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式塔疗法的二十个基本概
作者: Ginger / 21878次阅读 时间: 2014年10月14日
来源: 《格式塔疗法-相处的艺术》 标签: 存在主义 格式塔 皮尔斯 系统理论
www.psychspace.com心理学空间网

'o+cm$E;N+hE0格式塔疗法的二十个基本概

[4c@v8| Df0S0心理学空间f~u%wAp$B0x

本章节对书中的重要概念进行扼要重述,为迫不及待的读者们(他们喜欢从书的最后倒着翻阅)提供一个简明的完整体系。心理学空间 j#fl5{qVBok

心理学空间/[ P,qp Q

1970年3月14 日,格式塔疗法的"开创者"——费伦茨· 皮尔斯在芝加哥逝世。他的遗作何以流传至今,在21世纪仍经久不衰。

p'w^*P QD$IDnmc0

?Kp+E[9U0或者说,形形色色的法国格式塔治疗师们在实际操作中所用的"格式塔疗法"的庐山真面目是什么?

bXp/Sg,Nkl0

"Q h!F.p"k,Sf0皮尔斯当年提出的格式塔疗法基本原理哪些仍被沿用呢?面对理论和临床研究日新月异的进步(系统理论、神经科学、性科学等) ,面对新的实用方法不断崛起(帕洛阿尔托学派、神经语言程式学等) ,或者是面对愈来愈"快餐"化的道德观念变化( "性革命"和避孕、"1968年革命";信息通信技术等),这些原理是否会显得俗套或者陈旧了呢?

5f-c2P7U1?0

x,R9f&s0~ t0以上问题正是我们要进一步探究的,而在探究的过程中,我们坚持"主观经验和忠于我"——这个观点与格式塔疗法的基本哲学观步调一致, 其本质是存在主义所提倡的尊重"自由的价值"以及尊重个体独到的见解。

2YnM7q Q}#j0心理学空间D,_H0[p%}@2a

在探索格式塔的道路上,我们借鉴了许多以往的文献:如皮尔斯和古德曼的著作;弗洛姆的治疗记录; 列维茨基(Levitsky) 、西姆金、郑克、波尔斯特、兰特(Latner) 、永特(Yontef) 、米勒(Miller)等人的书籍;以及《格式塔期刊》上的多篇文章。但是,最重要的是我们35年的格式塔临床实践和25 年的格式塔巴黎学院(École Parisienne de Gestalt, EPG) 的教学经历。心理学空间"vuO In4x1p4] z"I

心理学空间J\$@g-Sx,V

在此,我们将撇开具体的技术层面,试图总结出一些基本的概念,以及这些概念在当今的发展情况和相互之间的关联。概念之间的相关体现了格式塔方法人性观的连贯性。

x%DT#BfQ `!H0

-`r*xK(i x7lB0下列二十个基本概念的排列顺序是随意的,它们之间的关系是循环论证、彼此关联、相互依存(使用编号是为了便于读者认识它们的联系)。

5Y+G]hWOUW \0

@Cr9])a ]-_X'i m0
|4s5e4D3~d,k+w9k^01. "此刻,如何"心理学空间!u/Bt-p.lDz
2. 过程
9xu eFE a03. 觉察力
`x:SVB04. 相处界限
dgj%TMN"NWj{e05. 场和系统心理学空间M{\5]&U7]j1zg&`I
6. 创造性调整
!tH UJa(_9Z"Oe07. 体验循环心理学空间+IJE8EDt.DW
8. 未竟事宜
u'F5Ylsogh09. 阻抗心理学空间 ` G4p:H"Y#?i"J
10. 自我平衡
q8Lsz6?8]Kfr s R011. 激发责任感心理学空间;} PR%_|5t0Z&O8vv
12. 实验心理学空间`3?*g*?tRL'hf
13. 保持个性的权力,维护个体独创性,心理学空间J%c;w3e/Q-z
14. 融人的态度心理学空间s4{/j iS#J m
15. 用整体观点看待个体心理学空间gV4E[^!S._'G
16. 极性互补
A.f@yq017. 情感和躯体的含义心理学空间6{A Z4u dC a'?
18. 攻击力
Z@,t!mxE6B!i*^5O019. 创造力和想象力
9~p5pEA TM020. 团体中的个体。
d&e6r&`;w0心理学空间 k4{)KWZI
心理学空间s rNK%` _q

