9`;B0
7\e0{"Q$^}?)U7J/Y0  Klein说孩子与母亲的乳房的关系是主-客的关系。而拉康认为这也是后面的事了,此时只有愉快与不愉快,并无对象可言。心理学空间u4?M;g.p'E!v6s9i

*Lv.U-t$ws&Vp0  孩子在认同母亲的乳房、母亲本人和父亲的过程中,因为镜子阶段而有一个它者。在此,拉康遇到一个困难:孩子不能认同于镜子中的我。拉康花了一生的时间来解决这一问题。这也是Kant遇到的。
P7F4Qp X-X._0心理学空间-a{l#La
  这里申明一点,许多精神分析的成果被道德家们、宣传家们所利用。例如精神分析讲口腔、肛门和性器阶段,这些人就说那个时候孩子该怎么怎么做,如果未做到就是不对。他们在这里其实是以一个编年来强调了超我。心理学空间;uD$W `L|

Q,[U*b+fb@c0  精神分析只考虑逻辑的发展,不考虑编年的发展。因为拉康提出的是逻辑问题,所以是与逻辑学家们、数学家们、拓朴学家们在一起工作,而不是与道德家们、宣传家们在一起工作。
re2T l g L0心理学空间cwD"l7a,{$EC&p
  孩子何以不能认同镜子中的我呢?心理学空间r W,?%d7}R0W

@ H~j1Y3f5x2o[T0  原来,当他认同父母、认同他人时,他面对他们,而且可以转身,从而在形象上与他人完全匹配。但是在镜子中却做不到这一点。心理学空间8\4~ B'_%d?IO

"r8if8h6Xl7E0  Kan之前有一个瑞典学者Swedenborg,而后者又是承继了Platon和Aristote的传统。 Swedenborg讲镜子,Knat读后深感震惊,这作为部分的原因促使他写了《纯粹理性批判》。Swedenborg的书也是荣格床头的书,但未注意其中的镜子。Kant打开了门,但荣格并未做这个工作。我的一位同事接受了精神分析,后来专门写了一本书讨论Kant和Swedenborg。
h7cfN*|w0到了拉康又重新遇到这一问题。
-\mV'D(]f9ex y0
Q.`;\:`M w&]'XO*W1X0  为了讨论的方便,我们将镜子当作是一维的,将物体L当作是二维的。显然,在二维平面上,下面的L无法与上面的镜象相匹配,只有在三维空间中才做得到完全的匹配。
]t!BPE'T+i0
,o.[xF9~ r f|6J0  同样,我们人作为三维存在,镜子作为二维存在,要做到这样的匹配只有在四维空间中,这是无法想象的,必须引入象征才做得到这一点。心理学空间/F#oH(xC(t$Dr

Z,z Q9]D"x fG p0  所以离开镜子阶段,就是象征阶段。类似于母亲的分离,这是与自己的象征分离。心理学空间.wq*n|:B
心理学空间I.X:S:bLmV!bm
  通过成为象征,拉康顺理成章地引入能指与所指。
_aF}X\}v9a0心理学空间X3s5w(p^Rs h
  为了完全匹配,就要解决一个左右的问题,这要求进行相交运动。
h%w kGT}7S)_0心理学空间5|%J4a JI3v"U H4Z
  如果呆在意象中可以认同,但是人类并不是一个意象,而是被语言所抓住,这是拉康后来的工作。父母在讲话,不仅仅是一个声音,而是一个语言,孩子由此懂得了左右手。正是这样,拉康说如果我们不被语言抓住就没有意象。
D,x&yUe0心理学空间 }8t_"]r`-?I
  拉康批评弗洛伊德的元心理学,同样他也批评所谓的元语言学。心理学空间U @H~D6WvmB*@

.c#I {9K+U&i0  孩子意识到左右。
'Z[]uh;`jPzj~0
G5U Y!|};OX;w_A0  有人说存在自然,拉康说是的,但是不存在“人的自然”或者“自然的人”。心理学空间.l7o'qD)e'[3r0`/l

V9Q^r$Pp0  人类登录在自然中,但不能说有一个自然的人类,否则就不会有人类破坏自然,至少在一半的时间里人类在破坏自然。
JR#e8D!aL0心理学空间:|Iri)j3q.wFS
  还有,如果是自然的,人就应该对称。有了左右,人就不对称了。从而需要相交运动。
eoj\b{%sKN;s0心理学空间4A7n4N4UY3f!L8DZ~:k6G
  所以,无纯粹的想象,想象与语言联在一起。心理学空间 JS+w/\4`+OK&J

#It F!Ic%S#p$Xw0  不仅以后是象征,进入镜子阶段也是象征的,因为进入的东西已经被象征化了。心理学空间 KH$K;f P-ls
心理学空间F1z+zS3p%w
  例如母鸽在镜子中看到一个公鸽,从而生蛋。
5D'_|%s'L%`9l"vV0
BJ$To0uX3Z&\iV%X0  提问:(听众:怎样理解镜子本身是一个象征化了的东西?)镜子问题本身是人类提出的。在我的有关镜子的讨论班上,有一个人类学家,他在非洲的一个土著部落里工作,说这个族的人有一个习惯到水边喝水,但是在喝之前先要扰动水,避免喝到水中的像。
tc$p-H0t5O3Y6^S$Lx0心理学空间^(F;XBr
  (听众:孩子在镜子阶段能理解左右吗)左右镜象是一个逻辑问题,在现实中每一个孩子不一样。我遇到一个母亲,她教孩子将左当成右,右当成左,孩子长大后就疯了。又有一个女孩15岁到我那里接受分析,10次中有9次都迟到,后来母亲给她买了一块表,她总是乱拨表,结果时间仍然不对;她母亲又给了她一个日历本记事,可仍然不准时,原来是去年的日历本。心理学空间x,P!qW9~d }3~

