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污染”的记忆
作者: 姬十三 / 10436次阅读 时间: 2009年11月13日
来源: 《视野》 2006年第12期 标签: 记忆 洛夫特斯 姬十三 林赛
www.psychspace.com心理学空间网心理学空间&J;~;[0rxnZ4e-I6T


1LST;m i [Q0一些科学家所做的有趣的实验表明,人的记忆是脆弱的,且很容易被误导,我们坚持了多年的一些记忆也许搀杂了很多莫须有的想像成分。
(~Ma$HU;PU+NH0心理学空间u!K Hw9HC8dx-e
记忆弥足珍贵,它让前一天的“我”和后一天的“我”保持连续性。记忆使我们与周边的事物保持紧密的关联。你有时会感慨自己的“忘性”越来越大了,开始记不住前几天甚至前几个小时做过的事。可是,你也许未曾想过的是,有一种记忆“疾病”比遗忘更可怕——你所记忆的那些生活中的点点滴滴,甚至那些对你无比重要的片断也许根本就是错误的。是的,科学家告诉我们,记忆并非坚如磐石,它不仅容易丢失,也能很轻易地被改变,错误无时无处不在。我们坚持了许多年的一些记忆片断很可能搀杂了许多莫须有的想像。我们也许永远无法了解自己的记忆中到底有多少是真实发生过的。靠记忆复述的“历史”那问题就更多了。
}s&k-g+fd"N0心理学空间$s$\,nD%Vw:S
真实的谎言
jw:y dQ:JPT9K0
o#mGzR r)y7P-Z:f0记忆的错误有时很简单,让人觉得没什么大不了的。比如某个电话号码55075407,很好记,很难忘掉,你甚至不屑于把它存在手机上。某一天,你不经意间看到另一个电话号码55075077,也很好记,可是也许你并不需要记住这个号码。然而问题出现了,几天以后,当你试图去回忆前面那个有用的电话号码时,却下意识地拨了55075077。很不幸,记忆被“污染”了,你牢牢记住了 55075077。
Z:[[#a6h9lQr s0
m d~v)c9c,zky0不错,你并不是经常会犯这样的错误。但是,有时候类似的错误却害人不浅。
,e X&LB6W4PR_0
5^%vcG!WdF_5O0一个夸张的例子2002年发生在华盛顿特区。一名疯狂的公路连环狙击手枪杀了10个人。有多名目击证人在几次报告中说,当时看到一辆白色卡车从犯罪现场逃之夭夭。然而,当最终将罪犯抓获时,却发现他驾驶的是一辆蓝色小汽车。如何解释这一错误?显然,这些人不可能集体撒谎。后来发现,媒体报道的枪杀录像中有一辆白色卡车。专家认为,很有可能是这些录像的反复播放“污染”了目击者的记忆,使他们下意识地记住了“白色卡车”。
M5VaT$] P#~6n)V @0
DD])O4wQ0伊丽莎白·洛夫特斯是加州大学艾尔文分校的杰出教授。作为一名研究人类记忆的著名心理学家,她多年来一直致力于探究记忆的不可靠性。心理学空间i7_T_-X0s m
心理学空间S:i.lrm)n
洛夫特斯做了许多有趣的心理实验。例如,有一次她给学生们放映一部记录一次交通事故的短片。随后,目击这一短片的一部分学生被问道:“当轿车彼此相碰撞(hit)的时候,车速大概是多少?”而对另一些学生的提问,“碰撞”一词则被换成了“撞毁”(smash)。结果显示,目击者的判断受提问措辞的影响很大。前一组估算的车速平均为每小时31.8公里,而以“撞毁”这个词被提问的一组估算的车速平均为每小时40.8公里。她希望通过这类实验告诉人们,法庭上的证词的公正性会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不能太依赖人的记忆和判断。心理学空间I Z,j-V w.D Q
心理学空间;u9Vanx&K
洛夫特斯经常以专家身份出现在一些备受关注的案件审判中,比如震惊全美的辛普森案。她具有一种“无罪的热情”,总是怀疑会有无辜的人受到错误的指控。在她和同事的努力下,公众已经逐渐接受了她的观点。美国司法部发布了一个新的法律指导方针,规定对证人要进行盲测,并对陪审团进行庭前教育,提醒他们充分考虑证词的可信度。心理学空间"U Ou6gZap"z
心理学空间U_C/uq-p{3h,}
错误的童年故事心理学空间%l6U \/cZ(]"Q