心理学空间'v%tL? m

1 "此刻,如何"

0aN7t0H;mDt-vu F0m0心理学空间'p y,Mz.r"B1z [

皮尔斯提出的"此刻,如何"的概念似乎更优于传统的"现时此地",后者的表达方式其实并非是格式塔所特有的。事实上,其他许多疗法也都关注"现时此地"的过程:如罗杰斯疗法、团体心理疗法,甚至包括精神分析疗法——因为精神分析疗法首先要处理移情,即是婴儿期神经官能症在"现时此地"的重现。

0WKa:O??{HvZ&n0心理学空间+^*Q5G*FL-~

而"此刻,如何"强调格式塔疗法特有的现象学观点,即在"如何"上着墨更多,而非纠结于"为何";并且把重点放在对现象的描述,而非解释:"人们应该从评论事情回到叙述事情本身;与其进行任何失真的评述,不如回归事情的真实情境" (胡塞尔,1 9 07) 。现象学强调主观和非理性观点的重要性,强调个体当前所特有的(概念13) 对现实生活的体验和躯体的感受(概念17) 。酒过无意识的姿态、手势、随意动作、呼吸频率、语调语气等,能够很好地揭示"如何"这些内隐的行为或者说话的方式往往比外显的言语内容本身揭示出更多的含义。因此,皮尔斯以及之后的拉康均强调"隐性的表现形式"甚于表达的"内容本身"。

9@ SvE"i"a3~as0心理学空间#U!P%U {8XH

当然,致力于"现在"并不意味着要排除回忆、恐惧或者投射的唤起——假如它们是来访者自发产生的,不管是否有意识:它们此刻就存在于他的思想或内心深处,并且维持着来访者现在的生活状态。此外,它们也不可避免地受到现有环境的调节(来访者的内外部环境) ,因此从来就不存在绝对的"历史真相"。

-IX.Z'i9sTM}$h0D0

w]w6L:j%v@4O0过于激进的格式塔心理学拥护者会不遗余力地试图把来访者限制在狭义的当前"枷锁"中,这种做法也未免过于天真。但另一方面,格式塔治疗师不去引导来访者竭力追寻过去的记忆,这一点不同于传统精神分析寻根问底的做法,对此,皮尔斯不屑一顾,嘲讽其为漫长的"考古挖掘"工作。正如在清理地下室里日积月累的杂物之前,我们首先要做的就是翻新卧室、布置客厅,好好享受生活……因为清理地下室可能要旷日持久!如果过去不断困扰着来访者,他终归能将之"清理"。但至少在清理之时,他可以从充满活力的现在中提取所需的能量。

HvgO?8Ya[1gpn0

'C7Po%~{$a+V?02.过程心理学空间s'qh6@uJ1{

心理学空间9UC\ L4b.RA;k3f

过程仍然是最重要的:治疗师和来访者首先要对咨访关系中"现时此地"的波动情况保持警觉和关注(概念3: 觉察力)。皮尔斯( 《格式塔方法》)喜欢在治疗过程中提以下四个基本问题:心理学空间.P F7d:D0['i7S{0e

心理学空间"[3t DC;H

·你正在做什么?心理学空间9e-@"_~1A"A"T&N Q"c

心理学空间BdK/lW%?2@

·你现在感觉如何?

:t(nA'J.E0心理学空间 GW*u$x&c!|

.你在逃避什么?

`^D"m`#Um/y0心理学空间/Q z2W4p.o!T$Md"hl

·你想要什么,你期望从我这里获得什么呢?

y{"z]DeO*M0

B \mu(P,bg!x&e3]%P0格式塔疗法一向特别关注当前状况,且倾向于把兴趣放在可感知的即时表象上。显然,我们总是通过现在回到过去或者经由表面进人深层。自然科学的研究也是如此:如对动植物细胞膜的研究为当代生物化学研究细胞整体功能提供了大量信息,而通斗分析一颗远距离恒星的光亮度则为天体物理学研究历史事件提供了信息。心理学空间1xth%S,x+XF*r[