Vk*w4dD'E ?yD0y0  基督教的创立是在沙漠,很少有水,但在少数的地方还是有水,基督教就抓住了这个细节讨论镜子问题。反而是那些生活在湖边、河边的人们未注意到这一问题。精神分析也是这样,某个细节最为重要。
z#W#r6eO7Sf0
5|#nzv]0  17世纪有一个犹太教的神甫,因为研究镜子而被教会法院判流放。他的研究是通过左与右的问题,以研究善与恶的问题。后者是超我的问题,能够转移到孩子身上,所以他并没有更多地考虑左右问题。为了与上帝达成一种关系,他面对(在镜子中的)另一个人,于是面对上帝,遇到左变成右,右变成左的问题。
F` i Pd AC@0
'LGq+eGU#l;Z;W0  左=恶心理学空间y eD]3hF
心理学空间W*v7r V7X Q4q
  右=善
BHlU9b l w~ pw0心理学空间X*P-zd Kc
  左变成右=恶变成善心理学空间6kuK8SY

1Ooy H2G0  但是这对于整个神甫群体是不能被接受的。为了避免更多的惩罚,他说他并未说过左变成右和右变成左,而那些说过左变成右和右变成左的人应该被判死刑。心理学空间_/`S9C&GD#d8h2n pM
心理学空间*p3zrz9K#n?8W
  法院的人为了找证据抄家,发现了镜子。他说这是为了他的夫人打扮得更漂亮,更能吸引他。犹太教与天主教不同,神甫是可以结婚的,所以跟女人睡觉不是坏事。心理学空间*IAk e Z4qN5n{U
心理学空间z v2`p m V
  因为在《旧约》中记载着男人们外出打仗,妇女们以镜子打扮自己,以唤起男人们的激情和力量。
%zd L Yd+z_g0
0gxn2T1b L'f&F0?I0  基督教中认为以镜子打扮自己是坏的事情,而在镜子中寻找真实、真理则与此不同,分开来了。
G _ x m0f3VNW0
scE Ru(isX,DL0  拉康则试图重新整合镜子的这两个作用,说人的性欲与上帝是联在一起的,都是真实的。但是联在一起之后只能半说——midire。
*u!B5[7f&mIU'z0D0
4m"f U&w#UTr!}R0  拉康谈到二者的关系,我们不是破坏传统,而是从传统转向现代。中国也类似,如何从传统转向现代。也许中国想完全破坏传统而转向现代,但这是不可能的。
S~ tb5ym-} NT0心理学空间[K k u)d/l4[2r
  “反观心”——译为observation inverse, reflect inverse, retour
`1iH SrI0
t2}_/Ny3Q0  佛、道、儒,三者相互教有冲突。
1q C'x%U7n,` s3C(~*~0心理学空间L1MX6I0i
  Inverse——相反、反射,讲的是一个镜子的问题。人不停地看镜子的时候,你得想象你在看自己。
2y}%F)[:s&rz0
zy*c(UznC0  看到的不仅仅是镜子,而是注视——当然不能想象如何与拉康对应。拉康至少说如何是你的想象,孩子看见世界,孩子看到镜象,有一个注视在注视自己。
O+\Mj6|-F5sHA,g0心理学空间a/K%e(XEDC
  佛教和道教徒出家,引起儒家的批评,认为这样就无社会,皇帝也不高兴。世俗的东西还是需要的。
&KhP'K0]E$] a0心理学空间#{3@x {A'\.nG)D/p0[KK
  Annea Cheng (Francois Cheng的女儿)写了中国思想史,说人们到山里反观其心,而世俗要求你离开你的镜象。拉康也说要离开你的镜象,但是拉康是针对其兄,一位天主教神甫。心理学空间#nA ]-I.}#Y@
心理学空间.FVO y!F$SQE0Vbb
  这样的对于固着于镜子的批评在列宁那里也有。一位翻译家译恩格斯的书中“镜子”,列宁说只译成反思就行了。可见治理国家也不能离开镜子。
.k2W$]Q6Nujv0
.k:dh+W/Lm0  张载《经学理诂》中说,在天理的中心出现了自己和他人。如一面斜放镜子,镜子反射了世上的所有的存在,完全照不到自己(斜照)。如果把镜子放在中心,那么所有东西包括自己都出现了,如同天理,自己与别的东西一起出现。我也是一个东西,如同别的东西一样。心理学空间DS.u^t T4\r a
心理学空间b0d1W6@+l)JXM l i
  这显然与拉康有一个共同性,但不同的是拉康未说“如同别的东西一样”,因为拉康力图区别人与自然。心理学空间4P6_?pu)cvy|2^
心理学空间Uw`Q TY4W.C|
www.psychspace.com心理学空间网
«没有了 拉康学派
《拉康学派》
魔鬼他者:谁让你疯狂?――拉康哲学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