9z`ClE0加拿大维多利亚大学的认知心理学家史蒂夫·林赛的研究则从另一个侧面说明,记忆是多么容易被误导以及我们该持有的审慎态度。
!F5Js0~3\ s0
F7c1NI#U0这项发表在2004年的《心理科学》(Psychological Science)上的实验是针对所谓心理治疗的。在经历机械脑损伤或外科手术后,病人的长期记忆有时会受到损害。一些精神治疗医师会让病人看他们小时候的照片,并诱导他们回忆往事,以试图唤醒病人尘封的记忆。这种简单的方法一度被认为是切实有效的,甚至出现在许多自助手册上用来帮助人们恢复早期记忆。心理学空间 p"eo/Dt%ZN'k gn
心理学空间 dX[(`"h)U5G
但是林赛和他的同事试图证明这样做是非常危险的,一旦操作不当,很容易使对象产生错误的记忆。他们精心设计了这样一个实验。
)X3J*GAUu0 
/L:PU$u3Eg#Wl}0一些心理学专业的大学一年级学生被唤来做这个心理实验的志愿者。实验时,他们被单独叫到一个安静的房间,听实验者讲述三个简短的故事,分别是关于他们小学五六年级、三四年级和一二年级的调皮往事。其中,前两个故事由学生的家长提供,而那个关于最遥远的一二年级的故事则是不折不扣的谎言——一个在小时候伙同好友将黏土弄到老师桌子上的故事。研究人员精心炮制了这个谎言,甚至弄到了当时老师的姓名和性别,并以提供故事的家长的口吻讲述,以尽力让他们相信这是真实发生过的事情。心理学空间&J5a;{8vP:{
心理学空间m x(?S4qo.ps6iK
在听了这三个故事后(他们事先被告知这都是真实的,只是太遥远,恐怕他们不记得了),学生们被要求尽可能地回忆这些往事,并讲出更多的细节。研究人员用一些心理指标来衡量他们对这些事件的记忆程度。结果,有1/3的学生上当了。他们认为这一故事确实发生过,只是自己不记得了。心理学空间T(C%w h~ h1X#a@

q|ef5lz'r-`0更为关键的在于,另一部分学生在听到那个谎言的时候,他们的面前放着一张自己一二年级时的班级合影照。而研究人员发现,在这部分人中间,相信这个故事的比率达到了惊人的2/3。在最终揭开谜底的时候,学生们大吃一惊,他们甚至已经“回忆”起了更多的故事细节。 
-x:}GB Go2@%qr^0
(vQ-Fq}/]/H0林赛说:“当我看到这么高的比率时,也目瞪口呆。” 
zv#Q:T(kn0?#Q?^9B0心理学空间+H'{TE7q ZI#]
这项研究表明,当有一些真实的物件结合着谎言来误导你的回忆时,错误的记忆就更容易产生。我们的回忆中从来都不缺乏想像的成分。当这些鲜活的物件呈现时,似乎表明所依附的事件也都鲜活起来了。人们理所应当地认为这些事件都是真实的,只是自己记得不太清楚了,记忆便搀杂了想像,随之延展开去,漫无约束。 
\Kk&X)J[v7F0
rMFv:C1Nj%R"{ ?0弄假成真的手段 
~-m\*Lu0心理学空间7f J3lQ/fR$a*x9]-a
近来的研究不仅可以轻易地改变某个对象记忆里的细节,甚至能让对象相信一段根本子虚乌有的童年记忆。例如,研究人员让受试者的家长误导他们,以使他们产生对幼时的错误记忆。运用这种方法,洛夫特斯让1/4的受试者认为自己小时候曾在大型卖场里迷路,并最终靠一名长辈帮助得以与家人团聚。心理学空间/d L mUXB"^

?$e;Vg6t`&i)B0但一度有些研究者认为,这些事件太常见了,也许这些受试者确实有过类似的经历,而实验室的想像练习只不过是将这些记忆重新激发出来了,并不是受试者产生了错误的记忆。为了证明暗示性的手段可以诱导错误的记忆,研究人员必须让受试者对确实没有发生过的事情产生记忆。 
Id$Tz!g@*U'fZ6i|7\0心理学空间s$J^-^d
对此,最好的证明是让人们相信一些现实生活中完全不可能发生的事情。 
LbtFb0心理学空间uWk#fCy
在一项有趣的实验里,研究人员伪造了一张精美的广告,是关于人们在迪斯尼乐园见到宾尼兔并与之握手的。受试者被要求仔细观看这幅广告并加以想像。然后,他们被要求回忆自己小时候造访迪斯尼乐园时的情景。结果,有16%的人声称自己记起了当时曾在迪斯尼碰到宾尼兔的情景。甚至,当他们被要求做进一步的回忆时,有62%的人记起曾与之握手,有46%的人记起曾拥抱过它,有一些人则记起了更多的细节,比如玩弄它的耳朵等等。然而,这些场景是绝对不可能出现在现实生活中的,因为宾尼兔是华纳兄弟影片里的角色,绝对不可能出现在迪斯尼乐园。因此,人们的这些生动的记忆只能是来源于暗示后的想像。 
3j~3Djv0心理学空间-AK/`*H4Ro[
研究表明,人们能够相信那些其实从未发生过的事情。当给予强烈的暗示时,他们就更容易轻信,对自我的认识能被外界力量迅速地改变。所以,我们的记忆实在不足以信赖。 心理学空间$~#s:TkW)_ pG

ho$y,k/r8B0我们能从这些研究结果中认识到的是:记忆恐怕要比许多人所以为的更容易犯错。我们的记忆系统会被许多错误的想像“污染”。多用笔记录下你认为的重要时刻,不要过于信任自己的判断。
@?V'p q_ AB0  心理学空间L.Y(_^"UM5N5\

www.psychspace.com心理学空间网
TAG: 记忆 洛夫特斯 姬十三 林赛
«迷惑大脑的4个“花招” 自我
《自我》
信念从哪里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