7u XR:o\9r-h&W x#L0因此,格式塔治疗师和来访者不断地谈论未来与过去,就像皮尔斯比喻的"梭子"一样穿梭于现在与过去之间;个体内心幻想、外部行为与人际心理关系之间;非语言与语言表达之间;情感与现实之间......这个过程以流畅的意识流为背景,持续不断地出现许多"主题"——即建立一个格式塔,随后消亡,继而出现第二个格式塔。我们将在谈论自我在体验循环(概念7和概念8) 各阶段的功能时再次回到该主题。

6]P2w E$w0? Pg)P^0心理学空间_v/SLIJ

3. 觉察力心理学空间H3a@5@,zL

Ymd&b e.bNA6EX{0指个体将各方面的注意力(智力、情感、躯体) ,即有意的和自发的警觉性集中在个人的内部体验和外部环境上(也是个体主观感知到的) ;即刻觉察当下情境的所有维度,这是禅宗佛教同时也是格式塔所寻觅的;"佛"即觉者,格式塔则称之为觉察力。如果用一个词来概括格式塔,皮尔斯通常选择"觉察力",而如今许多格式塔治疗师则更偏好"相处"这个概念。

/CX;d3@&{fK e;E `Z0心理学空间@j^KjA

4. 相处界限心理学空间 Dxr7cT%O!g

`.R;k S%p01951年古德曼基于皮尔斯的札记完成了《格式塔治疗》,该书开篇正是"相处和界限"这两个基本概念。皮尔斯在《格式塔方法》(出版于1975年)中重拾这个观点:“研究个体在环境中的生活方式,无非就是研究个体和环境的相处界限上发生了什么?心理事件正是发生在相处界限上。”古德曼指出:“体验产生的相处界限并没有把个体和环境分开;相反地,相处界限限定、控制并保护着个体,同时界限才使得个体与环境相联系。这就像人体敏感的皮肤,与其说皮肤是属于人体的,不如说它是人体和环境发生特定联系所必不可少的部分。”因此,界限同时属于体验的内外部领域:两个截然不同但又相互关联的世界。

F7UB2I2j0

df,E'l%^-rj0古德曼继续说道:“心理学是一门关于个体对环境的创造性调整的研究。相应地,异常心理学就是关于个体在创造性调整的过程中出现中断、抑制及其他阻碍的研究。”相处循环的中断或者" 阻抗" (概念9)均可视为界限问题:当个体与环境过分融合时,应味着清晰的界限不复存在;当个体全盘接受外部世界,即发生了内射;当个体几乎完全沉浸在内部幻想时,则运用了投射。图4-2(也可参照概念9)。

]Z5u)d#_#kfb&b0心理学空间$mDL?SA ?

5. 场和系统心理学空间.B.xI'dc+y#x

心理学空间2Hg(r#HV7yN,[@g7{

在治疗过程中,治疗师是来访者主要的外部环境因素之一。整个治疗过程包括咨访关系的建立、互动、起伏与磨合。因此,来访者和治疗师共处于一个体验"场"中,相互影响着。这样的体验场并不是一个"封闭系统而是始终对外部的环境"开放",保持交流。心理学空间H4? ^O:p"W-?

Kn$CL`,n#rR0在《格式塔疗法》中,古德曼继承了科特·勒温的观点,后者将麦克斯韦关于电磁场的理论(后经爱因斯坦普及)延伸至社会领域。同时也得益于闵可夫斯基(Minkowski) 关于心理时空的现象学概念。如今,场理论常被纳入提倡跨学科方法论的系统理论中。场理论或系统理论与用整体观解释各部分的功能的整体论有所不同,后者略显不成熟。埃德加·莫兰(Edgar Morin , LaMéthode de la Méthode , 1977) 固然强调了整体论如何超越了还原论,"减化到整数"的概念贬低了还原论的复杂性。但是,"整体仍是一个黑洞",变幻难测。格式塔疗法对环境下所有独特的个体都感兴趣,它既不人为地将个体从环境中孤立出来,也不使个体"融合消失"在全局场域中。格式塔场理论密切关注每一个独特的"主题",它们持续不断地出现,促成前景/背景的不断转换。心理学空间$oj7Q'hpe }Lc|

心理学空间,@@:y;vwep

6. 创造性调整心理学空间'WA+U$wM3v@s9T

u7Ot|u_l0心理健康和社会功能完整即指个体和环境在"相处界限"上持续不断地进行"创造性调整";在治疗中,即指在来访者、治疗师和治疗情境(交流涉及的方面,在场的团体小组成员等)之间的创造性调整。创造性调整不是一种简单的适应性调整——后者是指个体服从环境,接受社会视为"正常的"主流行为规范;但也不是无限主张个人的创新,允许任何奇思怪想和异类行为,而完全不考虑环境的约束,让环境迎合个人。实际上,它是一种折衷处理或综合方法,使得每个人在当地当时的行为准则下以适合自己的方式生存,即在整体背景下找到自己的生存方式。在这点上,格式塔疗法有别于主张行为规范化的行为主义理论:从成熟的现象学观点来看,格式塔疗法为个体的主观体验提供了更大的空间,即尽可能多地感受内心,而不是计较社会认可的外部行为。尽管如此,格式塔疗法并非让个体封闭在"内在精神"的虚无幻想中,而是鼓励个体灵活"穿梭"于内在精神和外部世界,使得个体的创造性与社会相适应,使"个人解读"与真实情境和谐并存,从而使创造和真实联姻。

}#R2F~]V4\ g]8mv0心理学空间S^QT\

在此,有必要提及格式塔疗法发展的社会政治背景:皮尔斯、古德曼以及5 0年代其他的格式塔先驱者,为了与美国心理分析学派划清界线,以十分激进的方式表明自身反传统的立场:他们大力鼓吹"无政府主义"的观点,如建立无政府主义社会、提倡"性解放"等。如今,格式塔疗法已经进入"68后" 【2】时代,因此根据时代特征对自身进行了创造性调整,已经变得十分"温和",但仍然保留了主张自由的内涵。

zxH?Mz/M2d0

Y0Bz Z6iS,K07 体验循环心理学空间]Tq5M wxO

心理学空间:l@9u!OObC

个体的行为或者在关系中与他人的互动都可以细分为几个阶段,构成"体验循环",其他学者也称之为"相处-退出循环"或

&z6`BuU(go0

/p f'qr1L"[ g)H0"需求满足循环"。皮尔斯和古德曼将体验循环分为四个主要阶段: 前交往、开始交往、最终交往以及后交往(或退出)。继皮尔斯之后,一些学者进一步地完善,将之分为五个、六个甚至七个阶段: 感知(出现)、觉察(意识)、能量调动(激发)、行动(相处)、交往(完成)和退出(经验同化) (Zinker, 1977;Katzeff, 1978) ,前交往、准交往、完全交往、解除和同化(Ginger,1989) 。值得注意的是阶段之间相连接的原则。心理学空间_U3e:^mVM

*c4u3N;[kq_:{q0上述典型的循环过程并不是总能良好运作:我们已经引用过(概念4) 皮尔斯和古德曼所说的"异常心理学就是关于个体在创造性调整的过程中出现的中断、抑制及其他阻碍的研究"自我功能的阻断通常被称为"阻抗" (概念. 9) 。防御机制可以是适合某种情境的(波尔斯特的"阻抗适应" ) ;也可能是不合时宜、僵化了的,即缺失真实相处的病理性人际交往方式。心理学空间r&ym+e` pn8g%G5g u

%]VH-pH }V-G.U0根据循环的阶段不同,自我功能也相应改变(本我、自我、"中间状态"和人格)。在病理性人际相处的方式中,自我功能可能紊乱或者缺失。因篇幅有限,我们在此不再赘述。心理学空间TfAiI r;}

心理学空间 lGKv-{v

8. 未竞事宜心理学空间j\2V%x"Svh

心理学空间'B`4ci:sr&b t/U-s f

通常情况下,我们完成一个(心理或行为)活动之后,就进入下一个活动的准备:这就是未受干扰的活动形成与消亡的格式塔过程,于是构成了个体健康的意识连续谱,保持着个体流畅的意识流。心理学空间t:lz d-a&V

心理学空间+p f3bL"n0c

当体验循环没有得以充分完成,那么该情境就可能保持着"未完成"的状态,成为前意识中的内部压力因素——可能成为个体生活的动力或者导致神经症。因此,一项未完成的任务(如一节还没有上的课、因电话打断而未抹调料的面包、一次因天气而取消的外出……)可能一直停留在"现在",等待在第一时间得以完成。这就是师从勒温的格式塔心理学家布鲁玛· 蔡格尼克( Bluma Zeigarnik) 提出的蔡格尼克记忆效应(Zeigarnik effect)。然而有时,这种心理压力可能会长期萦绕挥之不去,使人筋疲力尽,甚至最终引发神经症(无法处理哀伤和分离、长期失业、对性生活持续不满、考试屡遭失败等)。

&TGmwB9lY6?T(jj0

G!jS,d+Gw(n0处理未竟事宜涉及注意力,格式塔疗法并非试图通过心理剧的演示来奇迹般地消除来访者内心的负荷,而是处理残留在现在并且干扰着现在的"过去痕迹"。将之整合进来访者有意义的整体生活,成为其中的一个"极" (概念16) 。

Z)I Kn)b(M[9I0心理学空间ua a&uxRU9g"b

9. 阻抗

z!Y#iY%L/Vx0心理学空间)\~Vl!Nm^z

我们已经多次提及,如果循环的"正常"过程受到中断或阻碍,将扰乱人际相处的功能(自我的各部分或者自己与他人)。需要指出的是,行为的抑制(Laborit , 1979) 并非必然导致功能障碍;相反,它也可能是一种适应良好的防御机制或应激反应。因此,与相爱的人融合本身就是爱的一部分,而内转对老板的不满使得"我"减少了被解雇的可能性。只有那些不合时宜、刻板重复的防御机制才具病理性功能。在心理治疗的过程中,首先要做的就是识别来访者病理性的防御机制,然后转化为更灵活的机制。心理学空间3u4ft Z.|6P-N u X

,b!i&l-\/O})Ej0"阻抗"一词在精神分析中另有含义,即指来访者对治疗的无意识抵抗,与心理功能有关。此外,"阻抗"这个词往往带有负性含义——因而许多学者希望能找到其他的术语来代替。打个比方,正是"电阻"把能量转化为光和热;正是物体的"摩擦力"才使机械传动成为可能;也正是"抵抗"【3】使得法国人民在二战期间捍卫了民族利益。心理学空间*hx m7O#P:gZ p` Q

心理学空间2VI6sfT\}4D+i$O

皮尔斯将"阻抗"分为四种(融合、内射、投射和内转) ,在此不再赘述。但在最近的20年里,许多学者建议通过四种基本类型的组合来扩大"阻抗"的范围,例如偏转(波尔斯特)、外转(Sylvia Crocker) 、自我中心、无效行为等。心理学空间Zh l| sX;mQ

P!ecv oP*U010. 自我平衡

0p'cGB?TAt0}*oZM0

~:H]R*E?*As2^*p0皮尔斯对个体的自我调节能力持积极乐观态度。早在1926年,坎农(Cannon) 就提出了自我平衡的一般原理。亨利·拉布洛提(Henri Laborit) 将自我平衡分为一般平衡(个体与环境)和局部平衡(个体内部的平衡)。

|mKS"zy5XY0心理学空间+j9Z0llK5n XE3k

随着器官移植和艾滋病毒的出现,人们开始质疑人体是否有足够的自然防御力。当代大多数格式塔治疗师不再将自我平衡理论作为格式塔最重要的议题。然而根据"人本主义心理学"对人性的假设:每个人都拥有自身所需的一切潜能。大多数医学认可人体的自愈能力,将其效能视为"同等"药物或者"替代"药物:如针灸疗法自然疗法和物理疗法等。心理学空间!bC$U;H(vAb6A

心理学空间 L`be}

一些格式塔治疗师从乐观的"超个人主义"出发,对宇宙间的能量守恒给出新的解释,认为:自我平衡不仅仅指"个体内在"的平衡,也不是某个小组中组员间的"人际"平衡,而是一种"超个人"、人类的社会意识的整体和谐状态。www.psychspace.com心理学空间网

TAG: 存在主义 格式塔 皮尔斯 系统理论
«格式塔技术词汇表术语表 格式塔疗法
《格式塔疗法》
皮尔斯博士格式塔疗法»
延伸阅读· · · · · ·